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哀歌——杜甫绝笔诗赏析
古今诗人中,我最喜欢的是李白,但最佩服、最景仰的,却是杜甫。诗圣一生历经磨难屡罹忧伤,家国愁绪诉诸笔端,直指人心,避无可避。他在诗中忧国忧民,关心民间疾苦,剖析社会黑暗,诗录史,诗为民,诗如刀。放开这些不说,仅仅是他诗中的文学成就,至今亦无人能望其项背。我初学诗时算是七律开蒙,那时便天天只看老杜,对他的敬慕真是如滔滔江水。直到今日,聊天是要是说个七律的什么事儿,我肯定脱口而出会用老杜作品举例。后来读得多了,才知道他不仅是七律写的好,他的五言排律作品,亦可为后世圭臬——格律严谨、层次清晰;而五律中最重要的是用典,老杜作品用典丰富、厚重、贴切、自如;他还有很神奇之处便是用韵,大概是腹笥极宽,老杜用韵常常让人瞠目结舌,比如以“十二侵”的韵部作五言排律,这个韵部在平声里算数得着的小韵部了,现在常用的仅四十来字的,他竟能一口气用掉三十六韵(谁要是跟他玩抢韵可就死定了)——是的,我今天想说的便是此作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五言排律在唐时是一种非常郑重、正式的文体,据说科考时出现过五排的试题,不仅仅是一种诗歌形式,更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五言排律在当时的要求也非常严格,简单来说与五律是一样的,要求平仄合律、除首尾联外对仗、句与句之间讲究粘与对、不得换韵等等,更要命的是,他们写五排喜欢用典,似乎不允许平白的说话而一定要拐个弯套个典才行。所以五排后来渐次没落,因为限制太多、难度又大,难出佳作,很容易流于空洞、堆砌,所以后来成了一种高雅的文字游戏。咱们跟诗友一起聚会、雅集,经常玩的联句,就是五言排律的联合创作。《红楼梦》中“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便是一次五排联句的结句。
再回来说老杜的这首《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此作作于公元770年,是杜甫留下来的最后一首作品,说是绝笔也行,也有人说是自挽。此作后不久,一代诗圣便在贫病交加之中辞世,享年59岁。
诗题目写得很长很细也很明白:风疾发作(风疾可轻可重,轻的像偏头疼、面瘫之类,重者甚至偏瘫),在小船里,趴在枕头上写我的心情,一共36韵72句,呈献给湖南地面的诸位亲友。
全诗如下: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淫。鼓迎非祭鬼,弹落似鸮禽。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生涯相汨没,时物自萧森。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叨陪锦帐座,久放白头吟。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沈。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却假苏张舌,高誇周宋镡。纳流迷浩汗,峻址得嵚崟。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骎骎。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此作内涵丰富、语境凄凉、用典繁密、严谨工整,我想用我惯用的逐句解读的方式,来“精读”此作。(原作用加粗的红字,注解用普通字体)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 起句对仗,且对得极精。由当时所在的洞庭湖口,想到轩辕制律以及舜帝弹琴的典故。上半句典出自《汉书·律历志》:“黄帝使泠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之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定。”下半句典出《史记·乐书》:“昔有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句中“休”与“罢”字精准而且包含了无奈之情。因为老杜病着,他写诗都只能趴枕头上写,就是说下不了床也不能坐到几案前面了,还是很严重的风疾。
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 “雄鸣”一词与上句的“制律”有关,这两句来写病体沉重,听那雄鸣管也不准了,心都半死了,还是难受得不行。起句没有直写自己,而是以地借典,隐隐透出一些信息。二联隐约的看到了“半死”的那个诗人。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 这句没有典,但承上句极稳,由前面的古远的圣贤说到自己体弱多病、羁旅奔波的命运。
