查看: 10159|回复: 91

宋词赏析 (三)

[复制链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发表于 2014-11-11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拜星月·夜色催更|周邦彦|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拜星月·夜色催更》由周邦彦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描写恋情以及别后相思之情的词。词的上阕追忆与情人首次幽会。开头三句写相逢时间和环境。“竹槛灯窗”,陈设简陋,可见二人感情建立在纯朴的两情相悦基础之上,“笑相遇”,是一见钟情;“琼枝玉树相倚”是二人情投意合。“暖日”句更让感情升华。“水眄兰情”从视觉和嗅觉方面作比。“平生稀见”是对佳人的总体评价。下阕换头“画图中”一句交待相见之前,业已慕名。“眷恋雨润云温”是见面后之情事。“苦惊风吹散”,揭出欢后苦别的悲剧。“念荒寒”四句写今日自己的飘零落魄。结尾三句,更是凄艳动人。此作通过对失去恋情的追忆,表达仁途失落后的悲惨心态。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拜星月·夜色催更①》

  作者:周邦彦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②,暖日明霞光烂。水眄兰情③,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④,谁知道、自到瑶台畔⑤。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注释】

①秋娘:唐宋时对歌妓的一般称呼。

②琼枝玉树:比喻人姿容秀美。

③水眄兰情:目盼如秋水,情香如兰花。眄(miàn):顾盼。

④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词人用旧典以昭君喻“秋娘”。春风面:指容貌美丽的。

⑤瑶台:原指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伊人住所。

⑥怎标何:怎么办?何,语助词。



【翻译】

  夜色深深,仿佛在催着天明,眼看要到了三更天。清清的露水如同洗尘,让地面没有纤尘。月色幽静,小巷僻坊里一片迷茫。我又见到那竹栏,和灯光明亮的小窗,这是她的庭院。她因我们能见面开心。她的美丽令人惊叹,依偎在我身边,我如同见到了琼枝玉树,如一轮暖日,又如一片绚丽的朝霞。她的眼神明如秋水楚楚动人,温柔清雅宛若一株幽兰。这样绝代佳人,人间都少见。从前,只在画中见过她,对那绝世的美丽早已倾倒,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真能与她相伴。我们互相情意绵绵。无奈人世无常,将我们分开,我心里哪堪孤独。如今我独自一人在荒郊野外,悄悄无息,重门紧关。只有秋虫在声声重复忧伤的歌。无可奈何,我的相思之情,虽然隔着万水千山,却无法断绝。



【赏析】

  这首词所咏情事,略同《瑞龙吟》,但并非重游旧地,而是神驰旧游。作为一位工于描写女性的词人,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为读者绘制了一幅稀有的动人的画像。

  为了要使词中女主人的登场获得预期的应有的效果,词人在艺术构思上是煞费苦心的。他首先画出背景。在一个月色阴沉的晚上,更鼓催来了夜色,露水收尽了街尘,正是在这样一个极其幽美的时刻,他来到了她所居住的地方;阑槛外种着竹子,窗户里闪着灯光,正是在这样一个极优雅的地方,他会见了这位人物。与杜甫《佳人》之写“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用意相同,这里的竹槛、灯窗,也是以景色的清幽来陪衬人物之淡雅的。

  先写路途,次写居处,再写会晤,层次分明,步步逼近。下面却忽然用“笑相遇”三字概括提过,对于闻名乍见、倾慕欢乐之情,一概省略。这样,就将以后全力描摹人物之美的地步留了出来。在这里,可以悟出创作上虚实相间的手法。

  “似觉”以下四句,是对美人的正面描写,又可以分为几层:第一、二句,乍见其光艳;第三句,细赏其神情;第四句,总赞。写其人之美,不用已为人所习见的“云鬓花颜”、“雪肤花貌”,而用“琼枝玉树”、“暖日明霞”来形容,就不熟滥,不一般化;用两个长排句,四种东西作比,也更有分量。(吴白?先生云:“‘琼枝’,见沈约《古别离》:‘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玉树’,见杜甫《饮中八仙歌》:‘皎如玉树临风前。’”)上句说像琼枝和玉树互相交映,是写其明洁耀眼;下句说像暖日和明霞的光辉灿烂,是写其神采照人。两句写入室乍见之初,顿时感到光芒四射,眼花缭乱,尤其因为这次见面是在夜间,就使人物与背景之间,色彩的明暗对比更为显著。在用这种侧重光觉的比喻之先,路途中所见的暗淡月色与庭院中所见的隐约灯光的描写,也对之起了一种很好的衬托作用。如果不仔细研究全词的布局,对于这种使我们容易联想到一些优秀的电影导演的艺术处理手段的巧妙构思,是很容易被忽略过去的。两句写其人之美,可谓竭尽全力,而犹嫌不足,于是再加上“水盼兰情”一句。韩琮《春愁》“水盼兰情别来久”,是用字所本。“水盼”,指眼神明媚如流水;“兰情”,指性情幽静像兰花。这句虽也是写其人之美,但已由乍见其容光而转到细赏其神态了。这已是进了一层。但美人之美,是看不够、写不完的,所以再总一句说:“总平生稀见。”这才画完了这幅美人图的最后一笔。

  换头一句,从抒情来说,是上片的延伸;从叙事来说,却是更进一步追溯到“笑相遇”以前的旧事。杜甫《咏怀古迹》咏王昭君云:“画图省识春风面。”词句即点化杜诗而成,意思是说:在和其人会面之前,就已经知道她的声名,见过她的画像了。从而也看出了,这次的会晤,乃是渴望已久之事,而终于如愿以偿,欢乐可想。

  从这以下,才正面写到离情。“谁知道”二句则是这一幕小小悲剧的转折点。“瑶台”是美女所居。《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王逸注:“佚,美也。”但这里却兼用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就暗示了这位姑娘有着如李白所形容的杨玉环那样神仙般美丽风姿,作为上片实写其人之美的补充。云雨习用,而“雨”以“润”来形容,“云”以“温”来形容,则化臭腐为神奇,其人性情之好,爱悦之深,由此两字,都可想见,且与上文“兰情”关合。但这叙述两相爱悦的幸福的句子“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却以“谁知道”领起,以“苦惊风吹散”收束,就全部翻了一个面。惊风吹散了温润的云雨,正如意外的事故拆散了姻缘,通体用比喻说明,处理得极其含蓄而简洁。读到这里,我们才发现,原来在这以上所写,都是追叙。行文变化莫测,与《夜飞鹊》同。

  “念荒寒”以下,折入现在。独自寄宿在荒寒的空屋里,关上重重门户,听着坏了的墙壁中秋虫的叫声,这种种凄凉情景,用一“念”字领起,就显得更加沉重。因为无人可语,才只好自思自念,不写人叹,而以虫鸣为叹,似乎虫亦有知,同情自己。如此落墨,意思更深。第三句极力描摹此时此地之哀,正是为了与上片所写彼时彼地之乐作出强烈的对比。
  末以纵使水远山遥,却仍然隔不断一缕相思之情作结,是今昔对比以后题中应有之义,而冠以“怎奈向”三字,就暗示了疑怪、埋怨的意思,使这种相思之情含义更为丰富。

  《宋四家词选》评云:“全是追思,却纯用实写。但读前片,几疑是赋也。换头再为加倍跌宕之。他人万万无此力量。”周济此说,很能阐明本词在布局方面的特点。



【点评】

  这首词所咏乃情呈,作者神驰旧游,为读者绘制了一幅动人的女性画像。上片写初见情人时的清幽环境及喜不自胜的情怀,描写细致生动。下片前半继续写往日的欢情,中间用“苦惊风吹用”轻轻一点,交待出前文均是忆中之情景,化实为虚。结尾几句环境的凄苦和相思的难耐。上片不惜篇幅,极力描写佳人非同寻常的美丽,最后以“总平生稀见”一句,总结为自己目交心许的幸遇之情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笑相遇”以下几句写乍见美人时“惊艳”的感受,不用明眸皓齿类的直接描写,而从虚处传神,从自己的感受人笑,万为精彩,不落俗套。过片追溯未见美人时的倾慕,加倍写见美人两情相依的难能可贵。;下片在感情上有较大起落,“苦惊风吹散”句,道尽了作者当时内心的苦楚,而回肠百转的相思之情,也尽在一个“苦”字之中。全词结构上将虚实结合,一虚一实描写传神,读来余韵悠悠。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词人。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议礼避榆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卒,赠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如《瑞龙吟》(章台路)、《西河》(佳丽处)等。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生平祥见《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有《片玉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王国维认为:“(周)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惟张叔夏(张炎)病其意趣不高远。然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意谓周邦彦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



【宋词英译】

ZHOU Bangyan – Lyrics to the Adagio of Worshipping Stars and the

Moon (Autumnal thoughts)


Nocturnal shades drive away the hours of the night, mingled in dew is thin dust,

Dim is moonlight that meanders along the alleyways.

A lamp's glow comes through the window and the bamboo fence,

This must be the garden where Lady Autumn once stayed at.

Smilingly we meet,

We are like embracing emerald boughs and jadeite trees,

Colourful and magnificent are clouds in the warmth of sunshine.

Her bright and spirited eyes are pure like orchids that I rarely see in my life.


It is from paintings that I've come to an ancient beauty know,

Who could've known that it leads to a dream of the Fairy Terrace.

The touch and feel of intimacy has since lingered on,

And I'm afraid of having my reverie dispelled as the wind blows.

Then I remember the desolation I'm in, staying overnight at an empty inn,

Behind many closed doors, through the shabby walls autumn insects drone.

Be that as it may, my wistful feelings hanging by a thread

Can creeks or mountains cross knowing no boundary at all.



【词牌简介】

  《拜星月》,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之称。本调始创于宋人周邦彦。又称为《拜星月》。有多种格体。如双调,上片十句,押四仄韵,四十七字;下片八句,押六仄韵,五十六字。共一百O四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念奴娇·过洞庭》由张孝祥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念奴娇·过洞庭》

  作者: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

  1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2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3风色:风势。

  4琼:美玉。

  5着:附着。扁舟:小船。

  6素月:洁白的月亮。

  7明河:天河。明河一作“银河”。

  8表里:里里外外。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9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岭表一作“岭海”。

  10孤光:指月光。

  11肝胆:一作“肝肺”。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12萧骚:稀疏。萧骚一作“萧疏”。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13沧浪:青苍色的水。沧浪一作“沧溟”。

  14挹:舀。挹一作“吸”。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15北斗:星座名。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16万象:万物。

  17扣:敲击。扣一作“叩”。啸:撮口作声。啸一作“笑”。

  18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翻译】

  洞庭湖边静立着的纤草,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象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讲解】

  洞庭春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洞庭春草”指的是洞庭湖加上与之相连的春草湖,点出地点,题目是《过洞庭》,词一开头就紧扣题目。“近中秋”点出时间,秋天天高气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秋月对于生活在农业社会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古代文人来说,当是别有意味。“风色”二字值得注意,风有风向、强弱,从来没有听说过风有色彩,其实张孝祥用“风色”是有所本的,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说的是黄云万里改变了风的色彩;张孝祥的“更无一点风色”说的是洞庭青草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不仅没有风,而且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这种表达方式富有新意,增添了一分诗意。“玉界琼田”形容的是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界”又作“鉴”,玉界也好,玉鉴也好,美玉般的琼田也好,都是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万顷”则极言湖面之广,如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游其中,该是多么惬意,这是一;点出了过洞庭的方式,进一层紧扣题目,这是二。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紧承“更无一点风色”,从秋月写到秋水。“素”,白色。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明河”即银河,水里的银河是天上银河的倒影,它们有着同辉的形象。“素月”、“明河”两个意象点出了天空的特征,“分辉”、“共影”则写出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尽管只有八个字,却具体而生动的显示了诗人的才华。“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哪里,美在澄澈。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没有一丝一毫污染,这样的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间的琉璃世界;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杜甫诗有“心迹喜双清”,行迹是表、心灵是里,“心迹喜双清”是杜甫的夫子自道;“表里俱澄澈”则是张孝祥的夫子自道。中国文史馆馆长袁行霈认为,“表里俱澄澈”“心迹喜双清”可以集成一副对联,而且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此言良是。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写出了屈子自己内美与外美的统一。张孝祥则进一步写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澄澈的相会与相合。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会合,这一会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这一会合的体验则是人生最高、最美、最富有诗意的高峰体验,因此诗人用“怡然心会,妙处难于君说”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的引出了下片。上片写景,下片则从回顾岭表一年写起,抒发感情。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岭表指五岭之外,即今之广西一带。《宋史》本传载张孝祥于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次年因谗落职,由桂林北归,途径岳阳,故有《过洞庭》之作。“应”,因也,杜甫诗“各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说名难道以文章而著,官因老病而休。此处的“应”语气相当肯定。“经年”,经过一年。诗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表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矣。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张孝祥用了“孤光”这一典故源于此。“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岭表一年,不被人所理解,同时诗人也无需别人理解,只能与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冰雪的特点是洁白晶莹,南朝诗人江总有“净心抱冰雪”之句,所以“肝胆皆冰雪”之句,唐王昌龄有“一片冰心在玉壶”之句,所以“肝胆皆冰雪”,实际上是说,尽管自己被免职,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的;另一层意思是说,我问心无愧,话语中有愤慨、有失望、有自我安慰,还夹杂着自豪、感情真挚而又复杂。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这是从岭表经年回复到当下,萧骚:萧条冷落,这里指头发稀疏,“襟袖”则是以部分代全体,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更重要的是官场人情冷暖,不免有萧条冷落之感。尽管如此,自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如今我正泛舟于横无际涯的洞庭湖上,不就是证明凡此种种,可以想见诗人的鲜明个性。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这是全词的高潮所在,也是诗人感情的高潮所在。西江,西来的长江,洞庭湖在岳阳东北,通长江。挹舀也,《景德传灯录》卷八记马祖语曰:“侍女一口挹尽西江水”,此处界禅宗话语,表明自己的心胸开阔。北斗星是由七颗星组成的星座,像舀酒的长把勺,《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挹酒浆”,而屈原《九歌·东君》则反其意而用之,“援北斗兮酌桂浆”。诗人作主人,请万象(天地万物)作客人,舀尽西去长江的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器,低斟浅酌的招待天地万物,这是何等气势,一个被谗免官的人,如此自信,如此心胸,真有李白当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向之”,或“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大无畏的浪漫主义精神。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舷,船沿,苏轼《前赤壁赋》有“扣舷而歌之”之语,张孝祥则是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受苏轼《念奴娇·中秋》:“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影像,张孝祥以“不知今夕何夕”作结,从秋月秋水回归自我,扣舷是动作,独啸是声音,从空间上说是由洞庭之大到一己之小;从时间上说是由今夕之初泛到稳泛;从心理上说是由知到不知,通过对照,说明诗人已忘情这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与大自然交融之中,令人感到余味无穷。

  此词意象鲜明,意境深邃,结构严谨,想象瑰丽,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舒云卷”,是首表现浩然正气的绝妙好词。



【赏析】

  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风色”二字很容易忽略过去,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风有方向之别、强弱之分,难道还有颜色的不同吗?也许可以说没有。但是敏感的诗人从风云变幻之中是可以感觉到风色的。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那万里黄云使风都为之变色了。张孝祥在这里说“更无一点风色”,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读之冷然、洒然,令人向往不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piān)舟一叶。”玉鉴就是玉镜。琼是美玉,琼田就是玉田。“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著,犹着,或释为附着。船行湖上,是飘浮着、流动着,怎么可以说附着呢?著者,安也,置也,容也。陈与义《和王东卿》:“何时著我扁舟尾,满袖西风信所之。”陆游《题斋壁》:“稽山千载翠依然,著我山前一钓船。”都是这个意思。张孝祥说:“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所以接下来说:“表里俱澄澈。”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说来说去,洞庭秋色美在哪里呢?词人在这一句里点了出来,美就美在“澄澈”上。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杜甫有一句诗:“心迹喜双清”(《屏迹》三首其一),心是内心,也就是里,迹是行迹,也就是表,心迹双清也就是表里澄澈。“表里俱澄澈,心迹喜双清”,恰好可以集成一联,给我们树立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我们不妨拿来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当张孝祥泛舟洞庭之际,一边欣赏着自然景色,同时也在大自然中寄托着他的美学理想。他笔下的美好风光,处处让我们感觉到有他自己的人格在里面。诗人的美学理想高尚,心地纯洁,他的笔墨才能这样干净。
  上片最后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形容心与物的相会是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不是勉强得来的。妙处,表面看来似乎是指洞庭风光之妙,其实不然。洞庭风光之妙,上边已经说出来了。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
  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岭表,指五岭以外,今两广一带。岭表经年,指作者在广南西路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应”字平常表示推度猜测的意思,这里讲的是自己当时的思想,无所谓推度猜测。这“应”字语气比较肯定,接近“因”的意思。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犹言“官因老病休”,“应”字也是肯定的语气。“应念岭表经年”,是由上片所写洞庭湖的景色,因而想起在岭南一年的生活,那是同样的光明磊落。孤光,指月光。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就曾用孤光来指月光。“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肝胆皆冰雪”,冰雪都是洁白晶莹的东西,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南朝诗人鲍照在《白头吟》里说:“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另一个诗人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说:“净心抱冰雪。”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些都是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纯洁。张孝祥在这首词里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结合他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还有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在诗人的这番表白里,所包含的愤慨是很容易体会的。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这两句又转回来写当前。萧骚,形容头发的稀疏短少,好象秋天的草木。结合后面的“冷”字来体会,这萧骚恐怕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短发萧骚襟袖冷”,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稳泛沧溟空阔”。不管处境如何,自己是拿得稳的。沧溟,本指海水,这里指洞庭湖水的浩淼。这句是说,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淼的洞庭之上,心神没有一点动摇。不但如此,诗人还有更加雄伟的气魄:
  “尽挹西江还,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全词感情的高潮。西江,西来的长江。挹,汲取。“尽挹西江”,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这里暗用了《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意思,诗人的自我形象极其宏伟。“万象”,天地间的万物。这几句是设想自己作主人,请万象作宾客,陪伴我纵情豪饮。一个被谗罢官的人,竟有这样的气派,须是多么的自信才能做到啊!
  词的最后两句更显出作者艺术手法的高超:“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舷,船边。扣舷,敲着船舷,也就是打拍子。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啸,蹙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张孝祥说:“扣舷独啸”,或许有啸咏、啸歌的意思。“不知今夕何夕”,用苏轼《念奴娇•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张孝祥稍加变化,说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收得很经松,很有余味。从那么博大的形象收拢来,又回到一开头“近中秋”三字所点出的时间上来。首尾呼应,结束了全词。
  张孝祥在南宋前期的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是伟大词人辛弃疾的先驱。他为人直率坦荡,气魄豪迈,作词时笔酣兴健,顷刻即成。他的词风最接近苏东坡的豪放,就拿这首《念奴娇》来说吧,它和苏东坡的《水调歌头》风格就很近似。《水调歌头》写于中秋之夜,一开头就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时空观念引入词里,在抒情写景之中含有哲理意味。末尾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欲打破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阻隔,在人间建立起美好的生活。整首词写得豪放旷达,出神入化。张孝祥这首《念奴娇》写的是接近中秋的一个夜晚。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与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地肝胆也是透明的,他觉得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他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同样豪放旷达,出神入化。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仿佛是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关于人生的哲理。张孝祥的《念奴娇》则是将自身化为那月光,化为那湖水,一起飞向理想的澄澈之境。两首词的写法不同,角度不同,那种豪放的精神与气概,却是很接近的。
  黄蓼园评此词说:“写景不能绘情,必少佳致。此题咏洞庭,若只就洞庭落想,纵写得壮观,亦觉寡味。此词开首从洞庭说至玉界琼田三万顷,题已说完,即引入扁舟一叶。以下从舟中人心迹与湖光映带写,隐现离合,不可端倪,镜花水月,是二是一。自尔神采高骞,兴会洋溢。”(《蓼园词选》)这首词在情与景的交融上的确有独到之处,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昨日与今夕,全都和谐地融会在一起,光明澄澈,给人以美的感受与教育。



【鉴赏】

  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

  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他被谗言落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这首词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景中寓情。

  一、二句是说,已经临近中秋了,这浩瀚的湖面竟是碧空万里,水波不兴,一派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这里的“青草”指的是与洞庭湖联成一片的青草湖,又名巴邱河。青草在南,洞庭在北,自来并称。

  三四句的“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是指湖面的广阔,点出了在这美玉一般的偌大湖面上,扁舟一叶真似仙境。

  五到七句进一步描述在月光下的湖面,上下辉映一片晶莹,天上人间如同共处在一个玲垅剔透的琉璃世界中。“表里俱澄澈”,这既是写景,更寄寓了作者高超的精神境界。最后二句点明这种极妙境界是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这里大概不是指景,主要的是指心物相融的美妙体验

  词的下阕着重抒情,意转激昂。开头三句是他的内心独白。“岭海经年”的岭海一作岭表,指五岭以外的地区。这里是指作者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抚使,在岭南过了一年。“孤光自照”,就是不管别人是否理解,自省无愧于心,表明了作者的孤高心态。

  下阕的“肝胆皆冰雪”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可以互为呼应,意思是他襟怀坦白,如同冰雪一样晶莹。因此四五句他略带几分萧瑟而不无骄傲地说:虽然现在头发少了,衣衫单薄,但在这冰凉的夜晚,他仍然稳稳地泛舟在这碧波浩淼的湖面上。

  接下来三句更是气魄雄伟,他要汲取长江的水以为酒,把北斗星当作酒杯,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和他一起细斟慢酌。真豪情万丈!最后大概他喝够了酒,浑然忘却了天地物我,他扣打着船舷对天狂啸,简直不知道今晚是什么夜晚了。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这首词,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因此南宋学者魏了翁认为:“张于湖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颂,还因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

  总的说:夜半更深,一个人划小舟泛于广阔的洞庭湖上,天地间唯有自己,“表里俱澄澈”,“妙处难与君说”。但这寂寥仍让他想起往事,“应念岭表经年,肝胆皆冰雪”。当职期间,自问心中无愧,也就把这往昔打点。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西江水作酒,北斗星作盅,天下万物邀作宾客,举杯畅饮。扣舷而啸,将心中郁闷尽散入虚无之中,其气势之恢宏,让人心胸登时为之开朗。

  张孝祥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景中寓情;下阕着重抒情,意转激昂。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因此南宋学者魏了翁认为:“张于湖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颂,还因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在写作此词的同时,作者还写了一篇小品《观月记》,记载了这次夜游的经过,可以并读。



【点评】

  此词别本题作“过洞庭”,此词为月夜泛舟洞庭,写景抒情之作。上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湖光水色,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下片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肝胆皆冰雪”可谓是一切志士仁人的共同品性,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品格。结尾几句以西江北斗、宾客万象的奇思妙想和伟大气魄,表现他淋漓的兴致和凌云的气度。表现出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极高的精神境界。有人说本词相当于苏轼的《前赤壁赋》,可谓真知灼见。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尚能泰然自若,游于物外的处世态度,表现出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极高的精神境界。王?#93;运极力推崇此词说:“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湘绮楼词选》)。全词将清奇壮美的景色,与词人的主体人格相一致,达到一种宠辱皆忘,物我浑然不分的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介绍】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父亲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夏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岁。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传世。《全宋词》辑录其223首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张孝祥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张孝祥词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词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张孝祥的诗。相较词作流传之广,张孝祥的诗闻名度不高。较之词作,于湖诗追求的是另一种文学境界,韩元吉称之为“清婉而俊逸”,他的诗明显受宋诗的气质影响,学杜,学苏,承受江西诗派影响。诗作内容包含对国事的忧怀,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羁旅感怀,其中尤以感怀诗最佳,体现了其诗风的清婉俊逸,诗意的深隽奇正和诗韵的平实简淡。譬如《宵征》中“竹舆出林薄,十里月渐明,光彩散草木,凉意浸冠缨”,风格较其词的豪气,诗情主体清淡。

  张孝祥的文。张孝祥文章,在当时就受到很高的评价,观《于湖居士文集》,大致收录的是他的政论奏议文。这类奏议文,用词精炼,想法独到。较之奏议文,因张孝祥曾两任中书舍人,为皇帝代言,因此其四六应制文,词翰爽美,虽是公文,却并不呆板,气质古雅,晓畅自然,为时所誉。孝祥所撰游记不多,但所存数篇文字清隽,气质飘逸,写景优秀,譬如《观月记》。

  张孝祥的书法。张孝祥的书法在南宋一代名气甚著,高宗说他“必将名世”,孝宗亦在张孝祥去世后见到他遗墨“心实敬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南宋朝诸多名家文人,都对孝祥的书法推崇有加。陆游谓“紫薇张舍人书帖为当时所贵重,锦囊玉轴,无家无之。” —— 可见当时受欢迎程度之高。朱熹语曰“安国天资敏妙,文章政事皆过人远甚。其作字皆得古人用笔意。使其老寿,更加学力,当益奇伟。” ——赞赏之余,对其早逝也深表惋惜。杨万里称“张安国书甚真而放,然学之者未尝见公之足于户下者也。” —— 欣赏之情可见。更有曹勋,王十朋,岳珂,董更,谷中等,都对张孝祥书法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宋词英译】

Tune: "The Charm of A Maiden Singer" -- Passing Lake Tongting


Lake Tongting, Lake Green Grass,

Near the Mid-Autumn night,

Unruffled for no winds pass,

Like thirty thousand acres of jade bright

Dotted with the leaf-like boat of mine.

