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俳•儿时经历感怀平水三十韵
儿时家境寒贫,经历许多困苦,14岁后家境逐渐好转,追忆往事,感怀如下:
(一)忍饿拾柴(东韵)
瘦骨冒寒风,
俯首寻柴旷野中,
难耐腹中空。
注:家中柴少,冬天常在大风后去捡拾干柴。
(二)冒雪拾煤渣(冬韵)
常忆雪隆冬,
捡拾煤渣步履匆,
筐丰绽笑容。
注:因无柴,每逢隆冬,必去捡拾煤渣当柴。
(三)卖鸡蛋买铅笔(江韵)
购笔顾鸡窗,
得卵充资喜脸庞,
漫哼无调腔。
注:家中无钱,经常是靠卖一个鸡蛋的钱才能买铅笔和本,以供学用。
(四)放学途中写作业(支韵)
学旅苦求知,
桥畔路旁作业时,
任凭人笑痴。
注:放学途中,由于想起解题方法,常常在路旁完成作业,因此也多被同学笑话。
(五)冬夜牧羊(微韵)
寒月冻星稀,
枯草难充羊腹饥,
衔风不肯归。
(六)食豇豆充饥(鱼韵)
无粮腹内虚,
小园豇豆作菜蔬,
解饿口狂咀。
(七)冒暑打猪草(虞韵)
骄阳烤地酥,
舞臂挥镰滚汗珠,
倦履踏归途。
(八)除草间苗(齐韵)
田畴草色萋,
助长呵苗跪垅畦,
早忘一身泥。
(九)邻家儿童捡拾被风折断树冠(佳韵)
邻家得木柴,
空令慈亲羡满怀,
嗔言叹不乖。
注:儿时严冬某日,狂风吹断一棵田野中的树冠,被邻家孩子拽回。母亲见后很是羡慕。因当柴用远比其他柴料延时,且浇水成碳后可继续取暖。当年户户缺柴,因而嗔怪我也应多去寻找。此后,每逢大风,我都去田野中寻找有无被摧断的树木,奈运气不佳,一直未能遇到。“天寒犹盼大风狂”(拙作诗集《素心斋漫笔》“忆儿时经历感怀”中有述)是我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十)地震日打草(灰韵)
蜿蜒“蟒口”开,
裂地穿梭打草来,
浑不顾天灾。
注: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当日,家中住房一片瓦砾,我惦念家中饲养的猪无食,进入一人多高的玉米地中打草,到处是被震裂的30-50厘米宽地缝,深不见底,弯弯曲曲犹如一条条张开大口的巨蟒,旁边留有地下水喷溅后的残沙,我在地缝之间往来跳跃,早已忘记害怕,现在想来,心有余悸……
(十一)随父步行推独轮车十里赶集市(真韵)
灰面满身尘,
轮量长路载艰辛,
无计解清贫。
注:家父赶集为节省2分钱的存放独轮车费用,要我负责看护,往返20余里,即使如此,家境依旧清苦。
(十二)煤油灯下读书(文韵)
学海苦耕耘,
昏暗油灯泪眼熏,
求知惟在勤。
(十三)儿时梦想(元韵)
累日对粗飧,
脱贫致富路无门,
梦念小康村。
(十四)深夜浇农地(寒韵)
三月起微寒,
听水填畦夜入阑,
堵垅步蹒跚。
(十五)愁交学费(删韵)
家资窘境艰,
每逢缴费若年关,
无语对愁颜。
(十六)儿时立志(先韵)
家贫志在肩,
常伴昏灯勇策鞭,
发奋作人先。
注:儿时学习异常勤奋,成绩始终在班中名列前茅。
(十七)冒雨捡拾麦穗(萧韵)
细雨落潇潇,
拾穗田间懒直腰,
盈身薄雾飘。
(十八)时逢吃面食(肴韵)
香气漾厨庖,
愁容倦意爪哇抛,
吞咽胜佳肴。
注:儿时一周左右才能吃上一顿白面,每逢此时,顿感幸福。“素饼一餐称小康”(拙作诗集《素心斋漫笔》“忆儿时经历感怀”中有述)即是描述的当时的情景。
(十九)寒风侵门(豪韵)
凄厉北风嚣,
打门骤敞作长号,
摧脸若冰刀。
(二十)担水(歌韵)
肩承两水砣,
颠浮扁担步蹉跎,
年少背先驼。
注:儿时家中饮水要到邻居家去挑,我十一岁时就开始担起成人使用的扁担和水桶,导致现在仍有微微驼背,那是儿时留下的印记。
(二十一)和同学借字帖练字(麻韵)
平日喜涂鸦,
借来书帖伴生涯,
字靓众人夸。
注:上小学时即喜欢练字,研习不辍。为1995年成功加入中华硬笔书法协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二)小学作文获奖一册图书(阳韵)
拙笔试锋芒,
授奖图书喜入囊,
抚册袖盈香。
注:小学四年级时所写作文在全校获唯一的一等奖,奖品为曹汝珍所撰《镜花缘》一书,欣喜异常,爱不释手。无奈经历数次搬家,不慎遗失,实为憾事。
(二十三)生活窘境日渐好转(庚韵)
国策惠农耕,
笑脸舒眉喜气盈,
脱困踏新程。
注:1983年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家中菜园所产蔬菜每日可卖4、5元钱,开始有了经济收入,生活窘境开始转变。
(二十四)收春葱(青韵)
院静小园青,
风摇葱臂舞娉婷,
淡淡散清馨。
(二十五)购置台灯(蒸韵)
夜读喜添灯,
四壁柔光静谧升,
苦读伴帆征。
(二十六)翻建房屋(尤韵)
连年巧运筹,
茅舍更颜盼出头,
经雨更无忧。
(二十七)喜添电视机(侵韵)
众姊报佳音,
新增电视鉴胞心,
时逢好光阴。
(二十八)游西海子公园(覃韵)
名园古意含,
燃灯塔影映深潭,
晴空别样蓝。
注:因学习成绩突出,有幸成为本乡两名学生代表之一在六一儿童节到通州西海子公园参观游览。
(二十九)始用水泵浇园(盐韵)
轻锹信手拈,
灌水人工旧史淹,
浇园笑最甜。
(三十)升入初中(咸韵)
七月得书函,
升迁学旅笑呢喃,
励志续扬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