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50|回复: 2

如何无为而取天下,古人智慧一览

[复制链接]

34

主题

158

回帖

122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2
发表于 2016-5-9 09: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识大体,弃细务,这是君道,也是每一个管理者都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要记住:为官。以不能为能。

无为而为  

老子曰:“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荀子曰:“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

领导者之要  

三国时的哲学家刘邵在他写的《人物志》中说:“一个官员的责任是以一味协调五味,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是以无味调和五味。大臣们以自己能胜任某种工作为有才能;帝王却以会用人为有才能。大臣们以出谋划策、能言善辩为有才能;帝王以善于听取臣民们的意见为有才能。大臣们以能身体力行为有才能;帝王以赏罚得当为有才能。最高统治者正是因为不必事事精通,所以才能统筹众多有才能的人。”

所以说,知人,是君道;知事,是臣道。无形的东西,才是有形之万物的主宰;看不见源头的东西,才是世事人情的根本。鼓不干预五音,却能作五音的统帅。

量才用人  

汉高帝曰:“夫运筹策于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在楚汉战争中,刘汉一方制定国策和战略思想的有张良;负责经济规划,在战时就是解决军需的有萧何;而韩信则是最高军事指挥,负责南征北战。他们各尽所能,却成就了刘邦的“无能”之功。而项楚一方却相反,谋略他信不过范增,在鸿门宴上犹柔寡断,纵虎归山,放了 刘邦;带兵打仗,他又信不过手下的众多大将,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总有一种与蒋士争功的嫌疑。他倒是也能体恤士卒,遇有伤病员,还要亲自送饭、喂汤。但遇到封赏功臣的时候,却对封王的大印爱惜不已,直到把印玩出缺口才肯给人家。所以,人称他为“妇人之仁”,最终不得不惨死于乌江边上。

  知人善任之三国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对人评价:“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曹操也懂得知人善任,官渡之战,是我国战争史上一次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曹操的胜利,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能听取将士谋臣的意见。在用将截击袁军粮车时,曹操征求了荀攸的意见,将这一任务交由徐晃。"火烧乌巢"的关键行动,他更是大胆采用了许攸之计。诸如这些,都是曹操虚心求取属下计策的表现,也是他取胜的一大动因。袁绍绍外表宽厚文雅,而内心猜忌刻溥,好起疑心,只信任亲戚子弟,性格刚愎自用,难于采纳别人的意见。而曹操的性格特征却均于他相反,外表平易近人,而内心机敏善察,用人不疑,不分远近亲疏,这是在气度用人上胜过袁绍。

        公元200年四月初四,孙策死,临终时, 孙策将孙权托付给了张昭,然后又将印信交给了孙权,对他说:“如果论率领江东将士征杀疆场,和天下豪杰逐鹿中原,你比不上我。但是如果论知人善任,合力稳定江东,哥哥我又不如你了。现在大任已经落到你的肩上,你自己好好努力吧。”孙策死的时候也很年轻,年仅二十六岁。孙权也没有辜负哥哥的希望,在二十七岁时联合刘备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操,奠定了自己的霸业。难怪曹操评价孙权说,生子当生孙仲谋。(来源: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主题

4555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923
发表于 2016-5-9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

主题

2230

回帖

9461

积分

论坛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461
发表于 2016-5-24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11-23 16: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