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期词作业:《中秋》【词牌不限】9月7日前交 
点评:高天流云 
 
 
【风入松.捉月台】 文/才才~ 
 
 
仲秋盈月黯藏云,堪误此良辰。 
岸头冷树萧萧叶,又夜风、吹落秋痕。 
矶口谪仙诗冷,席前谁与倾樽? 
 
 
流年如水洗红尘,无以诉纷纷。 
先贤遥向清都路,算而今、依旧天真。 
应笑江流千古,世间知月无人。 
 
 
点评: 
 
 
这首月、水、流三字重了,另外歇拍与结拍处对仗可再鲜明一些。词之对仗,多为了取句式整肃的效果,故更强调工对。 
起拍入题,“堪误此良辰”稍有费墨之感。歇拍借景语带出怀古,以实写虚是很棒的手法,赞! 
换头转而写今,转的较为流畅,“诉纷纷”三字将现状尽都概括,笔下很是洗练。后接议论,亦是实而虚的笔法,多有蕴藉。 
“应笑江流千古,世间知月无人”,怀古的题旨宣发得淋漓尽致,妙结!大赞! 
整篇看,结构上是上片好于下片,但遣词看下片抒意尤佳,只是下片的语感稍缺酣畅,读来句与句之间有点散的感觉,尤其下片三、四拍之间读来跳跃,或者多斟酌一下虚字能改善这个问题哈。 
个人感觉,用小令写怀古这样大的题材,涵量还是嫌小,实在不宜铺展,若抽丝剥茧精炼到一点来写,或许效果会好些。 
 
 
 
 
 
 
【如梦令.中秋】 文/雪满山 
 
 
梧雨声声未住,亭上凭栏凝目。 
把酒问苍天,可否云开欢度。 
倾慕,倾慕,嫁与嫦娥仙处。  
         
 
 
点评: 
 
 
依词韵,“目”字落韵。 
“梧雨声声未住”,声声二字似不妥,可斟酌换一下,鸟鸣可以声声,梧雨之音为淅淅沥沥,不适合用这两个字。 
“把酒问苍天,可否云开欢度”这里前句遣词有些夸张,感觉借用了苏词水调的词意,只是风格迥然,借用的不合适;后句“欢度”二字与此篇的意思无关吧,有凑韵的嫌疑。 
“倾慕,倾慕,嫁与嫦娥仙处”,这句只有“嫦娥仙处”与题意相关,“倾慕”何意?“嫁”字何解? 
这首似乎没有立意,笔法思路感觉是写到哪算哪,凑词凑意凑韵哈,与满山以前的词差的太远,是不是作业赶得急了? 
 
 
 
 
 
 
【临江仙.中秋】 文/行者燕归来 
 
 
青莲渐老西湖畔,东坡园内苍榕。 
玉盘高挂鹤楼东。倚栏轻抚晚来风。 
 
 
谁寄相思千里外,望穿秋水长空。 
嫦娥舞袖广寒宫。不知今夜饼香浓。 
         
 
 
点评: 
 
 
开篇平起,笔法稳健。 
整篇立意虽未出新,但遣词构境稳妥牢固,这样的词,达意虽无更多鲜明警醒处,但语感很棒,读来有味,其声情甚佳,大赞! 
“轻抚”二字可酌,结句从达意手法看很棒,但是必须要写月饼吗?感觉以饼作结,将中秋的题意收小了,小令的结拍若非升华题意,也该幽深隽永哈。 
再则,写景的几处地点是实景吗?标题可标注一下,记游兼抒怀最好,否则不是本地人就不易看得懂这几个地名哈。 
 
 
 
 
 
 
【西江月.中秋】 文/行者燕归来 
 
 
红藕香残露重,青桐叶老风寒。 
征衣袖湿几时干?月在平湖西面。 
 
 
节里饼香酒洌,邻间友悦亲欢。 
乐声悠处共婵娟。偏是乡音一片。 
 
 
点评: 
 
