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12|回复: 1

星光诗校二期班2014第五讲:谋篇上 讲师:一苇

[复制链接]

441

主题

4271

回帖

3万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5507

初级变色龙舞会魅力舞者最佳写手(初)端午节纪念奖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4-11-5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光诗校第五讲:谋篇(上)
2014-3-31      讲师:一苇一苇
      
  从今天起咱们分两讲来介绍律诗谋篇之法。

  所谓谋篇,无非就是“起承转合”四个字。对于律诗来说,一般情况下一联对应一个层次,首联为起、颔联为承、颈联为转、尾联为合(绝句四句,则每句一字,谋篇之法是可以借鉴的但又不尽相同)。我们作诗的时候,或是有感而发,或是命题而作,总是有个“由头”,诗篇便是顺着这个由头生发出来的。有感而发的情况比命题的快了一步,少了“解题”的过程,但其实都是给自己的诗作安排一个主题。有了主题,我们就要想,我怎么去写这个主题——有点类似于上学时语文课本里要求归纳的“中心思想”:通过对XXX的描写,歌颂了XXX的精神,寄托了作者XXX的情怀。咱们写诗就是把这个反过来。你审题的时候给自己简要写这么三句话,律诗的篇幅是完全可能把这三个层次都写出来的,即使不能,至少得写出两个来。

  比如咱们前面写过的《七律——蜻蜓》,所有的作品都至少能总结出两个层次来:通过对蜻蜓外形(特性、习性、行为等)的描写,歌颂了蜻蜓为民除害(甘心奉献、勇敢智慧等等)的精神。寄托情怀的不是没有,因为情怀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不能明写的,只能从字里行间里读出来,所以对笔力的要求就比较高了。
     
  中心思想出来了,就围绕这个思想进行谋篇了。我们按照四个层次来讲而不按照第几联来讲,因为虽然说一联对应一层,但许多情况下并不是这样的,有的只一句是起,第二句就开始承的;有的第五六句也还是承,到第七句才转,所以不可一概而论。但大部分的好作品,这四个层次总是有的。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讲的各种起承转合之法,如同咱们前面讲的句式分析一样,是让大家知道这些方法,你真的写诗的时候,要照着这个这么死抠着写,准定完蛋!这种东西要——学懂用熟,掌握它而不是死套它,切切,切切!)
            
  先说起法——总体来说,起笔要突兀,醒目,有劈面而来的效果,力求做到先声夺人。
             
  一、对题直起——这是明起之类,就是开笔点题(甚至点出题中之字),这样的好处是开宗明义,大家都清楚的知道你在说什么,你要说什么事。要求或者说难点在于点题点的准、点的巧,给诗作安排一个好的切入点。要是点的不准则直可毁掉全诗,古说法叫“骂题”,这种原打算开门见山,结果却把门开到洞里的效果,您就可想而知啦。这种起法的要求是感情充沛、诗意盎然,起得猛后面要托得住。如同唱歌,你调门起得高自然好听,但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么好的嗓子,不然后面的华彩部分唱不出来了,岂不难看?所以初学诗词者,这种起法要慎用。当然,起好了,绝对是出彩的。咱们找几首大家熟悉的作品来看看。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此作起手就是“独有”二字,第二句紧接着一个“惊”字作为陪衬,有登高一呼的感觉吧,让人为之一振。      
      
  《晚行口号》——杜甫      
  三川不可到,归路晚山稠。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      
  市朝今日异,丧乱几时休。远愧梁江总,还家尚黑头。

  诗中首联明着写了“归路晚山稠”——三川今天是到不了啦,回家的路,在晚山里显得格外的阴暗、稠密。此句点题明事之外,还给全诗布下了一种阴暗、沉郁的基调。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作起句“夜”“月”二字皆出,扣题紧而且明,第二句“闺中”“独”二字进一步说明月夜要写的内容,那么接下来的几联便如流水一般,汩汩而出了。
             
  二、以景兴起——以景物起笔,景中有情,暗里扣题。这么写的好处是含蓄、内敛,情绪不外露,但又可以从景物描写里明显的透露出来一些信息,这便是好起了。这种起法的好处是在情绪不明或者不宜明说之时有特殊的效果,但坏处是如果你笔力不到,景中之情不足或者不准确,那么等于这个头就白起了。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此作的起笔就是一派秋天景色:露、凋、枫树、萧森,这些语汇放在一起,随便是谁一看,也知道是秋天了,扣了“秋兴”之题。而“凋伤”“萧森”则明确的告诉了我们作者的情绪,他不是很愉快的在欣赏秋天的风景,而是伤感的、惆怅的,于是此作的感情基调也就出来了(甚至引导着这一组诗的整体情绪)。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此作的起句说寒山转换了苍翠之色,秋水却日复一日的潺湲轻流,这句说的是辋川山色的秋景,隐隐的透出一丝“闲”的意思。这个“闲”很深,但你想,他天天看着山中草木的变化,天天听着溪水的潺湲,可不是闲么?
             