The skies with pure moonbeams o'erflow;

The water surface paved with moonshine:

Brightness above, brightness below.

My heart with the moon becomes one,

Felicity to share with none.


Thinking of the Southwest where I passed a year,

To lonely pure moonlight akin,

I feel my heart and soul snow-and ice-clear.

Although my hair is short and sparse, my gown too thin,

In the immense expanse I keep floating up.

Drinking wine from the River West

And using Dipper as a wine-cup,

I invite Nature to be my guest.

Beating time aboard and crooning alone,

I sink deep into time and place unknown.


【词牌简介】

  念奴娇,著名词牌名之一,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歌妓,名篇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此调有仄二体。《词谱》以苏轼“凭空跳远”词为仄体正格。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东坡赤壁词,句读与各家词微有出入,是变格。另有平韵格,以陈允平词为正体,用者较少。
  
  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本词牌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本调不甚拘平仄。上下阕后七句字数平仄相同。本词牌相关资料:《碧鸡漫志》云:“大石调,又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姜夔词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大石调,又大吕调”。苏轼赤壁怀古词,有“大江东去”,“一尊还酹江月”句,因名《大江东去》,又名《酹江月》,又名《赤壁词》,又名《酹月》。曾觌词名《壶中天慢》。戴复古词有“大江西上”句,名《大江西上曲》。姚述尧词有“太平无事,欢娱时节”句,名《太平欢》。韩淲词有“年年眉寿,坐对南枝”句,名《寿南枝》,又名《古梅曲》。姜夔词名《湘月》,自注“即《念奴娇》《鬲指声》”。张辑词有“柳花淮甸春冷”句,名《淮甸春》。米友仁词名《白雪词》。张翥词名《百字令》,又名《百字谣》。丘长春词名《无俗念》。游文仲词名《千秋岁》。《翰墨全书》词名《庆长春》,又名《杏花天》。

【格律】

  定格: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或: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或(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辛弃疾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在京口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即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今日用事者(韩胄),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我有的感慨,最为沉痛。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

  作者: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



【注释】

①京口:古城名,三国孙权曾在此建都,后迁建业于此置京口镇,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一名北固楼,在镇江城北 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南朝梁武帝萧衍执政时曾改名为北顾亭。

②孙仲谋:是吴大帝孙权的字,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这两句是说:千百年来江山依旧,却无外寻找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

③舞榭歌台:歌舞的楼台。榭:高台上的建筑物。风流:这里用作的业绩。这两句是说,当年的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在风吹雨打中消失了。

④寻常巷陌:普通街巷。寄奴:南朝首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他生长在平常人家,后做了东晋的首席将领,怀着私念出兵北伐,先后灭南燕、 后燕、后秦,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官至相国,封守王,后推翻东晋,自立为帝。这三句是说刘裕的住过的地方,现在已成了斜阳草树中的普通街巷。

⑤想当年三句:赞扬了刘裕北伐中原的气概和成就。

⑥元嘉: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242—253)。草草:指刘义隆北伐准备不足,草率出兵。封:古代在山上筑坛祭天的仪式。这里指“封山”。狼居胥:山名,一名“狼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郊,毗邻甘肃。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堆土封山以纪念胜利。后来就把“封狼居胥”作为开拓疆土,建立战功的代称。赢得:剩得,落得。   仓皇北顾,在仓皇败退后,回头北望追兵,宋文帝有“北顾涕交流”诗句记此次失败,本想建立战功,结果却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反击之下,落得个大败而还,北顾追兵,仓惶失措。

⑦四十三年:此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作者出守京口时,上距词人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已四十三年。扬州路:指今江苏扬州一带。这三句是说:四十三年后的今天,登亭遥望扬州一带,当年抗金烽火,记忆犹新。

⑧可堪:表面意为可以忍受得了,实则犹“岂堪”、“那堪”,即怎能忍受得了。堪,忍受。佛狸祠:450年十月,拓跋焘率兵反击王玄谟,王玄谟所部大败奔溃。北魏军兵分五路从黄河沿岸开始长驱南下,反攻刘宋。十二月初,北魏远征军陆续到达长江北岸。拓跋焘所部驻军长江北岸瓜步山(在今江苏六合东南)在山上修建一座行宫,后称佛狸祠白(佛狸即拓跋焘的小名)。神鸦:飞来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社日祭神的鼓乐声,旧俗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这三句是说,当地百姓竟在佛狸祠下迎神赛社,一片太平景象,真有不堪回首之感。 此句是在用拓跋焘来影射金国的完颜亮。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善用兵,晚年被人陷害而出奔魏国,后秦攻赵,赵王想再用廉颇,怕他已衰老,派使者去探看。 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了使者,要他回赵后说廉颇的坏话,使者回赵后,就捏造廉颇虽然年老,饭量还很大,但—刻儿工夫就拉了好几次屎。赵王听后认为廉颇已经不中用了,便不去召他回赵。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三句是说,作者是老当益壮,以廉颇自比,期望能得到重用,为国效劳,但又有谁来给予重视和关怀呢?



【翻译】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却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讲解】

  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这首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已六十六岁,在江苏镇江任知府。但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以后,从国家危殆的局势到他个人孤危的处境和郁闷的心情。作者虽已年迈,杀敌复国的雄心壮志仍不减当年。词里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尤其对当时韩侂胄没有做好准备就轻率北伐十分担心,于是借历史教训提出警告。词中不仅抒情,而且言志,不仅言志,而且直陈时事,发表政治见解。这样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在辛词以前是极少见的。

  京口是古城名,故址在今天江苏省的镇江市。北固亭又名北固楼,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作者登上北固亭,想起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事件,不禁感慨万端,写下这首词。题为“怀古”,实际是借古喻今,以抒怀抱。

  上片追怀与京口有关的历史人物。词的开头“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指京口这个千古兴盛之地。这三句写三国时期的孙权。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意思是:祖国的江山千古不废,可是,曾经在这里据长江之险,抗拒了曹操数十万大军,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英雄人物孙仲谋,却早已成为历史,再也找不到了。表面上是追怀历史人物,实际上是暗寓南宋统治集团中连雄据江左的孙权这样的人物也无处寻觅了。所以下面补充说:“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舞榭歌台——本指一代繁华生活,这里借指政治军事上的喧赫声。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接着词中又进一步写了与京口有关的历史人物刘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寄奴就是刘裕,是他的小名。“斜阳”二句,只就眼前具体的斜阳照射的街道和树木写去,说明刘裕的时代也在风吹雨打中过去了。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旧时王谢堂前宴,飞入寻常百姓家。”那寻常巷陌也是英雄无觅刘寄奴处了,“人道寄奴曾住”一句带过,语气中仍包括对风流云散的惋惜。这几句意思说:刘裕也是个英雄人物,在斜阳照射的草树之中,在普普通通的街巷里,人们还能指点出他曾经住过的地方。对刘裕,辛弃疾更为钦佩,在词中有比较具体生动的描绘,他说“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三句突出了刘裕的英雄气概。金戈——指拿着的武器,铁马——指战马,金戈铁马——指驰骋疆场带兵作战。气吞万里——形容气势磅礴,能吞纳万里之广,敌人当然就不在话下了。词人说刘裕有猛虎般的英雄豪气,是有事实依据的,刘裕当年北伐,先后灭掉了鲜卑贵族建立的南燕政权和后秦政权,收复长安、洛阳等地,而这些地方在辛弃疾南宋时,都是金国的占领区。因此刘裕当年的战功又使辛弃疾更为向往了。意思是;追想当年,刘裕率军北伐,马壮兵强,军威赫赫,英勇无敌,所向披靡,真有席卷万里、如猛虎那样的气势呢!

  辛在词的上片联系京口,歌颂了孙权和刘裕。除了表现对人物的倾慕之外,还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是借古讽今,指斥屈辱求和的南宋投降集团。孙权不怕强敌,敢同曹操较量;刘裕则进一步渡江收复大江南北,他们不愧为英雄,确实是气吞万里如虎,对照起来南宋统治集团则不敢与金人决一雌雄,他们畏敌如虎,妥协投降苟且偷安,不要说中原故土未能收复,就是半壁河山也朝不保夕。第二层意思,是怀古抒愤,感慨自己空怀收复故土的壮志,而倍受打击压抑,眼看北伐无望,统一大业难以实现,对照起孙权、刘裕有所建树,虽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宏伟业绩确像千古江山那样,永远长存,而自己只有登临感叹而已。那么词人是否因此而颓废消沉呢?没有,他密切的注视时局,希望能有朝一日为国效力。这里虽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怀抱,但那种想要仿效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去干一番伟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已隐然透露于字里行间。

  下片是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发表对时事和重大国策的看法。主要是针对当时韩侂胄为了一己浮名和巩固自己的地位,急于事功,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想贸然兴师北伐的情况而发。词人怀着借古讽今和怀古抒愤去展开描述,先提出了另一个历史人物刘义隆,他是刘裕的第三个儿子。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是宋文帝的年号。刘义隆好大喜功,却平庸无能,轻听大将王玄谟兴兵北伐的鼓吹,没有做好准备,草率出师,结果大败。这三句的意思是:元嘉八年,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作者在这里只用了十四个字,借用一个典故,就把自己对韩侂胄轻率出兵北伐的认识和意见,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从孙权、刘裕到宋文帝三个历史人物构成三个层次,孙权坐阵江东,敢于北抗曹操;刘裕进而渡江北伐收复失地;刘义隆有封狼居胥、克敌制胜之意,可惜“元嘉草草”,徒劳无功。词人倾慕孙权、刘裕这样的英雄人物,同时感慨南宋集团中,没有孙权、刘裕这样的人物。另外又用宋文帝“的历史教训,告诫南宋统治者,仓促上阵必然导致不可设想的后果,而事实证实了词人的预见。可是韩侂胄并没有听辛弃疾的告诫。辛弃疾深深地为国事担忧,并感叹自己不能为国尽力。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在描述宋文帝元嘉草草之后,就把笔锋转向现实,先回忆自己南归时的情景,说:“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词人在绍兴32年(1162)南归,到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四十三年了。望中——指登楼眺望之中。扬州路——指江苏扬州一带,词人南归时曾经经过,而当时扬州几经金兵焚掠,所以说烽火扬州路,词人登上北固楼向北眺望,自己四十三年前南归的经历,以及扬州的兵火都还记忆犹新,那时自己胸怀大志,可是43年过去了自己一事无成,国事却越来越不振作。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对失败的历史和分裂的局面,渐渐的不以为然了。这三句中隐含着无比沉痛的感情。接下去感叹道:“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可堪——不堪。哪里能够忍受。佛狸一一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的小名。神鸦——指吃庙里供品的乌鸦,社鼓——指古代社日里迎神祭祀的鼓声。这三句仍然是借刘宋的旧事来暗喻南宋的现实。宋文帝元嘉北伐失败之后,北魏太武帝率军追击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修建一座行宫,南宋时老百姓常在这里迎神赛会。后成了魏太武庙,也叫佛狸祠。人们忘记了失败的历史,竟在佛狸祠下迎神祭祀,香火很盛,这情景真是不堪令人回首。这三句意思是:往事不堪回首,那佛狸祠本来是异族首领南侵的遗迹,可现在人们竟然在那里击鼓祭神,乌鸦飞来飞去啄食祭品,连半点恢复北方的战斗迹象和气氛都看不到了。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词人对这样的现实表示深深的忧虑。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

  词的结尾他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凭谁问——凭借谁,靠谁来问的意思。廉颇——是战国时赵国的名将,善于用兵,晚年被排挤到魏国,当时赵国屡受秦国的进攻,赵王想再用廉颇,就派人去探问。廉颇在来使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并且披甲上马表自己不老,而廉颇的仇人郭开,买通了使者,在赵王面前诽谤廉颇,使者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然老,可是还很能吃饭,他和我坐了一会儿就上了三次厕所,赵王信以为真,认为廉颇真的老了,就没启用他。辛弃疾在这里以廉颇自比,说自己年龄虽然已六十六岁,但还有廉颇那样老当益壮的决心,可是晚年的境遇还不如廉颇。因为廉颇虽老,赵王还派使者去探问,而自己就连探望的人也没了,眼看时光虚度而壮志未酬,不能不深深地感到悲哀。意思是说:现在能依凭哪个人来问问我:廉颇已经老了,食量还好吗?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壮心不已,仍然热切地期待着有杀敌报国的机会;二是空怀壮志,长期被弃置不用,甚至像当年去询问、观察廉颇的人都没有一个。豪壮中透出激愤,这三句是全词的总结,也是感情发展的高峰。在无限的悲哀之中,他结束了这首词。

  词的下片内容比较复杂,但还运用了借古讽今和怀古抒愤的手法,围绕着忧虑国事和感叹自己遭遇这个中心,与上片内容互相照应,脉络分明,层次清楚。由于作者胸襟开阔,思想深刻,站得高,看得远,因而这首词也就写得境界扩大,气魄雄伟,感情深沉。

  这首词在思想、艺术上有什么特点,他代表了辛怀古词那些特点呢?

  这首词抒怀写志,内容丰富,义蕴极深,非一般的登临怀古之作可比。词中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对英雄业绩的热烈向往,充满战斗的激情,而对统治者的妥协投降,轻率出兵,又表现了深切的忧虑和愤慨,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沉痛的感情。

  题为怀古止在伤今,怀古伤今以词论政。词人登临怀古或借古讽今,或征引历史教训,或借古事进行类比,怀古之中都寄寓着对国事的忧虑和对自己遭遇的感慨。从山川风光说到古代历史,从古代历史又说到眼前事实,怀古、伤今有机地结合,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这可以说是辛怀古词最重要特点。因词人心中怀着杀敌报国的理想,但是壮志难酬、岁月蹉跎,而老大无成,内心交织着慷慨悲愤的复杂感情,所以当他登临祖国太好山河的时候,千丝万绪涌上心头,常常就写下苍凉悲壮的词作,这类作品体现词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艺术表现上,用典使事,贴切自然,既切合北固亭之地,又切合渴望北伐的思想内容,更切合作者主张北伐而又反对轻率北伐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借古喻今,融古于今,历史和现实,古人和自己,融合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不见生硬堆砌的痕迹。词中的孙权、刘裕、刘义隆等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初看起来并不相关联,但实际上他们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是完全统一的。这些典故用的中心明确,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同时词中用的典故都带有慷慨激昂或苍凉悲壮的感情色彩,恰当传达了词人当时那种壮志犹存、报国无路而深感悲愤的复杂情绪,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虽然多用典故,但却用的恰到好处,这也是辛弃疾怀古词的突出特点。

  在艺术风格上,显得豪放悲壮,沉郁苍凉。



【赏析】

  这是《稼轩词》中突出的爱国篇章之一。它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写作者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二、写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忠心。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六十四岁时,被召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这以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起用他的是执掌大权的韩侂胄。因为那时蒙古已经崛起在金政权的后方,金政权日益衰败,并且起了内乱。韩侂胄要立一场伐金的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在那时濒临抗战前线。辛弃疾初到镇江,努力作北伐的准备。他明确断言金政权必乱必亡。他又认为:南宋要取得对金作战的胜利,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他曾对宋宁宗和韩侂胄提出了这些意见,并建议应把对金用兵这件大事委托给元老重臣。这无疑是包括辛弃疾在内的。可是韩侂胄一伙人不但不能采纳,反而有所疑忌不满,他们借口一件小事故,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开禧元年(1205)索性把他调离镇江,不许他参加北伐大计。辛弃疾二十三岁从山东起义南来,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在南方呆了四十三年,开始遭到投降派的排挤,现在又遭到韩侂胄一伙人的打击,他那施展雄才大略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代背景。
  这首词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所以一开头就从镇江的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说起。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国的首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孙仲谋(即孙权),只是现在已无处可寻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谓孙仲谋英雄事业的风流余韵,现已无存。“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字。刘裕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平定叛乱。“想当年”三句,颂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作者借这些京口当地的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隐约地表达自己的抗敌救国的心情。
  下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几句也是用历史事实。“元嘉”是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的北伐之策,打无准备之仗,结果一败涂地。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今属内蒙古自治区)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辛弃疾用宋文帝“草草”(草率的意思)北伐终于惨败的历史事实,来作为对当时伐金须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的深切鉴戒。“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韩侂胄于开禧二年北伐战败,次年被诛,正中了辛弃疾的“赢得仓皇北顾”的预言。
  “四十三年”三句,由今忆昔,有屈赋的“美人迟暮”的感慨。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率众南归,至开禧元年在京口任上写这首《永遇乐》词,正好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两句,是说在京口北固亭北望,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路”是宋朝的行政区域名,扬州属淮南东路。)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不期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过了四十三年,自己已成了老人,而壮志依然难酬。辛弃疾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使辛弃疾感到惊心,长江北岸瓜步山上有个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留下的历史遗迹。拓跋焘小字佛狸,属鲜卑族。他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率追兵直达长江北岸的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这就是后来的佛狸祠。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神鸦”是吃祭品的乌鸦,“社鼓”是祭神的鼓声。辛弃疾写“佛狸祠下”三句,表示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的话,民俗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的臣民。这正和陆游的《北望》诗所谓:“中原堕胡尘,北望但榛莽。耆年死已尽,童稚日夜长。羊裘左其衽,宁复记畴曩。”彼此意思相同。
  辛弃疾这首词最后用廉颇事作结,是作者到老而爱国之心不衰的明证。廉颇虽老,还想为赵王所用。他在赵王使者面前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作的饭、十斤肉、又披甲上马,表示自己尚有余勇。辛弃疾在这词末了以廉颇自比,也正表示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辛弃疾词的创作方法,有一点和他以前的词人有明显的不同,就是多用典故。如这首词就用了这许多历史故事。有人因此说他的词缺点是好“掉书袋”。岳飞的孙子岳珂著《桯史》,就说“用事多”是这首词的毛病,这是不确当的批评。我们应该作具体的分析:辛弃疾原有许多词是不免过度贪用典故的,但这首词却并不如此。它所用的故事,除末了廉颇一事以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故事,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相联,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史事,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宋词里是不多见的,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杨慎《词品》谓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是一句颇有见地的评语。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宋词英译】

Thinking of the past at Beigu Pavilion in Jingkou



In this ancient land

What trace remains of Wu’s brave king Sun Quan?

Towers and pavilions where girls danced and sang,

Your glory is swept away by wind and rain;

The slanting sunlight falls on grass and trees,

Small lanes, the quarters of the humble folk;

Yet here, they say, Liu Yu lived.

I think of the days gone by

When with gilded spear and iron-clad steed he charged

Like a tiger to swallow up vast territories.



In the days of Yuanjia

Hasty preparations were made

To march to the Langjuxu Mountains,

But the men of Song were routed from the north.

Now forty-three years have passed,

And looking north I remember

The beacon fires that blazed the way to Yangzhou;

Bitter memories these

Of sacred crows among the holy drums

In the Tartar emperor’s temple.

Who will ask old Lian Po

If he still enjoys his food?



【词牌简介】

  永遇乐,词牌名,始创于柳永,分上下两阙,共一百零四字。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刘辰翁等均用此词牌创作过,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

  本调一百零四字。首、次为四字对句,不用韵,“清”“山”二字均可仄。第三句为平仄平仄,起仄韵。第四五句亦为四字对句,第一字平仄不拘。第六句五字协韵,与﹝解语花﹞第三句同,惟第四字可拗作仄,此其异耳。第七八句又属四字两句,但不需对偶,而两句第一句及下句第三字,平仄均可通用。第九句六字,协韵,第一字可平。第十句七字,上三字豆,第一字可仄。(此豆有作仄平平或平平平者,均非宜)结句六字,第一字可平,第二字不能作仄。(赵师侠作“缓步阆风仙苑”,不足法)后阕起二句,与前阕第七八句同。第三句六字协。第四句至第十句,均与前第四句至第十句同。结句四字作仄平仄仄,上一下三,定格也。



【格律】

  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 · · ·· △ · · · · · △ · ·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 ·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 · · ·△ · · △

  特别提示

  上阕第一、二句,第四、五句,第七、八句,下阕第一、二句,常用对仗,当然也可不用,自然灵活掌握。

  上阕第五、六句,可合并作“上四下五”句式。

  上阕及下阕倒数第二句均为“上三下四”句式。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由辛弃疾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先写惜春的情绪,后又用美人遭嫉而失意的典故,抒发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受小人阻挠的抑郁。“更能消”句,为下面“惜春”作好铺垫。“春且住”喝住,“怨春不语”,将“怨春”意表述得极富层次感。下阕开头“长门事”承“怨春”而咏宫怨。“君莫舞”以下用宠姬失幸,死无葬身之地的史实,警告朝廷奸佞。“闲愁最苦”北上恢复之望遥远。“斜阳”句则叹惋南宋朝廷国事将危。通篇采用比兴象征和以古喻今的艺术手法,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昭示出词人复杂的心理活动,回肠荡气、沉郁顿挫。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作者: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一说“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一说“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⑴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媿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⑵消 :经受

⑶落红:落花

⑷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⑸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⑹脉脉:绵长深厚貌。  

⑺君:指善妒之人。

⑻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⑼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讲解】

  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暮春写的词。辛弃疾自1162年渡淮水来归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爱国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南宋朝廷不把他放在抗战前线的重要位置上,只是任命他作闲职官员和地方官吏,使他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任所转来转去,大材小用。这一次,又把他从湖北漕运副使任上调到湖南继续当漕运副使。漕运副使是掌管粮运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作这种官当然不能施展他的大志和抱负。何况如今又把他从湖北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后方去,更加使他失望。这次调动任职,使辛弃疾意识到:这是南宋朝廷不让抗战派抬头的一种表示。不让抗战派抬头,关系到辛弃疾个人,事情尚小;关系到国家民族,那问题就大了。当时女真统治者的军队屡次南下犯境,南宋朝廷中的主和派采取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他们不仅忘了“徽钦之辱”,而且忍心把中原沦陷区广大人民长期置于女真族统治之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收复山河的大计,已为纳金币、送礼物的投降政策所代替。辛弃疾目睹这种状况,满怀悲愤。他空有收复河山的壮志,而多年来一直无法实现。所以这次调离湖北,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摸鱼儿》词,抒发他胸中的郁闷和愤慨。这首词内容包括:第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二,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哀怨;第三,南宋当权者的不满。

  以下对这首词作简单的解释: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其意是:如今已是暮春天气,那里禁得起再有几番风雨的袭击?这显然不是单纯地谈春光流逝的问题。而是另有所指的。

  “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作者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因为开得早也就谢得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

  “春且住”三句,由于怕春去,他对它招手,对它呼喊:春啊,你停下脚步,别走啊!但是春还是悄悄地溜走了。想召唤它归来,又听说春草铺到了遥远的天边,遮断了春的归路,春是回不来了。因此产生“怨春不语”的感情。就是说心里怨恨没有把春留住,有话难以说出口来。

  “算只有”三句,意思是:看来最殷勤的只有那檐下的蜘蛛,它为了留春,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结网,用网儿来网住那飞去的柳絮。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蛾眉见妒”,自古就有先例。陈皇后之被打人冷宫——长门宫,是因为有人在忌妒她。她后来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仍属渺茫。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对什么人去诉说呢?“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包含着高兴的意思。“君”,是指那些忌妒别人来邀宠的人。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安禄山攻破长安后,在兵乱中,唐玄宗被迫把杨玉环缢死于马嵬坡。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后来被废黜为庶人,终于自杀。“皆尘土”,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斯人(指赵氏姊妹)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   “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危栏,是高处的栏杆。意思是: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除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那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是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反而会使人见景伤情,以至于销魂断肠的。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这恐怕理解得还不完全对。这首词中当然写到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更重要的,是他以含蓄的笔墨,写出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家大事,并非像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可以说是这首词中的“词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有条不紊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那满怀感慨曲折地表达出来。他写“风雨”,写“落红”,写“草迷归路”,……读者不妨运用联想,这“风雨”,难道不是象征金军的进犯么?这“落红”,难道不是象征南宋朝廷外交、军事各方面的失败,以致失地辱国、造成欲偏安江左而不可得的局面么?“草迷归路”,难道不是象征奸佞当权,蔽塞贤路,致使一些有雄才大略的爱国志士,不能发挥其所长,起抗战救国的作用么?然后作者以蜘蛛自比。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它的全部力量。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这正如晋朝的著名画家顾恺之为裴楷画像,像画好后,画家又在颊上添几根胡子,观者顿觉画像神情生动起来。(《晋书·顾恺之传》:“恺之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算只有殷勤”一句,也能起“颊上加三毛”的作用。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这两句还说明,辛弃疾虽有殷勤的报国之心,无奈官小权小,不能起重大的作用。

  上片以写景为主,以写眼前的景物为主。下片的“长门事”、“玉环”、“飞燕”,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两者看起来好像不相联续,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这和当时现实不是没有联系的。而从“蛾眉见妒”这件事上,又说明这不只是辛弃疾个人仕途得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宋廷兴衰的前途,它和这首词的春去的主题不是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

  下片的结句更加值得注意:它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上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最耐人寻味。

  以景语作结,是词家惯用的技巧。因为以景语作结,会有含蓄不尽的韵味。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各种作用:

