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59|回复: 16

[每期作业] 沧浪风诗词学校十二月份词班赏析作业

[复制链接]

12

主题

405

回帖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发表于 2017-12-31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空谷幽兰 于 2017-12-31 22:41 编辑

沧浪风诗词学校十二月份词班赏析作业:
任选一首《沁园春》进行赏析,古今不限。
作业截止时间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二十四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5

回帖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空谷幽兰 于 2017-12-31 22:45 编辑

已世青心词赏析作业:

沁园春·雪
近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赏析: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词解: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天骄: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成吉(ji2)思汗(han2):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作法】
  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一个不是汉名,一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格律虽不拘束,手法确实严谨,例如沁园春所尊崇的首韵特拗句“万里雪飘”两个领字领起的四组扇面对“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唯余茫茫,顿失滔滔。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和长腰句的中心题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很严格的遵守了词牌特点。 综述:
这是一首气魄宏伟风格豪放的千古佳作,也只有主席这样的雄才伟略才可以写出如此气势恢弘的大作,词以雪为引,阐述了国民当前形式,革命路线,未来发展等一系列纲领……我最欣赏此词的原因是本词有一种不畏艰苦,持之以恒的乐献精神,一种不畏强权不惧艰难的民族气节!用我们学校的『挥手袖底风』老师原话“ 一切有意义的文学作品要么鼓舞激励人们热爱生活,要么让人们读后反省如何改进并使生活更加美好!”和高天老师原话“ 对!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诗词本身是以抒发情志为根本目的,所以学好诗词可以让我们以最积极的方式宣发和寄托自己的情绪乃至情怀,同时也给自己与他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美学感受。这是一件成就自己、造福他人的好事。 负能量太过于消极,正能量过于鸡血,我们学诗词所传播的应该是真能量!
”所谓真能量,我理解就是不脱离现实,就如同本词。最后奉上两首主席诗词,大家共赏:
七律·长征
现代 ·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5

回帖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图词赏析作业
《沁园春 ·三荣横溪阁小宴》赏析
/太极图
原文:
《沁园春 ·三荣横溪阁小宴》(宋·陆游)
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浊酒一尊和泪斟。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骎骎。
当时岂料如今。漫一事无成霜鬓侵。看故人强半,沙堤黄阁,鱼悬带玉,貂映蝉金。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
注释:
1、筇枝:拼音:qióng zhī 筇竹杖。
2、荔子:拼音:lì zǐ  荔枝树的果实。
3、扶疏:拼音:fú shū  枝叶繁茂状。
4、竹枝哀怨: “竹枝”,指竹枝词,这里指听着凄婉悲凉的竹枝词。
5、冉冉:拼音:rǎn rǎn:渐进貌。形容时光渐渐流逝。《文选·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6、骎骎:疾速。 南朝 梁简文帝 《纳凉》诗:“斜日晚骎骎,池塘半生阴。”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岁月骎骎,如驹过隙。”
7、强半:大半;过半。
8、沙堤:shā dī   代专为宰相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大路。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凡拜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于子城东街,名曰沙堤。”
9、黄阁:汉 代丞相、太尉和 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门,厅门涂黄色,以区别于天子。 卫宏 《汉旧仪》卷上:“﹝丞相﹞听事阁曰黄阁。”
10、鱼悬带玉:古时官服的配饰等级。
11、貂映蝉金:古时官帽的等级。
写作背景: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从小受爱国思想教育,重民族气节,立志报国。青年时代,坚决主张抗金,反对妥协投降。他曾因不忘国耻“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报复,被除去参加礼部复试之名。后在仕途又遭当权者排挤,多次被罢官或降职。为宣泄沦落天涯、孤独途穷、报国无门的苦楚,常常作诗以表达忧国思乡的情怀。
宋淳熙元年(1174)冬,陆游遭贬后任摄知荣州(今四川荣县)事。此时的他,与两年前在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壮怀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昂扬向上的意气相比,几乎由失望走向绝望,前途黯然。尽管如此,陆游还是边处理政务,边游赏荣州山水,常赋诗作词以表自己的复杂情绪。《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等就是那时候的作品。
陆游在荣州任职期间所作诗词中,有的反映了作者颠沛流离、孤独怅然的生活无奈,但不少作品却流露出他身处逆境不沉沦、报国之志始未灭的高尚品质。
赏析:
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首拍以“粉破”“绿动”灵动地表现出春暖花开的时节。此拍三个四字句,可以是鼎足对,作者把这里前两句处理成了对仗句子。而这三句连成了一句完整的话。点明了时间在春季。
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此拍承首拍之意,“渐”为一字领,领起四个四字句并一气呵成。这里不是扇面对,分别是一、二,三、四两两相对。这一拍进一步描写春天的美景:佳人低卷珠帘往外看;老者柱着竹杖悠闲漫步;水面上冰雪融化,鲤鱼时而跃出;暖风融融,小鸟在树林间欢唱。此拍描写春天的美好、于景寓情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对家国的美好憧憬。
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浊酒一尊和泪斟。——此拍情绪急转直下,虽然春意盎然,荔枝树叶繁枝茂,但是作者听着哀怨的竹枝词,看到金人入侵、生灵涂炭,朝廷无能妥协,不禁含泪借酒烧愁。此拍与前拍是反衬关系,用美好之景反衬愁苦之情。借助情景的不协调形成鲜明的反差,达到强化人的愁苦之情的意图。此拍前两个四字句采用了对仗。
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骎骎。——诗人凭栏遥望,看到美好江山遭受凌辱,随着岁月流逝,国势欲破,朝廷无能,保家卫国希望愈加渺茫,感慨万千。“凭栏久”为三字短语,与后面五字句和四字句为一句完整的句子, “叹”为一字领,引领两个对仗的四字句。上结 “岁月骎骎”为下片的抒情做好了铺垫。
当时岂料如今。漫一事无成霜鬓侵。——过片六字句承接“岁月骎骎”承上启下转为抒情。意为当年没想到是如今的一事无成,岁月流逝感叹已是“霜鬓侵”。“漫”字引领一个七字句。此拍是该作的中心思想,抒发英雄迟暮、报国无门的凄凉和愤懑。
看故人强半,沙堤黄阁,鱼悬带玉,貂映蝉金。——此拍由“看”领起四个四字句,仍然是一二、三四两两对仗。只是一二句“强半”对“黄阁”稍有不工,因为“半”为数词,“阁”是名词。但这四句连成了完整的一句话。意为过去的那些友人大多数已经仕途通达。
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接上拍,自己一事无成,空有满腔热情却报国无门。凄凉之意无处诉说。“许国虽坚,朝天无路”这两句采用对仗。
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结拍“东风里”即在温柔的春风里,凄凉心情也无法排遣,只有寄情于灞桥的烟柳。这一拍为虚写,即回扣起拍春景,又表达整篇主题“抒发英雄迟暮、报国无门的凄凉和愤懑。”
总之,本作欲抑先扬,开篇以诸多春日物象营造春日之美景反衬词人心中之凄凉。上结寓情于景,为下片抒情做好铺垫。过片承接自然,承上启下。抒情多用景语,全篇脉络清晰,笔意贯穿全文。结拍回扣起拍,用虚写蕴含主题旨意。
第一次尝试做赏析,得益于两位老师的精彩授课。虽然赏析很不全面,但也受益颇多。在此向老师们表示感谢!不足之处,敬请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5