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 “震”指东方之位,源自《易经》;“参”是读shen,参星,是二十八宿中的一个,酉时现于西方。此句说“船停在洞庭湖东侧(实为东南,汩罗江口),到晚上能看到参星”。
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 马融,字季长,汉时著名学者,擅长吹笛子。仲宣,就是王粲,写过《登楼赋》,中有“向北风而开襟”之句。此句是说“耳朵里面老像是听着马融吹笛子一样(耳鸣?),身上也很冷,仿佛王粲在北风中敞开的衣襟”——好可怜!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
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
郁郁冬炎瘴,蒙蒙雨滞淫。
鼓迎非祭鬼,弹落似鸮禽。—— 这四联字面比较易懂,描写的是自船上往外面看去的景象:一派愁苦凄惨的样子,老杜的炼字功夫老而弥坚,此作愈见老辣精准。
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
生涯相汩没,时物自萧森。—— 这两句说到“兴尽”“愁来”,“汩没”“萧森”,写物亦写人。
到此处十一韵,以地理环境开笔,承以今古之人事,继以风景作渲染,似乎压根没有人。其实写的是船外之景物,其实抒的是船内之幽情。杜甫明确知道自己如同那落叶一般,到了萧瑟凋零的边缘。这么大一段写景营境造势,为后文做足大环境。
————————————————————————————————————————
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尊”就是“樽”,酒杯。“尊中弩”就是“杯弓蛇影”的典故;“冠上簪”则是代表职位,古代官员的簪子有不同的纹饰代表不同的官职。这句是说自己曾经为了这点小官职,成天抖抖索索的过着杯弓蛇影的日子。。。(性格决定命运,老杜其实挺悲催的。)
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 这两个典比较深些。前一个是辛毗的事儿,他拉着魏文帝曹丕的衣裾死活不让走,是苦谏的代表;后一个是扬雄跳楼的事儿,属于“躺枪”范围,跟着莫名其妙的倒霉。而且这里“刘歆”不无凑韵之嫌,扬雄跳阁其实是为了刘歆的儿子刘棻的缘故。这两个故事其实是在说杜甫因为替房琯说话而遭贬的往事。(不过这次明显是杜甫不着调:你个小小八品工部员外郎替宰相说情,不是找不痛快嘛!事实上人家房琯没啥事儿,虽有起伏,但人家后来死在尚书之位上,生前身后都不犯难。而老杜同学这会儿趴在破船里。。。)
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
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 果然,他也翻过劲儿来了。这四句便是明显的抱怨了:我这儿十几年漂泊不定、居无定所,这点小小的才能也没什么用。我这儿吃灰灰菜里连点小米糁子都没有倒还安好,您那儿拿着漂亮石头当宝贝玩是何等的富贵。有讽有怨,奈何!
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 黑色的小桌子破烂不堪的用绳捆着,而鹌鹑毛一样的破衣服每一寸都有补丁。
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 庾信是南北朝时骈文大家,强力推荐他的《哀江南赋》;陈琳则是建安七子之一,大才子,诗文皆可圈可点,代表作有《长城饮马窟行》。总之这两句就是老杜说自己一心的哀愁跟庾信似的,也写不出像陈琳那样的好文章了。老杜给自己的评价非常准确!
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 这句说在四川游荡了十年,又在湖南呆了三年。
叨陪锦帐座,久放白头吟。—— 有时也能上锦帐里坐一坐吃点好的,但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这儿哼哼《白头吟》。《白头吟》传说是司马相如有了新欢之后,卓文君女士所作,甭管文采多么好,总是被遗弃、忽略了的。。。所以此处便容易理解杜老师的心情了。
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沈。—— 返朴归真的时机碰不着,一旦忘机则马上被人忽略了,像陆沉了一样。这句也是官场人士必读的诛心之语:你可以装成没有心机的样子(装得让人看不出来是最好的),也可以不装,但千万别真的没心机。真没心机,你就永远得垫底。
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 虽然只吃过几粒饭,但大体是廉洁的。“四知金”是杨震拒贿时说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话,四知金比喻官员的清廉。老杜对自己的操守还是蛮肯定的,可是话说他做过的那些小官,想不清廉也没机会啊。
这一段十韵,有对自己近十几年职业生涯的反思与感慨,有气有悔有郁闷亦不乏自诩之意。做人,能以这样的心态死去,亦是真有所得!