  第一,它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暮春三月,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红瘦”,是说花谢;“绿肥”,是说树荫浓密。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用另一种笔法来写“绿肥红瘦”的暮春景色。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这个内容相呼应。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是开,是纵;那么下片结句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合,是收。一开一合、一纵一收之间,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着意运用的重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它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也是紧密相联的。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辛幼安(即辛弃疾)晚春词云:‘更能消几番风雨?……’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闻寿皇(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观点,都是很强烈的。

  词是抒情的文学,它的特点是婉约含蓄。前人说过:“词贵阴柔之美”。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就是如此。花间词是词中的婉约派。这一派词的内容大都是写儿女恋情和闲愁绮怨,而且是供酒边尊前娱宾遣兴之用。到了宋代,词坛上除了婉约派外,又出现了豪放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如苏轼、辛弃疾,都是把词作为抒写自己的性情、抱负、胸襟、学问的工具的。内容变了,风格跟着也变了。比如辛弃疾代表作中有一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是抒写作者抗战的理想与愿望的,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和婉约派词迥然有别。在《花间集》中,是找不到这样的作品的。

  拿《破阵子》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而形式上,也就是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破阵子》比较显,《摸鱼儿》比较隐;《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婉约派。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而不直接说明词的内容。这说明,辛弃疾虽然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是一个大作家,他的词风是多种多样的。尽管《摸鱼儿》词采用婉约的表达形式,并未完全掩盖它的内容。读这首《摸鱼儿》时,读者会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有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

  总起来说,这首《摸鱼儿》的内容是热烈的,而外表是婉约的。使热烈的内容与婉约的外表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词里,这说明了辛弃疾这位大作家的才能。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摸鱼儿》词的评语。



【点评】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 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而告终。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这是第一层。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这是第二层。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这是第三层。从“怨春不语”到上片结尾是第四层。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所以难免要产生强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无可奈何之际,词人又怎能不羡慕"画檐蛛网"?即使能象"蛛网"那样留下一点点象征春天的“飞絮”,也是心灵中莫大的慰藉了。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上片四层之中,层层有起伏,层层有波澜,层层有顿挫,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一片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己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赏析】
  
  这首词委婉曲折,一变辛词常见的豪放,反映出辛弃疾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来讲,含蓄的追求是一大特点。作者忌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正面道出,而读者也当力弃作品的表象,而去深入体味。这种艺术的形成大概与传统思想中的儒道影响不无关系。儒家倡礼,主张以礼节制人的情志,否则,过激的言行便会扰乱社会秩序。因此在表达的方式上,反对露己直言,反映到文学创作中,就提出了温柔敦厚的标准。道家倡无为,主张摆脱一切束缚、包括语言文字。只要体道自然,则天下大治。因此在表达方式上,有无言之教一条,否定言语的交流功能。而它反映在文学上,就产生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我们看到,尽管儒道两家思想各异,但有趣的是,它们却殊途同归,促进了古典诗词含蓄美的艺术追求。意在言外、玩味不已。辛弃疾此篇《摸鱼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首,值得一读。它表面看来,是作者在伤春吊古,但实际上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笔法前片全用比兴,后片化用典故。比兴之法可以暗喻象征,化用典故可以借古讽今。委曲读来,意思层层深入,摧人泪下。
  在前片中,作者心绪不宁,是哀惋,是叹惜,更是一种迷惘与无可奈何。万紫千红的春,离我匆匆而去,一时万树枝头,落花飞红。这凋零衰败的景色本就够惨淡的了,它怎么能再经得起风风雨雨的几次摧残呢?花是春天的象征,我生怕花落春去,而希望花儿迟开晚放,但这只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一种幻想而已。然而尽管如此,我仍心有不甘,向春反问:“你且留步!听说海角天涯并无你的归处,你能去哪里呢!”春默默无语、依旧悄然离去。如果说,在人间还有什么春的痕迹,那只有画檐蛛网上沾着些的柳絮,给我们一丝慰藉。
  后一片中,作者愤懑不平,是控诉,更是一种诅咒。据史书载,长公主在汉武帝继位上起了很大作用,因此汉武帝立其女阿娇为皇后,是为陈皇后。但陈皇后却骄贵宫中,终于因妒武帝宠妃卫子夫,“挟妇人媚道”,事发被废,贬居长门宫。司马相如《长门赋序》里说,长门宫内的陈皇后整日愁闷悲思,听说司马相如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黄金,求一篇解愁辞赋,即这首《长门赋》。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遂有所感悟,又宠幸了陈皇后。这个《序》多少有点夸张其事,目的不外乎吹嘘相如才笔。因为在历史上,陈皇后自废后,没有再度被汉武帝亲幸的事。正象《长门赋序》的作者敢于不拘泥故事真伪一样,辛弃疾此处也来了个大胆生发,将前二事按自己的想象融合,加以改造。他说,被冷落的陈皇后,本已有了与汉武帝重聚的希望,但是由于遭到武帝身边争宠人的妒恨,致使佳期无望。这个时候,纵使陈皇后千金买得相如的生花妙笔,也难将自己的脉脉真情传递过去。不过,在此也要对那些离间妒者一个严正警告: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们的下场不会比杨玉环、赵飞燕好到哪里!要知道,虽然她们在历史上都是宠极一时的人物,但结局却是一样的。一个缢死马嵬坡下,一个废为庶人后自杀。
  《摸鱼儿》作于一一七九年,距辛弃疾北方起义,南归宋朝已过去了十六个年头。而南宋国势日衰,政权腐朽,收复中原的希望渺茫,使得辛弃疾的报国之心渐渐灰冷下来。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却又对它失望。他在这首词中,以春喻国,期望春天长驻久留,不忍它风雨飘摇,残零败落。但是国如残春,匆匆离去。他不愿面对这个可怕的现实,然而他又怎么能回避得了呢?他的济世之志,救国理想都寄托在南宋王朝的复兴上面:可是事与愿违,眼见都落了空,心中是异常的苦痛和矛盾。他爱而不成则生恨心,他恨权奸当道、蒙蔽君主、不思恢复失地,反而排挤抗金志士。自投奔南宋以来,辛弃疾从未获得信任重用,初则浮沉于下级僚吏,后又展转于江西、湖北、湖南地方官。他也曾写《美芹十论》《九议》两文上奏朝廷,论议抗金方略、反对议和偏安,但是有投无应。故此,在词的下片中他以长门陈皇后自比,痛陈蛾眉遭妒之愤,并诅咒妥协偷安的权臣,其命运将一如玉环飞燕。他们既害了国家,最终也就害了自己。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词的结句最沉痛无比,作者仿佛陷入绝望的哀思。他有抗金的决心,有杀敌的本领,却没有报国的机会。空耗着自己的生命,虚度着自己的年华,百无聊赖、闲愁最苦。他无法解脱交织在心中的这种压抑、也最怕在烟柳夕阳中登楼远眺。因为那落日残阳的光景,太象南宋目前江河日下的危弱形势,叫人看了心肠断裂。
  《摸鱼儿》的艺术手法是极为含蓄的,但作者的伤时忧国情怀却是可以触摸得到的。尽管它婉而不露,没有直指国政,却让当年的宋孝宗读了心中不快,因为说到底,这首词还是碰了南宋时弊的痛处。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宋词英译】

How many flurries or squalls can Spring stand.

Before it will have to return to its fount?

One is e’er afraid: spring flowers might bloom too soon.

They have dropped! How many? Impossible to count.



“Spring, you may as well stay a little longer.

Fragrant grass, horizon-far, would block your way”

But silent Spring leaves only some fluff behind—

For spider webs to catch; Spring itself wouldn’t stay.



Chen Ajiao was estranged from Emperor Wu,

Forming the so-called Changmen Palace Affair.

The happy reunion, hoped for, ne’er occurred.

No efforts to ruin Beauty, Envy would spare.



She had spent a thousand for Xiangru’s poem.

But the Monarch seemed to have a heart of stone.

Overflowing love—expressed in such dead earnest!

Her grief and complains to whom could she make known?



You must not caper nor else be frolicsome.

Haven’t you seen Yuhuan and Feiyan at their doom?

To be pining away is a painful thing.

Don’t lean on a rail and watch the even’s gloom.



【词牌简介】

  《摸鱼儿》又名《山鬼谣》、《陂塘柳》、《双蕖怨》、《摸鱼子》、《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唐教坊曲,本为歌咏捕鱼的民歌。宋词以晁氏《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兹以取为准则。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前第四、后第五韵,定十字一气贯注,有作上三、下七,亦有以一字领下四言一句,五言一句者,可以不论。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格律】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周邦彦|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由周邦彦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小令系悲秋之作。声潇潇,却无鸿雁传书,期盼落空,寒意逼人。写夜深人去,惟孤灯作伴,以酒浇愁愁更愁,漫漫长夜孤苦难,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冷冷清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境界,似从中看到借鉴处。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作者: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释】

①词本名《清商怨》,源于古乐府,曲调哀婉。欧阳修曾以此曲填写思乡之作,首句是“关河愁思望处满”。周邦彦遂取“关河”二字,命名为《关河令》,隐寓着羁旅思家之意。自此,调名、乐曲跟曲词切合一致了。

②时:片时、偶尔的意思。

③伫听:久久地站着倾听。伫,久立而等待。寒声:即秋声,指秋天的风声、雨声、虫鸟哀鸣声等。此处是指雁的鸣叫声。

④照壁:古时筑于寺庙、广宅前的墙屏。与正门相对,作遮蔽、装饰之用,多饰有图案、文字。亦谓影壁,指大门内或屏门内做屏蔽的墙壁。也有木制的,下有底座,可以移动,又称照壁、照墙。

⑤消夜永:度过漫漫长夜。夜永,犹言长夜。



【译文】

  秋天天气反复无常,时阴时晴,天色开始变得昏暗,满庭院一片冷清。我一个人呆呆地立在秋风中,静静地听着带有凉爽的秋声。云色暗下来,却没有大雁来来往往的身影,只能听到一声一声凄凉声音。夜半深更,人们都已散去,天地间悄无声息。屋子里,只有一盏孤灯照着空荡荡的屋子。我的酒意已经清醒,伴着这忽明忽暗的孤灯,一个人怎样能度过,这漫漫的长夜熬到天亮的时候?



【赏析】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为词自然浑成。尤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

  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或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词人一生仕途不畅,浮沉州县,漂零不偶,无怪《清真词》中多羁旅、离别之词,多伤秋感时之作。或云:“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风流子•秋景》)或云“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齐天乐•秋思》)。在他笔下的秋,常是“哀柳”、“乱叶”、“啼鸦”、“孤角”等意象,而本词却以简叙之笔开章道:“秋阴时作渐向暝”,这是以白描手法勾出秋天时阴时晴、阴冷、黯淡的特点,这似乎是客观事物的直叙,然而一句“变一庭凄冷”,就将词人的感情突现出来。“一庭”即满庭。着一“变”字,将“凄冷”与上句联系起来,揭示了“凄冷”之因。同时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在这“凄冷”的庭院中,词人“伫听寒声”。这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可见出人之心寒、孤寂。这寒声是秋风飒飒,秋叶瑟瑟,秋雁哀鸣,这寒声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歇拍“云深无雁影”一句,提示读者,词人不仅在满庭凄冷 的环境中伫立,静听秋声,而且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的鸿雁,然而望尽云霄,只听哀鸿长泣,不见孤鸿形影。这无影的雁声更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词人善于以雁来表达思乡之亲,如“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氐州第一•秋景》)“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风流子•秋怨》)“此恨音驿难通,待凭征雁归时,带将愁去。”(《解蹀躞》)不管是哀雁、征雁、雁声、雁形都起了很好的表情作用,因此“雁”这一意象,实是因情设景也。

  下片写深夜的羁愁。过片“更深人去寂静”点明旅居时间的推移。地点已由庭院转入室内,然而人还是那凄冷孤寂之人。傍晚,一人伫立庭院,听寒声阵阵,雁鸣凄厉;夜深,只身独处室内,见孤灯熠熠,形影相吊。在这难耐的羁愁中,他只能以酒消愁,然而“酒已都醒”而愁未醒,又如何消磨这漫漫长夜呢?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本词自然浑成主要表现在语言平易无雕琢,而意象鲜明,人与物、情与境,浑然融为一气。故戈载评曰:“其意淡远,其气浑厚。”(《宋七家词选序》)



【鉴赏】

  鉴赏概述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写羁旅孤栖的情景。全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作者意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词作结构

  词的上片写日间情境,于明处写景,暗里抒情,寓情于景;下片写夜间的情景,于明处抒情,衬以典型环境,情景交融。   上片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在这样的环境中,孤独的旅客,默立客舍庭中,承受着一庭凄冷的浸润,思念着亲朋。忽然,一声长鸣隐约地从云际传来,似乎是鸿雁声声;然而,四望苍穹,暮云璧合,并无大雁的踪影。雁声远逝,留下的是更加深重的寂寞之感。   在极端的沉寂之中推出了过片:“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地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身旅途的旅伴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此时此刻,人非常希望自己尚酣醉之中。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难以忍受。这首词全无作者惯有的艳丽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铸词造句

  这首词不仅切合音律,而且精于铸词造句。“秋阴时晴”,一个“时”字表明了天阴了很久,暂晴难得而可贵。“伫听寒声”两句写得特别含蓄生动。寒声者,秋声也。深秋之时,万物萧瑟寒风中发出的呻吟都可以叫做寒声。“夜寂静,寒声碎”(范仲淹《御街行》),说的是风扫落叶的沙沙声;“寒声隐地初听”(叶梦得《水调歌头》),说的是风划林梢的沙沙声;周邦彦笔下的孤旅伫立空庭,凝神静听的寒声,却是云外旅雁的悲鸣。鸣声由隐约到明晰,待到飞临头顶,分辨出是长空雁叫,勾引起无限归思时,雁影却被浓密的阴云遮去了。连南飞的雁都因浓云的阻隔而不能一面,那自然是无比凄苦的情景。整首词中几乎无一字一句不是经过刻意的琢磨。可以说通篇虽皆平常字眼,但其中蕴含的深挚情思却有千钧之力。这也是周邦彦词的一大妙处。



【点评】

  本词抒写人在异乡之苦,取境典型。上片开头两句描绘一个多阴少晴的秋景,而且已近昏暮。这情景与旅人的苦闷迷茫的心境极为相似。景为情取,情借景观,主体心境与客观景物相契合,这便是常说的意境。下两句写独立听寒声,这寒声是否就是云深处的雁鸣,处于两可之间。但旅人百无聊赖的神情却表现得极为充分。下片开头说“人去”后的寂静。上片无人,下片忽而有人,有些突兀。此人是何人?情人,朋友,均不是,乃陌生的旅客也。人独自在外投宿,最难耐的是寂寞,所以,尽管是陌生人,只要住在一起,便可相互搭话聊天,互相均可得到些许慰藉。但夜已深,那些人也离去,故更感到凄凉孤独。只有孤灯映照着空屋而已。"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原来曾借酒浇愁,到深夜酒意已尽,怎以挨到天亮呢?时间越来越长,然苦越来越深,情和景同时推进。取境典型,结句直接抒情。全词以时间为线索,章法缜密,构思严谨。感情步步推进,格调清峭,情味淡永。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词人。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议礼避榆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卒,赠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如《瑞龙吟》(章台路)、《西河》(佳丽处)等。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生平祥见《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有《片玉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王国维认为:“(周)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惟张叔夏(张炎)病其意趣不高远。然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意谓周邦彦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



【宋词英译】

ZHOU Bangyan – Lyrics to a Border River Chant


An autumn night like this goes from clear to dark and hazy,

That transforms the garden into a bleak and wintry place.

Long I stand to listen to the sound of coldness,

Thick are clouds with no sight of wild geese, nor their trace.


Deeper sinks the night, gone are people while silence pervades.

Lighting the walls is a lamp glowing in isolation.

Already awake from a drunken stupor,

How do I pass the rest of the night that remains.



【词牌简介】

  《关河令》,古乐府中有清商曲辞一类,音多哀怨。故取以为名。又称《伤情怨》、《东阳叹》、《要销凝》、《望西飞》、《尔汝歌》。此调有多体,现举一体为例。双调,上片四句,押三仄韵,二十一字;下片四句,押三仄韵,二十三字,共四十四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周邦彦|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由周邦彦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写羁旅伤感的词作。开头两句表现词人的潦倒和狼狈。接下不说原委,而写途中所见。津亭败壁、蛛丝网罩——乃是岁月的足迹。下阕开头“去去倦寻路程”才对首二句作了正面回答。旧地重经,席上奏起“旧曲”。此时只是想到曾为我樽前演唱的“故人”。下阕是词人意识流程的真实记录,表现如烟往事,在重经故地时——涌上心头。故尔才有了起首“上马人扶残醉,晓风吹未醒”的麻木,以逃避忆旧(尤其是那位善唱的“故人”)给自己带来的深沉痛苦。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作者:周邦彦

  上马人扶残醉,晓风吹未醒。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杨里,乍见津亭。当时曾题败壁,蛛丝罩,淡墨苔晕青。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

  去去倦寻路程。江陵旧事,何曾再问杨琼?旧曲凄清,敛愁黛,与谁听?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何须渭城?歌声未尽处,先泪零。



【注释】

①  绮寮怨:周邦彦创调。

② 晓风句: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 去来:过了以后。来,语助词。

④ 去去:有二义,一是走又走,越走越远;一是去了又去,厌其频繁。此处当是后者。

⑤ 杨琼:唐代名妓名。此处代指意中人。

⑥ 愁黛:愁眉。

⑦渭城:即《渭城曲》,又名“阳光三叠”,本王维的《送远二使安西》诗,后作为离别之歌。渭城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南部,关中盆地中部,秦都区以东,渭河以北。曾是秦王朝的国都所在地,又是周、汉、隋、唐等王朝的京畿之地。



【译文】                                    

  残醉朦胧之中,我上了马出发,凉爽的晨风吹着我,依旧半梦半醒。经过弯曲的河畔,看见翠瓦朱檐在水中倒映,垂杨和津亭,也都掩映在朦胧的波光里。当时,我曾在残破的墙壁题诗表达自己的志向,而今时日已久,墙壁上结着蜘蛛丝网笼,淡淡墨迹上有青苔铺过的影子,想人生一世沉沉浮浮,岁月象江河奔流不停。久久徘徊,叹息愁思无法停止。走呵走,已厌倦再往前行。回忆中荆州往年听歌的旧事最难忘,而从此后再没有见过唱歌的杨琼。她唱着旧日的歌曲,歌声与从前一样动人,只是她心不含愁,不知谁是知音?以前的酒友如果也在这里,定会想念我,虽然不出关,但一曲《渭城曲》,曲未唱完,我已涕泪零零,感动不已。



【赏析】

  《绮寮怨》这一词牌始见于《清真集》,是周邦彦的自制曲,并且在《清真集》中只有这一首。绮寮,雕饰精美的窗户。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句子。这里的“绮”与“绮寮”的“绮”同意。“绮寮”再着一个“怨”字便有很重的深闺寂寞之感,适合表达相思怀人,离愁别绪这样一些感情。周邦彦工于词,应该是很注意词牌与词的内容之间关系的。比如上一次我们讲解过的《解连环》,其中运用了“解连环”这一典故。其出自《战国策·齐策六》:“齐君王后当国,秦遗齐玉连环,使解之。君王后引椎之,而谢使者曰:‘谨以解矣。’”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典故中的两点,一是,齐王后是位女性,二是齐王后强解连环。这就给了我们一些暗示,词人的情人是主动决绝的离开词人的。再就是联系“连环”本身的形象,也暗示了词人悱恻缠绵、回环往复的感情之环难以解开。总之,绮寮怨这一词牌暗示了词的内容是比较悲凄的。

  这首词据孙虹(《清真集》的作者)考证作于荆州。词人曾在熙宁四年(1071)年与这位歌女(词中用杨琼代指)在荆州同游,熙宁五年(1072)春天之前离开荆州。再次回到荆州时已经时隔三十五、六年。(《周邦彦词选》孙虹、任翌选注  中华书局 2005年)我们不去深究这首词写作的时间和地点,就这首词流露的感情来说,应该是作者重回故地,在离开时突然看见过去自己与情人分别时的津口亭馆,所激起的对情人的深切的思念之情。

  “上马人扶残醉,晓风吹未醒”起句很是突兀。“上马人扶残醉”隐括李白《鲁中都东楼醉起作》诗:“阿谁扶上马,不省下楼时。”晓风即晨风。从“残醉”和“晓风”两句可以看出词人通宵饮酒,直到天亮。柳永有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晓风尤能吹去醉意。周词中词人不仅不知道谁人扶上马,而且吹不醒,可见词人醉酒的浓度和深度,不可破除。作者由酒醉不醒写起,却掩盖了酒醉的起因,这是词人写词的顿挫处,也为后面感情的抒发埋下了伏笔。

  “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杨里、乍见津亭。”水曲,水流曲折处。翠瓦,绿色的琉璃瓦。津亭,渡口亭馆。这里要注意“乍”字,一个字透出很多惊讶来。猛然间看见了柳荫中的渡口亭馆,它坐落在水流曲折处,绿瓦红檐,特别醒目。“乍见津亭”惊醒了词人的醉意,也唤起了词人的记忆。“当时曾题败壁,蛛丝罩、淡墨苔晕青。”败壁,破败剥落的墙壁。晕苔青,只绿色的苔藓。意为多年以前,我曾在津亭的墙壁上题词,现在墙壁已经破败剥落,蛛丝笼罩,墨迹淡化,苔晕青青。这引起词人很大的伤感。“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去来”,指不停的奔波。岁月如流,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题诗八首》序文:“岁月如流,零落将尽。”是说时间好像流水一样飞逝而过。“徘徊久、叹息愁思盈”,暗用江淹《别赋》中的句子:“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以上句意为年去岁来,时间好像流水一样过去,我在此地徘徊留恋,叹息声声,有满怀的愁思。这是上半阙,写思情。先写自己通宵饮酒大醉,由乍见津亭念及败壁题词,勾起自己对往事的回忆,渐渐明白醉酒之因。但是还不是很明显,对往事的回忆只是由津亭,败笔题词带过,也没有明确怀念对象。留下感情线索,在下半阙展开。

  “去去倦寻路程”。“去去”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二者意义相同,即去了又去、走了又走,不停的奔波行役之意。“倦”字写出词人的倦怠之情。“江陵旧事,何事再问杨琼。”江陵,东晋时期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此代指荆州。这句隐括了元稹《和乐天示杨琼》和白居易的《问杨琼》。这里用杨琼代指自己的情人。江陵旧事,指他们过去的情事。“何曾再问杨琼”,何曾即不曾,暗示不见情人的踪影。自己不停的奔波行役,情人不见,只留下无穷的遗恨,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与情人一起回忆过去的情事了。“旧曲凄清,敛愁黛,与谁听?”回忆与现实交融在一起。旧曲,应该是词人与情人当时听到的歌曲,即是下文的“渭城曲”。凄清,悲怨。敛愁黛,因愁怨而皱起黛眉。昔日离别时,你我共听凄清的离别之曲,你听曲子时因愁怨而敛眉的样子还在眼前,但是现在我与谁共听?旧曲,是诗人徘徊所闻,也因之想起以前已情人分别时的场景。既展示现在又回忆过去,既再现了当日情人的感情,也展示了自己的苦苦相思。“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设想之辞。由自己设想对方的感情。如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也是运用的这种写法。尊前故人,指上一次分别是黛眉敛起的情人。关情,动情。词人由自身设想对方的感情,自有词人的一份痴情在,也可画出情人对词人的深情,心心相印。但是这不过是词人的想象罢了,现在词人孤独一人在河边徘徊,旧曲萦绕,、挥不去情人当时的样子。“何须《渭城》,歌声未尽处,先泪零。”何须,无须。渭城,即《送元二使安西》,又称《渭城曲》或《阳关三叠》。这最后一句,很是巧妙,使人分不出是今日离别还是昔日离别,水乳交融。当日离别之时,与佳人共听凄曲,不待曲终,即已泪零;今日离别,又闻旧曲,不堪其情,潸然泪下。渭城之曲,即是过去同听,又是现在独闻;泪零既是当日离别之泪,又是今日相思之泪。今昔不分,亦今亦昔,感人至深。歌声未尽先已泪零,在曾经离别之地,对一个“倦寻路程”的人来说有多少身世之感,直是催人泪下。

  总之,这首词先写醉酒,然后由乍见津亭和败壁题词虚写离别,而后由思及离别而叹息徘徊,上片写及思念但是感情想对疏缓;下片写出思念对象,自己和双方的感情,以双双泪零作结,感情达到高潮。最后一句亦今亦昔,很是巧妙。



【点评】

  本词抒写别恨。从醉中醒来,却依然无法消除心中的忧愁,可见伤心事多,酒醉也不能缓解。词人酒后似醒未醒时,忽见一处败壁上有自己的墨迹,兴奋过后,带来了更多的失望和惆怅,于是产生了无数的感叹。词的上片,写当年津亭题壁处,如今蛛丝笼罩,苔晕青青,岁月如流,使人感叹不尽。词的下片,写此身仍在行役,旧事不堪重问。淡淡墨迹上的青苔晕影,想去去来来的进退升沉,岁月如湍水奔流不停,久久徘徊,叹息声声,愁思盈盈。“旧曲”二句一转,悬想其人之曲,无人共听。“尊前”五句再一转,言故人如在,唯有我最关情,定将为其一掬知音之泪。去去倦寻路程,江陵旧事,何曾再问杨琼。“倦寻”与“何曾”写对官场、情场的厌倦。即便知此,主人公仍难忘旧情。通篇迤逦写来,情如流水汩汩,纯真自然,人人心田。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词人。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议礼避榆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卒,赠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如《瑞龙吟》(章台路)、《西河》(佳丽处)等。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生平祥见《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有《片玉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王国维认为:“(周)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惟张叔夏(张炎)病其意趣不高远。然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意谓周邦彦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



【宋词英译】

ZHOU Bangyan – Lyrics to the Lament of Those Behind Adorned Windows



Someone gives my drunken self a hand in mounting the horse,

Morning breezes puff through, yet they sober me not.