回帖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空谷幽兰 于 2018-1-1 21:57 编辑

挥手袖底风词赏析作业:


会当击水三千里

    ——读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
一切有意义的文学作品要么鼓舞激励人们热爱生活,要么让人们读后反省如何改进并使生活更美好。它始终有股力量,一种审美的愉悦,让我们在探索的路上被唤醒并受到指引,勇敢地向前!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这样一首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志趣超凡脱俗、眼界深远开阔、感情酣畅痛快,读来总让人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雄壮豪迈感。这里我们从三个方面去探究和赏析这首词是如何表现的。
词的“意”与“气”。这首词的“意”非常明确,即借景抒情,赞美带砺山河,歌颂青春风采,展示远大抱负。词的上阙一开头写“立”到“看”再到“怅”,外在之景到内心之情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意已初显;下阙从“恰”到“指点”再到“曾记”当是激情满怀、意气风发,意更深重。但是,这一“意”能从头到尾一脉贯通,全在词作的“气”上。这首词的“气”就是作者峥嵘岁月、雄姿英发、一览江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气!这“气”仿佛剑客使剑到了出神入化之境,即使剑还未到,剑气先行,气之所至,剑之所从。不管是上阙写秋景还是下阙抒豪情,虽气象万千、纵横捭阖,但,都是在这“气”的引领下一气呵成。可以说是意随气走、气催意行,意犹未尽、气尚干云!读者读来无不深受感染。中国书法绘画艺术中常有一笔而下,却中间无墨,仿佛断掉,但在欣赏者眼里看来又首尾相连浑成一体,其中奥妙也是书法绘画家“气”之所在的原因。此“气”与彼“气”同出一门,异曲同工。
词的“格”与“调”。先看 “格”。自古以来中国文人有逢秋而悲的文学意象表达。见草木之零落自然联系到人事的兴衰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从屈原《楚辞》始,就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伤怀。两汉魏晋南北朝以降悲秋更是如此。无怪乎刘禹锡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是,毛泽东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遇秋反而抒发纵横古今、慷慨激昂之气。无论是上阙的秋景秋色还是下阙的写意言志,一改秋词的蕴藉悲伤,转而直写襟怀的旷达超逸。读后无不使人感觉到诗人的激扬豪迈,无不让人感受到振奋鼓舞!就此看来词的格局就高出众人一筹了。再看“调”。“平水韵十一尤韵”“、由、浮、、忧、”等字从来就是多用于写离愁别恨的。调门舒缓、表情细腻。但这一韵调在这首词里却换发了青春意气。诗人用了什么方法呢?原来,韵脚虽为绵软悠长之音调,但诗人在词上阙中佐以“尽、透、争、击、翔、竞”等字,下阙中配以“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王侯、中流击水”等语,使词的“调”为之一转,慷慨激昂起来!可见,不管诗词韵调宜表现什么,毕竟框框条条是死的,只要作者言之有物、有气、有势,也是可以改变的。
词的 “情”与 “境”。此词虽写暮秋之景,却含青春之情。上阙写寒秋的“红、染、碧、霜、苍茫”等动、名词色彩表达,非只一点、所及万物,天阔地远、萌动生机,即使是秋色但也看得出青春跳动的感觉。下阙“风华、意气、挥斥、指点、激扬、击水”等词句写意抒情、渲染铺陈,更非悲秋、垂老之人所能言语,正道出了意气风发的少年模样!特别是“击楫中流”的典故运用,把古今英雄壮志融为一体,那要“从头收拾旧山河”的豪情跃然纸上。可以说将青春之情、奋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说完“情”,我们再赏析一下词的“境”。这首词最值得称道的是它的“境”。首先,它是放眼量就之境。诗人放眼风物,不拘一格,从所在时空平视、远眺、俯瞰,引古喻今、寄兴未来,造就一个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之境。其次,它是深沉阔远之境。不但关照了个体的人,还关照了群体、万类,其间眼界之宽、胸襟之广无复古人来者。最后,它也是天人合一之境。诗人在词中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群体民众、宇宙万物联系了起来。苍茫大地的沉浮关乎万类竞自由!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气度,已经将天地万物品类入眼、休戚等身。
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两百年。这两句诗就是这首《沁园春 长沙》的最好写照!
个人之见,与诸君商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5

回帖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芦荻词赏析作业:
文天祥《沁园春》
题潮阳张许二公庙赏析
文/芦荻

原文: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後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炊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沈,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赏析:
      一个大时代的落幕,历史总会给它安排一个守望者,而南宋的守望者就是文天祥。他用一己之力诠释了儒家大义,挺起了一个民族最后的精神脊梁。
    早年有幸,曾经拜读文天祥的《正气歌》《过零丁洋》《金陵驿》《念奴娇.驿中言别友人》等等,内心深处引起强烈震撼。他的伟大的英雄主义气概和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至今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1278年,文天祥以少保右丞相兼枢密使的身份驻兵潮阳(今属广东)。戎马倥偬之际,文天祥特意拜谒了张许二公庙,有感于他们的忠义,题写了此词。
   
