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浪风诗校第二期中词班讲义:第一课、填词怎样选择词调
说到词调,我们需要先说说曲子。曲子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舒急和跳跃、音调的静穆与轻快,给聆听者带来的感受会截然不同,而不同风格的曲子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是不一样的,这在曲子的伴生形式——词调中也有着与此类似的表现。
词调兴起之初,选择这种形式抒发情怀的诗人,大多都精通乐理。那时曲谱尚在,可以感受其音律风格,然后选择最合乎自己情怀的曲调来倚声填词。这里的“声”指的是曲调的声,只有字音与乐音相谐后才能合律,而后来的词谱则是将合律的字音以平仄的标准固定下来后所形成的,方便了不通音律的人们依谱填词。另一方面,当时精通音律的诗人,更常常以歌词的内容自度新曲,使得词调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作为一种新的歌曲形式,因其具备了易于传唱的特点,词调迅速在社会各阶层中传播开去,成为时尚。
晚唐五代的战乱之后,乐工散亡,教坊遗曲多数佚失,然而自宋伊始,词人与作品数量却日渐丰富,并推动词的学术发展达到顶峰,何故?原因就在于当时不仅能按照前人曲谱填词,更得益于大批精通音律词人所创制的新曲不断加入,使得词调不但没有消亡,反而愈加繁荣,直达词学的历史巅峰。两宋以后,随着音律之学的日益式微,多数词人实际已经不通音律了,那么,这些不通音律的词人选择词牌,是否就是随意的呢? 当然不是。从绝大多数前人作品来看,他们选词择调依然遵循了一定规律。
首先,可以依照前人对词牌的音律与情感的描述来确定其宜于表达的风格。以【何满子】为例,白居易说它“从头便是断肠声”,元稹所谓“下调哀音歌愤懑”,张祜诗曰“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而《乐府诗集》、《碧鸡漫志》对此调的来历与声情风格也多有描述,这都指向了一个凄凉哀怨风格的词牌,而后世词人依照上述描述,自然不会再用它表达欢情或者豪放的内容了。再如【六州歌头】,《演繁露》说“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倚其声为吊古词,音调悲壮,又以古兴亡事实文之,闻其歌,使人慷慨,良不与艳词同科。”即此牌只适用悲壮苍凉的风格,不可用于艳科。其他又如【雨霖钤】的哀怨缠绵、【六么】的明朗欢快、【霓裳中序第一】的闲雅从容等,都是词人选词择调的重要依据。
其次,通过分析前人多首同一词牌的作品,基本上也可以判断出这个词牌适合表达的风格。如古人写【满江红】多为悲壮雄浑之音,苏轼的“江汉西来”、岳飞的“怒发冲冠”(据传)等皆是如此。而辛弃疾存世的三十四首【满江红】,也几乎都是表达激愤一类的情绪,即便写离别相思之意的“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这首,也完全不同于其他婉约类作品的凄婉缠绵。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这一调只适用沉郁忧愤的情怀风格。
与此类同的情况,再如【鹧鸪天】适用于柔婉细腻的风格,不仅仅是李后主、晏氏父子等婉约词宗,即便苏辛一派的豪放词人,所作的【鹧鸪天】也与他们其他词牌作品的情味大异。稼轩存世的六十三首【鹧鸪天】,也多有细腻妩媚之风,恰如这首:
晚日寒鸭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至于宋以后词人的自度曲,只须注意分析例词的内容与达意,就大约可以判定其风格了。
再就是依据词牌格律,如句式长短、韵脚疏密、用韵平仄、字音舒促等,也可以大致推导出词牌的风格。通常句式短、韵脚密,其韵或迫促(如入声)或浏亮(例如押平声第一、二部)的词调,几乎都是豪壮激越的风格;而句式长、韵脚疏,其韵低回沉郁(例如押第三部、十三部、十九部等),其风格一般都偏于哀婉清悲。
在说到词牌风格时,其实还需要顺带说说“宫调”问题。很多词谱的解谱中都注明了宫调,但宫调属于五音十二律在词曲中的具体应用,自元代以后曲谱佚失殆尽,词谱所注宫调对确定词调声情已无实质帮助,所以我们这里只大体了解一下。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分析了元曲六宫十一调的宫调声情,虽是站在曲的角度来论述的,但词曲同源,我个人以为,这些完全可以借鉴到词中来,作为考证词牌风格的依据。这里我们将元人芝庵的《唱论》所列六宫十一调的声情对照表辑录如下,供大家参考:
仙吕宫:〔清新绵邈〕
南吕宫:〔感叹伤悲〕
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 〔惆怅雄壮〕
道宫: 〔飘逸清幽〕
大石调:〔风流蕴藉〕
小石调:〔绮丽妩媚〕
高平调:〔条畅晃漾〕
般射调:〔拾缀坑崭〕
歇指调:〔急并虚歇〕
商角调:〔悲伤宛转〕
双调: 〔健捷激袅〕
商调: 〔凄怆怨慕〕
角调: 〔呜咽悠扬〕
宫调: 〔典雅沉重〕
越调: 〔陶写冷笑〕
另外,后人经过考证总结,将一些常用词牌的声情特点归纳为如下四大类:
一.凄凉抑郁
【河 传】:悲切。
【金人捧露盘】:苍凉激楚。
【釵头凤】:凄切拗怒。
【祝英台近】:宛转凄抑。
【剑器近】:低徊掩抑。
【西吴曲】:苍凉激楚。
【雨霖铃】:缠绵哀怨。
【摸鱼儿】:苍凉郁勃。
【菩萨蛮】:紧促转低沉。
【天仙子】:伤春伤别,情急调苦。
【蝶恋花】【青玉案】:黯然幽咽。
【卜算子】:婉转哀怨,略带激切。
【南乡子】:缠绵低抑情调。
【忆旧游】【高阳台】:忧婉凄抑。
【阮郎归】:情急凄苦或哀婉。
【生查子】:谐婉怨抑。
【一斛珠】:婉转凄抑。
【风入松】:轻柔婉转、掩抑低徊。
【忆旧游】【扬州慢】【高阳台】:缠绵低回、凄婉抑郁。
【何满子】:哀伤愤懑,悲凉凄怨之曲。
【寿楼春】:凄音哀乐,原为抑郁悲哀的悼亡曲调,宜寄托哀思,不可望名生义。
【千秋岁】:凄凉幽怨、声情幽咽,宜表达悲伤感抑之情,不可望名生义。
【凄凉犯】【惜分飞】:多以调名入词意,不宜用于贺词。
二、缠绵婉转
【洞仙歌】:音节舒徐。
【调笑令】:多用于演唱故事。
【最高楼】:轻松流美。
【鹊桥仙】:男女相思。
【一剪梅】:细腻轻旷。
【浣溪沙】:上片急切,下片舒缓。
【鹧鸪天】:宜写哀怨思慕、柔婉风情。
【暗香】【疏影】:音节和婉,多以之咏梅。
【木兰花慢】:调谐婉转,宜写缠绵悱恻之情。
【桃园忆故人】:多以调名入词意,怀旧思人。
【长相思】:以声助情,多写男女情爱。
【满庭芳】【凤凰台上忆吹箫】:音谐和婉,轻柔缠绵。
【小重山】【定风波】【临江仙】:细腻婉约。
【忆江南】【浪淘沙】【少年游】:音节流丽谐婉。
三、豪放激壮
【永遇乐】:激越高阔。
【好事近】:抑郁不平。
【兰陵王】:拗怒激宕。
【水龙吟】:凄壮郁勃。
【清平乐】:上片拗怒,下片转和婉。
【南 浦】:高昂欢愉。
【破阵子】:本为军乐,宜写激昂雄壮。
【渔家傲】:兀傲凄朗,宜写萧爽壮怀。
【沁园春】【风流子】:高阔豪迈,宜写宽宏器宇和雍容气度。
【念奴娇】:雄旷豪壮,忌写幽婉凄愁。
【六州歌头】:音调激昂苍凉,宜写慷慨悲壮的吊古感今之作。
【贺新郎】:豪迈雄阔,多写激越难平之情怀,不可望名生义。
【更漏子】【憾庭秋】【盐角儿】:宜写慷慨激昂之情。
【水调歌头】【满江红】:调高激烈,声情俱壮,宜写慷慨悲壮、豪放雄浑的激情之作,一般不宜写委婉柔情。
四、其他风格
【六 么】:欢快爽利。
【忆余杭】:本为描写杭州而创调,写景最宜。
【八声甘州】:摇筋转骨,刚柔并济,荡气回肠。
【霓裳中序第一】:音节闲雅从容。
【江神子】:源于祀神之乐,宜写庄严。
再则,词调的长短也能大致作为填词择调的依据之一。通常小令适于言情抒意,中、长调适合铺叙咏怀。此外,词牌名往往只与词牌的来历有关,与其声情风格并无联系,我们不可“望名附义”。如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全篇并无娇丽之风;稼轩的【沁园春】(送赵景明知县东归),写来则是满纸秋意;【好事近】(和泪唱阳关),满篇都是离愁别绪,也没看出什么好事;【归朝欢】“病怯残年频自卜”,更是未见其欢。另外还有【千秋岁】、【寿楼春】这样的词牌,切莫以为是用来贺寿的,其实这两个词牌音调凄怆,古人多作悼亡之用。所以我们选词择调,需要下功夫考证一下所选词牌的声情是否与自己情怀相符,这是一个学习、记忆的过程,本身也是提高词学修养的方法。
话既到此,且发一叹,由此想到当今诗词圈子里一些人,说来也是填词多年,却习惯顺手拿来个词牌就填,待一气呵成之后,犹不知声情风格驴唇不对马嘴,很是让人啼笑皆非。这当然也绝非其自我标榜的突破与创新,如果这些所谓的突破创新只建立在无知无畏的基础上,那么无论对于词作者还是当今词坛,说到底都是一种悲哀。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