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五律的写法之对仗(四) 我们知道,对仗有工典之美,它会使得诗形稳固,工整齐美。但是,用的不好,常常也会给人以呆板,枯燥,乏味之感。 所以不要刻意求工、求正,尽量多用宽对、反对和流水对。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正对和反对: 正对就是上下联是写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或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道理的对仗形式。虽然内容相近相似,但不是上下联同义或基本同义。 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所说:“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但是正对并不等于两句所应说的话必须说一个内容,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就等于其中有一句废话,这种情况也是诗人所应极力避免的。如 人情怀故乡,客鸟思故林。(王赞《杂诗》)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鲍照《代东武吟》) 上面两例,上下两句都是一个意思,其中一句就显得有点多余。这说明正对容易流于“义同”,有“合掌”之患,所以刘勰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文心雕龙·丽辞》)。 反对是上下联内容相反的对仗,它们从相反的角度去阐述一个主题,两相对照,对比鲜明,相反相成。“在这类对仗中,矛盾的双方既向外延伸,各自走向一极,形成一个有张力的 ‘场’,又向内聚合,说明一个共同情理。”所以,我们作对仗时,最好用“反对”。我们还是以老杜的诗为例,看看他说怎么巧妙运用反对的。 ⑴ 有无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 ⑵ 非是: 顾我老非题柱客, 知君才是济川功。(《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 ⑶ 动静: 入幕旌旗动,归轩锦绣香。 (《魏十四侍御就敝庐相别》) ⑷ 多少: 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摇落》) ⑸ 合分: 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严中丞枉驾见过》) ⑹ 落生: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遣意二首》之一) ⑺ 去来: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梅雨》) ⑻ 短长: 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秋野五首》之三) ⑼ 新旧: 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有感五首》之一) ⑽ 去留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⑾ 明暗: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⑿ 重轻 烟花山际重,舟楫浪前轻。(《泛舟送客》) ⒀ 深浅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七) ⒁ 暖寒 夜郎溪日暖, 白帝峡风寒。(《十月一日》) 杜甫律诗中反对的类目很多,举不胜举。他通过词句的提炼,传达了一种妙合无垠的声情,将律诗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杜律的反对为后人做出了榜样,所以我们在写对仗时应有意识地多考虑使用反对。 还有一些对仗形式,我们简单说一下: 1,实字对 实字对,就是诗句中主要是实字为多,上实对下实。比如杜甫的“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这里基本都是实字为主。再看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也是同样类型。 2,虚字对 和上相反,以虚字为主。例如杜甫的“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再如“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这两个类型,没什么意思,实字多了就是实字对,虚字多了就是虚字对。知道这一说法就可以了。 3,数字对 这个好理解,例如“百年莫惜千回醉,一盏能销万古愁”,还比如“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数字对上数字,其实是属于词性相同的这六相要求之一,这类的对,其实不足以单独列类的。 这里,初学者要注意的是数字的平仄读音,在所有的数字中(零不算),只有“三”和“千”是平音,其余的任何数字都是仄音,不论是多大的数字。 4,交错对 就是对仗的上下句中,所对应字意的不是在相应的位置上,而是错开了位置。谓之“交股对”。比如典型的一个例子是王安石的“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我们看到了吧?“多”适合对应“少”字,但“多”在对句的第四字,“少”在出句的尾字。 而“密”和“疏”也是这样错开的。这样对要注意词性不能乱。“多”和“密”,“少”和“疏”,也是同词性的,只的因为意相近,不适合直接对应,但是如果看成交错而对,那么,“多少”和“密疏”这样的对就比较完美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对仗中运用有情趣有技巧的语言修辞手法。 这些有情趣,有技巧的语言修辞方法,主要是通过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表现出来。 一 关于对仗的语音修辞方面 语音修辞除了平仄对立而外,诗人还力图在声调以外用声母、韵母以及同音字等语音要素进行对偶句的修辞。借音对、叠音对、双声对、叠韵对和双声叠韵对,都属这种修辞手法。 ⒈ 借音对 借音对,旧称声对。两句之中词语互对,如果它们语义上毫无联系,不能形成工对,就是借助它们字音上的联系,造成工对。借音对的具体做法是,甲字与乙字义类相左,但在甲字的同音字中有与乙字义类相同的字,就借甲字之音,取其同音异字与乙字相对。借音对中所用词语,字面虽不相对,但读其音,诵其句可以使人从字音上联想到工对类别,也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工对了。如: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温庭筠《处士卢岵山居》) “清”谐音“青”,与老相对。这是为了造成门类对。 再如刘长卿诗句:“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其中“皇”字谐“黄”字之音,可与“白”作颜色之对。就是以谐音来取得对仗的对称。比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十”本来正对应该对的是“千”,数字对数字,是吧?但是,他对上个“迁”,只用了“千”的音来对。还有 “枸杞因吾有,鸡栖奈尔何”,以“枸”来对“鸡”,都是借音对的例子。 ⒉ 叠音对 叠音对,又称连珠对,这是在句中将同一词语重叠,再两两相对的对仗形式。如: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3)隐隐凡尘如错我,悠悠仙界枉飘香。 (4)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 同字相叠,在一句中是一种重复。但重复之词如果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也能增加诗辞的言外之美。所以在叠音对中,各叠韵词所描写的内容都要有所不同,不尽相合,比如有状声、状色、状形、状时、状态、状物的区别,才能在对同类事物或不同类事物的描写中表现丰富的内容。 ⒊ 双声对 并连应用的两个字在声母上有相同相近的关系,就是双声字。将两个双声字相互对偶就是双声对。双声对运用得当,就好像贯珠相联,能够造成听觉上的连续呼应和音乐上的节奏感。如: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李商隐《落花》) 在应用中,双声对各句所用的声母可以不相同,也可以两句完全相同。如上例李商隐诗句以“参差”对。“迢递”,一为清母双声字,一为定母双声字,各句所用双声虽然不同,但诵读过程中依然可以令人感受到语音的和谐统一。 ⒋ 叠韵对 叠韵,是连用的两个字韵部相同相近。叠韵对,就是两个叠韵词的相互对偶。如: 澶漫沙中雪,依稀汉口山。(皇甫冉《送带大夫》) 韵母是语音中最响亮清晰的部分。叠韵字运用得好,可使对偶句铿锵婉转,优美动听,吟诵后仍有袅袅不尽之余韵。所以叠韵对在近体诗中的应用远胜于双声对。 ⒌ 双声叠韵对 对仗中,双声字和叠韵字的应用是有条件的。一句中用了双声字或叠韵字,就必须在另一句相同位置上也有一个双声字或叠韵字;如果不用,就会造成语音上的不平衡、不协调,被诗家称之为“跛”,视为诗病。所有的双声字和叠韵字都能找到合适的般配对象的,有时为了诗意的表达,对仗中的双声字也可以与叠韵字相对,这种形式就称为双声叠韵对。如: 十年蹴踌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杜甫《清明二首(其二)》) “蹴趵”叠韵,“秋千”双声。双声叠韵对是一种变通的方式,既照顾了对偶语音修辞方面的需要,也是给诗人用词提供了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