   起拍:“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起拍不做任何铺垫,宛若奇峰破云,横空出世。包举儒家思想的根本,点出做人的大义所在。“忠孝”的主题立意,斩钉截铁。与视“死”之轻蔑形成了鲜明对照。为全诗确立了基本的思想框架。
     此起拍与一般《沁园春》起拍迥然有别。他摒弃了一般景物造境的泛泛描写,以突起之笔,立磅礴大气。义之所系,词之所倚。在幅员辽阔的《沁园春》版图里,确立了牢不可破的核心主题。以至于后面的生发,对比,思考以及想象等等,统统由此而展开,为后文的铺衍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次拍:“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在起拍的主旨确立之后,次拍从哪一个角度切入,是作者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这有如论文的三要素一样,其论点、论据、论证是必不可少的。
此拍以四句扇面,全面剖析了自安史之乱以来,国之分崩离析,民之士风扫地的混乱现状。

下拍:“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
此拍高度赞扬了张许的民族气节。同时使得上片中间两拍形成鲜明对比。
特别是七言句“留得声名万古香。”,读来芬芳四溢,余音绕梁。对民族的牺牲精神给予了形象的礼赞。

歇拍:“後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此拍于唐宋之间,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一笔腾挪,极见纵横捭阖之功。
“二公之操,百炼之钢”,对仗歇拍,工稳精健。既有对现实的感怀,亦有对人生的期许。为下片的自然过渡开辟了绿色通道。

过片:“人生翕炊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过片荡开一笔,避实就虚,就人生之价值展开宏大议论。与起拍珠璧互照,相映生辉。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可谓是本词之大关键。是文天祥人生观的生动体现。阐释了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价值取向。

次拍:“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
此拍对张许作了假想和议论。通过不同结果的对比,激励后人,为民族大业,在“生”与“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下拍:“古庙幽沈,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此拍承上启下,庄严典雅,幽邃深沉,词到此处,风华流韵,佳境天成。历史之兴衰,自然之易变,人生之短暂与精神生命之不朽形成强烈对比。
此拍重在议论但情寓于景,反衬主题,词情顿觉志逸神飞。两对句紧接的七言句,更使意境锦上添花。在此词即将收束的前夕,尤显十分亮眼。

结拍:“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此拍一语反衬,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着实警醒。并与上拍形成强烈的对比。虽然语气不重,却力道千斤。深化了主题思想,延伸了想象空间,丰富了艺术内涵,堪称完美收官。

 这首词在艺术上达到很高境界。全词以议论立意,同抒情结体,既有具体形象之美,又有抽象之美。文中词汇典雅,对句工整,两句七言美轮美奂。各拍间的虚实、反衬、对比、腾挪浑然天成,恰到好处。足见文天祥高超的诗词艺术功底。
    然而,对于读者来说,以上这些还都应视为次之。缘何?
“词贵有感而发,最恨无病呻吟。”
文天祥以诗词为载体,为我们形象阐释了作为民族英雄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血脉喷张,感染和激励着我们向着远大的目标砥砺前行。仅凭这一点,一般的文学作品是无法企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5

回帖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秋韵词赏析作业: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作者/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激昂极富爱国感情。
这阕词创作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闲居瓢泉时,出处《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词向来以豪迈热情著称。而这阕词一改往日作风,滑稽风趣委婉含蓄。整首词通过“我”与“杯”的问答风趣委婉的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政权的失望以及心中的苦闷。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首句破题,直接就从一声吆喝开始。来来来,杯子你到我面前来,我今早上检查身体发现极为不爽,纠其原因你是罪魁祸首。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接下来这句以极其夸张的手法具体的告诉杯子我身体是如何的不好。我常年口渴,喉咙就像烧热的铁釜,近来嗜睡,鼾声如雷。这是为什么?总之,一切的过错都是杯子引起的,杯子你不盛上美酒引诱我我如何会贪杯,我不贪杯如何会身体不好,有点泼皮无赖的样子,不找自己的毛病老是怪别人。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酒杯听了不乐意了,这啥道理,你享受了还怪提供道具的人。既然嗜酒就应该像刘伶那样只管痛饮,醉了死了埋掉拉到,这才是古今豁达的人。
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哎,你竟然如此说,虽是无情但也不无道理。想想曾经我们也是知己啊。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作者既然已经打算戒酒了,故而继续谴责杯子以坚定信心。以“更”字领起,进一步的诉说杯子的过错。酒杯因为歌舞的媒介而使人沉醉,这就如人间鸩毒一样可怕。这表面的光彩伤人于无形。
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这句于质问中略有反省。何况这怨恨不论大小,都是因爱引起的;事物不论美丑过头就会成为灾害。实际上等于承认自己与酒是爱极生怨,酒与自己是美极成灾。我自己也是有错的。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作者对酒杯宣判了。现在你赶紧给我退下去,不然我处你极刑,碎了你。给自己留了后路,既然下决心戒酒,何不当时就摔碎杯子,还留下他干嘛。骨子里还想重拾酒杯的。
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杯子深深拜谢,主人啊,我一切都听您的,随您差遣“挥之即去,招则须来”虽是服从却满怀自信,知道主人离不开他。
作者通过这种活泼风趣的拟人手法,通过我与杯的对话表达了自己醉酒的原因,仕途不顺,壮志不展,激愤难平所以借酒浇愁,是不得已的。一问一答,理趣横生,把酒鬼的本性演绎的淋漓尽致。以辩证的手法纠其根由,体现了作者看待事物一分为二的明朗态度。 这首词没用繁杂的铺陈方式,没有跌宕起伏的悬念。似拉家常一样质问说理,两个扇面对工整漂亮。煞尾诙谐幽默,似乎这故事还会不止一次上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5

回帖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空谷幽兰 于 2017-12-31 23:02 编辑

