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沧浪风诗校10月份词作业点评:【天香】11-20首 
 
    【天香】贺铸一格,对偶较多,词情跌宕,多蕴藉,然不失雄阔,且句势高下回旋,最宜作怀古怀人、忆旧慨今之用,家国沉吟,人事寄托,皆可入词。全篇对偶共四处,上片两处,下片一处,而下片另有一处两字领格的四字对偶,习作时须谨遵。言归正卷,看作业: 
 
11.【天香.咏月】 
 
雨霁黄昏,云归翠岫,玉魄迟迟星捧。 
淡伫瑶台,低徊楼阁,万里清辉流动。 
海天承宠,偎人处,冰心相奉。 
近水盈盈堪掬,穿花倩影频弄。 
 
自古阴晴谁懂。恰人间,悲欢相共。 
算有谢郎篆笔,谪仙勤诵。 
难赋情愁万种。夜初静,窥窗潜入梦。 
好照人来,还将客送。 
 
评: 
这首写景起兴,意象高远,尤契合题旨,“迟迟”二字下的甚好。后一拍笔势不歇,“淡伫瑶台,低徊楼阁”,对仗见心力,写人又似写月,读来物我两忘,好句! 
可惜后两拍用墨冗滞,达意有些晦涩,至歇拍也未能接驳前势。 
过片转折很好,可谓寄托一到,词味乃生。“算有”句以虚词作领,接以典实对仗,此乃词家笔法!“篆”字疑为笔误,用典意识虽好,但感觉在典故的选择上还可深琢。 
“窥窗潜入梦”句,拟人描摹,具象细腻,也是很不错的笔法。 
结拍对偶甚好,虽仿痕重一点,然贵在契合词意和题旨,收篇更见余味,赞一个!但考虑到前拍已有入梦之语,再续以照人送客云云,则情境跳跃过大,易成突兀,情境安排可再斟酌。 
 
 
12.【天香.吟月】 
 
遍洒清晖,独听宁静,情牵痴人魂梦。 
玉宇难留,草堂不弃,尽把温馨传送。 
柔情暗种,伴仙子、铮调弦弄。 
多少天涯倦客,笔下殷勤称颂。 
 
谱写闲愁万种,更中秋、情心潮涌。 
也把离思遥寄,别怀收拢。 
圆缺悲欢与共,舞清影、有谁能看懂! 
伫立梢头,冰颜自拥。 
 
评: 
歇拍“笔”字处应为平声。 
此首意象皆紧扣主题,描摹丰盈,写景入胜,读来宁和清远,造景很好。 
过片转而抒意,下笔甚合法度。收篇依然转回写景,淡而隽永,笔意尚佳。但个人还是建议,以景收篇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酝酿和构思,惟有关情带意的结法,余味才能出的来。所以即便是咏物词,仍然寄托第一。 
这首描景叙意虽格局稳健,但读来却少有警醒处,寄托不明。所谓景语即情语,这里满篇意象却未能托住一个情字,缺乏了情怀主线,则盈篇意象反致散乱。另外,“有谁能看懂”这样偏白的句子,尚须多斟酌酝酿,成熟后再下笔。 
 
 
 
 
13. 【天香.咏月】 
 
露泫庭枫,秋弥远黛,河汉金蟾浮动。 
银屑沾帘,素娥折柳,别绪层涛烦冗。 
此情谁懂,怎将这,冰盘抚弄。 
招致秦亏汉补,幽禁长门悲恸。 
 
铅黛旧痕烟笼。任痴心,跨云乘凤。 
还好吴刚斫钝,望舒无悚。 
丹桂萧萧独耸。似曾想,婵娟谁与共。 
太液新圆,三潭旧梦。 
 
评: 
这首用的景情交错笔法,布局非常不错,然叙意犹可深琢。 
“怎将这,冰盘抚弄”,“这”字感觉费墨。虽说词生荡漾,长调中辅字运用必不可少,但此处情形,却是词乏之相,而非虚实安排,“似曾想”亦是如此。“悚”字拗涩,也似有凑韵之嫌。 
这首多见愁情,而大凡写愁,通常分两类:拟景鲜明为寄托,以叙意典实作衬垫,情怀若现,呼之欲出,此法多写幽愁暗恨;而劈空陡起,泼墨直抒,情急吞吐,少有回旋,此法常抒愤懑激恨。无论哪种写法,愁绪表达都是明确和鲜明的。 
此篇作业题为咏月,但咏月兼写愁,却往往容易喧宾夺主。这首立意隐托于一个愁字,然而意象层层又遮尽愁之来处,使愁成为一个泛意的感受,立意就虚了。再加上咏月主题已经反主为客,便使得两者的叙意都不能妥帖到位,整篇词意浮散,无法形成一条主脉。 
总的感觉,此篇契合法度,却更似应景之作,虽不乏寄托语,然读来鲜有感怀,但作为练笔还是不错的。 
一己拙见,权供参考。 
 
 
 
