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10.26 品宋斋《前贤词作研习》【如梦令】李清照 主讲:云灵子
【词人词眼看词】主讲:云灵子
今天我讲李清照的如梦令: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的如梦令代表作之一,据说这首是李清照少女时的作品,青春气息扑面而来,极富少女女性魅力。
看词,“常记”起笔明确,常忆,如果用常忆,意象表达就变得模糊,而不是含蓄。这里用“常记”清晰的表达,显示了作者,开朗,明快的性格特点。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时间,地点,人物,缘起。开篇就来,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比如我们写词,容易出现写了三句还不知道在说什么,还在含蓄景物的比兴描写。而这种开篇三句的景物描写多半是在造词,不是真写,也不是真词。是一种变相的堆砌。常记,说明常常想起,那是过去的一段往事,或经历,记忆尤深。常记溪亭日暮,整句简约,明了,干净利索。接下来的“沉醉不知归路。”“ 沉醉”是一种状态,“不知归路”也是一种状态,两种状态共同完成了作者当时的情致。流连忘返了,这里是一个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启下的意义更大。沉醉,大醉,深醉,陶醉,深深的沉浸,陶醉其中,不知归路,很自然,补充,加强说明程度,句中前后补充,相得益彰的表达,表达自然,充分,贴切。不露痕迹。接下来,“兴尽晚回舟,”在意象上是个递进,兴尽方才回舟,重心落在一个"舟"字上。用借代的手法,借指人的晚回。用的生动,自然。没有丝毫雕饰的感觉,准确到无法替代,找不出可以替代的字,这就是表达的极致。
我们在写词的时候,如果那个字改来改去都可以,那说明还没找到合适的字,或者表达意象上出了问题。兴尽晚回舟,干净利索,小句写的漂亮而有回味。下句顺势而成,依然贴切,生动。“误入藕花深处。”这是必然,非常合理,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几句相呼应,揭示了作者的忘情心态。一见这个“误”,就老是想起老师词里那个“怕”味道足哈。一个"误"字,让人生出多少怜惜,荷花丛中一美丽少女,正摇曳一扁舟。沉醉不知归路,又入藕花深处,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估计才子们都怦然心动吧。一种呼之欲出的青春之美,清逸之美,轻灵婉丽之美跃然纸上。“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六个动词同时使用,为这首词最为生动的地方。后世再写如梦令,此处很难突破,即便也用六个动词也很难贴切。六个动词搞来搞去,接的是“一滩鸥鹭。”这个厉害了,数量上的隐性对比,感觉强烈,艺术的震撼表现力,不经意就这么出现了。如梦令写的如何,基本上就在这两个叠韵和后面的衔接上,“争渡”,“ 争渡”,“惊起”六个动词连续使用,这就叫生动,平中见奇吧,用词很准确,刻画细致到位。几个字,大画面。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明快,不失含蓄。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平淡自然,没有典故。也就是说和“背字典”没有关系。和什么有关系,我也给不出答案,想必是真性情,真生活,真青春,真佳人的情感和妩媚自然流露吧。以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把风景和作者心情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那么自然,那么生动,令人难以忘怀。这首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韵律之美,青春之美。表现出作者卓尔不群,豪放潇洒,婉约活泼的一面。用白描的手法,创造一个具有平淡,朴实、生动的艺术境界。
好,我的讲解今天结束,谢谢大家,谢谢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