兰词赏析作业:
思绪如珠滚落成线,谬赏夢煙霏老师的【沁园春 *雨】
【沁园春*雨】
文/夢煙霏
薄霭迷空,近檐分燕,敲破春酲。有东风十里,阶菭半湿,苍崖一带,柳影才青。缭乱花尘,嫩凉滋味,便欲拈来却不成。休相寄,若年年心事,落去还生。
    沾衣多少红英。共瑟瑟芭蕉叠数声。有浮埃难肃,飐萍于沼。远山云重。此意焉平。皱水能纹,润烟犹急,滴乱窗前几卷经。伫立久,向高楼飞阁,负手閒听。
作者介绍:
关于梦烟霏老师我知道的很少,只限于男,满族,(贵族哈)。但他的文字是大家所钟爱的。至于我嘛更是烟粉。
这是一首咏物词。
先感受词意与词句之美
“薄霭迷空,近檐分燕,敲破春酲。”
起拍直入主题。薄雾迷蒙,燕子在屋檐下,春雨如酥拉开了春晨的帘幕。
第二拍“有东风十里,阶菭半湿,苍崖一带,柳影才青。
斜风细雨,绵绵缈缈,远山近石都在春雨的催生润泽中湿润而清新。柳影才青与“草色遥看近却无”异曲同工.
缭乱花尘,嫩凉滋味,便欲拈来却不成。”
细雨带着花香,凉丝如线但谁又能捻来攢起。
休相寄,若年年心事,落去还生。
不要寄托吧,心思如寸草,生生不息。大有李昱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味道.
沾衣多少红英。共瑟瑟芭蕉叠数声。”
过片接那个潜在的愁字。落花飘零,雨打芭蕉,滴滴,叶叶,声声,如李清照“那个愁字了得”
有浮埃难肃,飐萍于沼。远山云重。此意焉平。
尘缘非浅,浮生难静,如沼中浮萍。云雨半山感慨万千。
皱水能纹,润烟犹急,滴乱窗前几卷经。
水面弧纹烟雨迷蒙,我的心啊随之迷茫。

伫立久,向高楼飞阁,负手閒听。
煞尾,我久久地站在窗前凝忘着檐雨滚珠到飞檐成线。
再学习词的修辞与写作特点:
薄霭迷空,近檐分燕,敲破春酲。”三个四字句,前两个四字句对仗。从表达结构看,前两个四字句属于并列关系,然后把前面所罗列的意象给予一个归纳。
有东风十里,阶菭半湿,苍崖一带,柳影才青。”“”字领起两个隔句对,且每个后句补充前句。
缭乱花尘,嫩凉滋味,便欲拈来却不成。”这一拍由两个四字对句,加便欲两字引领五字虚写句。使句子空灵脱俗。
休相寄,若年年心事,落去还生。”歇拍以休相寄三字引领,两个四字议论式虚写句承上,并为下片埋下覆笔。
沾衣多少红英。共瑟瑟芭蕉叠数声。”过片承上文的“多少事,落”从视听方面感慨。
有浮埃难肃,飐萍于沼。远山云重。此意焉平。皱水能纹,润烟犹急,滴乱窗前几卷经。”有字领起两个四字对句。接两个错综对。然后以一个七字虚句收缩,并为下面我的顺利出场予以关键性的一笔。
伫立久,向高楼飞阁,负手閒听。”煞尾以三仄领,我顺理成章站在窗前品这场春雨。
    总之,上片十一个四言句,下片八个四言句,多处对仗,句法工整但不呆滞。
    整首词围绕一个雨字着墨,从视(薄雾迷蒙,柳影才青,水面能纹,听(共瑟瑟,芭蕉叠数声,触(阶苔半湿、嫩凉滋味、感(欲捻不成,落去,等不同角度去表现。无论是词句意和那份淡淡的思绪婉丽绵长让人回味。由于水平不济只能感受这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5

回帖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空谷幽兰 于 2017-12-31 23:06 编辑

风轻云淡词赏析作业:《沁园春 观潮》赏析
沁园春·观潮
清代:吴伟业
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
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
冯夷击鼓,白马来迎。
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
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
孤舟铁笛风清,待万里乘槎问客星。
叹鲸鲵未剪,戈船满岸;
蟾蜍正吐,歌管倾城。
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
谁知道,是观潮枚叟,论水庄生。
注释
砉:hua一声,表示声音,例如:小鸟砉地一声飞走了。
灵妃:水中仙子
冯夷:传说中的江河之神
伍相:伍子胥
鸱夷:一种革囊
铁笛:多指隐者或道士所用乐器。
鲸鲵:能吞食小鱼之大鱼,古以喻凶恶之人。此指清征服者。
戈船:战船。
蟾蜍:蛙之大者,亦代指月亮。
观潮枚叟:汉枚乘作《七发》,其中写江潮一篇最有名。
沦水庄生:庄子有《秋水》篇。 ▲
作者简介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代表作品《永和宫词》、《洛阳行》、《萧史青门曲》、《圆圆曲》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词。
  首句交代了时间,总写了潮水另人震惊。钱塘江大潮在8月15最为壮观。“千尺”这一夸张的数字便让人惊叹,想象变得具体了。二三句用了四个传说,从视觉上描写潮水的起伏变化。伏的时候如仙子一样美目传情,起的时候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后面“峥嵘”一句,从听觉来写潮水的声音如雪山崩裂,银河倒泄。上片写景,先总后分,层次分明,有声有色,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潮水之壮观。
   下片抒情。首句由“孤舟”转为平静,退潮了,词人想象着在这个风平浪静的时刻,独自乘舟逍遥游荡。词中的风平浪静也意指政局的稳定,当时正值明亡清兴的交替之时。第二句表达自己的失望心情和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本想去乘舟仙游,但是眼前看到的却是狼烟四起,遍地哀鸿,而当权者依然歌舞升平,和宋代林升“直把杭州做汴州”同样表达自己的愤慨和讽刺。最后以庄子自喻,表明自己如潮水般跌宕起伏的心迹。结句用典之精妙,将钱塘江之潮与自己心潮联为一体,前后照应,完整且完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5