————————————————————————————————————————
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 想回家没回成,在湖南北部一带晃荡着。
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 自己像风中衰草一样无声,吃了药散散药性却一身冷汗。
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 跟潘岳那么短命,像夸父一样临死了寻找救命的拐杖。夸父死前把拐杖化作邓林。
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 辗转蹉跎中,还在学步的小女儿不幸夭折,但还是要感激这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亲友知音。
却假苏张舌,高夸周宋镡。—— 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夸赞天子之剑。镡,音xin,剑鼻,“天子之剑,以周宋为镡”。
纳流迷浩汗,峻址得嶔崟。——“浩汗”就是“浩瀚”;“嶔崟”读qin yin,险峻的样子。
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 宽阔的胸怀开启明灿的阳光,松竹之节缘自碧绿的水边。
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駸駸。—— 大家笑着来接待我,迎接我。
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 愚而直的人(得到众位亲友的照拂)有幸存活,实是皇天的恩典啊!
这一节九韵,典少了情重了,读得人心里凉凉的,透出淡淡的辛酸。此时的老杜年近六十,固然对亲友们曾经的帮助心怀感激,但此中亦不乏讨好之辞。奈何!他不为自己也要为家人啊!
————————————————————————————————————————
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 “公孙恃险”用公孙述白帝城称帝之典,这两句说国局虽然貌似稳定,但还有像公孙述这样恃险称王的,何况像侯景那样作乱的家伙也还没有生擒。总体是指国内局势尚未完全安定,还有犯上作乱的主儿。
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给中原老家写封信吧,山长水阔的送不到;兵事不断,想回归朝廷竟然如此的深远。
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 “千里井”的典故是不忘旧情之意,但我觉得此处偏重于“千里”,这句想表达的是:人辗转千里之外,询问风俗走过了九州(全国)。在战争年代百姓流离失所、命若飘蓬。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战事还在继续,流血还在继续,厮杀的声音至今未停歇。
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 我要像葛洪尸解那样消失了,临死前再没可能像许靖那样安排我的家人。
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所以“我死之后”照顾家里的事情就像炼丹一样没有可能性了,我一事无成,涕泪滂沱。。。
最后六韵深沉悲痛,痛彻骨髓!国不成国、家不成家,自少时便胸怀大志的杜甫,此时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想着自己不久于人事,再无可能实现理想,甚至连家人也无法顾及,句句血泪啊!
————————————————————————————————————————
至此,我们基本通读了这首长诗、基本理解了诗中的典故和想表达的意思。从诗的层次上来说,诗分为四部分(我在上面用分隔线分开了,以便于理解)。第一部分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无一景不蕴情),情景交融之中,以精准冷峻的文字描摹出一幅洞庭冬景图;第二部分则由现实跳入回忆,十几年的宦海漂泊,喜少愁多,这一段用的典都比较有深意,需要特别仔细的品读,如砭水黄莲,又苦又涩;第三部分再转回现实,这部分典故不多,语句读起来似乎轻松一些,但那种显而易见的故作轻松更令人心痛,何况其中还夹杂着那么点点卑微的意思(此处我丝毫没有瞧不起杜甫的想法,将死之人,真心的也好,违心的也罢,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真的好可怜);最后一段托孤,却又不仅仅是托孤,诗圣的眼界毕竟还是放眼全国的大环境,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由一家之悲折射出时代的悲哀。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杜甫的悲哀,文人的悲哀!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注定是要悲哀的。。。
此作从社会审美角度来说,主题严肃沉重,内容翔实厚重,体现了悲悯的人文情怀,体现了文人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关注生活的责任感。杜甫是快要死了,但他濒危之际,还是没有只关注自己,他习惯性的,关注了社会,同时也无意中提升了作品与自身的社会定位;从文学审美角度来讲,作品篇幅宏大、音韵流畅、对仗工稳,用典准确,是五言排律的典范之作。作品秉承了老杜一贯的创作风格,博古通今、化典无形,在有限的篇幅内最大程度的体现了蕴藉、沉郁的特点;从历史角度上来说,由一人一家一事上折射出战争时代普通百姓的痛苦与无奈,不负诗史之称,不负诗圣之誉!
唉,其实我越读越觉得杜甫是让这首诗给累死的!就到这儿吧,我也快累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