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逍遥狂 于 2014-11-5 18:43 编辑
星光诗校诗词三期基础班讲义第三讲——辨“四声”,调“平仄”
讲师 山野茶客
大家好 呵呵 让大家等了 ...
上一讲讲的用韵,今天说辨“四声”,调“平仄”。
大家都知道,汉语语音通常都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构成,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其中以高低、升降为主要的因素。
汉语有声调,是其一大显著特点。比如同一个音qing,按现代普通话,就可以读出“清、晴、请、箐”四个声调来。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与现代汉语的四个声调有所不同:
现代: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代: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格律诗词正是利用了汉语的这个四声特点,让不同声调的文字搭配,从而构筑生出一种音乐般的美感。
但需要指出的是,古典诗词中的四声,并不是指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的四声,而是指古代汉语的四声。(关于按即现代普通话写格律诗词是否恰当,仍处争论中。我个人觉得,平水韵、新声韵双轨并行有它的好处,但这里不多谈及)。
汉语在其历史发展与沿革过程中,音、声都是不断变化着的。音韵学家们把汉语的读音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涵盖范围为周秦及两汉)、中古音(自魏晋南北朝,以迄于唐宋)、近古音(元明至清末甚至包括民国初)、现代音(民国至现在)。我们现在所说的依据古代汉语区分四声,主要指的是中古音系统的四声(北曲除外,北曲按近古音)。
中古音系统以《切韵》为代表,我们现在使用的“平水韵”就属于《切韵》体系的。这方面在第二次谈韵时已经做了一些说明。
《切韵》系统的中古音,把汉语的声调分为四个,即:
1、平声:到后代逐渐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两个声调。 如:东、冬。
2、上声: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了去声。
3、去声:到后来仍作去声。
4、入声:这是一个短促的调子,在现代汉语中已派入了平、上、去三个声调中。 如:白、骨、识。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莫低昂,就是不低不高。上声高呼猛烈强,往上走;去声分明哀远道,往下落。入声短促急收藏,开个玩笑说,有点像急刹车的声音
这个口诀,牡丹老师昨晚在群里也作了解释。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也是学习诗词格律的难点。不能很好的辨别四声,对于写出符合格律的诗词来说是相当困难的。
现在许多人学诗词格律觉得困难,原因之一就是与入声的掌握上比较困难有关。当然,在中华诗词学会近年倡导的新声韵面前,这个困难就荡然无存了。知道了四声,平仄就很容易懂了。
平仄只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因为不平,所以才仄。这个好分类。至于为何这样划分,古人就是这么定的,我们现在写诗填词可以不去管它,知道哪是平声、哪是仄声,知道平仄如何搭配使用就够了。
即使用新声韵,也还要知道平仄是吧?刚才漏了一点:就是知道入声字,对有些词,才会能真正了解。为什么?因为像《满江红》等词牌,押的是入声韵。
如果非要知道为什么,按王力《诗词格律》里讲,是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它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如此便形成了两大类型。
入声在目前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派入了其它几个声调之中。但湖南等地的人还能读出或在生活口语中还存有入声字,还有广东、四川、江浙等地的方音中,部分入声读音依旧存在。记忆入声字也有一点窍门。如偏旁记忆、音韵记忆法等等。
入声在目前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派入了其它几个声调之中。但湖南等地的人还能读出或在生活口语中还存有入声字,还有广东、四川、江浙等地的方音中,部分入声读音依旧存在。记忆入声字也有一点窍门。如偏旁记忆、音韵记忆法等等。
好在常用的入声字,不是十分多。经常能用到的,带着记忆也就行了。如果,新声韵就不用记了。但作为了解也是必要的。关于古代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到底是怎样的,由于古代没有录音机,现在已不能详细知道了。依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除了入声。这些,大致和现代应区别不大。
在诗词中,不同平仄声调(有些词还要区分四声)的文字交错配置,那就能使句子的声调丰富起来和多样化,不至显得单调,构成一种错落的节奏与平仄谐和,形成一种音乐般的美质。
平仄在诗词中交错搭配,可以概括为如下两句话: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错落规则在格律诗中表现尤为明显。比如杨万里《霰》中的两句:
寒声带雨山难白,
冷气侵人火失红。
这里面,白、失两个字就是入声字。
其平仄错落搭配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本句中双音平仄交错,对句中平仄对立。
寒声带雨山难白,平平仄仄平平仄
冷气侵人火失红。仄仄平平仄仄平
最后需要提请注意的是:对于诗:平、上、去、入是互不通押的;对于词:上去声可以通押,但与入声一般情况下(某些特殊规定的词谱除外)是不能混押的。
有些词规定必须押入声韵,像刚才说的《满江红》。还有些词对于某些地方的用字不仅要区分平仄而且要区分上、去声,因此学习古典旧体诗词不仅仅是能够辨别平仄就可以的,对于四声的辨别,要学好还是应该明晰的。
今天关于四声的分辨,就讲到这。余下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讨论。
课后的作业是,标出下面两首诗的平仄,然后再找出诗里的入声字 :
1贺知章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请大家课后对照平水韵表 把这两首诗里的入声字找出来
谢谢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