Reflected in the rippling water are green tiles and crimson eaves,

Through veils of dropping willows, I a ferry terminal come across.

Once upon a time I wrote on the now failing wall an inscription,

Covered in cobwebs it is, over the fading ink mosses grow.

I think of what has come and gone, years like water have flowed by,

Long I hang about, infused with autumn thoughts are my sighs.



I've grown tired of revisiting where I had been,

Whatever happened in Jiangling,

Why bother at all asking Yang Qiong of it again?

An old melody dreary sounds,

Locking listeners' brows in frowns, yet for whom is it performed?

If she was here before me,

She'd behold me most attentively with the greatest devotion.

I need not hear the Melody of the Town of Wei,

Before the song is sung to its end, my tears have begun to flow.



【词牌简介】

  《尉迟杯》,词牌名,周邦彦创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尉迟杯·离恨|周邦彦|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尉迟杯·离恨》由周邦彦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篇抒写离愁之作。一开始“密霭生烟树”,景中已透露前途迷茫之预感。接着,在流动中表现出离京渐远的过程和凄凉、孤独……种种难言之苦。下阕前半忆旧。“旧客京华”本有许多情事可以回顾,但词人却只回忆与妓女们的“欢聚”。下阕后半又回到现实:“渔村双驿”,这与京都的“珠歌翠舞”的鲜明对比强化了落魄的凄楚。所以“夜如岁”二句便显得甚有分量。“梦魂凝想鸳侣”又表现出愁极无聊时,仍痴迷于旧情。此词营造出的忧愁胜境,独具一格。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尉迟杯·离恨①》

  作者:周邦彦

  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烟树②。阴阴淡月笼沙③,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因念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④,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



【注释】

①尉迟杯:词牌名。
②密霭:浓云密雾。
③淡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④冶叶倡条:指歌妓。



【翻译】

  隋堤大路上,天色已晚,茫茫一片雾气迷漫着路旁的柳树。冷冷清清的月光,宛如给大地盖上一层轻轻的沙罩。我再一次住在河桥的深处。画船不知人间情意,只顾一直前行,任苍茫的烟波隔着前路。只等行人喝得大醉,又盖着厚厚的被套,它便载着伤心的离人带走,同时载走了多少的离别之情。想到从前在京师,经常到树林边的亭台楼阁中游玩。青楼中的那些歌女都与我相识。我也看惯了她们的华丽装扮,和她们的动人舞姿。如今我一个人却宿在这小小的渔村水边,漫漫长难以度过,对着一缕青烟,我自言自语。谁知我孤单寂寞,来到我身边与我相伴。



【讲解】

  周邦彦于宋元祜二年(公元1087年)三十二岁时被贬出京,初任庐州(今合肥)教授,这首词大约作于南行的客舟上。上片描绘黄昏及月夜两岸的朦胧隐约的景色,以景手情。下片追念豪华欢乐往事,与观境之孤独凄凉作对比,造成强烈的印象。全诗一境一景,不脱离职。抒情直露,虽显得“朴拙浑厚”,格调却不高。词的上片,“隋堤”五句写薄暮登船之景。“无情”以下用一长句写怨别情绪,由唐人郑仲贤《送别》“亭亭画舸系寒潭,直到行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一诗化出,是无理却有情之语。词的下片,换头“因思”三句写京华欢聚之地。“治叶”二句写京华欢聚之人。“如今向”二句,折回眼前,“有何人”二句,以人不念我、我却念人作结,可谓一往情深。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梦魂凝想鸳侣”是未然态,而非已然也。即凝想在梦中看见情人,至于能否做梦,梦中能否见到情人,都是未知的,表现出对情人的思念的痴极之态。抒情极为凄恻深婉。



【赏析】

  此词乃作者宦旅途中所作,抒写词人在运河之上、隋堤之畔的客舟之中的一段离情别恨。词之上片写离开汴京时的情景,下片一起抒怀,追忆京华岁月。
  “隋堤路”,是指宋之汴京至淮河一段的水路,因为是隋炀帝所开大运河的一段,故名。“渐日晚,密霭生深树”,写徘徊汴堤而未曾登船之际,但见日色渐渐向晚,浓重的暮霭正从茂密的树林中弥漫开来。
  接下来二句,化用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诗意,写出主人公独自怅望江天,孤寝船上的情景。
  “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这几句写分手时的情景,用的就是借物达意手法。这词写饯别情景是从郑仲贤《送别》诗脱化出来的。王氏所谓“诗意出侧面”,是指诗情借物宣泄,迁怨于物。有情人偏遇着这无情的画舸,它全然不管恋人们难分难舍,将行人连同离恨都载走了。这里迁怨画舸,就是侧写。物本无情,视为有情,以责怪于物来表达自己的离情别恨,是借物达意的一种方式;离恨、离愁是一种感情,都是虚的,然而诗人们却常常化虚为实,将愁恨说成是有形体有重量的东西。这里船载离恨,就是化虚为实。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这是写昔日京华相聚的欢乐场面。“冶叶”句化用李商隐《燕台诗》“冶叶倡条遍相识”。所谓“冶叶倡条”,乃指歌妓。
  词中主人公的恋人,也是歌妓一流人物。所以他同歌妓们厮混得很熟,常一起,观赏她们歌舞。这欢乐的回忆,与“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恰成鲜明对比。人由聚而散之际,回想欢乐聚会,必添愁情离怀。回忆对比,是很能触发情感的。周邦彦这首词,除用回忆对比外,还有一种对比,就是梦境和现实对比。“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这个结尾,词评家多以为写得拙直、率意。周济《宋四家词选》说“一结拙甚”。谭献《谭评词辨》说“收处率甚”。这个收尾是不够含蓄的,但是感情还是十分朴实浓烈的。这里用了眼前实境和梦中虚境相对照,现实是舟中独处,梦中却是鸳侣和谐。“鸳侣”一词已近于抽象化,形象不够丰满。但还是足以补出离情别恨的。
  此词以宦游途中水驿之夜的情景为中心而将追忆念想层层展开。全词由景及情,由今及昔,写眼前景采用白描手法,叙写追思往事时用借物达意。反衬对比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结句直抒性情而不借景烘托,可谓大巧若拙,别具魅力。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词人。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议礼避榆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卒,赠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如《瑞龙吟》(章台路)、《西河》(佳丽处)等。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生平祥见《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有《片玉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王国维认为:“(周)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惟张叔夏(张炎)病其意趣不高远。然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意谓周邦彦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



【宋词英译】

ZHOU Bangyan –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Weichi's Chalice



Along the street that follows the Sui canals,

As evening hours approach, over trees rises mist that thick clouds turn into.

Enshrouding the sandbar is the subdued shine of a pale moon.

Deep in a recess under a bridge for another night I moor.

Emotionless are those decorated boats,

Which are not concerned at all with the misty billows in the waters ahead.

They bide their time as travellers drunk become and layers of quilts embrace,

Ferrying away their parting sorrows and regrets.



I thus think of my time in the capital,

Long I used to lean on the balustrade among a sparse wood with a joyful company.

No stranger with courtesans and women of the streets I was,

Familiar was I with their splendid singing and dazzling dancing.

Yet here I am now, in a fishing village by a wharf,

Where a night drags on like a year, I mutter to myself as incense burns.

I wonder who is there that can my monotonous life feel for,

For I still dream of having a loving partner with my heart and soul.



【词牌简介】

  《尉迟杯》,词牌名,双调,上片48字,下片57字,仄韵。



【格律】

  平平仄(韵),平仄仄,⊙仄⊙平仄(韵)。

  ⊙平⊙仄⊙平,⊙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河·金陵怀古|周邦彦|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西河·金陵怀古》由周邦彦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咏史之作。全词化用刘禹锡咏金陵之《石头城》和《乌衣巷》两首诗,但又浑然天成。此词三阕结构:上阕起调至“风樯遥度天际”,写金陵胜境;中阕由“断崖树”至“伤心东望淮水”,写金陵古迹并发出凭吊;下阕由“酒旗戏鼓甚至处市”至末,写目前景物及千古兴亡之思。此作苍凉悲壮,平易爽畅,笔力遒劲。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西河·金陵怀古①》

  作者:周邦彦

  佳丽地②,南朝盛事谁记③?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④。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⑤。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⑦。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

①西河:唐教坊曲。
②佳丽地:指江南。
③南朝盛事:南朝宋、齐、染、陈四朝建都于金陵。
④髻鬟对起:以女子髻鬟喻在长江边相对而屹立的山。
⑤莫愁相传为金陵善歌之女。
⑥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⑦燕子不知何世: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故都胜地的繁荣景象,如今还有谁曾记忆?青山依旧绕着故都,江边美人发鬓般的髻鬟还束着。怒涛无人问津,只好拍打着孤城,风樯船帆正在驶向遥远的地方。枯藤老树还倒挂在悬崖边。过去莫愁女的游艇,如今还有谁在手中看着?此地空留以前的旧迹,苍苍郁郁,半壁古营垒淹没在浓雾里。夜深时月光照过矮樯,望着东流的淮水,我感伤不已。当年热闹繁盛的酒楼戏馆,如今又在何处表演?今天那些冷清的里巷,曾经是那些王公贵族的豪宅。燕子飞进寻常百姓的家里,在夕阳之下,叙说今昔。



【赏析】

  这首词主要是隐括刘禹锡的两首诗而成。其一,《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其二,《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张炎《词源》说:“清真最长处,在善融化诗句,如自己出。”

  这首词是怀古咏史之作。作者面对金陵“佳丽地”,目睹自然界的沧桑,因而引起人事兴衰的感触,抒发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哲理观念,表现了作者追念古昔和寄慨当今的思想情感。

  全词共三叠。第一叠写金陵的山川形胜。首先点明金陵是一个“佳丽地”,接着以“南朝盛事谁记”一语总括历史兴亡之感。第二叠写雾夜在断崖边凭吊古迹,曾经系过莫愁佳丽的游艇之树,而今已倒倚,旧迹仍在,可人事已非了。第三叠写金陵触目荒凉之慨。从眼前景物中,不见“酒旗”,不闻“戏鼓”,只见寻常巷陌中的燕子对语,引起作者对金陵古都朝代更替的无限感慨。

  这首词艺术技巧很高,它没有正面触及重大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景物描写作今昔对比,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沧桑之感,寓悲壮情怀于空旷境界之中,是怀古词中别具匠心的佳作之一。

  [注释]1.西河:词牌名。又名“西河慢”、“西湖”。《碧鸡漫志》引《脞说》云:“大历初,有乐工取古《西河长命女》加减节奏,颇有新声。”又谓《大石调·西河慢》声犯正平,极奇古“。则此调亦是采旧曲而成。词为双调一百零五字,分三叠,各叶四仄韵。《清真集》入《大石调》。2.佳丽地:即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谢脁《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3.南朝盛谁记:南朝兴盛的情景,而今谁还能记忆呢?南朝:指宋、齐、梁、陈四朝;又称六朝,即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它们均以南京为都城。从公元3世纪到6世纪(不包括公元280年吴亡后到317年东晋建立之前的期间),前后共三百余年。4.江岸环绕着髻鬟似的山峰相对耸立。故国:指金陵,它是南都故都。清江:长江。髻鬟:形容山的形状像妇女髻鬟。5.恕涛寂寞打孤城:长江的大浪长年累月扑打这座孤独而寂寞的古城。6.风樯遥度天际:张着风帆的船正向遥远的天边驶去。樯:船上的桅杆,挂风帆用。此指代船。7.断崖:临水的陡峭山崖。8.倒倚:指树倒下来靠在崖上。9.莫愁艇子曾系:莫愁姑娘或许曾在这里系过艇子吧!莫愁艇子:古乐府《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莫愁:古女子名。今南京水西门外有莫愁湖。10.空余旧迹郁苍苍二句:一切只剩下陈迹了,但只见郁郁苍苍一派青色,还有那浓雾中露出的半截城垒。垒:大城附近的军营或防守工事。《大清一统志·江苏江宁府》:“韩擒虎垒在上元县西四里。贺若壁垒在上元县北二十里。”上元县:今属江苏江宁县。11.夜深月过女墙来:夜半更深,月亮从女墙上升起来。女墙:城墙上带有垛口或射孔的蔽身小墙,俗称城墙垛。12.伤心:一作“赏心”,指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亭为北宋丁谓建。淮水:指秦淮河。它横贯南京城中,为南朝时都人士女游宴之所。13.酒旗戏鼓甚处市:那酒旗飘扬、锣鼓喧天的热闹景象究竟到休息去寻找呢?酒旗:挂在酒店的酒招。戏鼓:演戏的场所。甚处:何处。14.想依稀王谢邻里:想来就是东晋时代王谢家族的府居所在。依稀:仿佛。王谢:东晋时期的王姓和谢姓两个豪门大族。他们的宅第都在乌衣巷一带(今南京市东南)。邻里:比邻而居,故称邻里。15.燕子不知何世:燕子不知道这是什么世代。16.入:指飞入。寻常巷陌:指通常的巷道。17.相对如说兴亡二句:燕子在夕阳里喃喃细语,好像也在相互诉说这里的盛衰兴亡吧。相对:指燕子相互对语。——以上引自《宋词三百首详注》,李华编著



【讲解】

  南齐谢朓《鼓吹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诗:“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金陵,六朝金粉之地,历来为骚人墨客吟咏的题材,而以词咏金陵的,当首推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周邦彦这首《西河•金陵怀古》,写法别致,寄慨良深,也是名篇。
  词作上片写金陵的地理形势。开首即以赞美的口吻“佳丽地”,用谢朓诗句,点出金陵。“南朝胜事”,点出怀古,扣题。起二句为总括。“南朝”,指从公元四二○年刘裕代晋到五八○年陈亡,建都建康(金陵)的宋、齐、梁、陈等朝代。以“谁记”提起,加以强调:“南朝盛事”已随流水逝去,人们早已将它遗忘了。“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可是,金陵的山川形胜却依然如故。金陵当年是在石城置邑的,因山为城,因江为池,形势险固。这两句主要写山、水为陪衬,描绘出金陵独特的地理形势──群山环抱,耸起的山峰,隔江对峙;且以美人头上的“髻鬟”形容山峦,以“清”字形容江水,不仅形象,而且显示出金陵山清水秀的美好景色。至于旧时王朝的都城,却“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当年“豪华竞逐”的金陵,目前是座“孤城”,潮水的拍击声正反衬出环境的阒寂冷寞,天际的风帆给人一种空旷落寞之感。词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极力渲染这些历史遗迹遭遇着冷落,正在被遗忘,与上文“谁记”相应,抒发了深沉的怀古之情。
  词作中片写金陵的古迹。开首以景出,“断崖树,犹倒倚”,着一“犹”字,强调景色依然,使眼前实景,带上历史色彩。下面又追一句“莫愁艇子曾系”。莫愁本不在金陵,但宋时已有莫愁在金陵的传说,所以本词也说倚在断崖下倒挂的老树曾系过莫愁的小船。这里化用了古乐府《莫愁乐》:“莫愁在何处?住在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点出古迹。接下继续写景,“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郁苍苍”,谓云雾很浓,望去一片苍青色,埋没了半边城的营垒。《大清一统志•江苏江宁府》:“韩擒虎垒在上元县西四里”。“贺若弼垒在上元县北二十里。”上元县,即金陵。结末二句,“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女墙”,城墙上带有垛口或射孔的蔽身小墙,俗称城墙垛。“赏心”,指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淮水”,指秦淮河,该河横贯金陵城中,为南朝时都人士女游宴之所。这两句点明时间是“夜深”,地点在“赏心亭”,即夜深时分,词人仍站在赏心亭上,观览莫愁湖和秦淮河的景色,不禁发出景物依然而人事已非的叹喟。这两句起到束上启下的作用,即上面所描绘的景色,皆是由此观览到的,又引出下片怀古的感慨。
  词作下片,写眼前景物。“酒旗戏鼓甚处市”,这是词人眼前见到的景色:酒楼、戏馆,一派热闹景色,不禁发出“甚处市”问语,这是何处的繁华市面呢?前面两片所写多是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这里则写连景物也变了。当然,酒楼、戏馆非纯自然景色,而包含人事在内。这情况引起词人的猜想:“想依稀、王谢邻里。”“王谢”,指东晋时王姓、谢姓两大望族,他们都住在乌衣巷。这里是说这些酒楼戏馆所在地,仿佛是当年王、谢两家比邻而居的乌衣巷。这也就是说,当年贵族住的乌衣巷现在换了主人。至此,词人不禁产生人世沧桑之感,于是结末发出“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的兴亡之叹。燕子是不知人事变迁的,依然飞进往年栖息过的高门大宅,而今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房中,然而词人看到夕阳余辉中成对的燕子,却认为它们有知,且正在议论兴亡大事哩!当然这是词人内心的兴亡之感赋予了燕子而已。这片从眼前景物引起对金陵古都朝代更替的无限兴亡之感,从而表达出咏史的题意。
  这是首怀古词,而周邦彦的怀古之作多有所寄托,这首词对北宋时旧党之遭贬窜,或有所暗讽。在艺术手法上,本词体现了周词的主要特点之一,正如张炎所评:“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事其所长”(《词源》卷下),共隐括古乐府及唐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等诗而成。上片用《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中片主要用古乐府《莫愁乐》,下片将《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句入词。通过这些诗意,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极为熨贴,而不露痕迹。本词结构严整,上片写金陵地势险固,中片写金陵古迹,下片写眼前景物,布局井然。从时间上说,是断续交织,从空间上说,是疏密相间。上片写的是远景,以疏为主;中片写的是近景和远景,以密为主;下片为特写镜头,密而又密。此外,本词句法参差不齐,音调抑扬顿挫,词句美丽,境界清旷,风格沉郁悲壮,使壮美与优美融为一体。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词人。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议礼避榆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卒,赠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如《瑞龙吟》(章台路)、《西河》(佳丽处)等。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生平祥见《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有《片玉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王国维认为:“(周)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惟张叔夏(张炎)病其意趣不高远。然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意谓周邦彦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



【宋词英译】

ZHOU Bangyan –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the West River (In remembrance of bygone eras at Jinling)



In this prosperous region, who remembers the South's grand eras?

Mountains and fields of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winding Yangtze

Surround and build up away from the city.

Raging billows like loneliness towards a solitary castle heave,

On the distant horizon navigate sails and masts of ships.



Off the precipice rugged trees overhang still,

Who still comes here to secure the boat of a gent who never worried?

All that remains on a historic site is sentimentality.

And fog has come to one half of a castle conceal.

Deep in the night, over the parapet the moon shines,

In grief I look towards the east where pass the waters of River Huai.



What a flourishing city full of wine vendors' pennants and operatic drumming!

Faint is the memory of the Wangs, the Xies and their neighbourhoods,

Swallows have come and gone for generations that all have lost count of.

There are now ordinary people along the same streets and alleyways,

Telling tales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former times in the setting sun.



【词牌简介】

  《碧鸡漫志》卷五引《脞说》:“大历初,有乐工取古《西河长命女》加减节奏,颇有新声。”又称:“《大石调·西河慢》声犯正平,极奇古。”《清真集》入“大石”,当即此曲。张炎词,名《西湖》。



【格律】

  105字。三段一百五字,前段六句四仄韵,中段七句四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

  佳丽地韵南朝盛事谁记韵山围故国绕清江句髻鬟对起韵怒涛寂寞打孤城句风樯遥度天际韵断崖

  ○◎● ⊙○◎●○● ⊙○◎●●○○ ◎○◎● ◎○◎●●○○ ⊙○⊙●○● ◎⊙

  树句犹倒倚韵莫愁艇子曾系韵空余旧迹郁苍苍句雾沈半垒韵夜深月过女墙来句赏心东望淮水韵

  ◎ ⊙◎● ◎○◎●○● ⊙○◎●●○○ ●○●● ●○◎●●○○ ⊙○⊙●○●  

  酒旗戏鼓甚处市韵想依稀读王谢邻里韵燕子不知何世韵入寻常读巷陌人家句相对如说兴亡句

  ●○●●●●● ◎○⊙ ○◎○● ◎●◎○○● ●○○ ●●○○ ⊙●⊙●○○

  斜阳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周邦彦|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由周邦彦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描写作者偶遇旧时相知的伤感之情。表现词人向往神仙自在境界的意绪。此词据周邦彦说是“梦中得句”,并将此词与方腊起义联系起来。当时词人为躲避起义,东奔西避,但词中并无一语对起义的微词,尾句竟唱出“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的轻快之调,反映词人晚年对朝廷时局的不满与出世之愿。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①》

  作者:周邦彦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年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念孤城阑角。凌波步弱②,过短亭、何用素约③。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④。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⑤。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⑥。



【注释】
①瑞鹤仙:此调始于北宋,周邦彦词为正体。
②凌波步弱:指步伐轻盈的歌女。
③素约:旧约。
④春酌:春酒。
⑤惊飙:惊人的暴风。
⑥洞天:道家谓神仙所居地。



【题解】

  前人对本篇多有附会。宋人王明清《挥麈后录馀话》卷二说:“周美成晚归钱塘乡里,梦中得《瑞鹤仙》一阕(略)……未几,方腊盗起自桐庐,拥兵入杭。时美成方会客,闻之仓皇出奔,趋西湖之坟庵。次郊外,适际残腊,落日在山,忽见故人之妾徒步,亦为逃避计。约下马,小饮于道旁旗亭,闻莺声于木杪,分背少焉抵庵中,尚有馀醺,困卧小阁之上,恍如词中。逾月贼平,入城,则故居皆遭蹂践,旋营缉而处。继而得请,提举杭州洞霄宫,遂老焉。悉符前作。美成尝自记甚详。今偶失其本,姑记其略而书于编。”王明清认为周邦彦这篇《瑞鹤仙》是晚年在钱塘梦中所得,作于方腊起义前夕,后来词中所写之事,一一得以应证。这自然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但将这篇作品的写作背景,定在方腊起义前夕,应该没有问题。宋徽宗宣和二年(1119)十一月,方腊在睦州清溪起事,本篇当作于该年春末。年过花甲的周邦彦预感到“惊飙动幕”——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势,但他终究只能是“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希望能在个人的小天地里终享天年。本篇的主题是惜别,不独送人,亦是送花,正是伤春伤别之作,结尾虽故作旷达,但通篇情绪消沉,周邦彦个人和整个北宋时代,都已经走到颓唐的老境,再也没有明天和希望了。



【句解】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余红犹恋,孤城栏角

  开篇写郊外送客。“悄郊原带郭”五字,是一幅写意式的剪影。郊外原野,从城墙根儿开始,静静地向远方延伸。“郭”,即城郭,是城的外墙。一条大路随着原野,指向远方,烟尘滚滚,有人坐在车中,离此地而去。夕阳将要落山了,余晖映照远山。夕阳似落而未落,将最后一抹红霞,涂抹在孤城和栏角,似乎也在无限留恋,依依不舍。“敛余红犹恋,孤城栏角”二句,应自杜甫《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四迪》诗“孤城返照红将敛”一句来。二者各臻其妙。

  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凌波步弱”是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语典。“凌波”,本是形容女神在水面走过。“步弱”,是形容女子脚步轻,且不胜脚力。“短亭”,是送人之所。庾信《哀江南赋》里说“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古人在城郊五里设短亭,十里设长亭,是送别之地。“素约”,指平日里就商量好的约定。素,平素,平日。“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三句是说,根本不必事先约好,就有佳人踩着细步,走过短亭,来会我。“流莺”,是比喻性的说法,指青楼女子。那佳人越过短亭来会我,不过是劝我不必忧愁,且把马鞍取下,且饮杯中酒,且把一切放下,且来感受生活的美好。“春酌”,形容酒的美好,犹如春天一般。“重解绣鞍,缓引春酌”,“重”“缓”二字佳,可以见出主人公对这种消磨与无聊的生活,习以为常得有些麻木了。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

  无聊之人,借酒色以消磨,自然是一喝就醉,根本不记得是什么时候被人送回来的,更记不得是谁送我回来的,只知道醒来的时候睡在自家的小楼里。朱,红色。阁,阁楼。古人喜欢用朱色涂门漆柱,因此有“朱阁”之称。醒来的时候,发现屋外起了大风,吹得帘幕不停地动。这样的大风,估计园里的芍药花都要被它吹落了。我还是在芍药花被风彻底吹落之前,多看它们几眼吧,虽然酒意尚未全消,我且勉力走到花前,绕着它多走几圈。“扶残醉,绕红药”两句,写尽惜花心事。

  白居易《惜牡丹》诗:“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周邦彦与白居易,都是妙赏深情之人。周邦彦“扶残醉,绕红药”二句,立意亦从白居易《惜牡丹》诗中来。

