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咱们说到北宋初年,以大小晏、欧阳修等具有高度文学修养的词人领军,小令的创作达到顶峰,无论是其题材、结构、笔法、情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由于篇幅的短小,小令先天的缺陷逐渐显露——它越来越难以满足词人对表达层次与丰富性的要求,换言之,内容不够了。再加上词在当时还是以配合曲谱进行演唱为主,叙事、铺排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令四五十字,唱起来也太短了些。就在这个时候,一位伟大的词人出现了,他才华满满却科举无望,他情场得意却官场失意,他多愁善感却羁旅天涯,他的情,他的爱,他的愁,他的悲,他的相思,他的思乡,他的梦想,他的寄托,全都谱成长调的新曲,在坊间广为传唱。“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他的词传唱之广,无人能及——他是北宋的乔羽、黄霑加上方文山。
柳永,生于约987年,卒于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柳永作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有 《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现存有大量词篇。(此段摘自百度)
柳永的作品,简单的来分就是屋里屋外:屋里的,他能写的香艳缠绵,与荤段子无异;屋外的,他写的沉雄清奇,气势直逼唐人。这在当时也并不稀奇,写香艳的,前有温庭筠后有晏几道,笔下都不含糊,而且其精致浓丽更在柳七之上;写屋外的,略晚一点的苏东坡、贺方回、再往后来的辛稼秆,也更有影响力。但柳永,是从屋里到屋外的第一人!不仅从屋里到了屋外,更厉害的是他能在作品中对屋里屋外进行穿插,纵是爱情题材亦能有开阔气象,而羁旅行役的作品,场面宏大之中,却还能腾出笔来写写缠绵悱恻的情爱!
说起柳永的贡献,似乎大家总是说他开长调之先河,其实他最大的贡献,不是在长度上,而是在思维角度上,他把爱情词的视角从女子变成了男子(而且个个多情、痴情,姑娘们如何不喜欢他),从屋里变到了屋外;把词的内容,从歌管楼台的歌女口中,写到了文人墨客的心中。虽然还是歌女在唱,却更多的是唱给文人听了,这也是他的词流传甚广的根本原因,歌女爱唱,也得有人爱听才成;从词的写作技巧上来说,柳永把与七律差不多长度的小令抻成了百来字的长调(甚至更长),增加了差不多一倍的长度,使词的内容更加饱满,层次更加丰富,加强了铺排、比兴,让情怀更加婉转、音韵更加和谐。打个比方,柳永之前的词是一机拍摄,从柳永开始使用多机拍摄,加以精心的剪辑,于是给人极大的艺术冲击。
先来个香艳屋里的《昼夜乐》(需要说明一下,这里的“乐”是“快乐”的“乐”,读lè):
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层波细翦明眸,腻玉圆搓素颈。爱把歌喉当筵逞。遏天边,乱云愁凝。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
洞房饮散帘帏静。拥香衾、欢心称。金炉麝袅青烟,凤帐烛摇红影。无限狂心乘酒兴。这欢娱,渐入嘉境。犹自怨邻鸡,道秋宵不永。
此作自问世以来饱受诟病,屡被归于“淫词”一列。其实此前此后,香艳露骨的词也不少,按“荤”的程度来说,柳七此作也真不算什么,但他名气忒大,被骂也正常。上片写秀香之美,眉眼脖颈加歌喉,以妓来说也是业务素质相当不错的了;下片则是香艳春帷,其实只是在写心情与感受,字面上并无出格处。但被读者的想象力掀了帐子,成了床戏,且男主不是自己,如何不愤愤然?如何不骂他?其实细品此作,“腻玉圆搓素颈”写得多美多传神,下片的“怨邻鸡”有点“打起黄莺儿”的笔意吧,含蓄婉转,更深一层的表达了对秀香的爱恋与不舍。我们读柳词,要学他描摹的精准,学他心思的安排,学他的委婉含蓄,至于香艳,真有就写,写得美了,也算本事。
其实柳永作品更能体现他水平的,是屋外作品。
柳永一生飘泊,在路上的时间很多,免不了就会有别离。我至今没弄明白柳永的情史,他流连青楼,到底有多少真心的爱人,到底有多少是逢场作戏。因为他作品中写的每一次别离都那么痛,那么真切的痛,那么可信的痛,相信词中的女主一定以为自己是他的唯一吧。。。
别离类代表作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是我们高中课本里的一课,想必大家都学过。上片写离别场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深情至此,怎么能不动人?还是那话,这里的女主是不是柳永的真爱不知道,但柳七肯定真的爱过,真的有过执手相看泪眼的时候,只不知道是不是这位姑娘罢了。
下片则是想象自己离开之后的场景,清秋冷渡,残月晓风,那景致或者也是美的吧,又如何呢?再美丽的景色,他看了也都一样无趣,只因那个人,不在身边了。。。这份情,那种无可替代的知己感觉,哪个姑娘能不动心?