 
开篇四字引用易安【一剪梅】的起拍“红藕香残玉簟秋”,虽不无熨帖,但如能化意就最好了。 
起拍写景,亦是笔法稳健。“征衣袖湿几时干”有些突兀,即便露湿衣袖,但此篇并未交代身在客地,也似与征衣无关哈。“西面”二字能精练一下最好。另外,此拍两句间的关联最好能再斟酌。 
下片转而叙事,词意承接较流畅。“乐声悠处”遣词可再酌。“偏是乡音一片”,“偏”虽为虚字,但具实义,此处明显用的不妥。 
另外这首的对仗,上雅下俗,显然用心不同哈。 
全篇立意本来很好,但“征衣袖湿几时干”这句跳跃突兀,破了全篇的圆融,可再酌。 
 
 
 
 
 
 
【蝶恋花.中秋】  文/寒霜傲菊 
 
 
落叶纷飞红日坠,又是中秋,月下折金桂。 
园外芙蓉姿更媚,几杯薄酒惹心碎。 
 
 
行远思乡人憔悴,可叹爹娘,念儿滴滴泪。 
子幼妻单今难会,唯将诺言凭空兑。 
 
 
点评: 
这首出律处较多哈,傲菊可下去再仔细核对。我们只说词意。 
起拍写景,很稳的笔法,但遣词有可商榷处。“落叶纷飞”很切题,惟“红日坠”虽点出时序,用字或可再酌,过于写实而流于平白,且后句马上有“月下折金桂”,转换不及有日月同辉之感。后文这样的情形也不少哈。“园外芙蓉姿更媚”是月下能见到的吗?似乎与物象不合,而且在“折金桂”时就写“芙蓉姿更媚”,是否有喧宾夺主的感觉呢? 
下片转而抒情,遣词稍见平白,但情怀有所寄寓,读来真切有感,很好。 
整篇立意不错,读来见意,实属可贵,即便平俗的文字,也胜无病呻吟之妙笔,真正体现了“词达怀”的学词宗旨哈。赞一个! 
 
 
 
 
 
 
【风入松.中秋】(依才才韵) 文/竹林新友 
 
 
晋中天气晚无云,风景在今辰。 
烛红火焰东西路,赚此时,愁绪纷纷。 
团扇帐前谁把,绿杯空剩花痕。 
 
 
从谙尘事入风尘,难尽有孤身。 
经年争作漂流客,算冰轮,依旧真真。 
知是虚盈无语,晓他为照何人? 
 
 
评: 
首句写景,铺垫起笔。“风景在今辰”见赘笔,“烛红火焰东西路,赚此时,愁绪纷纷”不知何指,“赚”字似不妥。 
歇拍有新意,“绿杯空剩花痕”意未妥,“绿杯犹见花痕”? 
“从谙尘事入风尘”今语语法,且“尘”字重,再酌。“难尽有孤身”语欠妥,“谁道有孤身”? 
“经年争作漂流客,算冰轮,依旧真真。”好句! 
“知是虚盈无语,晓他为照何人”不甚妥,“终是虚盈无语,晓他今照何人”? 
上片意脉未明铺,垫见散,下片拉回,问句结出新意,收有余味,应赞! 
起笔稍觉粘连,整体很不错,具体炼句还可加强。 
 
 
 
 
 
 
 
 
【水调歌头:中秋】苏轼格(龙谱) 文/海上升明月 
 
 
明月自秦汉,一路缺还圆。 
多情唯系一念,梦里数朋贤。 
对影初听寂寞,水调方成一诺。戚戚两相寒 
人去岁华老,月洒几重天? 
 