  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怎么能不感叹呢?时令已是如此,眼看西园的花儿将要凋残,偏偏赶上这无情的东风,如此凶恶无情地刮过。终究是无可奈何。且由它去吧。且任凭光阴如水般流过。只要还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小天地,我且知足常乐吧。“洞天”,是道教术语,指神仙所居之地。周邦彦晚年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县)鸿庆宫,和道教关系密切,“犹喜洞天自乐”一句,和他的身份,很相合。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评解】

  本篇是惜别之作,惜花惜春,惜人惜己,篇末虽故作旷达语,却终究掩盖不住迟暮颓唐气象。本篇虽则心趣颓唐,但下笔极讲究,一丝不苟,可见周邦彦一贯作风。前人高度评价本篇结构严谨,针线绵密,许昂霄《词综偶评》说:“‘任流光过却’,紧接上文。‘犹喜洞天自乐’,收拾中间。” 周济《宋四家词选》里说:“不‘扶残醉’,不见‘红药’之系情,‘东风’之作恶,因而追溯昨日送客后,薄暮入城,因所携之伎倦游,访伴小憩,复成酣饮。换头三句,反透出一‘醒’字。‘惊飚’句倒插‘东风’,然後以‘扶残醉’三字点睛。结构精奇,金针度尽。”



【赏析】

  这首词从时间上说是记昨日黄昏到今天清晨的事。是送别复有所遇,醉眠朱阁,惊风醒人,再看落花,再叹身世,聊以自解之状。一“悄”字,刻划静态。郊原广阔,围城如带,而路长车行扬尘,漠漠茫茫,模糊不见,意中含情。“斜阳”句,美极,写夕阳映山,余光斜照城角,有大自然景色,也有建筑姿容。写景寓情,斜阳犹恋孤城阑角,人今别后,怎不相思?意在景中。“凌波”句忽插入邂逅相逢之趣,非约而遇,喜出望外,再加以“流莺劝我”,解鞍引酌,又有多少欢晤。这里是挑起波澜,而又铺叙开来,急煞而止。换头似别开生面,实际上是从上片的“凌波”事引来的,写的是今朝事了。“醒眠朱阁”语略而事丰,实际上是由于醒来才知道昨宵是身眠朱阁,而如何到此来,则不记得何时、何人把自己送到这里的了。“惊飙动幕”再掀波澜。狂风吹来,花事堪虑。于是“扶残醉,绕红药”,护花费尽精神。然而如何呢?“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极具体,极形象,较泛言花落之多,沉重万分。然而还不够,再加上“东风何事又恶”,这里斥东风,又是不明言落花,而痛恨那吹落花的东风。真是大开大阖,驰骋纵横。末两句急下,无可如何,不了了之,求自得这乐。是“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自我解脱,这世界只有求仙成道最好,实寓隐逸之思罢了。

  这首词,在章法上确实直叙中有波澜,而又都有迹象可寻,真是“结构精奇,金针度尽。”(周济《宋四家词选》)友人罗忼烈教授称“此词当是暮年避地睦州时纪事之作。……然其时花石纲扰民愈甚。……‘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弦外之音,或刺民穷财尽而犹横征暴敛也。”(《周邦彦清真词笺•瑞鹤仙附记》)这对我们认识这首词的思想意义,是有很大帮助的。周邦彦词,惯用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均有所指。其胸次高、书卷多,有感而发,发而必中。



【点评】

  此词写于作者逝世前不久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鸿庆宫时,表达了词人晚年深沉的忧患之感。词中先写酒醒后的追叙,然后写作者扶残醉以赏花,最后以东风无情,引出流光易逝之慨叹。

  首句“悄效原带郭”作一四句法,于“悄”字处略顿,作为“领字”。前三句描写的是:效外的原野映带着城郭,漫长的道路通向远方,客人描摹景象,也传达心情。行人离去,若有所失,作者感到“悄然”,觉得心里空荡荡荡的。“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写孤城落旧,借以抒发惜别之情。作者把落日斜晖称作“馀红”。造语颇为新颖,又用移情手法,说斜阳对城楼上的一角栏杆恋恋难舍,迟迟不忍敛去它那微弱的光影。这样描写,就把作者的主观感情扩展开来,使得那种由送别而产生的依恋之情,一并笼罩于周围的客观景之上。于是主客融为一体,全都沉浸在离愁别绪之中。下面,笔锋转向人物,描写陪同送行的歌妓。“凌波步弱”是说她感到劳顿。化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过短亭、何用素约”,是因她“步弱”而须小憩,因小憩而“过短亭”,因“过短亭。而遇“流莺”。故下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之事。“流莺”者即作者相识的另一歌妓。短亭巧遇,“何用素约”意即不用预先约好而“意外遭逢”。即相逢,因之应“流莺”之劝,又再下马饮酒。

  下片写次日酒醒以后的情况,笔致更加摇曳多姿。“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活画出乍醒时的惺忪迷茫心态。昨日之事,隐约记得,但并不十分清晰。什么时候来到这里?谁扶着自己上的马?想来都觉恍恍惚惚。待到“惊飚动幕”,一陈狂风吹动窗帏,也吹走了几分醉意,似乎清醒多了,但“残醉”仍未消尽。“扶残醉,绕红药”,流露着对春光的深切依恋之情,有这样的深情,才能与下文的“叹”字连接得上,而“东风何事又恶”则紧承上文的“惊飚”二字,这种谨严缜密的结构,也是周邦彦词的一个特点。结句荡开一笔,把烦恼抛到一旁,求得自我宽解。“任流光过却”,也包含着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先是惊叹春将归去,继而又对年华虚度感到惋惜,最后觉察到感慨悲伤之无济于事,才说“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则含有退而求其次的意思,作者的内心深处,似乎还有更高的理想追求,但在求之不得的情况下,也只好以此聊自宽慰了。“洞天”,是借用仙家字眼,把自己暂时休憩的北里青楼(“朱阁”)称作仙人的福地洞天。“犹”和“自。用来表达复杂的心情和委婉的语气。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此词章法上直叙中有波澜,顺叙中插逆转,结构精巧,波澜起伏,词人善用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均有所指。词之上片写郊外送客,驿亭春酌;下片写酒后赏花,感时抒情。整首词以“扶残醉”为转折,把醒后追叙和惜花寄慨巧妙结合起来,层层铺叙,步步腾挪,纵横交错,回环曲折,写景含情,耐人寻味,委婉的表达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和迟暮之悲。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词人。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议礼避榆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卒,赠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如《瑞龙吟》(章台路)、《西河》(佳丽处)等。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生平祥见《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有《片玉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王国维认为:“(周)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惟张叔夏(张炎)病其意趣不高远。然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意谓周邦彦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



【宋词英译】

ZHOU Bangyan –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an Auspicious Crane-riding Immortal



Fields of the countryside quietly surround the town walls,

Long is the journey that sees passing travellers' carriages leaving dusty trails.

The setting sun behind glowing mountains falls,

Twilight weakens and lingers around the lonely town's corners and rails.

Lissom was she as she waltzed along,

Passing through the little pavilion, why the need of making a commitment?

Flitting orioles offered me an advice, so again I undid my embroidered saddle,

And unhurriedly I spring wine sipped at.



I don't remember when I returned as evening arrived early,

Who helped me onto my horse? I woke to find myself in an adorned chamber.

Here comes gales to stir curtains and drapes,

I bring myself, rather drunk still, to among the peonies pace.

I feel for the West Garden, for there is no ground that's not covered in petals.

Oh easterlies, what has yet again instigated your rage?

As time must pass, so let it be,

For blissful and joyful is the time spent detached from the worldly.



【词牌简介】

  《瑞鹤仙》,词牌名。《清真集》、《梦窗词集》并入“高平调”。各家句豆出入颇多,兹列周邦彦、辛弃疾、张枢三格。双片一百二字,前片七仄韵,后片六仄韵。第一格起句及结句倒数第二句,皆上一、下四句式。第三格后片增一字。



【格律】

  (前片)

  仄平平仄仄(韵),

  悄郊原带郭,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

  平平仄平仄(韵),

  斜阳映山落,

  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

  平平仄仄(韵),

  凌波步弱,

  仄仄平、平仄仄仄(韵)。

  过短亭、何用素约?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韵)。

  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后片)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

  平平仄仄(韵)。

  惊飙动幕。

  平平仄,仄平仄(韵)。

  扶残醉,绕红药。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韵)。

  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

  仄平平仄仄(韵),

  任流光过却,

  平仄仄平仄仄(韵)。

  犹喜洞天自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浪淘沙慢·晓阴重|周邦彦|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浪淘沙慢·晓阴重》由周邦彦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伤春念情的词作。全词三阕,上阕追忆当年时令节候及折柳惜别的情事。前者则是后者的烘托。“拂面垂杨”与“红泪玉手”,细节传神,足见当年印象之深。“念汉浦”以下三句抒言信断绝之憾。中阕写别后情思。在流动的情绪中,浓化别离的伤感。无可奈何的凄凉,令人叹惜。“凭断云留取”,最先使人哀叹。下阕写去则去也,可“怨歌”,永唱。虽“怨”,却不“恨”伊,只有“恨春”不给机会。所以,“怨”是表层,深层依然是“爱”——刻骨铭心的爱,其实也是无悔无恨的爱。满地梨花,冰凉洁白,正无言地叙说着无奈的人生……以景结情,留下怅远、空阔的情韵,使人回味无穷。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浪淘沙慢·晓阴重》

  作者:周邦彦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①,东门帐饮乍阕②。正扶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③、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罗带光消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④。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



【注释】

①脂车:车轴涂上油脂的车,润滑以利快行。
②乍阕:方停,刚结束。
③红泪:胭脂泪。
④琼壶敲尽缺:《世说新语》载,晋王敦酒后,咏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赏析】

  这首写离别相思的词,是一篇曲折回环、层次丰富、变化多端、完整而又统一的艺术佳作。

  全词共分三片,上片,交待分别的时间和地点。“晓阴”、“霜凋”、“雾隐”,说明是在一个秋天雾气很浓的早晨,在“城堞”,女子“掩红泪”、“玉手亲折”,把情人亲自送走了。中片,写离别时,两人依依遥望和内心的伤别情怀。“地”是那样遥“远”,“天”是那般宽“阔”,而情人却奔向那“露冷风清无人处”。“万事难忘”,“唯是”那场“轻别”。此后,只有“断云”、“残月”,陪伴自己度过孤独凄清的寒夜。下片,写离别以后的相思与怀念。夜不寐,茶、酒无味,“恨春去”、“弄夜色”,离情相思意难绝。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整个篇幅,曲折回环,前呼后应,铺叙委婉,层次清晰,转换变化,顿挫有致,巧妙地把这篇多层次的作品融成一体,既照顾到词的整体结构,又注意到局部的灵活自如,充分显示出作者驾驭长调、结构长篇的艺术才能。陈廷焯对这首词评价很高,特别是下片。他说:“蓄势在后,骤雨飘风,不可遏抑。歌至曲终,觉万汇哀鸣,天地变色,老杜所谓‘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也。”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词人。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议礼避榆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卒,赠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如《瑞龙吟》(章台路)、《西河》(佳丽处)等。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生平祥见《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有《片玉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王国维认为:“(周)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惟张叔夏(张炎)病其意趣不高远。然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意谓周邦彦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



【宋词英译】

ZHOU Bangyan – Lyrics to the Adagio of Waves Dredging Sand



The day is leaden, wilted by frost are grasses by the shore,

Enshrouded in fog is the tower of the town.

In the field south of the town is a luxurious carriage ready to depart,

By the East Gate the farewell banquet is drawing to a close.

Swaying in front asking me to stay are drooping willows,

She wipes away her tears, and picks a sprig for me with her bare hands.

Where to have the wild geese from Hangpu flitted?

It has been long without word on where they have been.



Stirred by sentiments, before my eyes lie the expansive land and the vast sky.

As I face the chilly dew and breeze, there is no one around,

All I have with me is my sob throughout the night hours.

I say the most indelible of all is the sorrow of parting.

I haven't yet my jade cup emptied,

Pray that a cloud remnant could a waning moon over the west chamber keep.

Losing its shine is the silk lace of a worn and wrinkled quilt,

Loose is the fragrant sachet, spent is the scent.

My singing of lament goes on, so does my drumming that jags a jade pot.

Regretfully the passing of spring abides by no-one,

Against the colour of the night, on the ground scatter snowy pear blossoms.



【词牌简介】

  《浪淘沙慢》,词牌名,全调三阕一百三十三字,前段九句六仄韵,中段八句六平韵,后段七句四平韵。



【格律】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

  ●○●,○○●●,●●○●(韵)。

  南陌脂车待发,

  ○●○○●●(韵)。

  东门帐饮乍阕。

  ○○●●●●(韵)。

  正拂面垂扬堪揽结。

  ●●●○○○●●(韵)。

  掩红泪、玉手亲折。

  ●○●、●●○●(韵)。

  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韵)。

  情切。

  ○●(韵)。

  望中地远天阔。

  ●○●●○●(韵)。

  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

  ●●●○○○○●,●●○●●(韵)。

  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

  ○●●○○,○●○●(韵)。

  翠樽未竭,

  ●○●●(韵)。

  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韵)。

  罗带光销纹衾叠,

  ○●○○○○●(韵)。

  连环解,旧香顿歇。

  ○○●、●○●●(韵)。

  怨歌永、琼壶敲尽缺。

  ●○●、○○○●●(韵)。

  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天长·条风布暖|周邦彦|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应天长·条风布暖》由周邦彦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写寒食节的伤春之作,主要写从前偶遇的恋情,而今重回故地,只留下无限惆怅。上阕由“春色”写起,而黑暗与冷峻又将词人包围。更见我之愁苦。极言已乃是世间最不幸者。接着又以艳景反衬我之零落,使自己的悲哀更显强烈。接着又追忆当年艳遇。用“汉宫传烛”之故事,暗示当年邂逅时间与对象。“青青草”以下至末,重回今日。“前迹”不可寻,离人不可见;“柳下人家”尚还认识我,昭示出我常回故地寻觅伊人。正是其情绵绵无尽期!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应天长·条风布暖①》

  作者:周邦彦

  条风布暖②,霏霏弄晴,池台遍满春色③。正是夜堂无月④,沉沉暗寒食。染间燕,前社客⑤,似笑我、闭门愁寂。乱花过、隔院芸香⑥,满地狼藉。

  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⑦,郊外驻油壁⑧。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⑨。青青草,迷路陌。强带酒、细寻前迹。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



【注释】

①应天长:此调有令词、慢词两种。
②条风:即春风。
③池台:有本作“池塘”。
④夜堂:有本作“夜台”。
⑤前社:春社。
⑥芸香:泛指花之香气。
⑦邂逅:(xiè hòu),不期而遇。
⑧油壁:油壁车,车壁以油饰之。
⑨“汉宫传烛”句:唐韩翃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题解】

  本篇触物生情,由寒食节追忆一段美丽的邂逅往事。往事如烟,徒能思忆,多愁善感的词人,备受相思煎熬,内心无比惆怅。从篇中“汉宫传烛”来看,当是写汴京之事。故本篇当是周邦彦重返汴京任国子主簿时缅怀昔游所作。本篇题为“寒食”,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北宋寒食节习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说:“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愁,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由此可见,北宋时期寒食节是包括清明在内的大寒食,汴京男女往往于此时春游欢会。周邦彦正是在这样的寒食节与一青楼女子邂逅,数年后重回汴京,追忆往事,惆怅不已。



【句解】

  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遍满春色。正是夜堂无月,沈沈暗寒食

  自古咏寒食,多写阴雨。周邦彦却从“暖”字、“晴”字入手,风是暖的,雾是晴的,可谓独具匠心。“条风”,即东风。《淮南子·地形》:“东风曰条风。”《初学记》:“《易通卦验》曰:‘立春,条风至。’宋均曰:‘条风者,条达万物之风’。”由此可见,“条风”乃是春天的标志。“布暖”之“布”字佳,写出无处不春的笼罩之势。暖风、晴雾两相催,自然是池塘便生春草,到处春意盎然。“池塘遍满春色”一句,自谢灵运诗“池塘生春草”来。可是转眼便是寒食了。白居易《寒食夜》诗里说:“无月无灯寒食夜,夜深犹立暗花前。”本篇不独“夜堂无月”四字从白居易诗中来,“沉沉暗寒食”的“暗”字,亦自白氏诗中来。周邦彦本篇写寒食,与白居易诗虽有承袭关系。但白居易所写自是诗语,周邦彦笔下却是词句。寒食,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二日。宋人吴自牧《梦粱录》里头说:“清明交三月节,前两日谓之寒食。京师人从冬后数起,至一百五日便是此日,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名曰明眼。”据此,可知宋朝人过寒食节的习俗。

  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

  春社离寒食节,时间上隔得很近。古人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春社的标志是燕子。栖息在梁上筑巢的燕子,是去年社日飞来的老客。它们也仿佛在笑我一个人关着门孤单寂寞。风起时,乱红飞过,满地狼藉。吹来的却是隔院之花。芸香,是一种香草。王象晋《群芳谱》里说芸香:“此草香闻数百步外,栽亭园间,自春自秋,清香不歇。” “隔院芸香”的“隔”字,重在嗅觉,而非视觉。纵有院墙,芸草的芳香,总是隔不断的。狼藉,形容纵横错路的样子。满地狼藉,一半是视觉印象,看见眼前满地落花;一半是想象隔院落花情形。“隔”字的实际效果,正在不隔。此外,芸香和藏书楼有关。芸香,可以用来防止蠹虫啃书。所以,藏书的地方,往往称作芸台。周邦彦曾任国子主簿,“芸香”二字,正合身份。

  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

  下片转到追忆从前。“长记”,是说刻骨铭心,没齿难忘。“邂逅”,是不期而遇。《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驻”,即停。“油壁”,即油壁车,是一种四周垂有帷幕、以油涂壁的马车。乐府古辞《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是说苏小小与意中人在西陵相会之事。“邂逅相逢”与“郊外驻油壁”这两个语典,说的都无非是美丽的艳遇,词人念念不忘。“又见”二字,透露出的信息是:那次美丽的邂逅,发生在某个寒食节前后。又是一年寒食时,眼前的景物,和当时仿佛没有两样:富贵人家点燃蜡烛,轻烟阵阵散出。唐代诗人韩翃写过一首《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宋吴自牧《梦粱录》里说:“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每岁禁中命小内侍于阁门内用榆木钻火,先进者赐金碗、绢三匹。宣赐臣僚巨烛,正所谓钻燧改火者,正此时也。”唐宋两朝,寒食节有宫中赐给大臣蜡烛的传统。唐人写诗,习惯以“汉”代唐,“汉宫”,即唐宫。“五侯”,指权臣大族。《汉书·元后传》记载,汉成帝一日之内封他五个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为侯,史称“五侯”。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青青草,迷路陌。强载酒、细寻前迹。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

  寒食春深,青草漫过小径。自有乐府古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来,青草就成为中国诗歌里永恒的意象。芳草绵绵,象征着相思不绝。“陌”,是小路。小径被青草遮没,尚可以细细来寻。情感一旦迷失,前缘何从再续呢?勉强带上酒杯,沿着旧时走过的草间小径,寻找当年的感觉吧。那远离市桥的地方,柳条掩映下的人家,分明是当时相会之地阿!“市桥远,柳下人家”,扣上文“郊外驻油壁”之郊外。“犹自相识”之“犹自”二字,中有多少叹息!



【评解】

  本篇题为寒食,不过触景生情,实写发生在寒食节的一段情事而已,旨在追忆,情实惆怅。上片写眼前景,下片忆从前事,以“寒食节”相绾合。今时之寒食,犹往时之寒食。然今时之人,非往时之人。往时郊外柳下,两相缱绻,今时闭门愁寂,徒闻隔院芸香。往时一何温馨香艳,今时却如此惆怅寂寥!上下二片,今昔对比,如此鲜明。鲜明之外,意味亦复醇厚深长。毛先舒说本篇:“前半泛写,后半专叙,盖宋人多此法……周清真寒食词后段只说邂逅,乃更觉意长。”(见《古今词论》所引)先著《词洁集评》中说:“美成《应天长》,空淡深远,石帚专得此种笔意”,专门指出周邦彦空淡深远笔意对姜夔的影响。白石词中名篇《淡黄柳》,在遣词造句和意境营造上,对本篇都有许多承袭。《淡黄柳》下片:“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读者不妨两相参看。



【赏析】

  此词以回环起伏。跌宕有致的方式抒发了作者沉郁,惆怅和空虚的心境。作者寓情于景,借景物创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的境界,深沉淡淡雅,凝重旷远的意境中,烘托出词人曲折细腻、飘忽不定的复杂心绪。时空错综交织与意脉变化莫测,是此词的特点。

  全词分为四层。第一层为起笔三句,写当日寒食白天之景,系追思实写。以下写当日夜色,是现境,系第二层。换头三句写当年寒食之邂逅。是回忆为第三层。以下写当日重寻前迹情景,又是追思实写。为第四层。第一层大开,第四层大合,中间两层则动荡幻忽,全篇神明变化几不可测,极尽千回百转刻骨铭心之情,又极尽其郁积深厚之意。整首词写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激越凄楚,峭拔有力,迷离惝恍,意脉流转。

  “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遍满春色”。条风即调风指春风。春风骀荡,迷雾飘动,逗出一轮睛日,池塘水绿草清,一片春色。起笔三句,幅春意盎然的图画。可是,这并非此词基调。“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正是”二字,点明当下作词之现境。寒食之夜黯然无月,沉沉夜色笼罩天地,也笼定独坐堂上的词人心头。原来起笔三句乃追思实实写,追叙寒食白天的情景。“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寒食为清明前二日,春社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寒食前,其时燕子已经归来,故称梁间燕为前社客。上二句以沉沉夜色喻示自己心灵之沉重,这四句则从燕子之眼反观自己一人之孤寂。闭门之意象,更象征着封闭与苦闷。“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芸是一种香草,此处芸香借指乱花之香气。乱花飞过。院里院外,一片香气,其境极美,而残花满地,一片狼藉,则又极悲。此三句哀感顽艳,可称奇笔。

  “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换头以“长记”二字领起遥远的回忆,为全词核心。词人心灵中的这一记忆,正是与天长、共地久的。那回,指双方不期而遇的那一年寒食节。“时”,是宋人词气辞,相当于“呵”。词人满腔哀思之遥深,尽见于这一声感喟之中。宋代寒食节有踏青的风俗,女性多乘油壁轻车来到郊外,其车壁用油漆彩饰,故名油壁。

  记忆中这美好的一暮,词中仅倏忽而过,正如它人生中倏忽而过那样。以下,全写当日重游旧地情景。“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此二句化用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既点染寒食节气氛。也暗示出本事发生的地点汴京。下“又见”二字,词境又拉回当日白天的情境,从而引发出下文所写对当年寒食邂逅不可遏止的追寻。“青青草,迷路陌。”沿着当年踏青之路,词人故地重游,然芳草萋萋,迷失了旧路;可是词人却固执不舍,“强载酒、细寻前迹。”“强”字,道尽词人哀哀欲绝而又强自振作的精神状态。明知重逢无望而仍然携酒往游,而细寻前迹,终于寻到。“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市桥远处,那柳下人家,意与自己相识。可是此时自己只身一人,绝非当年双双而来可比。至此,上片起笔所写之盎然春意,只是当天重寻旧迹之前的一霎感受,其下所写之夜色沉沉、闭门愁寂,才是下片所写白天重寻旧迹之后的归宿。

  清真词情深入骨。回忆与追思实写,是这位词人的两大的绝技。清真词具备这两个特点,可谓有体有用。此词是作者怀人之作,调名《应天长》,实有深意。南宋陈元龙注于调名下引《老子》“天长地久”及《长恨歌》“天长地久无终毕”二语,不愧词人之知音。此词声情与语言之特色也颇为明显。上片自“梁间燕”之下,下片“自青青草之下。皆为三、四字短句,此词韵脚为入声,句调既紧促,韵调又激越,全词声情便是一部激厉凄楚的交响乐。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词人。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议礼避榆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卒,赠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如《瑞龙吟》(章台路)、《西河》(佳丽处)等。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生平祥见《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有《片玉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王国维认为:“(周)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惟张叔夏(张炎)病其意趣不高远。然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意谓周邦彦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



【宋词英译】

ZHOU Bangyan –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Forever Should Exist Heaven


The spring breeze warmth spreads, bright light the fog breaks,

All over the terrace by the pond spread vernal shades.

Right now in the courtyard there is no sight of the moon,

In the darkness approaches the Day of Cold Fare.

Those swallows on the beams must have been here before.

They seem to be deriding my worrying alone behind close doors.

Drifting petals whirl by, wafting flowery scents to the gardens of my neighbours,

Leaving on the ground fallen blossoms in disarray.



I still remember that time when we met by chance

In the countryside where there parked a carriage of polished wood..

I saw what seemed like a relay of candlelight in the Han Palace,

Giving rise to smoke that finds its way into the estates of a pentad of aristocrats.

Green is the verdure, hard to discern in the fields are tracks.

Wittingly I wine bring along as I the past trace.

Near the town bridge in the distance, by the willows locates a household,

It turns out that we do each other know.