回帖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未词赏析作业:《沁园春》赏析
诗作如下:
沁园春 叹世(宋·刘学箕)  显示自动注释
浮利虚名,算来何用,蜗角蝇头。
笑劳生一梦,两轮催逼,脆如朝露,轻若春沤。
有限精神,无穷世路,劫劫忙忙谁肯休。
堪惊叹,叹痴人未悟,终日营求。
百年光景云浮。
把意马心猿须早收。
有真仙秘诀,飧霞导引,丹砂铅汞,早与身谋。
闲是闲非,他强我弱,一任从教风马牛。
还知道,上蓬莱稳路,八表神游。
首先看下作者画像:
刘学箕像
年未五十,隐居南山,自号种春子。家多池馆,有堂曰方是闲,故又号方是闲居士。为文高爽闲雅,得其家传。刘淮称其笔力豪放,诗摩香山之垒,词折稼轩之肩,颇属不诬。学箕著有方是闲居士小稿二卷,上卷为古今体诗,下卷为赋、杂文、词,《四库总目》传于世。
接着,我们就诗作方面不懂的字词先做个注释:
沤:水泡:浮~。
春沤:应该是春天浮起来的水泡。想想都挺轻灵,美好而易碎。
飧Sun,一声。飧霞:我查找的时候出现的是餐霞,也不知道对不对,姑且信之。餐霞吸露 _拼音_释义 _阿凡题
[拼音]cān xiá xī lù
[释义]餐食日霞,吸饮沆瀣。指超尘脱俗的仙家生活。
[出处]明·单本《蕉帕记·幻形》:“翦雪披霜号九尾,餐霞吸露历千秋。”
风马牛: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二〈僖公·传四年〉~20~
传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风马牛:指事物间毫不相干。宋杨万里《和张器先十绝》之二:“向来一别十番秋,消息中间风马牛。”
八表:
漢語大詞典》:八表  拼音:bā biǎo
八方之外,指极远的地方。 三国 魏明帝 《苦寒行》:“遗化布四海,八表以肃清。” 晋 陶潜 《归鸟》诗:“远之八表,近憇云岑。” 宋 苏轼 《昭陵六马》诗:“长鸣视八表,扰扰万駑駘。” 严复 《救亡决论》:“经营八表,牢笼天地。”
词作入笔及扣题——浮利虚名,算来何用,蜗角蝇头。起拍直抒胸臆,真情实感而来,毫不浪费笔墨。
二拍——劳生一梦,两轮催逼,脆如朝露,轻若春沤。两轮我理解的是日月两轮,晨昏旦暮,纷沓接踵,循环不息。四字对仗,工整形象。上对上句应该是倒装了。
接下来两句四字,以笑为领携,计九句,连贯一气,如白话家常,简洁明了,艺术般凝练,直入人心。
二拍有强烈的视觉感,粗砺与细腻,凝重与轻灵,互为映衬,给人难忘的美学印象。
下片,继续深入感触,百年光景如何,亦无需心猿意马,即便炼丹修气,餐霞吸露,亦不过一生。从个人简历看,其名为方是闲居士,家多池馆,诗摩香山之垒。可以想像其闲情逸致的方外生活。他写的丹砂飧霞,我理解为与山水相亲,日月为邻,身心安适,因而有感叹世人的切身之语。
后二拍句延上句顺势而下,是非强弱不管他,与己是风马牛不相及,我自是身系蓬莱,神游天外。层层递进,自然而然抒发,话尽而心胸舒朗。
开篇即谆谆教导而来,举重若轻,有实有虚,虚实相间,由此及彼,步步拓深,眼前与涵空,自我与天地,联系紧密,身处其中又能放诸物外,腾挪有致,时间与空间交织,小我与大天地融合,丰富俊逸,而又无一杂字。
上片起拍为实,次拍为虚,下拍为实,歇拍又以议论虚以小结,精致无隙,为下片的引出拓深做完美坚实的铺垫。
下片,从眼前荡开至百年,山水石霞与身谋的叙述,更让想像的经络辽阔,时间上的远,空间上的阔,呈现烘托出超脱闲适的心态与胸襟。
喜欢这首词,固然有好懂的因素在内,值此去岁纳新之际,犹让人感同身受,入情入理。人生百年,看透看穿,终非易事。
读此词若聆听老者半世箴言,言简意赅,文字洒脱凝练,字句若信手拈来,却似乎无一字可用其他字代替,听者心服口服之际,亦感动于文字的洁癖。
寓世寓情于理,如一碗诗词煎煮的心灵鸡汤,叹世的同时,无不抚慰人意,净化心灵,勘空世事,自然顺天,达到安宁豁达的境界,宽容笃静,修得人生的圆满。
诗词的美好莫过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5