 
出沧海,翻古岳,见桑田。 
昔关今杳,冰魄依旧照千川。 
一地黄花渐瘦,两鬓霜丝若骤,世事了如烟。 
独酌秋风里,三五弄琴弦。 
 
 
评: 
起句两拍似白话,可再酌。 
“对影初听寂寞,水调方成一诺,戚戚两相寒”,稍觉凑意,“对影遥生空寞,水调惊成一诺,戚戚两相寒”? 
“人去岁华老,月洒几重天?”句意颇好,然“月”字重,更与上句达意未接,何如“重约岁华老,人在几重天?” 
“出沧海,翻古岳,见桑田。”动词可酌,“生沧海,出古岳,见桑田”? 
“一地黄花渐瘦”落地成残,“瘦”字不妥。“两鬓霜丝若骤”,“骤”字凑韵,再酌。 
“独酌秋风里,三五弄琴弦。”收结疲弱,少无宣发,犯了长调之大忌,当再酌。 
此篇多有新意,谋篇当再下功夫,遣词用字多有随意,达意还有待熨帖。 
 
 
 
 
 
 
 
 
 
 
【生查子.中秋】韩偓格  文/采菊东篱 
 
 
莲藕一池秋,清菊篱边瘦。 
天气雨后新,圆月林梢透。 
 
 
年年月相同。何故情难寿? 
只愿一人心,花月两相守。 
 
 
 
 
评: 
下片换头两句对仗可再酌。 
“莲藕一池秋”,达意似不太妥,“莲落一池秋”?“秋”字一出,“瘦”成了叶韵,此牌同体双调,下片若非照此,则声情有失协顺,故而秋字能换最好。 
“何故情难寿”,“寿”字凑韵,此处若作长久解,则过于牵强。 
“只愿一人心,花月两相守”结句有寄寓,赞!“只愿一人心”达意与后句不太协,可细琢。 
小令情景相生,立意婉约,抒情灵动,整体很棒。个别遣词可再加强。 
 
 
 
 
 
 
 
 
 
 
【卜算子.中秋】文/琴与剑 
 
 
银盘中天悬,大地清辉满。 
飞月嫦娥梦里见,寂寞填空殿。 
 
 
圆缺又一年,多少缘离散。 
聚散人生若等闲,此际天涯暖。 
 
 
评: 
“银盘中天悬,大地清辉满。”起句意象颇佳! 
“飞月嫦娥梦里见,寂寞填空殿。”遣句稍显俗白,达意过于平铺,“此去嫦娥梦未见,寂寞生空殿”? 
“多少缘离散”,句式32,应为23句式,且达意欠妥,“多少离缘散”? 
“聚散人生若等闲,此际天涯暖。”结句有思辨的味道,赞一个!“也道天涯暖”? 
此篇叙意平白中见情,结有味。进步快! 
 
 
 
 
 
 
 
 
 
 
【木兰花慢.中秋】 文/海上升明月 
 
 
谁见嫦娥笑,数千古,算今宵? 
况夜冷宫寒,心疲力竭,来去迢迢? 
谁言节佳秋好?怎天上人间具遥遥? 
尽把情圆今夜,何思意缺明朝? 
 
 
乘风归去破云霄,同病共凭高。 
羡陌上千人,红尘万里,一聚如潮。 
更深月西酒醒,恨苍天怎把乱云飘? 
问月何时再醉,介时共数秋毫? 
 
 
评: 
“上”、“酒”两字出律。 
起句现代语法,稍缺蕴藉婉雅。 
“况夜冷宫寒,心疲力竭,来去迢迢?”“况”字用的好!“心疲力竭”乃费墨之笔。 
“节佳”,倒装用来无异生造。“怎天上人间具遥遥”前文已有“迢迢”,此处“遥遥”则属重义。 
“尽把情圆今夜,何思意缺明朝?”前句尚可,后句似有凑意。 
“乘风归去破云霄,同病共凭高。”取意有所混淆,“欲乘风去破云霄,与尔共凭高”? 
“羡陌上千人,红尘万里,一聚如潮。”好句,大赏!若与上句接,可改一字“看陌上千人,红尘万里,一聚如潮。” 
“更深月西酒醒”,“更深月阑酒醒”?“恨苍天怎把乱云飘”用于俗白了,可再酌。 
“问月何时再醉”,“月”字重。“介时共数秋毫”,“秋毫”何意?鸟羽?毛笔?貌似用“数”字都不太妥。 
全篇布局不错,构境瑰丽,气韵高阔,有佳句,当赞!具体遣词炼句还可加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