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蕙质兰心 于 2015-2-8 18:49 编辑
第二章律诗的章法
第二节 律诗的起(上)
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讲了律诗的章法结构,我们复习一下。
所谓结构就是指律诗的构造骨架,也就是指律诗的起承转合。
所谓章法,就是成章的方法,也就是谋篇布局之法。那么对于律诗来说就是作者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去布置去安排去组织起承转合的方法。
上节课我们粗略概括的讲了一下什么是起承转合,也讲了起承转合在律诗中运用(也就是章法)的灵活性和多变性,那么在以后的几节课中我们就会细致的来讲起承转合具体的写作方法。
今天我们就先来讲讲律诗结构中的起。通过上节课的讲解,我们知道了以起承转合来论律诗的结构由来已久,他强调诗歌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存在着开合钩锁逻辑关系的四个部分。起承转合之说不仅影响到诗人的诗歌创作,也影响到评论家对诗歌的鉴赏批评方式。那么“起”作为一首诗歌的开端,在诗歌写作与诗歌鉴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严羽在《沧浪诗话 诗法》中提到:“发端忌作举止,收拾贵在出场。”
如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认为:“五言律起句最难。”又如东方树在《昭昧詹言》中说道:“诗文以起句最难,妙处全在于此,精神全在于此。”
这几段是说的起句的重要性,前人们不但对诗歌起句的重要性有着明确的认识,对于如何起句也有很详细的评论:
清顾龙振于【学诗指南】有云:“起句之叙法有:实叙、状景、问答、颂扬、吊古、伤今、怀愁、感叹、时序、直入、引端、虚发、联句、反题故事、顺题故事等。”
清冒春荣在《葚园诗说》中认为:“起联有对起,有散起。……其对起法,有一意相承者,又有两意分对者,……有开门见山道破题意者,有从题前落想入者,亦有倒题拟入者,俱以得势为佳。”
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认为:“律诗要法起承转合,破题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
元杨载【诗法家数】云:“夫诗之为法也,有其说焉,赋比兴者,皆诗制作之法也。然有赋起,有比起,有兴起。”
我们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起句的重要性和多元性,那么如何起为好为妙呢?关于起句的美学标准这一点诗家们也呈现着多元的取向:
明谢榛【四溟诗话】云:“凡起者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清沈德潜于《说诗晬话》中说:“起手贵突兀。”
清冒春荣在《葚园诗说》中说“起联须突兀,须峭拔,方得题势,入手平衍,则通身无力气矣。
我们看这几位诗词大家都认为起句需要突兀的风格。起笔来势突兀,有银瓶乍破的感觉,才能在开头就很好地抓住人的眼睛,吸引读者往下读。
就这种突兀风格沈德潜于《说诗晬话》中列举了几个例子,我们来看一看沈德潜是怎么说的:
他说:起手贵突兀,如王右丞(王维)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杜工部的“莽莽万重山”, “带甲满天地”,岑嘉州(岑参)的“送客飞鸟外”等篇,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
清施补华在《岘庸说诗》也举了一例:说“老杜之《登楼》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之句,起得沉厚突兀,若倒装一转作‘万方多难此登临,花近高楼伤客心',便是平调,此秘诀也”。
王士禛等《师友诗传续录》载刘大勤问曰:“律中起句,易涉于平,宜用合法?”渔洋答云:“古人谓玄晖工于发端,如《宣城集》中说‘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是何等气魄?唐人尤多警策。”
除此之外呢,也有不少诗人认为起要平直,例如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凡作唐律,起处要平直,承处要从容,转处要变化,结处要渊永。”
例如【寄校书七兄】唐李冶
无事乌程县, 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 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 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 莫忘几行书。
李冶字季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是唐时颇负盛名的女冠(女道士),题目所谓“校书七兄”,是作者的兄长,排行第七,官为校书郎。作者耽搁的家乡乌程县(今浙江湖州),已一年多了,遥念她的七兄,因而寄一封信去问候。这位七兄,大约出使在外,因此作者叮嘱他,在行旅之时,不要忘记给她来一封信。
作者只从眼前心境说起,淡到几乎漫不经意:“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住在乌程县里,虽然没有什么事,却已差不多有一年多了”既非兴比,又非引事,甚至未点题,更谈不上“突兀高远”,发唱惊挺了。但“无事”加之“蹉跎”,自能写出百无聊赖的心境,“岁月余”三字除写时令(岁晚),还兼带些迟暮之感。两句直逼出“寂寞”二字,对开启后文相思之意,也算得是很好的导入 。
又如李商隐的《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昨夜星辰昨夜风,=昨夜是时间,画楼西畔桂堂东,=画楼是地点,没有用多少优美的辞藻,诗人就用这些自然景物来烘托意中人的美丽,但它却很自然地与全诗协调,能起到渲染气氛,自然引人入胜的效果,为全诗的铺设。
总结以上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律诗的起是没有固定形式的,是千变万化的,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引人注目。虽然是变化多端的,但也不是无章可循,有人就古诗中的“起”做了一些归类并总结了一些方法。那么我们就先来学习一下:
一、以写作手法分类
1、明起:
所谓明起者,即开口就将题面说出,毫无些许做作,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落笔扣题,极富共鸣性,这样往往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此法最便于初学。
例1:唐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一落笔即写诗人远望烟水茫茫的江面,频频向朋友王十一挥手洒泪,以表达自己依依不舍情怀。往下再围绕首联把“飞鸟、青山、一帆、落日”等旅途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为送别增悲!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连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开门见山式直奔主题。
例2: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首联开头就用宦游人点出了题目,“独有”两字当头,“偏惊”两字相衬,在这里用了强调语气,表现诗人宦游江南那种矛盾心情。“独有”反映作者的感慨之情,恰似波涛骤起,突兀涌现,让读者在震慑之余,又顿悟出作者“惊新”怀乡的宦游之慨。
例3:杜甫【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题为【虢国夫人】,而下笔即直接将题面写出,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姐姐,一门俱荣,所以首联就说虢国夫人承主恩——开门见山。
这个就是起句的明起方式,明起要注意,在起句的时候一般来说,就要奠定下来全篇的情感基调。
2、暗起 起者不点到题字,而题之本意暗藏匿其中
例1:黄巢的《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第一句“西风”点明节令,写所咏之物在飒飒秋风中开放,“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 是因为“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更能表现所咏之物寒秋时节迎风霜开放的劲节,这里的起句没有直接点题,而是从侧面给了读者一个认知度。
例2于谦【咏石灰】: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碎骨粉身终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
题为【咏石灰】,然却不直接道出,只暗中点出题意,每一句写的都是石灰的特征,留与读者悬想之空间,而造成无穷之意味。
3、陪起:先借他种事物,以引出本题来。
例1: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的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不是直接写瀑布,而是对香炉峰的描写,因为此诗不是单纯地写“瀑布”而是写的“望瀑布”这一动态过程,所以这一句看似不起眼的轻描淡写,其实并非闲来之笔,它向读者交待了望瀑布的时间和地点,借所在之方位引出将要看到的瀑布之景观。
例2: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首句不言“相思”而言“红豆春发”到了合句才点出主题相思.此谓借红豆此物引出本题相思"
例3:韩翃hóng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首句不言“寒食”,而言「春城飞花」由眼前之景况,而引出题目来,此谓之为陪起也。
4、反起:反起之法,在于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
例1: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题旨为「喜」,而作者上来却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而点出后半首外弟之肯来为「可喜」之事,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感,一正一反,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使所要表现的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了。
例2:钱起【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题为「送归」,本是送别,而作者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以引出本题,此种起法,即称之为「反起」。
5、引起:即是不先说题目,而由眼中所见景物,以引出正意。分事引景引。
例1事引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说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而且一贬就贬到离京城八千里之遥的潮州去。开篇就以事起。
例2景引
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起句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还有低飞盘旋的水鸟,勾画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秋肃临天下的动人图景。由景切入,引发后面的感慨。
例3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起句先以成都草堂四周所见景物为衬托,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而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以引出题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