【词牌简介】

  《应天长》此调有小令、长调两体。小令始于韦庄。五十字,前后片各五句四仄韵。各家用此调字数有增减,但以韦庄词为正体。长调始于柳永,九十四字,前片十句六仄韵,后片十句七仄韵。另有九十八字体,句式与柳词有出入。又名《应天长令》、《应天长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周邦彦|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由周邦彦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即景抒情之作。写接到情人(萧娘)一封信后的沉痛情绪。落叶、斜阳、江水,千里不绝,是立在桥上的词人视角所及。而江水“沉沉千里”,是词人心潮的表征。由“斜阳”而“黄昏”,而“灯火”,揭示出词人长久地伫立于冷风之中,酸泪欲滴。下阕写室内愁怀。古屋寒窗,凄凉森冷但“不恋单衾再三起”的原因,却是“萧娘书一纸”!结尾点出主旨。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夜游宫①·叶下斜阳照水》

  作者:周邦彦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②。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③。有谁知,为萧娘④、书一纸。



【注释】

①夜游宫:调名可能取汉成帝“宵游宫”意。
②酸风射眸子:指冷风刺眼使酸鼻。
③单衾(qīn):薄被。
④萧娘:唐人泛称女子为萧娘,男子为萧郎。



【赏析】

  前人评清真词,多认为其词之风格为富艳、典丽,细密多变,但这首词作却写得颇为明快晓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把相思之情叙写得相当动人。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首二句,词人描述眼中所见之情景,西下的夕阳,余晖透过树叶,把斑驳的阳光洒在水面上;再往前看,江水翻卷着细浪缓缓地迤逦而去。这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为思念之情缠身的词人,恰逢薄暮时分,更觉愁思难耐,悠悠不尽的愁思,亦如眼下流淌不绝的江水。后四句:“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原来此时词人是伫立在桥上。词人目光迎着刺眼的秋风,凭栏远眺,疑望着黄昏时分华灯初上的闹市,久久没有离去。词作上片,词人的笔触侧重描绘室外,以粗细结合、浓淡相宜的笔墨勾勒出一幅黄昏夕阳之下,一位为相思所苦者,久久伫立桥头,迎着萧瑟秋风,疑神远眺的情景。第三句中“酸风射眸子”,系借用唐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诗中句子:“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李诗是叙写金铜仙人离汉宫之凄婉情态,词人借用此句,不无借此表露自己思念的悲苦之情。

  词作下片,词人的笔触转而叙写室内情景。“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此时已是夜阑人静,词人也已回到屋中,伴随他的是古屋寒窗,他辗转反侧,为思念之情所困扰,无法入眠,井栏上坠落下的梧桐叶声,不时地传入耳际。词人描述眼中幽凄的环境和卧听萧萧落叶,正映衬了自己的孤寂与思慕之苦。后四句:“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萧娘”,唐人以之为女子泛称,犹男子为“萧郎”。后亦沿用。唐诗人元稹《赠别杨员外巨源》诗:“揄扬陶令缘求酒,结托萧娘只在诗”。这四句是说,夜不成寐,辗转反侧,都是为了思念心上之人。思念至极,不顾天寒,起而挥笔倾泻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再三”二字,极言天寒犹不能阻拦自己。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陈洵《海绡说词》论此词曰:“桥上则‘立多时’,屋内则‘再三起’,果何为乎。‘萧娘书一纸’,惟己独知耳,眼前风物何有哉。”可参考。



【讲解】

  本词写梦,一反以往先梦后醒的手法,而是点明“叙别梦”,再以平缓的语气略叙梦境。上片叙梦。“扬州一梦”暗示十年欢爱永诀。“叙别梦”三字勾连今昔,写词人梦中与杭州姬妾相晤,诉说西楼永诀,十年梦醒之种种悲欢,真乃梦中叙梦,悲上添悲。“云淡”四句具体描摹梦中情景,依然在西楼欢会,拂晓时分云淡星稀,乌鹊悲啼,催促着情侣离别,于是河桥伫立,执手惜别,情话绵绵。下片写梦醒后的离愁。“雨外”三句,就醒后听到的雨声、蛩声传情,想象蟋蟀声如织机穿梭声,遂推想细织多少霜丝,巧妙地写出自己感物伤怀,离愁染白鬓发。“说与萧娘”,乃指借蟋蟀悲啼转告杭州姬妾,给词人双鬓细织多少霜丝,她自然不会知情,亦是一种奇想。最后“向长安”三句,以词人遥望杭州,寄情爱姬,独对秋灯,忧愁衰老为结,点明怀思对象乃杭州姬妾,以无言凄寂的相思传达不尽的哀愁。陈洵在《海绡说词》谓此词“沉朴浑厚,是清真后身”。确实如此,是梦窗词又一风格。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词人。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议礼避榆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卒,赠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珑四犯》等。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如《瑞龙吟》(章台路)、《西河》(佳丽处)等。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生平祥见《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有《片玉词》。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王国维认为:“(周)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惟张叔夏(张炎)病其意趣不高远。然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意谓周邦彦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



【宋词英译】

ZHOU Bangyan –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Sauntering in the Palace at Night



Through the leaves the setting sun on water shines,

Light waves heave, rippling away for a thousand miles.

On the bridge the piercing wind my eyes hurt,

Long I stand there at sunset watching the city becoming aglow with lights.



By the plain window of an old chalet,

I listen to a few leaves taking their fall from the phoenix tree by the well.

Feeling attached to a light quilt I am not, time and again I rise,

Yet who would know that it is for Lady Xiao that I a letter write?




【词牌简介】

  《夜游宫》,词牌名。《清真集》入“般涉调”。双调五十七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格律】

  仄仄平平仄仄(韵),

  叶下斜阳照水,

  仄中仄、中平平仄(韵)。

  卷轻浪、沉沉千里。

  中仄平平仄中仄(韵)。

  桥上酸风射眸子。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韵)。

  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仄仄平平仄(韵),

  古屋寒窗底,

  仄中仄、中平平仄(韵)。

  听几片、井桐飞坠。

  中仄平平仄中仄(韵)。

  不恋单衾再三起。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韵)。

  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由贺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此词是贺铸名篇之一,作于苏州。当时词人闲居横塘,写的是一段单相思。开头三句,借洛神故事,回忆在横塘的一次艳遇。词人神魂颠倒,要随佳人而去,并且知道了她的居所,但只有春风能入。下阕开头仍用《洛神赋》故事,词人期待再遇佳人,但佳人不至。只得题写断肠诗句。要问此时愁有多少,真好像一马平川的衰草;像漫天飞扬的柳絮;也像江南梅雨,无有止期。结句以一串博喻写“闲愁”,使得“闲愁”更加具体可感。将无形的情化为有形的物,形象具体。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作者:贺铸

  凌波①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②。锦瑟华年③谁与度?月桥花院④,琐窗⑤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⑥暮,彩笔⑦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⑧?一川⑨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

①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②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③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 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④月台:赏月的平台。 花榭:花木环绕的房子。

⑤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 朱户:朱红的大门。

⑥蘅皋: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⑦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⑧试问闲愁都几许:都几许,有多少。试问,一说“若问”。闲愁,一说“闲情”。

⑨一川:遍地。



【翻译】

  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他象芳尘一样飘去。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理解她内心的深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题闲情愁绪有几许?好象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



【赏析】

  贺铸(一○五二——一一二五),字方回,卫州(在今河南省汲县)人。做过通判(州府行政长官的助理),晚年退休,住在苏州。他是北宋重要的词人,作品风格比较多样。这首《青玉案》,写他与一个女子离别后所感到的苦闷,以比喻的新巧和贴切著名于世。
  词的上片写贺铸与这个女子的离别。她离开原来的住处走了,她的足迹再也不会出现在横塘一带,词人只有眼睁睁看着她的车子渐渐远去。他心里想,从今以后,她的美好青春将与谁一起度过呢?看来这女子是要到一个豪贵人家,那里有架着小拱桥的花园,有雕刻着图案的窗户和红漆大门,她从此将过与世隔绝的生活,除了春光还能探知她的住处,任何人都无法同她接近了。
  “凌波”,原指女神在水波上行走。这里是形容女子步履轻盈的姿态,“横塘”是地名,在苏州城外,当时贺铸就居住在那里。“凌波不过横塘路”是说那女子再也不会走到横塘来了。“芳尘”指那女子坐的车子扬起的尘土。“芳尘去”就是那女子离去了。
  “锦瑟”是一种装饰美丽的弦乐器。“华年”等于“年华”。也就是青春时代。“锦瑟华年”这个固定词组在诗词中常用来表示美好青春的意思。“谁与度”,即“与谁度”。“月桥花院”,指有象月亮似的小拱桥和种满鲜花的园子。“琐窗”是雕刻着连锁花纹的窗子。“朱户”就是红漆大门。“只有春知处”是说只有春光还能探知这女子的生活。
  词的下片着力刻画词人内心的愁苦。“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青云在流动,词人在长着杜蘅(一种香草)的岸边流连,吟咏着刚刚写成的描述心中苦痛的词句。“碧云”,青云,即青天的云。“冉冉”,指徐徐流动。“蘅皋[gāo]”,蘅指杜蘅,皋是河岸。“彩笔”,富于文彩的文笔。“断肠句”,指充满伤感情绪的诗篇。可是,尽管他已经写了许多伤感的诗篇,满腔愁闷还是无法排遣。
  为什么呢?于是词人设问自己:“试问闲愁都几许?”你的闲愁究竟有多少呵?“闲愁”,是因为一些平常的事情所引起的哀愁。“都几许”,都有多少呀!
  词人用“一川烟草”以下一连三个比喻来回答道:我那一腔闲愁啊,就象遍地的雾气和春草,又象满城飞舞的柳絮,更象江南黄梅季节连绵不断的细雨。“一川”,满地,川是平川,即原野。“烟草”就是雾气和春草。“风絮”,指随风飘荡的柳絮。愁闷本来是一种抽象的东西,是很难说清楚的,由于贺铸采用了三种具体的形象来描绘它,就把这种抽象的情感写得可触可感了。特别是用“梅子黄时雨”来形容愁闷,更使人感到它虽然似有若无,却又渗透一切,能把人粘住而无法摆脱。这真把一个“愁”字写得细腻入微了。难怪贺铸这首词一出来,便受到普遍的赞赏。这首词成了他的代表作,他本人也获得了“贺梅子”的外号。原载:《唐宋词选讲》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横塘,在苏州城外。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者隐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锦瑟年华谁与度?”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意。下句自问自答,用无限婉惜的笔调写出陪伴美人度过如锦韶华的,除了没有知觉的华丽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这种跨越时空的想像,既属虚构,又合实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见发端,下片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碧云”一句,是说美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这里代指美人的住处。“彩笔”,据《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这里用彩笔代指美人才情高妙。那么,美人何以题写“断肠句”?于是有下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刘熙载云:“贺方回《青玉案》词收四句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其未句好处全在‘试问’句呼起,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笔者认为,“试问”一句的好处还在一个“闲”字。“闲愁”,即不是离愁,不是穷愁。也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作者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宋·罗大经云:“以三者比愁之多,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清·王闿运说:“一句一月,非一时也。”都是赞叹末句之妙。

  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有所寄托。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当然,径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词,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亦无不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封建时代的人们来说,都是“与我心有戚戚焉”。这一点正是这首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集评】

  周紫芝《竹坡诗话》:贺方回尝作《青玉案》,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罗大经《鹤林玉露》:贺方回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沈谦《填词杂说》:“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特善于喻愁,正以琐碎为妙。   先著、程洪《词洁》:方回《青玉案》词工妙之至,无迹可寻,语句思路亦在目前,而千人万人不能凑拍。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叠写三句闲愁,真绝唱!

  刘熙载《艺概》:贺方回《青玉案》词收四句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其末句好处全在“试问”呼起,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贺铸晚年退隐至苏州,并在城外十里处横塘有住所,词人常往来其间。这首词写于此时此地。汉中写路遇一女子,而引起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年3月18日) 字方回,又名贺三愁,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贺铸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17岁时离家(辉县)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祐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应湖遗老集》。宣和七年(1125)二月甲寅(十二)日(3月18日)卒于常州之僧舍。存词280余首。



【宋词英译】

Green Jade Desk

By He Zhu


Never again will she tread on the lakeside lane.

I follow with my eyes

The fragrant dusts that rise.

With whom is she now spending her delightful hours,

Playing on zither string,

On a crescent-shaped bridge, in a yard full of flowers,

Or in a vermeil bower only known to spring?


At dusk the floating cloud leaves the grass-fragrant plain;

With blooming brush I write heart-broken verse again.

If you ask me how deep and wide I am lovesick,

Just see a misty plain where grass grows thick,

A townful of willow down wafting on the breeze,

Or drizzling rain yellowing all mume-trees!





【词牌简介】

  《青玉案》,词牌名之一,“案”音“wǎn”,(有异议),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格律】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脚▲仄韵脚)

  凌波不过横塘路,

  ⊙○⊙●○○▲(韵),

  但目送,芳尘去。

  ●⊙●、○○▲(韵)。

  锦瑟年华谁与度?

  ⊙●⊙○○●▲(韵)。

  月台花榭,

  ⊙○○▲(句),

  琐窗朱户,

  ⊙○⊙▲(韵),

  只有春知处。

  ⊙●○○▲(韵)。

  碧云冉冉蘅皋暮,

  ⊙○⊙●○○▲(韵),

  彩笔新题断肠句。

  ⊙●○○●○▲(韵)。

  试问闲愁都几许?

  ⊙●⊙○○●▲(韵)。

  一川烟草,

  ⊙○○●(句),

  满城风絮,

  ⊙○⊙▲(韵),

  梅子黄时雨。

  ⊙●○○▲(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皇恩·兰芷满芳洲|贺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感皇恩·兰芷满芳洲》也叫《感皇恩·人南渡》,由贺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咏别情的词作。先写离别:送行的佳人如《洛神赋》中的宓妃,含情带愁,整鬟皱眉;行人在柳絮飘飞中,乘船南去……又写别后相思:青山阻隔,可心中却永存花丛深处中的伊人。“黄梅”、“疏雨”,乃是内心思情别绪的外在表征,愁得“魂断”,只得吩咐春携带这颗蕴满相思情离别恨的心回到伊人身边!苦苦恋情,使人为之感动。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感皇恩·兰芷满芳洲①》

  作者:贺铸

  兰芷满芳洲②,游丝横路③。罗袜尘生步④。迎顾。整鬟颦黛,脉脉多情难诉⑤。细风吹柳絮,人南渡。

  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花底深朱户。何处?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⑥。



【注释】

①感皇恩:唐教坊曲名。

②兰芷:香兰、白芷,均为香草。

③游丝横路:庾信《春赋》:“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

④罗袜句:《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⑤脉脉:相视貌,含情不语貌。《古诗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⑥春将去:把春带去。



【赏析】

  《感皇恩》,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始见于敦煌曲子词。宋词始见于张先词。贺铸此调有“细风吹柳絮,人南渡”之句,故又名《人南渡》。

  这首词很像一首缩写的《洛神赋》,描写了主人公暮春时节在长满芳草的汀洲伫立,与伊人相会、虽则两情交通却终不能互诉心曲,以及伊人飘然离去后的怅惘之情。末几句意境与《青玉案》结尾处极相似,但后者是以三种意像直接喻愁,本篇则是借助景物委曲抒情,整首词空灵、清疏、淡远。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追寻,使人感到“另有一种伤心说不出处,全得力于楚骚,而运以变化,允推神品”(《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有人认为本篇与《青玉案》均有所寄托,聊备一说。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年3月18日) 字方回,又名贺三愁,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贺铸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17岁时离家(辉县)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祐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应湖遗老集》。宣和七年(1125)二月甲寅(十二)日(3月18日)卒于常州之僧舍。存词280余首。



【宋词英译】

HE Zhu –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Obliged to the Imperial Grace


Comfreys and angelicas cover the sandbar, traversing the tracks are their rootlets.

Stained with dust are my socks as I saunter along towards you,

As you your hair bun adjust and frown ease,

As our eyes meet, words cannot express the deep affection they exude.

A light breeze wafts through willow strands, on a ferry I southwards move.


I think of old acquaintances, how we are all separated by myriads of mountains.

Among blossoms so deep hide scarlet doors, where are they?

Half ripened are plums,

That have just come through an evening shower of light rain.

I'm losing my soul as spring takes off taking my spirit away.



【词牌简介】

  《感皇恩》,唐教坊曲名,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陈旸《乐书》:祥符中,诸工请增龟兹部如教坊,其曲有双调《感皇恩》。《金词》注:大石调;《中原音韵》注:南吕宫。党怀英词,名《叠萝花》。



【格律】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八句,六仄韵

  兰芷满汀洲句游丝横路韵罗袜尘生步韵回顾韵整鬟颦黛句脉脉多情难诉韵细风吹柳絮韵人南渡韵

  ○●●○○ ○○○● ○●○○● ○● ●○○● ●●○○○● ●○○●● ○○●

  回首旧游句山无重数韵花底深朱户韵何处韵半黄梅子句向晚一帘疏雨韵断魂分付与韵春归去韵

  ○●●○ ○○○● ○●○○● ○● ●○○●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薄幸·淡妆多态|贺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薄幸·淡妆多态》由贺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组“爱情三部曲”。从开头至“与绾合欢双带”为第一部,定情:写一见钟情,“琴心先许”。从“记画堂”至上片结束为第二部,幽会:写两心相知,互赠信物。词的下片为第三部,相思:写物在人杳,再会无期。


【原文】


  薄幸·淡妆多态


  作者:贺铸


  淡妆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便认得琴心先许,与绾合欢双带。记画堂、风月逢迎、轻颦浅笑娇无奈。向睡鸭炉边,翔鸳屏里,羞把香罗偷解。

  自过了、烧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约何时再,正春浓酒困,人闲昼永无聊赖。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注释】

  ①滴滴:形容眼波不时注视的样子。睐:斜望。

  ②琴心:以琴声达意。

  ③绾:盘结。合欢双带:与“同心结”同意。

  ④烧灯:指元宵节。


【赏析】

  这是一组“爱情三部曲”。从开头至“与绾合欢双带”为第一部,定情:写一见钟情,“琴心先许”。从“记画堂”至上片结束为第二部,幽会:写两心相知,互赠信物。词的下片为第三部,相思:写物在人杳,再会无期。

  人们往往将古典诗词中所写的美人香草当作作者寄托深意的象征物,试图透过它探寻重大的政治主题。这样做有一定道理,屈原的《离骚》便是明证。但若将这种研究方法作为固定的格套,定要苦心孤诣地寻求每一首“美人香草”词的政治寓意,则近乎胶柱鼓瑟、缘木求鱼了。

  吴曾《能改斋漫录》载:“贺方回眷一姝,别久,姝寄诗云:‘独倚危栏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深思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贺演其诗为《石州引》词。悼亡诗词,不知即为此姬作否?”看来,古人并不都古板,吴曾并不以“情事”、“情词”为嫌。那么,读者对于这首《薄幸》,不妨即以其男女情的本色来鉴赏,亦无伤“大雅”。

  诗无达诂。吴曾的记载给我们提供了合理想象的事实依据。“贺方回眷一姝,别久”,与此词正合。全词的情感核心正是一个“眷”字。“姝”者,美女也,词中所写的“淡妆多态”、“轻颦浅笑娇无奈”,正是“这一个”美女的独特之美──“多态”:“淡妆”是多态的反衬;“轻颦浅笑”是多态之一斑;“娇无奈”则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多态”。而这种形体之“多态”,不正是她内心多情而又娇羞的复杂心态的自然流露么?此词下片所写相思之苦,也正由“别久”引发。吴曾所引之“姝寄诗”,情思深婉,形象鲜丽,引喻贴切,又可见这位姑娘文才之美。所以作者眷恋不已。如果是这样,这首《薄幸》词当作于二人定情之后、爱人寄诗之前的一段相思时节。

  词中女主人公形象的特色,除了“多态”、多情之外,尤为引人注目的突出之处在于主动。这与传统“佳人”形象有质的区别。试看,她对意中人“的的频回眄睐”,怎不令人销魂;她一旦确认知音,便“琴心先许”、“绾合欢双带”、“把香罗偷解”,又是何等的果断、痛快!在这位真情如火的姑娘身上,可以窥见白朴《墙头马上》中李千金的身影。“的的”二字,颇值玩味;既表现了作者相思时回忆往事如在目前的真切情景,又生动传神地托出了女子频送秋波的明确信息。“的的”二字迭用,虽属罕见,但用在这里却非常明晓畅达,充溢着生活气息,使读者眼中幻化出这位勇敢女性的神采。

  这组爱情三部曲的第一部“定情”,纯用白描手法,恰与姑娘的“淡妆”相融谐。第二部“幽会”,不宜用白描了,便以景衬情,选用了“画堂”、“风月”、“睡鸭”、“鸳屏”等典型事物来暗写。第三部“相思”为全词重点,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写初次幽会之后再不见那位姑娘“踏青挑菜”,也就是再没有见面的机会。第二层写多次托人传书递简,但阻隔重重,音信难通。第三层写后会无期,百无聊赖,度日如年。这三层步步递进,逼出了一个“苦”字。于是在心中暗暗怨恨那位“冤家”的“薄幸”;于是更加珍惜那不可重复的“定情”与“幽会”,一遍又一遍地回想当初的黄金细节:“淡妆多态……”。全词就是这样形成了一个“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循环往复的“情结”结构。

  有一位学者曾说:中国古代文学中存在着一个爱情母题:有所爱,但不能得其所爱,而又不能忘其所爱。这首词也是一个佐证。如果与那些汗牛充栋的才子佳人大团圆的小说戏曲相比,贺铸这首小词所反映的古代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无疑具有更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年3月18日)字方回,又名贺三愁,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贺铸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17岁时离家(辉县)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祐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应湖遗老集》。宣和七年(1125)二月甲寅(十二)日(3月18日)卒于常州之僧舍。存词280余首。


【词牌简介】

  《薄幸》,词牌名之一,双调一百零八字,上片九句五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格律】

淡妆多态,更滴滴、频回盼睐。
⊙○○▲。●⊙●、○○●▲。
便认得、琴心先许,欲绾合欢双带。
●⊙●、○○○●。⊙●⊙○○▲。
记画堂、风月逢迎,轻颦浅笑娇无奈。
●⊙○、○●○○。○○●●○○▲。
向睡鸭炉边,翔鸳屏里,羞把香罗暗解。
●●●○○。⊙○⊙●。⊙●○○⊙▲。


自过了、烧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
⊙●●、○○●。○●●、●○⊙▲。
几回凭双燕,叮咛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
⊙○⊙⊙●。○○⊙●。⊙○⊙●○○▲。
约何时再。正春浓酒困,人闲昼永无聊赖。
●○○▲。●○○⊙●。○○●●○○▲。
恹恹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


【示意符号】:⊙可平可仄;○平声;●仄声;△平韵;▲仄韵;A叶平韵;B叶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由贺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贺铸为悼念亡妻赵氏而作,全词写得很沉痛,十分感人。是唐宋之后悼亡诗歌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当时贺铸不久因事要离开夫妇共居苏州时,痛感物是人非,满腹辛酸无处倾诉,只能哀叹:“好好一起来的,怎么就不能一起离开呢?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子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作者沉痛地表现出了对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作者: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①,同来何事不同归②?梧桐半死清霜后③,头白鸳鸯失伴飞④。

  原上草,露初晞⑤,旧栖新垅两依依⑥。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释】

①阊(chāng)门:苏州城的西门名阊门。万事非:这里是人事全非的意思。
②何事:为何。不同归:作者夫妇曾旅居苏州,后来妻子死去,他一人独自离去,所以说是不同归。
③梧桐半死:枚乘《七发》说,“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用这样的桐来制琴,其声最悲。贺铸以“梧桐半死”比喻自己遭丧偶之痛。
④这句点明不能白头偕老。
⑤露初晞(xī):汉代的挽歌《薤(xiè)露》说:“薤上露,何易晞!”把短促的人生比作薤叶上的露水,极其短暂。晞:干燥。
⑥“旧栖”句:对旧居和新坟都留恋难舍,不忍离去。



【简评】

  同来何事不同归?本已永结同心,生死以共,却还是生死相隔,痛断肝肠。一句突兀问来,千言万语无以作答,空余泪痕而已。问得看似突兀,却又是因日思夜想而 起,是至情之语。卧听窗外梧桐细雨,一夜都滴在心头,浸湿回忆。发妻挑灯补衣的温馨场面,仿佛昨日,却又已渺如云烟。笔下凄楚哀伤,胜过梧桐。夜雨滴到天明。

    这是一首与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相媲美的悼亡词。作者曾退居苏州,与其妻居住在今江苏苏州城的西门,也即古时吴城西门。后来其妻在此谢世,作者重回故地,写下此词以悼亡妻。

    重回阊门,一切成昨,人云“物是人非”,可今日重来连物都不是了,万事非,万念灰。回想起当年一起来到这里,良宵共度,情牵意绵,如今,为何我们无法同归?失去你的日子,孑然一人,就如霜后半死梧桐,一半尤存,另一半却已干枯残败;又如头白鸳鸯,只剩一只孤飞。人生就像原上草、初干露一样,惊鸿般短暂。昔时同栖故居,今日新垄芳冢,两处依依。南窗雨,一声声,一叶叶,空阶滴沥,空床一人,辗转反侧,眼前一幕一幕,皆是你为我挑灯补衣之景。

    字里行间,尽显依恋与不舍,可是梧桐已半死,鸳鸯已失伴,夜长人奈何!!!



