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4-24 品宋斋《前贤词作研习》【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作者:纳兰性德 主讲:火舞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纳兰的临江仙。纳兰性德生于1655――逝于1685年。在暮春天气,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纳兰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近代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晚清词人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先来解读一下这首词:窗外,雨打芭蕉的点滴声,使我记起了当初的情景,让我的心都快要碎了。临睡前又翻检旧时书信,看着那写满相思情意的书笺,便记起当时她初学书写还不熟练的模样。看着这些散乱的书册,不禁泪眼模糊。在这个冷冷的雨夜里,幽暗的窗前,陪伴我的是一盏孤灯。我知道情缘已尽,可还是忍不住一遍遍追问自己,今生已矣,那渺茫的来生我们可还重逢,结缘,有情无?
读这首词。仿佛能看见在一个雨打芭焦的夜晚,孤灯下的词人是带着怎样的凄楚写下了这首深情哀婉的小词。浓重的哀伤从字里行间弥漫出来,浸透读者的思绪,与词人共声咽。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点滴芭蕉,听雨其实是一种很美的享受,这种享受,纳兰曾经拥有,可于今夜这声音却击打在了词人的心上。心欲碎三字一下把我们带进了哀伤的词境。悲苦从何而来?只因为两字当初。当初已成过去,隔断今生,天上人间,留下的只有回忆。词人也许在这样的雨声中已经坐了很久,也忆了很久,他提醒自己,该睡了。欲眠还展旧时书,可还是忍不住打开了已经捧读过无数次的书信。那满纸相思也许也是她在某个听雨的夜写下,也许是词人曾在某个雨夜收到展读,当时的芭蕉雨滴中只有醉人的甜蜜和思念。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娟秀的字迹,让词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曾经的欢乐,她握笔的样子,笑的样子,甚至是某个雨夜,他把着她的手一起临帖时的静好时光。
上片用回忆当初的美好,反衬现在的孤独哀伤,形成強烈的对比。愈显其哀之痛,其痛之深。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下片起拍从上片的忆又回到眼前。作了一个一瞬间的细节描写。倦眼,倦字隐隐透露出失去爱人后,那种生无可恋的情绪。缃帙,黄色书囊。也代指书卷。个人认为,这儿未必是代指,也许就是那珍藏旧时书的绢套,对词人而言,这个书套也同样珍贵。词人沉浸在回忆中,不觉周围的一切都恍惚起来,书卷也变得纷乱了。他闭了闭眼,再重新看过去,这才发现,模糊的不是那些书信。而是词人自己已泪落,如窗外的雨。实在佩服纳兰。抓住这一瞬间的细节,直击人心。偶尔看虐心的文字,俺也有眨眼泪落的时候。大清第一高手,太传神了。这样的句子,让我们感同身受。仿佛那个泪眼婆娑的,不是词人,而是我们自己。
幽窗冷雨一灯孤,重新回到眼前,作环境的再次渲染,幽窗,冷雨,孤灯,只影,又将是一个无眠的夜。充满思念和痛苦的夜。也许就是无数个这样的夜耗尽了纳兰的生命。情深不寿。诚哉斯言。惟将长夜终开眼,报答平生不展眉。不死都不行。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词人十分清楚,缘已了,情已尽,今生再无重见。却仍然执着地呼唤着爱人,期许着渺茫的来生,还能再续前缘,再诉相思,可是谁也不知道有无来生……
一首小词,无限真情。纳兰是也。有时我想,到底是命运成就了纳兰,还是纳兰成就了命运,真的很难说得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