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夺魁奖
五律·端午拔艾
喜经连夜雨,露湿晓行衣。 五月榴花重,端阳艾草肥。 山空岚渐散,滩浅鹭低飞。 不语遥招手,提篮香已归。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围绕五月端午时节风景,尽情舒意的一首佳作,都说端午时节的白草最好,五月的风花最香,雨后的天空最岚,此刻的鹭鹳最肥,那就让这首清新的五律带着读者一起去游历,欢愉。 作为一首端午时节踏青拔艾的记游诗,开门立题即点明内容。整篇首联缘起平稳,运用了五律最常惯用的技法,轻轻的划下一笔,这一联着实稳妥 ,让人联想在一个雨后初晓日子里会去做些什么看些什么,尤喜见下联{露湿晓行衣}形象且生动。首联看似与主题无关,却是不可缺少的起步环节。天公作美,一夜细雨润得艾草更添风情,正是采撷的好时机。联中以一“湿”字写尽雨后清晨的环境,用字精到。 颔联在首联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句式也有 所变化,使得诗气不板滞。作者巧用互文,“重”与“肥”的形象生动鲜明,虽无具体动作,但拔艾场面可想而知也。(宋)朱熹写到{五月榴花照眼明}{颠倒苍苔落泽英}端阳里的榴花雨后纷纷落英,沾一朵指上沉甸甸的,红艳艳的 ,煞是好看。都说五月的白草是个宝,历来都有端午拔艾的风俗习惯。本联并未写拔艾的过程,而是侧重描写艾草的形态。五月为榴月,榴花对艾草,应时应景。 颈联对偶句规整,律诗的阔度往往看颈联。作为全诗转折,是本诗亮点。这一联放宽眼界,用山空, 滩浅等景致描述使全篇的开阖有一定的程度和阔度。而且转接得当,游刃有余继颔联突出时间后,此处拓宽空间,即峰回路转,又顺理成章。且“山空”句照应首联之“雨”,文虽转,题未改,处理上可谓挥洒自如。 这首五律最可喜的就是尾联,尾联之法,七句亦是最关要处, 这首五律尾联的上联经营稳妥,合理的承接尾句。那来看看下联,一句{提篮香已归},这个归字是诗眼,这是一次愉悦的端午节,这是一次值 得回味的端午节,这是一次值得挥毫,的端午节,使得读者阅读后无比舒畅,用句时尚语句来表达就是开心而来满意而归....整首诗记事写实, 缘情布景,下字清新,秀丽。诗风翩翩。全诗没有一句直抒胸臆,但却让人读后欲罢不能,欢唱愉悦,身临其景。
词类夺魁奖
水龙吟·重五节凭吊子胥
浪花滚滚东来,几人识得胥魂在。贯弓携剑,素衣白马,英姿未改。响叶廊空,采香径断,尘埋嚭宰。道故国春望,有情还似,陈忠谏, 江潮湃。
喧鼓夺标箭快。溯流光、人生否泰。青春老去,机缘未了,陡惊感慨。鷁首穿梭,援桴飞渡,与君同忾。聚吴军六阵,星纹断水,虎丘山外。
作品赏析:
很多朋友只知道端午节纪念屈原,但中华之大,历史风俗却有很大差异,就端午风俗来说,从南到北亦有很大的不同,而江浙一带的端午风俗,便是祭祀吴国大夫伍子胥。由于传说、典故及各类戏曲中有不少相关事迹,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其生平以及与端午节的关系:
伍子胥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本为楚国(祖籍今湖北监利)人。其父伍奢为楚平王太子太傅,因费无忌谗害,致使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入为乱”,进而迁怒于太傅伍奢,将伍子胥父、兄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亡命,后辗转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
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以报父兄之仇。其后伍子胥的楚国好友申包胥哭求于秦七日不绝,得秦军助而击吴救楚,大破吴军于稷,包胥一诺的美誉自此流传千古。
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遂成诸侯一霸。前483年,吴王夫差派伍子胥使齐。此前因吴王夫差不纳伍子胥灭越的忠谏,伍子胥预见吴国将灭,便借使齐之际托子于齐国鲍氏。受越王勾践收买的太宰嚭乘机进谗,诬陷伍子胥阴谋联齐反吴。夫差听信谗言,派人赐属娄剑于伍子胥令其自刭。胥于是对其门客说:“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史记·伍子胥列传》,“ 县”为今“悬”之古字),乃自刭死。吴王闻此事大怒,令取胥尸身以革裹之,于五月初五投浮于江中。吴人怜他忠勇,立祠于江畔,名其丘为胥山,年年祭祀,此即五月初五江浙一带纪念伍子胥的来历。伍子胥死后9年,吴国终被越国所灭。
回到本篇作品。
此首长调吊古慨今,风格高宏俊拔,意境雄阔整肃,词笔典实历历。全篇情怀积厚,气势洪劲,脉络畅达,读来荡胸涤志,可谓一首佳作 !
“浪花滚滚东来,几人识得胥魂在。”开篇破题,气象坦荡,为后篇的黄钟大吕作好了充分铺垫。后句“贯弓携剑,素衣白马,英姿未改 。”以虚写实,将心中“胥魂”的意象与历史人物的具象合而为一,营造出虚实交融的达意效果,更顺势推出这位吴国名将。紧随其后,“响叶廊空,采香径断”,写景空灵,与前句胥魂的描述虚实相映。而“尘埋嚭宰”一句将太宰嚭的佞臣劣迹点出,其中“尘埋”二字的随口道来 ,与前文伍子胥的千古英姿形成强烈对比,宣发了作者对人间忠奸善恶的鲜明态度,更表达了对奸恶之徒的不屑。至此,情从景生,作者情怀初现。
“道故国春望,有情还似,陈忠谏,江潮湃。”此句为上片作结,作者将内心的壮志难酬与希望效伍子胥忠谏报国之意,借江潮之势澎湃 托出,雄浑激荡,一派洪音。
在上片的强劲余音中,“喧鼓夺标箭快。”一句平实的叙事,把读者已经激昂的情绪倏忽拉回。下片首句转承自然,毫无花哨,将全篇节奏掌控得极佳。其后“溯流光、人生否泰。青春老去,机缘未了,陡惊感慨。”以一组短音节有序的递进,将回首半生青春渐老,感概时光不再、机缘未至,而惟有徒悲空叹的情绪,以一种从容洒脱的笔法朗朗端出,哀而不伤、愁而不怨,境界自显。后句“鷁首穿梭,援桴飞渡,与君同忾。”叙事言怀,借龙舟竞渡的激烈气氛与壮观景象,表达了“与君同忾”、搏击风云的强烈愿望,此处的“君”当指伍子胥。
结句“聚吴军六阵,星纹断水,虎丘山外。”以实写虚,托志于此,将雄壮浩大的龙舟船队臆想为吴国闻名古今的混合水军舰阵,欲请上句的“君”即开篇的“胥魂”为统帅,扫荡天下浊垢,迎来一个河清海晏的美好世界。三句以“聚”字作领,四字一组层层推进,意象由近到远铺展开来,最后以一个“外”字,点出无尽想象,如此笔收而意远的结法,高妙尽现。
整体上看,全篇以“胥魂”为主线,笔法虚实交织、动静相间,深得长调之神韵。尤其下片的龙舟竞渡描写,具象鲜明、动感十足,托志言怀于斯,不仅熨帖,更兼巧妙,避免了单纯议论而流于空泛,可见作者谋篇布局之精,更为读者带来绝佳的艺术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