回帖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外沙边词赏析作业:沁园春(清·纳兰性德)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①丁巳:即康熙十六年(1677),时纳兰性德二十三岁。
②红雨:喻落花。
③灵飙:灵风,神风。《宋史·乐志十》:"后只格思,灵飙肃然。"
④碧落:天空,青天。杨炯《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碧落三干外,黄图四海中。"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二句过片,转入梦醒后之情事。《度人经》注:"东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满,是云碧落。"
⑤绸缪:缠绵的情缘。
⑥翻惊二句:摇落,原指木叶凋落,这里是亡逝之意。荀衣,指荀令(荀彧)衣香。此处用以自喻,谓其形容憔悴,丰神不再。
⑦"真无"三句:邻笛,悲邻笛之意。回肠,喻愁苦、悲痛之情郁结于内,如肠之来回蠕动。唐彦谦《春阴》:"一寸回肠百虑侵,旅愁危涕两争禁。"此用以表示怀旧伤逝、闻笛而悲之意。
赏析:
纳兰这阙《沁园春》是悼念亡妻之作。其妻卢氏刚刚病逝三月,纳兰有梦,梦见佳人,执手哽咽,千言万语,竟无从复记。梦醒后感而赋之。
纳兰填词向以用心用情,情真意切著称。此《沁园春》也不例外。情感之真切,情义之真挚,语言之真实,乃是此词之最大特色。
起句“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将人生喻浮萍已是悲,加之瞬间消逝更是悲上加哀矣。卢氏与纳兰相守两载便香消玉殒,这“薄命如斯”四字乃无限悲痛之言。此处应能听见纳兰那悲哀痛绝之叹息声。叹息声中岂有不忆起与爱妻那种种往昔来,春赏桃花,秋吹黄菊,共倚曲阑,同沐斜阳。愈是欢乐的场景愈能衬托出纳兰此刻内心的痛楚。如此痛楚之心境,那能不“赢得更深哭一场”,这是真实场景,也是上片情感的一个高潮。接下来“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又似闻一声叹息,上片在这一声叹息中,情绪也在哭过之后随一声叹息稍为平复而作结。
下片“重寻碧落两茫茫”,如果说是化用白居易《长恨歌》,倒不如说借用了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其情绪、语感与场景不是更如出一辙么?大凡梦中相思,醒来之时,都会有此种天上地下无处可寻的凄惶感。“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纳兰对亡妻之情在醒来之后愈发悲伤,这种近乎喃喃自语,如痴如呆的述言更让人感觉心痛与忧戚。最后以“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作结。将全词推向高潮。那凄厉幽怨的笛声从邻处传来,更搅动纳兰内心深处对亡妻那份痛断肝肠的怀念之情而结束全词,令人不禁为之而落泪与唏嘘。
后人品此词,都说是清初之《江城子》。确实如此,纳兰此词与苏东坡为悼念亡妻而作的《江城子》,读来是何其相似,何等情同?纳兰此词之架构与情感都与苏词《江城子》如出一辙,也许是暗合,也许正是深受苏词的影响而有意为之(借用)。两词都是悼亡词都是因梦而起,醒后而赋。苏有“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纳兰有“执手哽咽”“羸得更深哭一场”;苏有“尘满面,鬓如霜”,纳兰有“料短发,朝来定有霜”;苏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纳兰有“重寻碧落两茫茫”,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无论是情感情绪,抑或文字措词都是何其相似。只是苏东坡之情,因十年之别而沉淀如许,读来更质朴简短,清净肃然,想来更意味深长。而纳兰词却是来得更激烈沉痛一些。无论如何此乃两大词家,也是我最为崇拜的偶像,绝不敢有任何褒贬之念。万望各位前辈,各位老师和诗友们多多包函与谅解,此文不过是作业并非正式文章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5

回帖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1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镯词赏析作业: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试赏析:
主席的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但真正被人们广泛认识却是在1945年,最初由吴祖光力排众议,在他主编的《新民晚报》副刊率先发表了这首词作。人们争相传颂,轰动八方。当然也引起蒋介石当时的嫉妒,自己笔头不行,便立即组织御用文人,进行围攻比试,但一个个全都败下阵来。正如柳亚子先生所说:“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况余子乎?”这首词作气势磅礴,立意高远,风格独特,架构工稳,词以雪冠名,却并非单单咏雪,而是在借雪言志。其中的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诗人所思所想的真实表露,其情感之真挚、哲理之精辟,词语之铿锵,词脉之跌宕,真真令人拍案叫绝。被柳亚子先生盛赞为千古绝唱。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开篇借雪景抒写情怀。起笔不凡,豪放地勾画出了一个周遭寒彻,漫天飞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场景,造境独到优雅,且明暗两条线分明。明线是千里万里的自然之景,暗线是天下人间之苦难,从写作技巧上看,北国风光作统领句,千里万里句错落对之。并且千里万里句,对偶工稳。辞藻精美。意气开阔。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用一个领字望 来承接上句,铺展下句,此时但见燕云十六州,苍茫一片,了无生机,就连往日奔腾的黄河,也被雪冻冰封,失去往日咆哮宣泄之态势,明线长城内外,黄河上下,暗线却是指广阔的中华大地会冰封吗?浩瀚深长的中华历史之河会断流吗?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拥有着怎样惊人的洞察,又有着怎样深刻的思考!在写作技巧上,望字后面的四个四字句,呈扇面相对,长城内外对大河上下;惟馀莽莽对顿失滔滔;对句工稳。词语豪迈,意境旷远。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此时群山披雪似“银蛇”起舞,蜿蜒曲折;丘陵仿蜡如“飞象”奔驰。辗转挪移。“舞”和“驰”以动写静,使画面鲜活灵动,明线依旧是自然之景,静默的群山起舞了,沉睡的高原觉醒了,暗线则是比喻沉睡的人民警醒了,可以化作千军万马,纵横驰骋。其态势冲天。句中前两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对偶也非常可圈可点。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待等那云开日出家家都把红旗挂的时候,再来回看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红装素裹,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可以设想,一定是分外妖娆啊。暗线就是预示着人民一定会胜利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下片以“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给人丝丝入扣的感受。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本段以“惜”字统领七个句子,展开评论。诗人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一个“惜”字,定下对他们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所批判。措词精准,分寸得当。“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词气中不但有惋惜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纵观历史,曾经一度辉煌的秦皇汉武们,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遗憾啊。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上下5000年的历史一笔带过,自然转到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更加杰出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必定能超越历史上历代帝王!这一豪迈之语,思接千载,洞悉未来,豪情万丈,傲视古今。
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已超越了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
试赏析完毕,请老师指点!谢谢!
———有些资料来源于网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5

回帖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远方词赏析作业: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上片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的秋景图。“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三句,表达了词人由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谁主沉浮”的问题, 此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抒写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下片抒情,借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抒发革命豪情。“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这首词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思,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5

回帖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枫词赏析作业: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

丁巳重阳前三日①,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②;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③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④。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⑤,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⑧。真无奈,倩声声檐雨⑦,谱出回肠。

[注释]:
【1】丁巳:即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时纳兰性德23岁。
【2】红雨:这里指落花。
【3】灵飙:神风。
【4】碧落:天界。《度人经》注,“东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满,是云碧落。”
【5】绸缪:缠绵的情缘。
【6】摇落:原指木叶凋落,这里是亡逝之意。
【7】“把声声檐雨”两句:意思是让檐前滴滴淅淅的雨声,谱写出我内心的痛苦。回肠:弯曲的肠子。过去多以肠子的屈曲纡回比喻愁怀萦绕。

