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逍遥狂 于 2014-11-5 18:54 编辑
今天 再和大家复习一下“替,对,粘”
我们看两句杜甫的诗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还有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从这些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替”就是交替使用马蹄韵。特别是每句的二四六位置。
我们看看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第二个位置“平”,第四个位置“仄”,第六个位置“平”。这
样就是交替使用马蹄韵了。
那么后面句“不尽长江滚滚来”。第二个位置“尽”仄,第四个位置“江”平声。第六个位置
“滚”仄声。这样也是交替使用马蹄韵了。这样的情况,就叫做替。
按照马蹄韵的规律,本来应该是两个平两个仄。或者先两个仄接下来两个平,这样才是最正规
的。
不过呢,写诗不能每个字都按马蹄韵,所以在“一三五位置”就适当放松一点。所以平常大
家看有没有失替,主要看二四六位置。因为二四六位置是严格的,不能放宽的。
定义;替;替就是按照马蹄韵写诗句。失替,就是没有按马蹄韵写诗句。
所以啊,马蹄韵看似简单,其实是基础的基础,在格律中非常重要。
下面说“对”
对;一般人只知道上下句之间平仄相对。其实“对”有时候还包括词组相对。
我们看例句就知道了: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仄平仄仄仄平平
上句“第二个位置”“个”,是仄声,第四个位置“鹂”是平声,第六个位置“翠”是仄声,那么
我们看下句第二个位置“行”平声,第四个位置“鹭”是仄声,第六个位置“青”是平声。
这样看来,上下句的平仄是相对的(相反)。主要还是看“二四六位置”。
一三五位置基本不看。
请大家仔细对比一下。
还有这两句相对应的词语也是相对的。
定义;对;是指同一副联中,对句的平仄和出句相反(律诗首句押韵的话,对句的尾字除外)。
粘;就是指两幅联之间相邻的两句诗句,平仄相同(尾字相反)。
我们看例子: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幅联,和下一副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两幅联之间相邻两句的平仄关系是相同,而尾字的平仄是相反的。
无边落木萧萧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尽长江滚滚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幅联,和下一副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
百年多病独登台
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两幅联之间相邻两句的平仄关系是相同,而尾字的平仄是相反的。
相邻两句就是;
不尽长江滚滚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里悲秋常作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两句了。
主要还是看“二四六位置”。
那么从中我们知道;
“替”是单句诗中,两个字和另外两个字之间的关系;
对;是一副联中,对句和出句之间的关系。
粘;是两幅联之间的关系;
记住这些关系;理解清楚,不要搞混了。
今天的内容就这些 课后请大家相互讨论 继续完成上期的作业 等集聚到一定的量后 我再为大家作点评 下一讲 和大家讲讲写绝句的几种章法
下列三种拗救情况相对也比较常见:
一是本句自救:在仄平脚句式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果没用平声,那么就会犯孤平。孤平可是近体诗大忌,要不得的。但为了不影响意境和诗的整体形象,或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平声字替代,那个地方非得用个仄声字,怎么办呢?若遇这种情况,可以在句子的倒数第三字,即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补偿一个平声字来救。具体来说就是: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则在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如此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种情况也叫“孤平自救”。 也有的说,这叫本句救。就是说在一个句子里出现的问题,在这个句子里解决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