  三、比兴陪起——这个就更深一点了,看起来起笔说的是跟题目不相干的人或者事,或者用一典,或者用别的事,但细琢磨这个典故或者这个事,就能把思路引回题目上来了。这种比兴之法是最高端的写法喽,要求是知识渊博,你要用典得先知道这个典故,然后能把典故与题目联系到一起,从一种特殊的切入点下笔,带来古朴、厚重的艺术效果。当然,这个要求还是很高的,如果积淀不足,用典不准确就满拧了。而作为本体与喻体的人或事也必须要有与题目相关的共同点才成,不然这个“比”也就失败了。
      
  《送平澹然判官》——王维
  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
  瀚海经年到,交河出塞流。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

  此作起手“阳关”暗指边关,“定远侯”则是班超的封号,由此便应了题,原来这位平澹然判官是要前往边塞。

  《蓟北旅思》——张籍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起句写“望乡”,接着写“白苎词”。张籍是南方吴地人,《白苎歌舞》是吴地的民歌,以“空歌”乡曲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既点出了“旅”,亦引出了“思”。

       再说承法——律诗通常以第二联为承,有的以意承,有的以景承,有就是直接承,无论何种承法,要点只有一个:就是要承得紧,与首联衔接紧密,不能有所松泛。起笔往往点到即止,既说不透也不能说透(不然后面三联干什么用啊),那么醒神点题,全在颔联。而且颔联还不能说尽,必须得留下余地以供转合句生根落足之用。             

  一、直承式——就着起笔之意,直陈所见所闻,此种承法最讲究炼字的功夫,炼好了很容易出彩。名句多多。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老杜爷爷这篇实在太经典了,“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紧承“物候新”的“新”字,海曙云霞、江春梅柳,自然是新的。语句华美,画面亮丽,让人眼前一亮,春意自在诗中了。此联不仅诗界出名,在一些乡村的春联里都经常能见到的,可见深入人心啊。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老杜作品中精彩纷呈,此作的颔联亦是大大的有名。在起笔思李白,评价是什么?“不群”。如何不群呢?“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这是以两位前世大家作比,来显示李白同学如何的“不群”。承得紧凑,严丝合缝。诗中对李白的景仰与看重,尽在此联,情意表达充分。
             
  二、景承式——景语皆为情语,好诗中是没有照相一样平铺直叙的写景的,景中一定能品味出作者的情怀(好照片当然也能),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做到这一点。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此作颔联咱们讲炼字的时候用过,这是洞庭五言诗中排名第二的名联,就诗中来说,起句平实,虚实结合。这种起笔必须要有过硬的颔联才能拉起来,不然全篇就蔫巴了——于是有了这幅名联,大气恢宏,景色壮观,而且顺着首联的意境,承得也是虚实结合,有实景有意象有夸张。承到这个地步,差不多到极致了。

  《至德中途中书事寄李僴》——卢纶      
  乱离无处不伤情,况复看碑对古城。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
       颜衰重喜归乡国,身贱多惭问姓名。今日主人还共醉,应怜世故一儒生。

  这个颔联也很出名的,上句对实景自况,下句写虚景自比,紧承起句的“伤情”而来,“独”“空”二字很准确也很传神的表达了情绪。

  三、意承式——这里的承句是由情承之,紧接着起句(首联)的情绪或者意绪,顺势而下,加深加重,以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和艺术效果。这种以情意为承的写法往往以虚写为主,但不能飘了,一定要在“实”的基础上“虚”起来,让诗句虚得有依托,不然成了空中楼阁,也就白写了。              

  《军中闻笛》——张巡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门闲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

  这里的颔联写得就比较虚,“风尘色”“天地心”都是很虚的概念,再加上“不辨”“安知”一切都是不可知的,又无从得知,那么人的情绪如何?迷茫、无奈、悲凄。。。与起句结合起来,敌兵就在城边上,“附”字说明挨得相当相当近了,作为守将的张巡,他是最清楚战争是什么的,其心中的悲凉便在这颔联上了。顺便说一句,张巡是安史之乱中的著名爱国守将,死守睢阳、杀妾食肉的,我们中学时学过《张中丞传后叙》便是他,还有南霁云、许远等名将。

  《登兖州城楼》——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此作颔联顺着上句“纵目”而写,老杜就是拿着望远镜,从兖州也不可能北看青州南看徐州的,所以此句貌似景实是意,是夸张的写意手法来表达开阔的思绪、壮丽的景色,一来写了城楼之高,二来写了兖州枢纽地位,表现其地势之要。

  有关起和承就讲到这里,下一讲咱们讲转与合,谢谢大家!             

作业:
1、 找一首典型的“以景兴起”的律诗,并略作分析;
2、 找一首典型的“直承式”的律诗,并略作分析;(以上两题二选一)
3、 创作诗词一首:题目《清明》。新旧韵不限,词的话注明体例。
   
2014-3-31

安得更催眉,换俗世、零星青眼。长笑归来,重将春色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117

回帖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发表于 2014-11-6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11-21 20: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