赏析:
  丁已年重阳节的前三天,是纳兰二十三岁生日,也就是卢氏亡后的百日之期。纳兰总是在迢递的梦中寻觅娇妻的身影,而唯独这一梦特别的清晰,甚至连娇妻临别时所吟“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的诗句都仿佛还在耳边徘徊。也就是这一联诗才让他写下了这首痛彻心肺的“沁园春”。其实“妇素未工诗”这一点纳兰是清楚的,所以这联诗还是出于纳兰之手,只不过是给自己寻找一些寄托。
      此词开篇即以“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之叹起笔,既叹息亡妻早逝命薄,同时也在哀叹自己的薄命。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无时无刻低徊呢。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这些曾经与妻子携手吹花嚼蕊的幸福情景,如今已成了“难留”的好梦!“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面对梦醒后的这些残诗碎句,又怎能不令人失声落泪呢。“更深哭一场。”一句看了无不令人痛彻心肺,这在以往的悼亡诗词中从未见过,由此可见纳兰用情之深挚。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梦中的娇妻倏尔消失,并未看的真切,如同被神风吹去一般。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娇妻的逝去就像从他的梦中消失一般,令他苦苦的寻觅,并料定自己苍老憔悴的那满头白发定会让妻子更加伤心。此句上承“遗容”二句,更加深了“好梦难留”之意。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即便是天地两隔,但仍然是尘缘未了。看着曾经一起流连过的“春花秋月”便又勾起了他无尽的伤感。这进一步刻画了他寻妻无果的悲痛心情,并用料想之情景表达对亡妻深深的怀念。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本想要和你恩恩爱爱缠绵一生,却总被你离去的那一幕所惊起,这怎能不让我愈发憔悴呢。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真无奈,只有靠邻院那幽幽的笛声,道出我无尽的思念。此结为全词更增添了情韵,即使在人间天上,两情也如一,但眼前的物在人亡,如何不令人百愁结肠。全篇屈曲跌宕,一波三折,低回深婉,哀怨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5

回帖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风寻韵词赏析作业:

《沁园春·孤馆灯青》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2][3]。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创作背景:
         苏轼与其弟苏辙,兄弟二人感情至深。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其弟在济南为官,相思甚切,为接近亲人,向朝廷请求到密州任职,得准改任密州知州。熙宁七年(1074)起程赴密州。这首词便作于由杭州移守密州早行途中。苏轼是怀着矛盾复杂的心情前往密州的。由于与新法派的矛盾,朝中难以立足。赴密途中,触景伤情,凭鞍沉思,思绪万千,不禁感慨唏嘘,通过词作,把胸中块垒一古脑儿倾倒出来……
赏析: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孤零零旅舍灯光青冷,厌听这荒野鸡鸣,收拾起旅枕残梦。
    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晓月渐渐淡去了白绢似的皎洁,微亮的晨霜一片晶莹;山上云白如展开的锦缎,朝露点点与晨光辉映。上阕一开篇,作者便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以及“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朝露漙漙”数句,绘声绘色地画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图。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人世间的行程没个尽头,有限的是这劳顿的人生。似这般无足称道的平庸,难得有欢愉的心境。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我这里独自低吟罢,征鞍上,悄无声,许多往事涌心中。早行中,眼前月光、山色、晨霜、朝露,别具一番景象,但行人为了早日与弟弟联床夜话,畅叙别情,他对于眼前一切,已无心观赏。此时,作者“凭征鞍无语”,进入沉思,感叹“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为此,便引出了一大通议论来…………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当年我们风华正茂,同时客居在汴京,如同陆机、陆云兄弟,初到京城还年轻。作者追忆:他们兄弟俩,“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词里的“二陆”用来比自己和弟弟苏辙。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幸有妙笔在手文思敏捷,诗书万卷在胸,自以为辅佐圣上使其成为尧舜,该是星月同辉,事业必成。他们兄弟俩“笔头千字,胸中万卷”,对于“致君尧舜”这一伟大功业,是充满着信心和希望的……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其实重用与否在于时势,入世出世须由自己权衡。不妨闲处袖手看风云,少不得那分明哲与淡定。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好在你我身体康健,只须终年悠闲游乐,姑且杯中寻醉慰平生。
       这首词的脉络清晰,层次井然,回环往复,波澜起伏,上片的早行图与下片的议论浑然一体,贯穿一气,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在下阕中,作者于议论中发表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抒写了沉郁惆怅的心境,文思连贯,一气呵成,体现了卓绝的才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5

回帖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丝雨词赏析作业:
沁园春赏析           


俗梦难离,俗事难推,挥去又来。历数场风雨,鬓堪堆雪;半生岚障,心已生埃。途满坎坷,情添寥落,试问何时能快哉?沉吟罢,叹苍天易老,逝日无偕。      
思量筑个松斋,且傍水,幽幽三径开。有盈窗修竹,满篱梅菊;一弯菱藕,几束银台。坐读春秋,醉吟溪月,更有禅音可释怀。悠闲里,且与鸥相往,共钓江淮。

  赏析:
这是我从网友的空间里看到的一首词,内容很容易懂,所以翻译我就省了。
   “ 俗梦难离,俗事难推,挥去又来。”作者起拍这三句直接表意,抑郁之情尽现。
   “历数场风雨,鬓堪堆雪;半生岚障,心已生埃。”此拍作者用了一个领字“历”领出了两组能增加美感和感染力的四字扇对,为“俗梦,俗事”进行铺展,以及这“俗梦,俗事”所带来的结果“鬓堆雪;心生埃”。
  这“途满坎坷,情添寥落”的岁月终于让作者沉郁难抑发出了一声诘问“试问何时能快哉?”这一问有没有让我们对作者报以理解和引发我们心中的共鸣?
    “沉吟罢,叹苍天易老,逝日无偕”在流逝的岁月中,竟无人陪伴。作者是何等的孤寂。
    “ 思量筑个松斋,且傍水,幽幽三径开”这个长腰是整首的筋骨,表达了作者的愿望。
   “有盈窗修竹,满篱梅菊;一弯菱藕,几束银台。”领字“有”带出了两组四字对句,继续设想自己想要隐居的那个环境。
    “坐读春秋,醉吟溪月,更有禅音可释怀。”设想在那样优雅的环境中吟风诵雅,又有禅音相伴,是何等的惬意呀。
    “悠闲里,且与鸥相往,共钓江淮。”当然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不能少的。
    纵观全篇,作者上片用虚实的手法交代了自己的半生坎坷,和心中的落寞。下片用虚笔幻想描摹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文笔流畅,上下衔接紧密。唯有上片的第三拍“途满坎坷”略感重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5