【点评】

    虽是悼亡故去之人,实为悼念逝去之情。夜半挑灯补衣,虽极为普通之日常生活,却有多少温存体贴,外出归来,有良人相伴,有温馨之家可居,又怎能不依恋呢?

  这首悼亡词充满了诗人对亡妻怀念之情。上片写妻子死后诗人的凄凉和孤零。开始即以“万事非”写出不堪回首的慨叹。下片写诗人对妻子的怀念。“挑灯夜补衣”,再现了亡妻日夜辛劳,甘于过清苦生活的场面。以此为结,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亡妻深沉的悼念之情。全词写得哀婉柔丽,真挚感人。

  这首词,艺术上以情思缠绵,婉转工丽见长。作者善于把一些使人捉摸不到的情感形象化,将情与景和谐地融为一体。词中以“梧桐半死”“鸳鸯失伴”等形象化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亡妻之痛,又用草间霜露,比喻人生的短促,这比直陈其事更具艺术效果。末三句“旧栖”“新垅”、“空床”、“听雨”既写眼前凄凉的景状,又抒发了孤寂苦闷的情怀。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贺铸退居苏州,本来就心情抑郁,“闲愁”颇多,亦颇大;在苏州又死去了妻子,这就给他布满阴霾的心头,又增添了一层乌云。这首悼念亡妻的词作。出语沉痛,感情深挚,很能感动人。



【赏析】

  这是一首情深辞美的悼亡之作。作者夫妇曾经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今重游故地,想起死去的妻子,十分怀念,就写下这首悼亡词。全词写得很沉痛,十分感人,成为文学史上与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怀》、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同题材作品并传不朽的名篇。

  词的上片“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两句 ,写他这次重回阊门思念伴侣的感慨。“阊门”,苏州城的西门。说他再次来到阊门,一切面目皆非 。因为前次妻子尚在,爱情美满,便觉世间万事都是美好,这次妻子已逝,存者伤心,便觉万事和过去截然不同。“何事”,为什么。即与我同来的人,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接着“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写他孑身独存的苦状,“梧桐半死”,比喻丧失伴侣。枚乘《七发》有“龙门之桐……其根半死半生”。这两句说,我像遭了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 ,白发苍苍,老气横秋;又像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不知所止。寂寞之情,溢于 言表。词的过片“原上草 ,露初晞指死亡。晞,干掉。古乐府《薤露》有:“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 ,人死一去何时归?”用草上露易干喻人生短促。下片接着:“旧栖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二句,写面对着故居新坟,他感慨万千,既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雨打南窗,声声添愁。如今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裳呢?这词末二句,应是全词的高潮,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地方。“旧栖”、“新垄”、“空床”、“听雨”,既善于描出眼前凄凉气氛典型环境,也抒发了寂寞痛苦深情。从末句“挑灯夜补衣”的典型细节往事描写上,可见妻子勤劳贤慧,对丈夫温存体贴。这种既写今日寂寞痛苦,复忆过去温馨,终见夫妻感情深厚,情意令人难忘。回肠荡气,十分感人。原载:《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出版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年3月18日) 字方回,又名贺三愁,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贺铸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17岁时离家(辉县)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祐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应湖遗老集》。宣和七年(1125)二月甲寅(十二)日(3月18日)卒于常州之僧舍。存词280余首。


【宋词英译】

Again, I pass Suzhou, when all’s wrong with me.

Both came but only one left: how could that be!

I’m like a mandarin duck without its mate;

Or tung trees, after frost, in half-dying state.

I’m like meadow grass from which dew has just gone.

Hence, towards the old house—the new grave—I feel drawn.

Sleepless in bed alone, brooding o’er the past,

I listen to rainfall, as long as it last.

Now, who’d trim the wick; do the mending for me;

In other ways, make my home, as it should be?



【词牌简介】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前后片各三平韵,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全词实由七绝两首合并而成;惟后阕换头,改第一句为三字两句。通体平仄,除后阕首、次两句有一定,及前阕首尾,后阕末句之第三字不能移易外,余均与七绝相通。但应仄起,不得用平起。且,词的上阕第三、四句和下阕两个三句一般宜对仗。



【格律】

  词牌定格

  ◎◎⊙⊙◎◎○[平韵],⊙○⊙●●○○[平韵]。◎○⊙●⊙○●,⊙●○○◎●○[平韵]。

  ⊙◎●,●○○[平韵]。◎○⊙●●○○[平韵]。⊙○◎●○○●,⊙●○○◎●○[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浣溪沙·不信芳春厌老人|贺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浣溪沙·不信芳春厌老人》由贺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此作以议论为词,有一股不服老的倔强之气,一种恋生之乐的昂扬进取精神,此处不能视为颓唐,“惜春行乐莫辞频”,乃是积极人生态度的剖白。这都是为了在醉中找回“真我”,在醉中享受到自由自在的欢乐。可以看出词人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压抑。此作本身也可视为醉中寻求解脱与快乐的方式。他以艺术创作渲泄自己的诸多不平情绪,寻求一种那怕是暂时的快乐。此作带有与封建正统文化相抗衡的某种色彩。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浣溪沙·不信芳春厌老人》

  作者:贺铸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①。

  巧笑艳歌皆我意②,恼花颠酒拚君瞋③,物情唯有醉中真④。



【注释】

①“惜春”句:前蜀李珣《浣溪沙》:“遇花倾酒莫辞频。”
②巧笑:美好的笑貌。《诗·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艳歌,描写有关爱情的歌辞。梁武帝《子夜歌》:“朱口发艳歌,玉指弄娇弦。”
③“恼花”句: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④物情:物理人情。醉中真: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三:“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翻译】

  我不相信春天会讨厌老年人,老年人还要送走几个残春?尽情地惜春行乐吧,且不要嫌沉溺行乐太多太频。

  美丽的笑容,艳情的歌曲,都特别符合我的情味。我爱花爱酒简直要爱得发狂,也不怕你嗔怪责备。因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纯真可贵。



【讲解】

  本词抒写惜春恋春之情。贺铸是宋代帝王宾裔,又娶宗室之女为妻,按理说应该仕途青云,一帆风顺。便他喜欢议政,又不媚权贵,所以抑郁不得志,以致愤而退居苏州盘门南十里处的横塘。然虽寄意山水,纵情诗酒,却时流露不平之气。上篇写惜春之意,寓有垂老之叹。下片写乐春之态,表面上似乎甘心醉于歌笑,沉溺于醉乡,但在其佯狂的腔调中,不难体会出内心有一股愤懑不平之气。这首小令即是词人临老惜春的感怀之作,在无可奈何的惜春心绪中,寄寓着不尽的夙志难酬之情。词的上片,紧扣“老人”与春的关系落笔,得出惜春行乐的结论。词的下片,巧笑艳歌,恼花颠酒,均承惜春行乐而来。只要我“适”意 ,莫管“君”嗔怪,此种真情,惟有醉时能够自然流露,这真是“不失其赤子之心”了。



【赏析】

  贺铸为人豪放直率,不惮权贵。《宋史》本传载:“喜论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因此终生不得志,晚年则退居吴下,闲居而终。本词当是其晚年所作,小词的立意十分明确,它直抒人生易老的感慨,希望在有生之年及时行乐。词中所说的“芳春”,并非实指春天,而是指人的短短几十年而言。全词一扫旖旎之态,全然是一片豪放不羁之言。曹操曾有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与贺铸这首小词相比,曹诗凝重沉郁,贺词则嬉笑人生,读起来感觉更俏皮一些。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年3月18日) 字方回,又名贺三愁,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贺铸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17岁时离家(辉县)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祐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应湖遗老集》。宣和七年(1125)二月甲寅(十二)日(3月18日)卒于常州之僧舍。存词280余首。



【宋词英译】

Bleaching Silk in the Stream


The idea that sweet spring hates the aged I doubt:

How many springs ahead can the aged enjoy?

One can’t be too frequent in spring to roam about!


In laughs and songs I’m true as a small naïve boy;

For one is really honest only when he’s drunk.

Abusing th’ wine and bloom I try to you annoy!



【词牌简介】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



【格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后阕头两句往往用对仗。)



  词牌格式

  浣溪沙 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三句两平韵 韩 偓

  宿醉离愁慢髻鬟(韵)

  可仄平平可仄韵

  六铢衣薄惹轻寒(韵)

  可平平仄仄平韵

  慵红闷翠掩青鸾(韵)

  平平可仄仄平韵

  罗袜况兼金菡萏(句)

  可仄可平平仄仄

  雪肌仍是玉琅玕(韵)

  可平平仄仄平韵

  骨香腰细更沈檀(韵)

  可平平仄仄平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贺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由贺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咏闺情。即景抒情——是对闺情的吟咏。上阕写景,红消霞散,淡柳栖鸦;玉人、月色、梅花,意象叠加,有无穷韵味。下阕集中写“玉人”折梅归户、垂下窗帘的连续动作,以心理描写作结,表现了一位闺中玉人的春思与情感。全篇意境优美,氛围清纯;深得言情高手“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要旨。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

  作者:贺铸

  楼角初消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①。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拈粉香归洞户②,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③。



【注释】

①杨柳暗栖鸦:杨柳幽暗处,栖息着归林的乌鸦。化用古乐府《杨叛儿》:“杨柳可藏鸦”意谓春色已浓。

②粉香:指梅花的花香,此以花香代替花枝。洞户:指女子的居室。

③寒似夜来些;似:相当“于”,即“过于”义;夜来,即“昨日”;些:语辞。全句意即:东风比昨天还冷啊。



【翻译】

  楼角处刚刚散去一缕晚霞。淡黄色的新生的杨柳,悄悄栖息着乌鸦。月光下,一位佳人正在摘取清丽动人的梅花。她一边微笑着,一边掭着一枝新花,回到幽雅的房里,她垂下帘幕,遮掩着窗纱。春风吹来,近来的夜里更添寒意,春寒春意无限。



【赏析】

  本词词牌题作《减字浣溪沙》。唐宋曲子词,本须按谱填写,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格律非常严格。但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字数上可稍作增减,声律上稍作变更。一般把按原来词牌填写的称正体,把有了变化的称别调。贺铸这首词,乃按《浣溪沙》正格填写,并未减字。另有《摊破浣溪沙》,上下片比正格均多三个字。
  此词写一位纯静高洁、貌美如玉的年轻女子从傍晚到夜间的一些活动,充满了词人倾慕和爱恋的情感。
  上片写户外,前两句专力写景。“楼角初销一缕霞”,首先出现在画上的是一座佳人居住的红楼,但词人并不描绘楼的全貌,而只勾勒出它的一角。时间是太阳落山的一瞬。起初,残阳斜射,楼角镕金,色彩极其艳丽;继而,阳光迅速消失,楼角变得暗淡,朦胧,以至被夜幕挂上了面纱。“淡黄杨柳暗栖鸦”,接着写红楼附近杨柳,这杨柳是“淡黄”色,说明抽叶不久,时间应是初春。在这嫩绿柳树的枝叶间,栖卧着归林的乌鸦,在“栖鸦”前加一“暗”字,既显此处人静,又显此时夜深,“栖鸦”与“淡黄杨柳”已经溶为一体了。通过时间的推移,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幽静、朦胧的夜景,为下边人物的活动设置了一个适宜的环境。
  “玉人和月摘梅花”,“玉人”,像美玉一样漂亮标致的人,既可指男子,又可喻女性。本词所写,应是一位年轻的姑娘。这如花似玉的佳人,披着银白似水的月光,采摘“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梅花,月、花、人三美相映,这是何等的意境,何等的画面!令人拍案叫绝。
  在上片景物描写中,还充分显示了色彩的多姿和变幻,红楼、金霞、淡黄杨柳,黑色乌鸦,银白月光,嫣红的梅花,织成了一幅斑烂绚丽的图画。人物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活动,犹如仙境一般。
  下片写室内,“笑撚粉香归洞户”,写女子由院子回到了室内。年轻的佳人采罢梅花,她面含微笑,手指轻轻拈动花枝,迈动款款碎步,她要回房去了。“粉香”即指梅花,是以色彩和气味代指物体,这种借代手法,出自人们的体味和感触,很有点感情色彩。“洞户”,本是室与室之间相通的门户,这里作洞房用,即姑娘所居深邃的内室。这一句写得逼真细致,活灵活现,使人读之如见如闻。
  “更垂帘幕护窗纱”,“更”即“又”,佳人入室之后,马上就把帘幕垂挂下来,用一“又”字,说明天天如此,已成生活定例。帘幕护住窗纱,严严实实,既遮挡风雨侵袭,又使人无缝窥伺,佳人很善于自我保护,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慎独高雅,孤芳不群。
  “东风寒似夜来些”,“些”是宋、元时期语尾助词,读sā音。这句是说,虽然佳人刚刚放下帘幕,入夜不久,由于是初春季节,东风一吹,仍觉寒气浸浸,犹如深夜一般。不过佳人已“躲进小楼成一统”,自然便不“管他冬夏与春秋”了。
  唐圭璋先生评这首词说:“此首全篇写景,无句不美。”从字面上看,此评固然精当,我们还应看到,词人写景的目的在于颂人,歌颂那位高洁美丽的少女,她超凡脱俗,一尘不染,独来独往,不受任何羁绊。贺铸的好友,另一著名词人张耒为《东山词》写的序中曾说贺词“幽洁如屈、宋”,有人认为这样评价过高,不过屈原那种美人香草的手法,他还是学来了,最为脍炙人口的《青玉案》,表面看虽是一首艳词,实则这位“凌波佳人”不仅有美艳绝伦的姿质,而且带着孤芳自赏,寂寞幽独的气息,从她身上曲折地表现了作者感伤身世、理想失落的悲观情绪。这首《减字浣溪沙》中的佳人,可否看成她即是贺铸理想和愿望的象征,或者说就是词人的自况呢。原载:《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出版



【点评】

  上片写室外之景,下片言室内之情,二者紧相关联,以“玉人”的活动为线索。先看上片,在读者眼前依次展现出三种不同画面: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正在月下采摘梅花,这意境很美。下片,紧承人物活动进入室内,展示玉人的感情变化。该词以轻淡的笔触描绘一位美人傍晚到入夜时的生活片断。全以写景为主,把美人和月摘梅也作为月夜美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气,美丽迷人,体现出潇洒脱尘的风致。开头写晚霞乍收的景象,点明时间,“淡黄杨柳暗栖鸦”写景入微而有神韵。“暗栖鸦”何以得知,很明显是听到了声音。写出刚刚黄昏,乌鸦方还巢而未安眠的情景,出神入化。“玉人和月摘梅花”仿佛是特写镜头,将柔和的月光,妩媚的佳人,淡雅的梅花组合在一个画面之中,确实很美。下片写美人手捻花枝回到闺房,放帘幕遮纱窗,扣紧早春气候来写。全词意境清幽淡雅,朦胧优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年3月18日) 字方回,又名贺三愁,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贺铸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17岁时离家(辉县)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祐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应湖遗老集》。宣和七年(1125)二月甲寅(十二)日(3月18日)卒于常州之僧舍。存词280余首。



【词牌简介】

  《浣溪沙》(huàn xī shā),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



【格律】

  浣溪沙 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三句两平韵,作者:韩 偓

  宿醉离愁慢髻鬟 六铢衣薄惹轻寒 慵红闷翠掩青鸾 

  中仄中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罗袜况兼金菡萏 雪肌仍是玉琅玕 骨香腰细更沈檀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薛词之少押一韵,孙词、顾词之摊破句法,李词之换仄韵,皆变体也。 前段第二句,韦庄词“孤灯照壁背窗纱”,孤字平声,照字仄声;后段第二句,欧阳炯词“园中缓步折花枝”,缓字仄声;第三句,李煜词“登临不惜更沾衣”,登这平声,不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其余悉参后词。至《花草粹编》所载李氏一词,前段第三句“流水飘香乳燕啼”,历查唐、宋、元诸家平韵词,此句从无第二、第六字用仄,第四字用平者,李词误填,不可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州慢·薄雨收寒|贺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石州慢·薄雨收寒》由贺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此词抒写离别相思之情。作品在内容上虽无新意,但在炼字的精工方面却向为世人称道。关于这一点,王灼在《碧鸡漫志》中,介绍得颇为具体:“贺方回《石州慢》予见其旧稿。‘风色收寒,云影弄睛’,改作‘薄雨收寒,斜照弄睛’;又‘冰垂玉箸,向午滴沥檐楹,泥融消尽墙阴雪’改作‘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消尽龙沙雪’。”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石州慢·薄雨收寒》

  作者:贺铸

  薄雨收寒,斜照弄睛,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犹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注释】

①石州慢:原为乐府歌舞曲,后用作词牌名。

②平沙:广漠的沙原。(有另一文,东风)

③龙荒:指塞外。一作“龙沙”,指荒凉的塞外。

④出关:汴京到临城,中途须过白马关。

⑤方寸:指心中、内心。

⑥ 几许:多少。

⑦“芭蕉”句:李商隐《代赠》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丁香花蕾丛生,喻人愁心不解。



【译文】

  寒水缓缓消退,岸边留下一线沙痕。春意渐渐回临,空阔的沙洲靄纷纷。晴日良照,溪 边的新梅香气氤氲。数枝梅花争相吐蕊,装点新春。我满腔怨恨,试想我现胆何等的悲怆伤神?长亭门外,群山重叠,望不断的远山遥岑,正是令人忧愁的节令时分。遥想学闺中的你,一一也是思绪纷纭。画楼的层门紧闭,春风暗暗使你的容颜瘦损。我真是对不起你啊,让你独守空闺冷衾。辜负了多少尊前花月的美景,浪费了大好青春。你可知道,我也是归心似箭 ,恨不得一步跨进闺门。更有多少酸甜苦酸,留着回去向你诉说详尽。可等到我们再度相逢,恐怕又要过一年光阴。



【翻译】

  一阵细雨便收敛了寒气,

  瑰丽的夕阳映照出晚晴,

  眺望广阔春色遍及远近。

  长亭两边嫩柳夕照染金,

  依马折柳告别又是何人?

  盈盈春水弥漫烟霭朦胧,

  如镜水面映出几点归鸿。

  塞外黄沙平坦积雪消融,

  去年此时出关心情沉重。

  画楼举杯清歌其乐融融,

  泪水伴胭脂,酒红映芙蓉。

  执手伤别后,又是一秋冬。

  你断绝音信,我忧思难禁,

  旧思加新愁,层层聚在心。

  芭蕉愁不展,丁香密集生,

  天涯同望断,风月共伤情。



【讲解】

  这首词抒写离别相思之情。作品在内容上虽无新意,但在炼字的精工方面却向为世人称道。关于这一点,王灼在《碧鸡漫志》中,介绍得颇为具体:“贺方回《石州慢》予见其旧稿。‘风色收寒,云影弄睛’,改作‘薄雨收寒,斜照弄睛’;又‘冰垂玉箸,向午滴沥檐楹,泥融消尽墙阴雪’改作‘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消尽龙沙雪’。”

  起首两句写由雨而睛。初春天气阴冷,细雨绵绵,午后云开雾散 ,雨止天睛,“弄睛”二字写出了雨后斜阳照射下万物焕然一新的景象。“春意空阔”一句 ,便是这种景象的概括。接着就由近而远地渲染,近处写得具体、细致——“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远景则阔大、苍茫——“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龙沙,沙漠地带的通称。)层次井然,笔势酣畅多姿。贺铸是善于炼字的,“薄雨”与“斜照”对比鲜明,于变化之中烘托出雨后斜阳的光彩和温暖,显出春意的盎然,空气的清新,景色的明静,以至“才黄”的柳色也引人注目。“烟横”几句,写得境界开阔,画面丰富,景中含情。这样“春意空阔”也就有了更形象的依托。上片歇拍两句,收束前文写景之句,使景语化为情语,使上面所写景物与词人的生活经历相联系,使之具有特定的内涵,例如:“空阔”,是雨止天睛、四宇寥廊之景,然而在此时此刻愈是空阔,则愈觉孤寂,愈能触发思亲怀人的感情;“长亭柳色”是景,然亦含有别情;“烟横”三句,也暗写了雁归人不归、春归人未归的感慨。这两句,实为全词意脉的枢细。

  过片沿着“还记”追思当年的分别。“将发”二字,写自己即将辞别登程,极其干净利落。“画楼”二句写酒楼宴别,“红泪”,指佳人胭脂沾满了离别的泪水。“顿成轻别”,追忆以往,透露出无限悔恨之情。“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音尘,即信息。这两句语浅情深。年年盼相见,盼音信,然而却是“音尘都绝”,表现出别后之思和思而不见之苦。由“轻别”而思,而悔,而愁。思与悔已融合在上面的写景叙事之中。作者先以一问句引出“愁 ”字,“共有”二字又逗出了两地同愁。“芭蕉不展丁香结”,芭蕉叶卷而不舒,丁香花蕾丛生,芭蕉、丁香两个形象都是用来形容愁心不解。这一句化用唐李商隐《代赠》“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诗句。同时,也是化用了那女子诗中的两句,这样既回答了愁之深,又表达了了解和怜惜之意。

  结句“ 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两”字与“共有”相呼应,厌厌,愁苦的样子。这两句写得空灵蕴藉,既总括了回首经年,天各一方,两心相念,音信杳然,只有“玉楼明月长相忆”;也说出了,关山渺邈,天涯之思,对景难排,心底总隐藏着不灭的思念和期望。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转入叙事,整首词熔写景、抒情与叙事一炉,写得委婉曲折,意味深长。



【赏析】

  贺铸此词是追忆一段恋情。据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载:“方回眷一姝,别久,姝寄诗云:‘独倚危阑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贺得诗,初叙分别之景色,后用所寄诗成《石州引》。”唐圭璋先生分析本词结构层次简明而精当:“此首,上片写景,‘空阔’二字,统括全景。初点日晚,次点柳黄。‘烟横’三句。写远景空阔,音响尤佳。‘犹记’十字,写别时所见之景相同也。下片抒情。换头承‘出关’,回忆昔日别时情况。‘回首’两句,转到如今。‘欲知’二句,一问一答,极见愁深念切。‘芭蕉’句,以景收,写出两地思念,视前更进一层”(《唐宋词简释》)"上片写关外之景,而以“春意空阔”四字统括。“犹记”二句,点明别时景色正如今相同。换头承“出关”,回忆昔年轻别情形。“回首”二句,折到如今。“欲知”三句,由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东风各自愁”诗句化出,而改叙述为问答,更觉摇曳生姿。“憔悴”二句,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更可见相知之深,相忆之切。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欲知”句辞意顿转,写突接京都恋人诗篇,抒发相思。以“共有”二字将天涯两地双挽,借用恋人诗篇中丁香、芭蕉之意象,巧妙回复恋人。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年3月18日) 字方回,又名贺三愁,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贺铸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17岁时离家(辉县)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祐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应湖遗老集》。宣和七年(1125)二月甲寅(十二)日(3月18日)卒于常州之僧舍。存词280余首。



【宋词英译】

HE Zhu – Lyrics to the Adagio of the Stony State


Abated is the chill after the passing of the drizzle,

Clearing the sky is a setting sun, expanding in the air is the feel of spring.

Around the pavilion and along its gallery willows have begun to yellow,

Of those on horseback, who is the first to a sprig pick?

Fog extends across the vast waters that a few returning wild geese reflect,

Snow on this barren land has all but into the desert sands disappeared.

I still remember when I the border crossed, it was in the very same season.


When it was time to depart, on an adorned high-rise with good wine,

Arias were accompanied by emotional tears, and soon came goodbye.

A year has since passed and now I look back,

We have been so far out of each other's reach all this time.

I would like to know in our hearts, how much new sorrows have there piled?

Not yet spread out are plantain leaves, nor have cloves budded.

Wilted we each have in a corner of the world,

Growing tired of the scenery that reminds us of our pleasurable times.



【词牌简介】

  《石州慢》,词牌名之一。又称《柳色黄》、《石州引》。双调,上片十句,押四仄韵(宜用入声),五十一字;下片十一句,押五仄韵,五十一字;共一百0二字。用“越调”。



【格律】

  中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平仄(韵),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

  【注】前片第二、三句亦作“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变格】

  中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平仄(韵),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州慢·薄雨收寒|贺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石州慢·薄雨收寒》由贺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此词抒写离别相思之情。作品在内容上虽无新意,但在炼字的精工方面却向为世人称道。关于这一点,王灼在《碧鸡漫志》中,介绍得颇为具体:“贺方回《石州慢》予见其旧稿。‘风色收寒,云影弄睛’,改作‘薄雨收寒,斜照弄睛’;又‘冰垂玉箸,向午滴沥檐楹,泥融消尽墙阴雪’改作‘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消尽龙沙雪’。”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石州慢·薄雨收寒》

  作者:贺铸

  薄雨收寒,斜照弄睛,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犹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注释】

①石州慢:原为乐府歌舞曲,后用作词牌名。

②平沙:广漠的沙原。(有另一文,东风)

③龙荒:指塞外。一作“龙沙”,指荒凉的塞外。

④出关:汴京到临城,中途须过白马关。

⑤方寸:指心中、内心。

⑥ 几许:多少。

⑦“芭蕉”句:李商隐《代赠》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丁香花蕾丛生,喻人愁心不解。



【译文】

  寒水缓缓消退,岸边留下一线沙痕。春意渐渐回临,空阔的沙洲靄纷纷。晴日良照,溪 边的新梅香气氤氲。数枝梅花争相吐蕊,装点新春。我满腔怨恨,试想我现胆何等的悲怆伤神?长亭门外,群山重叠,望不断的远山遥岑,正是令人忧愁的节令时分。遥想学闺中的你,一一也是思绪纷纭。画楼的层门紧闭,春风暗暗使你的容颜瘦损。我真是对不起你啊,让你独守空闺冷衾。辜负了多少尊前花月的美景,浪费了大好青春。你可知道,我也是归心似箭 ,恨不得一步跨进闺门。更有多少酸甜苦酸,留着回去向你诉说详尽。可等到我们再度相逢,恐怕又要过一年光阴。



【翻译】

  一阵细雨便收敛了寒气,

  瑰丽的夕阳映照出晚晴,

  眺望广阔春色遍及远近。

  长亭两边嫩柳夕照染金,

  依马折柳告别又是何人?

