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30|回复: 1

2015-04-29品宋斋《前贤词作研习》【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 作者:晁补之 主讲:日月

[复制链接]

313

主题

3074

回帖

9832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832

活跃管理员

发表于 2015-4-29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04-29品宋斋《前贤词作研习》【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 作者:晁补之 主讲:日月


        【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  晁补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
    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
    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

    眼看着春天又要过去了,所以找一首惜春词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内容大多是度娘来的。。。

    作者简介:晁补之(1053—1110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晁补之出身文学世家。真宗时晁炯声名显赫,此后,“晁氏自迥以来,家传文学,几于人人有集”。晁补之从弟晁冲之也是著名江西诗派诗人。晁补之文风和为人都受苏轼影响很深。十七岁时,随父亲晁端友赴任杭州新城令,著《七述》一文,记述钱塘风物。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是其父亲好友,称赞此文时说“吾可以搁笔矣”,又赞他“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后来晁补之通判扬州时,适逢苏轼知扬州,两人有不少唱和之作。晁补之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黄庭坚、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张耒并称“晁张”。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传世。

    这是一首充满感伤情味的惜春之作。上片说春归不值提愁。且春归春又回,并不老,人空愁而已,下片则以旷达情怀劝友人,与友人同饮而送春。表面豁达,内心其实感伤。这首词借“惜春”之情抒发心中的感受,将人生哲理融于抒情之中,通篇弥散着无奈和失落的情愫。表面故作旷达,实则愁情深沉。

    问春何苦勿勿,带风伴雨如驰骤。 起句,以设问开始,问春何苦勿勿,带风伴雨如驰骤。春天是美好的象征,我们惜春伤春,都是因为对美好的时光美好的事物常常不能长久的一种叹惋,所以作者这一问,也是很有代表性的。

    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那么,在这风驰雨骤的春天,最凄苦的就是这些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这里写花儿的用词,应该是有深意的。这些连根都还没有培育好的嫩花小朵,哪里经得起这样的风吹雨袭,自然是繁红吹尽,难以长久,这样看来,这些养在精致的花园里弱不禁风的花儿,却不如这路旁野外平淡无奇的垂柳了。因为,春花易谢,而春柳不凋。

    写到这里,无奈之中自然而然的就有了下面这一拍: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这里,算春长不老,是针对吹尽繁红而言的,这里只是进一步升华了惜春的情怀。看似很豁达的一句,其实满腔愁绪。撇开人的情感而言,天地万物,春来春去,都是大自然的规律,自然万物无私无欲,并没有什么忧愁可言,只是多愁善感的人,由物及人,联想到自身的遭遇,在这里伤愁罢了,而这一句,却是告诉人们,春去春来,花谢花开,都是自然规律,而繁红易逝,是因为它幽居庭院弱不禁风,柳占长春,却是由于它的平淡无奇,所以要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才好。其实,这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而花愁人也愁的感慨,却无论如何也是挥之不去的。这样的愁绪,贯穿始终。

    下阕的感慨,便是由“愁只是、人间有。”而来。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这里化用“世间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成语,说明每当春去匆匆,风雨摧花时,必生怅恨,唯有借酒遣之。这是自嘲。芳醪经口,不仅仅是喝酒吗?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这里是物解。从桃花的角度想着  桃花落了,是因为它要孕育果实,而不是春的无情,有意造成“红瘦”的局面。就像唐诗人王建《宫词》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的诗意。说明了这是自然规律,那么春恨便无须发生了。

    这样的反复推究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之后,却依然无法排解心中的“春归”情节。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这三句直接切入主题。“世上功名”是人生一世立功扬名,这是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心目中最重要的一面,他们大抵都有一个从读书、应试、为官到建功立业的打算。如今的人们也不例外哈。“老来风味”:人生一世,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由少而壮而进入老年的最后阶段。这两方面,作者此时来说,都已到了“春归时候”,即事业无成,人已老大。词的这几句便反映了他的思想感慨。世间的功名富贵都是极其短暂的,来去匆匆,更何况人终有归老的时候,就像美好的春光总要过去一样。这也是自我排解吧。

    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世事如云,到最后,功名什么的都不去想了,剩下来的只有老友相逢了。从“惜春”最后归拢到叹老,从而倾吐出功业难就,岁月迟暮之感。

    全词以叹自然“春归”为实,而归结到人生之“春归”的无奈,意韵丰厚,余味无穷。读这首词,和读那些经典的诗词一样,感受最深的就是情感的真实,是诗人内心的真情流露,读古人的诗,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就是一个真的人,没有一句假话在里面。这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

    今天就到这里,不当之处请多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3074

回帖

9832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832

活跃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姐辛苦,整理学习!{:soso_e160:}{: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11-21 18: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