回帖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岩羽词赏析作业:
辛弃疾《沁园春·叠嶂西驰》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古人云“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每读稼轩词,必有此感慨。       这首写于宁宗庆元二年的《沁园春》,是稼轩落职散居于上饶灵山一带,57岁时作。灵山高千丈,有七十二峰,绵亘数百里,“九华五老虚揽胜,不及灵山秀色多”。      


在正文之前,特别强调了写作时间与地点---灵山齐庵,新筑的偃湖尚未落成之际。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起句写灵山呼啸而来、万马奔腾的远景气势。千峰万壑或西驰或东奔,又似万马纵横回旋,气势之宏伟,蔚为壮观。以西驰东奔来写山,且似万马奔驰之状,化静为动,在词人笔下山活了起来,充满了生命力、动感美与想象力。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接着由远及近,大词人用一个领字“正”引出四句四言偶句,于严整中取得音韵的和谐。飞瀑直泻而下,倒溅起晶莹的水珠,如万斛明珠弹跳反射,极具动态;一弯新月似的小桥,横跨在那清澈湍急的溪流上,又静境毕现。一派清新疏朗,动静相宜得彰,如临其境。怎一个美字了得!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在上述如此山水的佳境中,自然承转并推出作者,手法可谓高妙。当大词人面对这无边无垠的松林,不由浮想联翩,曾“壮岁旌旗拥万夫”是何等英雄,如今人老了,该当过闲散的生活,可是老天爷不放我闲着,又要我来统率这支十万长松大军呢!诙谐的笑语抑或是乐是苦是自我解嘲?读之,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儿。“检校”即巡查、查核,引申为管理。此句看似淡语、浅语,实为愤语、激语。稼轩原任福建安抚使,后被奏劾,落职闲居上饶。这期间稼轩内心深处有一种报国无门的孤愤,期间的很多词作也写出了稼轩郁勃幽愤的情怀。但此时词人轻轻点到即止,引而不露。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歇拍顺势落到自己山中结庐的事上来。齐庵,是辛弃疾在灵山修建的一所茅庐。
“龙蛇影”,喻松树。白居易《草堂记》:“夹涧有古松,如龙蛇走。”此句说我这房子选的地点还是不错的,每当皓月当空,可以看到状如龙蛇般盘屈的松影,又可以听到声如风雨的万壑松涛,别有一番情趣啊!同时也可以想象十万长松之大,而其中庐之小,其大其小,相形奇趣。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词人说在齐庵举目四望,无边的青山千姿百态。夜雾消散,峻拔灵秀的群山像天真活泼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从晓雾中探出头来,“争先”与词人“见面“问好,带来清新的气息,使词人为之一爽。景语亦是情语,使读者读到此也为之一振。不得不说,过片把山之形态写得活灵活现,从而了无痕迹地实现了境转且意转,达到了圆融自然的承转之效。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与上片同,以“似”总领四句四言偶句,但却连用三个立意新颖,构思别致的比喻来写山之神态。”以谢家的超群出众形容挺拔轩昂的山峰似翩翩风度的美少年一般(东晋谢家是门阀世族,《谢安传赞》曰:“安西英爽,才兼辩博。。。。太保沈浮,旷若虚舟);又以相如赴临邛时那种车骑相随、雍容闲雅之姿,比拟这座巍峨壮观的灵山华贵雍容的气派。(《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美)。)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词人用拟人手法继而深化,惊叹道置身于这千峰竞秀的灵山,仿佛给人以雄浑、深厚、高雅、刚健等美的感受,正如读一篇篇太史公的好文章,给人以丰富的精神享受。此中乐,乐无穷啊!”雄深雅健“源自《新唐书》之《柳宗元传》:“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既坐废,遂不振。然其才实高,名盖一时。韩愈评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这里用典取事,驱遣自然,语既超旷,意又和平,新奇健雅,韵味无穷。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由上而知,灵山结庐美妙无穷,于是他关切地打听修筑偃湖的计划,并油然而生出希望在此长居的感觉!结拍在似问非问之中,直接呼应词之前序,词意回环,首尾衔接,以景结情,其姿态、情韵,两臻其妙,笔虽尽而余响未绝。      


大凡写长调, 通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而此词通篇皆是描写灵山的雄伟景色,但又不同于一般描写山水之作。它极少实写山水的具体形态,而是以虚笔传神来写意,情为景化,旨在诗外,蕴藉而耐味。比如写山似奔马,松似战士,写得龙腾虎跃,生气勃勃,实是词人永不衰息的斗争性格的写照,即他词所说青山与我“情与貌,略相似”也。      


总之在这首词里,稼轩力图透过灵山外形写出其内在的精神;力图把自己所感受到大自然的内在美写出来,并且赋予其英雄特质。


在手法上,第一,借助于用典,出人意料地以古代人物倜傥儒雅的风采来比拟山峰健拔秀润的意态,又用太史公文章雄深雅健的风格,来刻画灵山深邃宏伟的气度。
第二,以虚化实,着重传神写照,以纯粹写观赏风景之人的主观感受,生发联想达到精神乃至灵魂上的共振。


第三,出神入化的拟人写意笔法,在山水诗词上开一代先河。       当然这与大词人的胸襟、思想境界是密切相关的。这种与山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神境界,正像辛弃疾自己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才能写出有思想有个性有灵魂的大山水,才能流传百代,让读者流连其间,吟咏至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05

回帖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笔无花词作业:
沁园春·孤鹤归飞
· 陆游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流年改,叹园腰带剩,点鬓霜新。
交亲。散落如云。又岂料如今余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赏识:孤鹤起笔,亦景、亦典、亦兴。载酒这里回想当年,流年改再复眼前,空间来回地跃动。让我读来如有隔世之感。
下片,交亲……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状况。其中有不安(岂料如今余此身)有庆幸(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有无奈(。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有洒脱(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将人至暮年的心境表达玲离尽致,且表达得又是那么的朴实自然(如同和人聊家常一般)。这种平顺自然的写作手法值得我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11-21 16: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