  盈盈春水弥漫烟霭朦胧,

  如镜水面映出几点归鸿。

  塞外黄沙平坦积雪消融,

  去年此时出关心情沉重。

  画楼举杯清歌其乐融融,

  泪水伴胭脂,酒红映芙蓉。

  执手伤别后,又是一秋冬。

  你断绝音信,我忧思难禁,

  旧思加新愁,层层聚在心。

  芭蕉愁不展,丁香密集生,

  天涯同望断,风月共伤情。



【讲解】

  这首词抒写离别相思之情。作品在内容上虽无新意,但在炼字的精工方面却向为世人称道。关于这一点,王灼在《碧鸡漫志》中,介绍得颇为具体:“贺方回《石州慢》予见其旧稿。‘风色收寒,云影弄睛’,改作‘薄雨收寒,斜照弄睛’;又‘冰垂玉箸,向午滴沥檐楹,泥融消尽墙阴雪’改作‘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消尽龙沙雪’。”

  起首两句写由雨而睛。初春天气阴冷,细雨绵绵,午后云开雾散 ,雨止天睛,“弄睛”二字写出了雨后斜阳照射下万物焕然一新的景象。“春意空阔”一句 ,便是这种景象的概括。接着就由近而远地渲染,近处写得具体、细致——“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远景则阔大、苍茫——“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龙沙,沙漠地带的通称。)层次井然,笔势酣畅多姿。贺铸是善于炼字的,“薄雨”与“斜照”对比鲜明,于变化之中烘托出雨后斜阳的光彩和温暖,显出春意的盎然,空气的清新,景色的明静,以至“才黄”的柳色也引人注目。“烟横”几句,写得境界开阔,画面丰富,景中含情。这样“春意空阔”也就有了更形象的依托。上片歇拍两句,收束前文写景之句,使景语化为情语,使上面所写景物与词人的生活经历相联系,使之具有特定的内涵,例如:“空阔”,是雨止天睛、四宇寥廊之景,然而在此时此刻愈是空阔,则愈觉孤寂,愈能触发思亲怀人的感情;“长亭柳色”是景,然亦含有别情;“烟横”三句,也暗写了雁归人不归、春归人未归的感慨。这两句,实为全词意脉的枢细。

  过片沿着“还记”追思当年的分别。“将发”二字,写自己即将辞别登程,极其干净利落。“画楼”二句写酒楼宴别,“红泪”,指佳人胭脂沾满了离别的泪水。“顿成轻别”,追忆以往,透露出无限悔恨之情。“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音尘,即信息。这两句语浅情深。年年盼相见,盼音信,然而却是“音尘都绝”,表现出别后之思和思而不见之苦。由“轻别”而思,而悔,而愁。思与悔已融合在上面的写景叙事之中。作者先以一问句引出“愁 ”字,“共有”二字又逗出了两地同愁。“芭蕉不展丁香结”,芭蕉叶卷而不舒,丁香花蕾丛生,芭蕉、丁香两个形象都是用来形容愁心不解。这一句化用唐李商隐《代赠》“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诗句。同时,也是化用了那女子诗中的两句,这样既回答了愁之深,又表达了了解和怜惜之意。

  结句“ 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两”字与“共有”相呼应,厌厌,愁苦的样子。这两句写得空灵蕴藉,既总括了回首经年,天各一方,两心相念,音信杳然,只有“玉楼明月长相忆”;也说出了,关山渺邈,天涯之思,对景难排,心底总隐藏着不灭的思念和期望。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转入叙事,整首词熔写景、抒情与叙事一炉,写得委婉曲折,意味深长。



【赏析】

  贺铸此词是追忆一段恋情。据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载:“方回眷一姝,别久,姝寄诗云:‘独倚危阑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贺得诗,初叙分别之景色,后用所寄诗成《石州引》。”唐圭璋先生分析本词结构层次简明而精当:“此首,上片写景,‘空阔’二字,统括全景。初点日晚,次点柳黄。‘烟横’三句。写远景空阔,音响尤佳。‘犹记’十字,写别时所见之景相同也。下片抒情。换头承‘出关’,回忆昔日别时情况。‘回首’两句,转到如今。‘欲知’二句,一问一答,极见愁深念切。‘芭蕉’句,以景收,写出两地思念,视前更进一层”(《唐宋词简释》)"上片写关外之景,而以“春意空阔”四字统括。“犹记”二句,点明别时景色正如今相同。换头承“出关”,回忆昔年轻别情形。“回首”二句,折到如今。“欲知”三句,由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东风各自愁”诗句化出,而改叙述为问答,更觉摇曳生姿。“憔悴”二句,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更可见相知之深,相忆之切。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欲知”句辞意顿转,写突接京都恋人诗篇,抒发相思。以“共有”二字将天涯两地双挽,借用恋人诗篇中丁香、芭蕉之意象,巧妙回复恋人。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年3月18日) 字方回,又名贺三愁,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贺铸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17岁时离家(辉县)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祐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应湖遗老集》。宣和七年(1125)二月甲寅(十二)日(3月18日)卒于常州之僧舍。存词280余首。



【宋词英译】

HE Zhu – Lyrics to the Adagio of the Stony State


Abated is the chill after the passing of the drizzle,

Clearing the sky is a setting sun, expanding in the air is the feel of spring.

Around the pavilion and along its gallery willows have begun to yellow,

Of those on horseback, who is the first to a sprig pick?

Fog extends across the vast waters that a few returning wild geese reflect,

Snow on this barren land has all but into the desert sands disappeared.

I still remember when I the border crossed, it was in the very same season.


When it was time to depart, on an adorned high-rise with good wine,

Arias were accompanied by emotional tears, and soon came goodbye.

A year has since passed and now I look back,

We have been so far out of each other's reach all this time.

I would like to know in our hearts, how much new sorrows have there piled?

Not yet spread out are plantain leaves, nor have cloves budded.

Wilted we each have in a corner of the world,

Growing tired of the scenery that reminds us of our pleasurable times.



【词牌简介】

  《石州慢》,词牌名之一。又称《柳色黄》、《石州引》。双调,上片十句,押四仄韵(宜用入声),五十一字;下片十一句,押五仄韵,五十一字;共一百0二字。用“越调”。



【格律】

  中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平仄(韵),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

  【注】前片第二、三句亦作“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变格】

  中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平仄(韵),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贺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由贺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此词即景抒情。抒发晚春时的故人之思,以模糊的情调写朦胧的恋情,使得全词颇有朦胧之美。开头“伤春春复暮”中含有无可奈何的伤感;“桃叶步”在“天际”,极写故人遥远;“湔裙处”长满“白”,昭示离别之久。下阕以沉闷的氛围烘托心境的灰暗。结尾风拦雨住,一轮淡水若隐若现,似乎又给了作者微茫的希望。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

  作者:贺铸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天际小山桃叶步①,白花满湔裙处②。

  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③。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④。



【注释】

①桃叶步:即桃叶渡。江边可系舟而上下之处曰“步”。 另一说:桃叶为晋王献之妾,此处借指恋人。

②湔裙:湔祓(jiān fú),洗除旧恶的一种祭祀活动。 湔:洗。

③胡琴:乐器名。唐宋时,凡来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拨弦乐器,如琵琶、忽雷等,统称胡琴。作为拉弦乐器,最早记载见于宋沈括《梦溪笔谈》引自作《凯歌》其三:“马尾胡琴随汉车。”

④数点二句:北宋李冠《蝶恋花》[春暮]词:“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雨声风约住:即风拦住雨声,指风起而雨停。



【翻译】

  春天又到了迟暮,伤春的愁情涌出。杨柳清凉的浓荫,偏偏妨碍蜘蛛、树虫的游丝横度。遥远的天边的小山,叶曾经走过,白苹花丛生的水边是妇女洗裙之处。终日里低吟着长短句,灯光昏暗地映着帘影,借着胡琴一曲寄托心意。几点雨声,月色暗淡。



【赏析】

  本词抒写暮春怀人之情,惜春而写男女相思情怀。上片“几许”三句是春暮伤怀。“天际”二句,从对方落笔,写女子对自己的怀念,由梁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频,日暖江南春”,“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诗意化出。下片“竟日”三句,折回自身,写自己万种相思,惟有寄之于彩笔和琴弦,别无他法。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泣。“竟日微吟”全因寄情。灯下操琴,也为吐心曲。两个细节代替了无数思念的辞密语和忧伤语。“数点”二句以景结情,意境淡雅,美中不足的是,这首词基于改写比贺铸稍前的词人李冠的同调词而成,结句“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堪称名句,淡云托月暗示心情的迷蒙,意象很美。“桃叶”表现出对佳人的爱恋之情。下片开头两句写昼思夜想。以吟词弹琴来表现对情人的思念。结二句写气候多变,风起雨停,是听觉形象,月光朦胧,浮云来去,是视觉形象。既表现心境之迷茫,也暗示出词人夜深不寐。情味悠长。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年3月18日) 字方回,又名贺三愁,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贺铸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17岁时离家(辉县)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祐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应湖遗老集》。宣和七年(1125)二月甲寅(十二)日(3月18日)卒于常州之僧舍。存词280余首。



【宋词英译】

HE Zhu –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Butterflies Chasing Flowers


How often I have sentimentalised spring, yet spring still comes to its end,

Under willows slight is the shade, that seem to get in the way of flowing threads.

At the horizon by a mount, where a lady named Peach Leaf used to visit on foot,

Where she used to clothes wash, drifting duckweeds are blooming.


All day I new verses long and short chant and mutter,

Through the curtains gleams of light escape, as the Hun strings my heart reveal.

The pitter-patter of the rain is kept out by the wind that sweeps,

Faint is a hazy moon as clouds gather and scatter.



【词牌简介】

  《蝶恋花》,词牌名之一,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还有以《蝶恋花》为名的电影和歌曲。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



【格律】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门谣·牛渚天门险|贺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天门谣·牛渚天门险》由贺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别具一格的登临怀古之作。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四月,贺铸去江夏(今武汉)赴任,途经当涂,适逢当时太平知州吕希哲捐官俸重修峨眉亭竣工,于是写下了《蛾眉亭记》;徽宗崇宁四年至大观元年(公元1105-公元1107年),作者又曾任太平州通判,这首词当写于这两段时间之一。据宋王灼《碧鸡漫志》,本篇词牌应为《朝天子》。《天门谣》是作者依据本篇内容改题的新名。上片“牛渚”二句,写采石矾地势险峻,扼天下要冲。“清雾”二句,写登览之时,恰逢雾敛日晴,心神为之一爽。下片“待月上”二句,写月夜江旧闻笛,宛如仙境。“风满槛”二句,写东风劲吹,西州更点历历可数,仿佛许多年来就是这亲,给人一种虽世事变幻,但时空无限的沧桑感,吊古之韵味顿出。从此词可品味得出以史为鉴,这正是本词的含蓄处。全词气韵沉雄,在小令中诚不多见。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天门谣·牛渚天门险》

  作者:贺铸

  (登采石蛾眉亭)

  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清雾敛。与闲人登览。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



【注释】

①天门谣:贺铸这首词咏牛渚天门,故拟名《天门谣》。

②蛾眉亭:宋神宗熙宁间,太平州(今属安徽)知州张瑰在牛渚山上筑亭,名“蛾眉亭”。

③采石:采石矶,又名牛渚,在今安徽省马鞍市江东岸,为牛渚山突出长江而成。形势险要,古代为江防要地。

④牛渚:山名。又名牛渚圻。在安徽当涂西北长江边。其山脚煅入长江部分,叫采石矶。古时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孙策渡江攻刘繇,牛渚营,尽得邸阁粮谷、战具,即此。《太平御览》卷四六引《舆地志》:“牛渚山首有人潜行,云此处连洞庭,傍达无底,见有金牛状,乃惊怪而出。牛渚山北谓之采石,按今对采石渡口上有谢将军祠。”《元和郡县志.江南道》:“牛渚山,在县(当涂)北三十五里,山突出江中,谓之掉渚圻,津渡处也。始皇二十七年,东巡会稽,道由丹阳至钱塘,即从此渡也。晋左卫将军谢尚镇于此。温峤至牛渚,燃犀照渚灵怪,亦在于此。”唐杜牧《和州绝句》:“江湖醉度十年春,牛渚山边六问津。”宋王安石《牛渚》诗:“历阳之南有牛渚,一风微吹万舟阻。”宋黄庭坚《康寅乙末犹泊大雷口》诗:“冶城谢公墩,牛渚荡子妇。”

⑤七雄豪占:牛渚矶历来为战略要地。吴、东晋、宋、齐、梁、陈及南唐七代均建都于金陵。

⑥ 滟滟:曲名,即《阿滥堆》。

⑦塞管:即羌笛。阿滥:笛曲,即《阿滥堆》。

⑧历历:清晰。

⑨《阿滥》:曲牌名,

⑩西州:西州城,在金陵西。更点:晚上报时的更鼓声。



【翻译】

  牛渚矶、天门山地势奇险,凭恃长江天崭将南北隔断,七代豪杰相继雄盘。清冷的晨雾消散,让闲雅的人登矶游览。等待明日升天,平阔的江湖波光潋滟,听羌笛轻轻吹奏着新曲《阿滥》。蛾眉亭的栏槛,清晰地数着,从西州城传来的打更的鼓点。



【赏析】

  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清雾敛,与闲人登览。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这里一开篇即开门见山,写牛渚、天门的地理形势之险,历史地位之重要。太平州采石镇,濒长江有牛渚矶,绝壁嵌空,突出江中。矶西南有两山夹江耸立,谓之天门,其上岚浮翠拂,状若美人蛾眉。熙宁年间,郡守张瓌在矶上筑亭以观览天门奇景,遂命名曰蛾眉。词人崇宁大观间曾通判太平并与编管在此的李之仪过从甚密,因作此词。这里词人仅用十二字,将天门之险要地理位置、偏安江左的小朝廷,每建都金陵,凭恃长江天险,遏止北方强敌的南牧情景道尽。当涂踞金陵上游,牛渚、天门正是西方门户,所以宋沈立《金陵记》曾记云:“六代英雄迭居于此。……广屯兵甲,代筑墙垒。”词言“七雄”,当是兼括了南唐。
  “清雾敛,与闲人登览”二句,是说雾气消散,似乎在有意让人们登临游览。这里,“与”字十分精当,足见词人炼字之妙,也说明炼字不必求奇求丽,寻常字汇,只在调度得当,照样能够神采飞扬,恰到好处,曲尽体物之妙。
  上片这两个语意层次分明,前三句追惜怀古,剑拔弩张,气势苍莽;后者抚今,轻裘缓带,趣味萧闲。这里词作体制虽小,却能大起大落,笔力豪健,足见作者构思运笔之妙。
  下片,词作却不落旧巢,没有紧承“与闲人登览”一句,展开描写眼底风光、江声山色,而偏写“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等到江上月升潮平,笛吹风起之时,“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细数石城古都报时的钟鼓。这里章法新奇,构思巧妙。词人登矶本在上午雾散后,竟日览胜仍兴犹未已,更欲继之以夜,那么,这奇山异水的旖旎风光,尽在不言中了。不然,词人何以从早到晚,尚嫌不足,还要继之以夜呢?这风光不是让人留连忘返么?当然,从“待月上潮平波滟滟”一句之后,全是词人想象之词,并非实写,但词人却能虚景实写,毫不露虚构之迹,词人将江上明月笛风,遐钟远鼓写得生动逼真,垂手可掬,倾耳可闻,这是绘画所无法表达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并非一般的模山范水之作,而是通过牛渚天门这一特殊的风景的描绘,抒发怀古幽情,凭吊前朝的兴亡。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天险挽救不了六朝覆灭的命运。“七雄豪占”的军事要塞,如今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成了“闲人登览”的旅游玩赏之地。通过这一巨大变迁的描写,读者自不难从中领悟到江山守成在德政人和而不在险要地理的历史经验教训。此外,金陵距当涂毕竟有百十里之遥,那“西州更点”又岂可得以“历历数?”词人于词末牵入六朝故都西州(代金陵),隐含了词人希望人们牢记这历史的晨钟暮鼓,引以六朝为戒啊!而这一切意蕴又蕴含在对于有选择的客观景物的描述中,毫无直露、浅薄之弊,不是词人和盘托出,直抒胸臆,只是寄意象内,让读者去细心品味其中三昧。这就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真令人感叹不已。原载:《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出版



【鉴赏】

  此为登临怀古词,是作者登采石峨眉亭时所作。

  采石今属安徽与鞍山,长沙南岸,濒江有牛渚矶,绝壁嵌空,突出江中。其西南方有两山夹江耸立,谓之天门,其上风浮翠拂,状如美人的两道峨眉。神宗熙宁年间,太平州知叫左牛渚矶上筑亭,以便观览天空奇景,遂名为“峨眉亭”。

  上片起首三句道出了采石地理形势的险要和历史作用的巨大。滔滔大江,天限南北。偏安江左的小朝廷,每每建都金陵,凭恃长江天险,遏止北方强敌的南下。而当涂地处金陵上游,牛渚、天门,正是金陵的西方门户。词言“七雄”,当是连南唐也计算内。“豪占”,犹言“雄踞”。“清雾敛,与闲人登览。”谓雾气消散,似乎有意让人们登矶游览。“与”,这里是“予”、“放”的意思,这个字下得很妙。将那本无生命的“雾”写活了。

  下片不落窠臼,江声山色,无一语道及,偏说要等到月上潮平、笛吹风起之时,细数古都金陵传来的报时钟鼓。“月上潮平波滟滟”,化用梁何逊《望新月示同羁》诗:“滟滟逐波轻。”“塞管轻吹新阿滥”之“塞管”即羌笛,笛为管乐,塞上多用之,故称。“阿滥”,笛曲名。南唐尉迟。偓《中朝故事》载骊山多飞禽,名“阿滥堆”唐明皇采其鸣声,翻为笛曲,远近传播。唐颜师古《急就篇注》曰“阿滥堆”即鴳雀的俗名。“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之“西州”,东晋、刘宋间杨州刺史治所,因金陵台城之西,故名。“更点”,古代一夜分五更,每更又分五点,皆以钟鼓报时。词人登蛾眉亭,时上午雾散后,“待”字以下,纯属愿望、想象之辞。这里虚境实写,江月笛风,垂手能掬,遐钟远鼓,倾耳可闻,再者,游人流连忘返,竟日览胜而兴犹未尽,还要继之以夜,那好山好水的魅力,不着一手,尽得风流。

  全词时而剑拔弩张,气势苍莽,时而轻裘缓带,情趣萧闲,整首词写得大起大落,大气磅礴,读之令人荡气回肠。词中凭吊前朝兴亡,给人的感悟和启示十分深刻:天险救不了云朝覆灭的命运,昔日“七雄豪占”的军事重地,今却成为“闲人登览”的旅游胜地,人们不难从中得出江山守成德不险的深刻历史教训。



【点评】

  这是贺铸登采石娥眉亭览景所作。贺铸另有《娥眉亭记》,言采石镇临江有牛渚矶,“矶上绝壁嵌空,与天门相直”,“状如娥眉”。当地太守吕公希于其上重修娥眉亭。竣工后,在此设宴待客,贺铸躬逢盛会,为之作记,并作此词。开篇写登临所见,突出牛渚、天门险峻无比的独特风光。长江天险,自古豪杰必争之地,词人以“七雄豪占”一笔带过,既为所咏之景灌注了厚实的历史内涵,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地陡峭峥嵘的风貌。当轻雾散尽,游人从容不迫地登临游览,以极闲暇、极恬静的心境面对如此险峻、且有过惊天动地历史的景色风物,其中蕴涵着一段斗转星移的历史沧桑更变,更衬托出今日的太平盛世,及百姓的安居乐业。这是作为太守的座中客必须迎合的。不过,贺铸说来如此不露痕迹,又显示出高超的写作技巧。下片沿着这种思路继续发展,写在这种极度闲暇的心境中的所见所闻。天堑长江也是波光粼粼,变得祥和宁静,衬托出一轮圆润的明月冉冉升起。塞管轻吹,更点遥闻,只能使今夜显得更加静谧安详。以这样的心态去观赏险峻的风光,并不随之心潮澎湃激荡,这在古人的览景之作中也比较少见。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年3月18日) 字方回,又名贺三愁,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贺铸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17岁时离家(辉县)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祐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应湖遗老集》。宣和七年(1125)二月甲寅(十二)日(3月18日)卒于常州之僧舍。存词280余首。



【宋词英译】

HE Zhu – The Heavenly Gate Ballad (On the Emei Pavilion of the Rocky Isle)


Strategically located is the unapproachable gate of this massive isle,

Which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divides, that all war lords seek to occupy.

Fog and smoke have lifted, making it available for the idle to scale and gather sights.


When the moon comes over the quiet waters with ripples sparkling brightly,

I'd suggest a new rendition of “the Warbles” on Hun pipes.

In the breeze drifting over the railing,

I can hear distinctly night-hour gongs coming from the direction of the West Shire.



【词牌简介】

  《天门谣》,词牌名。因宋代词人贺铸的词中“叶渚天门险”句,取为此调名。据李之仪《姑溪词》注:“贺方回登采石蛾眉亭作也”。



【格律】

  双调45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

  ○●○○▲,●⊙●,●○○▲。○●▲,●○○○▲。

  ●⊙●○○○●▲,●●○○○●▲。○●▲。●●●、○○⊙▲。

  (注:○=平●=仄△=平韵=▲=仄韵◎=本为平声韵,亦可用仄声⊙=本为仄声,亦可为平声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忆秦娥·晓朦胧|贺铸|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忆秦娥·晓朦胧》由贺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从唐朝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化出。上阕景色,已给人一种伤感不已的情绪,最后以“吹开吹落”再申此意,读后更令人愁情萦饶,悲感深婉超过原诗。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忆秦娥·晓朦胧》

  作者:贺铸

  晓朦胧,前溪百鸟啼匆匆。啼匆匆。凌波人去①,拜月楼空。

  去年今日东门东,鲜妆辉映桃花红②。桃花红。吹开吹落,一任东风。



【注释】

①凌波:形容女子走路轻盈,后代指美人。

②“鲜妆”句:化用唐朝诗人崔护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赏析】

  这首词从唐朝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化出。上阕景色,已给人一种伤感不已的情绪,最后以“吹开吹落”再申此意,读后更令人愁情萦饶,悲感深婉超过原诗。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年3月18日) 字方回,又名贺三愁,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的相关文章。

  贺铸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17岁时离家(辉县)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祐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应湖遗老集》。宣和七年(1125)二月甲寅(十二)日(3月18日)卒于常州之僧舍。存词280余首。



【词牌简介】

  《忆秦娥》,词牌名。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该词牌名的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对于《忆秦娥·箫声咽》的作者,两宋之交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始称为李太白之作,南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亦录于李白名下。明代以来屡有质疑者。有人认为该词牌为晚唐宋初时期词人所作。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秦楼月》、《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则与《忆秦娥》同取词中首句为之名。纪念过去的情人。

  《忆秦娥》词牌,与《菩萨蛮》为词中最古者,郑樵《通志》云:“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此调最早出自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据称作者是李白,但有人认为这缺乏确凿根据,理由是《李太白全集》并无此词,至今所知盛唐诗人除李白外无一人作此词,在李白有生之年,社会上并无《菩萨蛮》、《忆秦娥》等词牌。因此一般认为是晚唐五代词人所作,后被误归于李白名下。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秦娥”本指的是古代秦国的女子弄玉。传说她是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爱吹箫,嫁给仙人萧史。



【格律】

  (格律对照词:《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

  ○⊙▲ (仄韵)

  秦娥梦断秦楼月。

  ○○⊙●○○▲ (协仄韵)

  秦楼月,

  ○○▲ (迭三字)

  年年柳色,

  ⊙○⊙● (句)

  灞陵伤别。

  ●○○▲ (协仄韵)

  乐游原上清秋节,

  ⊙○⊙●○○▲ (协仄韵)

  咸阳古道音尘绝。

  ⊙○⊙●○○▲ (协仄韵)

  音尘绝,

  ○○▲ (迭三字)

  西风残照,

  ⊙○⊙● (句)

  汉家陵阙。   ●○○▲ (协仄韵)

  (注:○=平●=仄△=平韵=▲=仄韵)(本词谱多用入声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11-21 18: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