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驽马老师是在2012年年底的《跃龙诗声》论坛,第一次见面则是在2013年夏天,真的是一见如故。算到现在,近5年的时间,驽马老师对我的关爱、提携、教诲,点点滴滴,我一直不敢稍忘。虽不曾有师弟之名,我一直把驽马老师当作是我诗词路上的一位重要的老师,尊敬着,爱戴着。
前不久收到老师寄来的《驽马诗词选》,替老师高兴之余,认真品读一二,除了优美的文字、精湛的诗句之外,更充满了老师对生命的思考与品味。
驽马老师学养深厚,诗词曲联悉数精通,诗中无论是格律严谨的律诗绝句、还是质朴的古风,皆是佳作连连,特别吸引人的,是歌行体的古风。歌行体的古风通常篇幅比较长,内涵丰富,无论叙事还是抒情都会特别有表现力。但同时对于作者的水平也是一种考验,不仅要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还要有清晰的思维、独特的切入点,都要认真的安排,在谋篇方面,比诸常见的短篇,难度要大得多。驽马老师创作的古风很多,从诗友雅聚到抗洪抗风,从思亲到远怀,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给我印象格外深刻的,是《陟岵篇》。
《陟岵篇》 六二年,年初一,天寒阳暖风萧瑟。 穷乡僻壤无去所,男欢女笑比红绿。 一天佳节等闲过,忽传落水坏消息。 我心扑扑随群走,人声凄楚渡头急。 果是老父归舟晚,独橹潮头风波袭。 干柴烈火难暖身,塘岸头上设祭灵。 设祭灵,伴亲人,哭声恸地笑声泯。 一生辛苦如此了,“正月初一死爸第一遭”! 望父哀容风露里,往事历历随潮起。 三年灾难降尘寰,老父多病肚饥寒。 肚饥寒,心不安,细糠薄粥饱肚餐。 当年春花空前好,未到收时父却还。 生活维艰苦求学,一个一双并我上渡船。 母亲打蒲鞋,换钱递面前。 一元二元亲友情,情到深处梦魂牵。 年老无能赖后生,后生无能不值钱。 老父未享半分福,恶水偏吞风前烛。 近卅春光等闲度,如今儿亦有儿甜如蜜。 聊将父母恩,坟头香烟炽。 好作陟岵篇,世代永相传。 (原诗注:题为张慕槎先生赐)
题目《陟岵》出自《诗经》中的《国风·魏风·陟岵》,全诗如下: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这首《陟岵》被誉为羁旅诗歌之祖,通过征人远望家乡,想象父母兄长思念自己的情景,动人心魂。驽马老师这首作品则取自其首句“陟彼岵兮,瞻望父兮”,让我们知道这是一篇怀念父亲的长歌。诗后小注里说此题目为张慕槎先生所赐,确是高手为之,有点睛之效果。
诗歌比较长,我给划分出几个段落。
第一部分写“过年”,从开始到“男欢女笑比红绿”,这四句作为起笔,写的是1962年大年初一这一特殊的日子,小地方的青年人,在那个物资并不丰富的时代,过年也没有多少娱乐,但青春总是美好的,红男绿女,欢欢笑笑,是个过年的样子。以乐景衬哀情,节日的气氛越是欢快,后面的变故就越是震撼,驽马老师这一欢乐背景的起笔,十分老到。而且,在这本该欢乐的四句里,“天寒阳暖风萧瑟”这一句,既真实的写出隆冬时节的物候,又多多少少的透露出一丝不那么愉快的苗头。
第二部分则是“惊变”,从到“一天佳节等闲过”到“正月初一死爸第一遭”,这十二句如同晴天霹雳一样,从读者眼前,劈到读者心头。大年初一,老父亲不幸遇难身亡,对于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家庭,这种喜庆节日里的悲剧,是最痛的。我无法想象驽马老师全家每年如何度过这一天,想着我都替他疼。这一段除了用沉痛的笔墨记录发生变故到祭奠的场景之外,还套用了一句民间的歇后语“正月初一死爸第一遭”,本来这句类似玩笑的俏皮话是来表达一种极端的巧合,然而当这种巧合真的发生了,其痛何如!这一句不仅高度概括了悲剧的事实,还为七言句改变了一下句式,避免形式过于规整而显得呆板。
第三部分是“回忆”,从“望父哀容风露里”到“情到深处梦魂牵”,这当是守灵时回忆自己挚爱的亲人,回忆共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真挚动人,没有煽情也没有矫情。据我知道,驽马老师是1942年生人,1962年的话,刚满二十岁。弱冠之年的驽马老师,求学在外,在那个饥馑年月,一家人全力以赴的供给,父母指缝里抠钱的艰辛,亲族滴涓之费的资助,一笔一笔的,在青年驽马老师的头中,写下“亲情”二字,魂牵梦绕,经年不忘。这一段文字涉及的人与事其实很多,驽马老师用洗练而跳跃的笔触,抓住几个细节,廖廖数笔,勾勒出若干个感人至深的画面。
第四部分是“反思”,是“年老无能赖后生”到“恶水偏吞风前烛”这四句,这短短的四句,是作为一个儿子的沉痛的反思,满满的无奈,是对老父的歉疚。情感上收拢一下前面沉重的心情,这是非常重要而且高明的一笔,否则后面的“豹尾”就没有办法接上了。
最后一部分是“生生不息”,最后六句,驽马老师以七言、九言和五言的错落句式,简练而明白的告诉大家,告诉天堂里的老父亲,自己在后来的这四十年里,努力并且幸福的生活着,告慰老人家在天之灵——真的,对逝者的怀念,最好的方式不是天天对着灵位上香哭泣,而是好好的努力的活着,把日子过得好好的,把对逝者的爱,留给身边的亲人,驽马老师做到了!最后的四句五言,则是把个体家庭的悲情,升华到广泛的父母之情,把一个人的思父,变成了世代相传的陟岵篇。没有这一条漂亮的“尾巴”,全篇沉浸在哀痛里跳不出来,似乎对父亲的怀念就停留在他仙去的那一刻,作品变成一首纯粹的“悼亡诗”,其情怀、格局皆与现在无法相比,真豹尾也!
纵观驽马老师此作,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深奥的典故,以大开大阖的笔调,书写大喜大悲的往事,情感真挚,情怀广阔,包含着对人生、对生活的大情大爱。诗写我心,其贵在真,驽马老师此作,典范也!
2017年10月20日于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