别离之后,无尽的思念成为柳永词中的又一重要部分。在外的行人是容易想家的,有物理意义上的家,有籍贯意义上的故乡,更有曾与情人所共处的爱的小巢。这些内容,柳永词中都有,而且他神奇的是,无论想哪个家,哪怕是政治归宿的京城这么冷寂的地方,他也能想起某个姑娘来,有实写有虚写,有的是人有的是影,但总是有情。这么写固然有逢迎通俗歌手们的意思(那也说明听众们喜欢),更能说明他自己是个多情种子。
思念类的,写爱情的,首推:《忆帝京》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此作明白如话,似乎是给某个心上人写的一封情书一样,姑娘可能不是学富五车的,所以词全是白话(除了征辔,我觉得是就韵用的),跟现在的“金鱼体”其实有点像。“起了还重睡”,多么形象的语言,失眠的人都会有这种暗示“重新睡啊,前面的不算”。而且终究还是睡不着,因为思念,一夜长如岁,度夜如年啊!
下片写睡不着胡琢磨的内容,不走了,回去吧,也不成啊,都安排好了。。。“万种思量”,这种感觉相信大家也都经历过。心里有事儿睡不着就那胡琢磨,假设各种可能性,假设人生能悔一步棋,然而终究敌不过现实。现实是什么?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这句词二十多年前,十几岁的我就被轰然击中,抄录到我的小本子上,想象着词句之外的故事与感动。但别人的痛是故事,换成自己,却是实实在在的痛。。。
写思乡的,则非《八声甘州》莫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此作为耆卿同学赢得了很多的赞誉,“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句被赞为有唐人风采,就是词写出了诗的意韵,说明老柳同学不仅仅擅长风月,本事还是真有的!上片写景,写得洗练凝重;下片抒情,怀乡思归,不仅写自己情状,更宕开一笔写佳人,把画面从一个人一处境,拓展到两个人两处境,这手笔之巧妙,实在很令人叹服。
另外《八声甘州》在词的句式结构上,以领字多而著称,柳永此作也是范本。
羁旅生涯,风吹日晒,雨打霜侵,苦是自不待言。更苦的,是孤单寂寞的身体里,那颗不甘寂寞的心,于是就又了有心中之苦。柳永之前的词,从未有过类似的题材,都是小庭、玉楼、锦被、珠帘的室内剧,是柳永,率先把旅行之苦这么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而且多镜头诠释,表达得是那样的充分,那样的动人。最后来看看他的《戚氏》: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鸣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这是一个三片的长调,其长度不是最长也是最长之一,最长的《莺啼序》240字,而这个《戚氏》212字,分三阙。上阙九平韵,一仄韵;中阙六平韵,三仄韵;下阙六平韵,二仄韵,同部参错互叶。这个牌子自古以来能填的也不多,柳永此作是当仁不让的魁首。限于篇幅,咱们只能简单的赏析一下,有机会再写个单篇吧。
上片,纯粹写景,晚秋天气,梧桐老了菊花残,江关日暮,路途遥远,几蓬荒草,几声寒蝉,还能再凄凉点么?名家写景,全是景中含情的,作品中“残”“黯淡”“迢递”“凄楚”“倦”“败”“衰”等形容词,很好的表达了诗人的情绪,更有明写的“悲感”二字,虽借宋玉之口,正是词人心声。
中片起手便是“孤馆”,承前启后,把前面那一片的环境下了定义,这是一个孤单的馆驿;接着的“度日如年”则引出下文,由日至夜。大家便是大家,过渡自然圆融,漂亮!接下来写一笔夜景,清月良夜,再以“思绵绵”一句把思绪从当下拉回从前。此阕并未实写从前如何,只是用了一句虚笔总写“绮陌红楼,经岁迁延”,为下片张目。
下片起笔紧承中片,“帝里风光好”接得何其自然。曾经的朋友,曾经的歌酒,曾经的欢乐,如梦如烟。为名利所系,现在奔波在外,憔悴不堪。接着再以“追往事”总结上文,引入收尾。足想了一夜,天亮了,灯熄了,人未眠。
这首词真的很长,信息量很大,画面丰富,情景交融。这么长的作品,诗人款款写来,我们细细读来,井然有序,一不觉得凌乱二不觉得繁琐,无一涩字,无一闲笔,足堪为长调典范。上片写白天的景致时,情绪的低落已经写得很足;中片则笔锋一转,写孤馆月夜,回忆从前,情绪上似乎没有再继续往下延伸;而下片通过喧闹、欢乐、繁华的往昔,再对比凄凉、黯淡的如今,情何以堪啊!他已经无须再写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已经随着他一起又落了两个台阶,似乎读者都要陪他一起抱影无眠了。词中几乎没有什么典故,也没有什么特别高雅的词,就是这么简单白描的写景写情写回忆,却写得严谨缜密,过渡圆融,承接紧凑,沉郁深远,强烈的对比中,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凄凉与沧桑,并把这种痛,通过文字传递给我们,感同身受。
柳永大体说到这里,题目的“三变”我是想说柳永对词作的贡献:
第一变:相思作品的主角由女变男,由春女善怀到秋士易感(叶嘉莹语),从而使得他的作品变成男人想说说不出来,女人想听听不到的话,一如当世的李宗盛。
第二变:词由小令变到长调,不仅仅是篇幅的扩展,更有创作手法、层次铺排等技巧的丰富;
第三变:词的文字由雅变俗。之前的词家多是高官名士,词为诗之余,除内容外,大体还是诗的语言。自柳永始,越来越多的口语、俚语入词,不仅丰富了词的语汇,更成为未来散曲的先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