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习二、排比
什么是排比?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节奏一致的平行短句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或相关联意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起到增强语势、加深情感、强调事理的作用。排比联中的排比相数至少有三相,其形式整齐、结构严谨、联意连贯、节奏鲜明,有一气呵成之势。
其形式有:
1、前段排比
如邓石如题碧山书屋联:
沧海日、赤城霞、峨媚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姻、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大家注意,前面九个,名词短语。
形式整齐,关系密切,在后二句,收尾。(—,—,—,—),——前段排比,
再如:
开大山,砌小石,修拱桥,铺平道,路通南北;
破长竹,划短篾,挽圆圈,箍扁桶,装得东西。
这个是动宾短语。
2、中段排比
如昆明西山飞云阁联:
半壁起危楼,岭如屏,海如镜,舟如叶,城廓村落如画,况四时风雨,朝暮晴阴,试问古今游人,谁领略万千气象;
九秋临绝顶,洞有云,崖有泉,松有涛,花鸟林壑有情,忆八载星霜,关河奔走,难得栖迟故里,来啸傲金碧湖山。
像四个如,四个有,我们都可以拿来用
可描景可状物
这类结构是,一个总述,排比分述,最后有景有议
有情有议
3、后段排比
如山东日照鱼骨庙戏台联:
无多地方,可以国,可以家,可以江山社稷;
几许时间,忽而秦,忽而汉,忽而唐宋元明。
再如福建邵武县熙春山憩亭联:
放开眼孔,看晓日才上,夜月正圆,山雨欲来,溪云初起;
洗净耳根,听林鸟争啼,寺钟答响,渔歌唱晚,牧笛催归。
后排比,常见结构便是总分,或递进。
4、全部排比:
如修身格言联:
好学近智,力行近仁,知耻近勇;
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
再如:
小饮却愁,少思却梦,种花却俗,焚香却秽,容人却侮,谨身却病;
静坐补劳、独宿补虚,省用补贫,为善补过,寡言补烦,息忿补心。
这联非常喜欢的,特别是下联,共勉。
制作排比联语,要注意各相排列顺序,可按时间空间前后或大小排序、年龄顺序或事件发展顺序排列,要有层次和规律,切勿杂乱无章。
三、夸张
什么是夸张?夸张是有意将主观事物的局部特征夸大或者缩小,以鲜明地突出其本质特征,增加表到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1、扩大夸张: 将所写对象的特征、性质、作用、程度,尽量往大处、深处、重处、好处加以扩大。
如泰山南天门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玉清、太清、上清谓之“三天”,言极高之境,“九霄”即九重天。一开门,就到了九重天之上,说明泰山之高。通过夸张,表现泰山巍峨,高耸入云。
行业对联中多用扩大夸张,这是因为其本身有商品宣传性质,尽量突显自己产品的特点等。如一鞋店联:
步月能飞舄,
登云可代梯。
(舄,xì 鞋。)
2、缩小夸张:把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尽量往小处、少处、弱处、浅处、轻处加以缩小。
例如镇江甘露寺联:
六朝山色收杯底。
千里江声到枕边。
六朝山色是“大”,收到杯底,就是缩“小”了。千里江声是“大”,缩“小”到枕边。通过这样的缩小,反而突出了甘露寺的高大。
再如峨嵋山顶宫殿灶房联: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内煮乾坤。
大千世界藏于以粒米中,巍巍乾坤置于半边锅内。这种缩小的夸张,意在说“米”“锅”之大。
3、一扩一缩
例如华山陈希夷庙联:
天下太平无一事;
山中高卧有千秋。
上联缩小夸张,下联扩大夸张。
再如山西应县木塔联:
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
乘风步月,万家灯火接层霄。
上联缩小夸张,下联扩大夸张。一扩一缩显示木塔之高。
运用夸张手法要尽量把握分寸,不可无限扩大缩小,应当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以具体环境为依托,令人感到夸张得体,真实自然。
什么是比喻?比喻是利用两种事物的类似处加以比较说明,用具体比抽象,用浅显比深奥,用熟悉比陌生,从而使事物更生动、更具体,给人的印象更明显、更深刻。比喻中被比较的对象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对象叫喻体,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连词叫喻词。常用的喻词有:如、似、若、犹、像、比等。
1、明喻:因设喻比较明显,又称直喻。联中本体、喻体都会出现。
例如贵州黄果树观瀑亭联: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联中水、霞是本体,棉、锦是喻体,“如”“似”是喻词。
再如杭州云栖寺联:
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
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例如燕王朱棣应朱元璋对句:
风吹马尾千条线;
日照龙鳞万点金。
2、暗喻:也称隐喻,直接指出本体就是喻体。构成方式是本体和喻体直接连接而省去喻词,或用“是”“乃”“作”等词语连接。如:
水作青罗带,
山为碧玉簪。
又如清陈元龙格言联:
水能性淡为吾友,
竹解心虚是我师。
再如不用“是”之类的词语:
宝塔七层,高举金鞭对白日;
长城万里,倒生牙齿啃青天。
联中将宝塔喻为“金鞭”,将长城垛口喻为“牙齿”。
3、借喻:借喻中本体和喻体关系密切,把本体省去,只说喻体,也不用喻词,实际上把喻体直接当本体来说。
例如河北赵县赵洲桥联:
水从碧玉环中去,
人在苍龙背上行。
不用任何比喻词,直接借“碧玉环”取代桥洞,借“苍龙背”取代桥身。
再如小凤仙挽蔡锷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以“周郎”、“李靖”代蔡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