14.【天香.望月】 
 
地上铺霜,鬓边染雪,谁把冰轮推动? 
掬水生烟,摇风叠影,不过银辉轻弄。 
夜深无恐。清光泻,澄明任纵。 
皓彩邀杯万里,还惹相思潮涌。 
 
空楼照成情冢。酹千回,都教心恸。 
已惯星团玉镜,笔犁诗垄。 
消得新痴旧梦。论圆缺,流年或许懂。 
皎洁何如,朦胧与共。 
 
评: 
这首起拍用比兴,接反问句,笔法不错。后拍对仗也很棒,尤以“掬水生烟”最妙,赞一个!“摇风叠影”字面对仗甚好,达意则可再酌,或者“掬水生烟,回风叠影”?“不过”二字偏白话,待琢。 
后文叙意虽多有新意,但与词的语感相隔,读来亦有几处晦涩,感觉还需多多研读前人作品,着意揣摩,不断提升自身语境。 
这首在达意方面虽有待提高,但整篇格局很好,起拍承接,转折收篇尤其合乎法度,特别是全篇领格对仗,无一错漏,说明作者为填这首词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当赞! 
有这种学词的精神,相信一定能很快提高,为作者加油! 
 
 
 
15.【天香.月夜】 
 
树影横窗,兽烟绕案,但辞红尘繁冗。 
折月成船,招风作棹,荡过汉河云垅。 
雾罩星拥。且看那、林葩郁蓊。 
更有云君横笛,吹落梅花三弄。 
 
紫府驾车鸾凤。老仙翁,邀我相从。 
捧出奇果几盘,琼浆一瓮。 
善舞仙娥欲动。乍霹雳、忽惊觉一梦。 
月挂天边,秋凉正重。 
 
评: 
这首平仄出律不少,我们不一一指出,下去再核对,先看词意。 
这首亦是景起,“红尘繁冗”的达意可再酌。“折月成船,招风作棹”字面对仗没错,但是句意建议再酌。“汉河”?若指河汉,那么如此倒装无疑是生造了。“林葩郁蓊”虽能猜度其意,但亦属生造。“吹落梅花三弄”达意也欠妥,“吹作梅花三弄”倒是没问题。 
过片未事转折,却在上片“云君”之后继续拟设情节,所幸词意有所升华,稍稍缓解了过片无转折造成全篇词意板结的弊病。结句虽未对仗,但收篇隽永,多有余味,赞一个! 
整体上看,这首属于兵行险招,本想走浪漫主义的路子,可惜一旦抛开“词言情”的优势,这种叙事式的篇章结构,其实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这种尝试却成就了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情节的铺设与刻画,虚实的跳入和跳出等等,都有可供借鉴之处。 
此类题材,个人感觉恐怕还是用歌行体表达更适合一些。别的方面且不论,单说词调乃长短句交替,工于摇曳跌宕,而这种浪漫题材原本就是天马行空的,须得铿锵其质方能成形,然后才可纵横其势,故而入词易散,掌控尤其不易。不过这首作为一种尝试,还是给我们带来不少积极的因素作为借鉴和参考,从这一点看,尤其可贵。 
 
 
 
 
16.【天香.月下相思】 
 
桂魄通凉,晴潮卷雪,河汉天风吹送。 
玉露生阑,樨香拂袂,冉冉秋光轻笼。 
清宵唯恐。望千里、婵娟遥共。 
岁岁清光未减,应似人间情重? 
 
旧事林林总总。恨当初、韶华轻纵。 
料也姮娥清寂、今夕无梦。 
寂寂芳心谁懂。怕南浦,清箫吹三弄。 
不敢相思,相思无用。 
 
评: 
下片几处平仄有误,建议再核对一下。 
这首依然以景起兴,幽旷清远,对仗甚好,不错! 
“清宵唯恐”可再酌,这句为韵句,应当有完整的句意。 
歇拍设问句似无必要,其句势也不合问句的要求,不若“犹似人间情重”。 
过片很棒,回忆是很好的转折方式之一。“恨当初”三字,将转折、收束、铺展一气呵成,非常好!惟后拍未能遵领格对仗,且托意不够明晰,应可再斟酌。 
“清箫吹三弄”犹可再酌,弄本身是动词,“吹三阕”没问题,“吹三弄”则动词重复了。 
结拍大好,收篇极佳,但考虑到本次作业的主题,不得不说稍稍有些离题了。 
总的来说,这首词味蕴藉,气格自生,若达意安排进一步加强,语境一旦圆融,便是一首妙词! 
 
 
 
 
17.【天香.月夜有思】 
 
玉兔通今,银蟾晓古,有旧汉兵唐勇。 
昔照边城,此盁番道,见未孤魂荒冢? 
霜风西弄,渐冷却,几多归梦? 
各赏嫦娥欢舞,愁把人心牵动。 
 
旧恨新伤接踵,漫江天,库页当恸。 
圆处先贤有悔,子孙能洞。 
最恨离天不共,更无奈,西风长纵。 
异国悲鸣,江头望拢。 
 
评: 
“西风长纵”?貌似漏一字吧? 
这首当是写望月怀古,题材很大,叙意上的把控有一定难度。此篇格局方正,领格对仗皆严谨,情境铺展也很阔大,但意象的选择与穿缀还需加强,尤其是达意方面的问题需要重视。 
个人感觉明月的笔力或者还是欠缺稳定,所以作品风格波动很大。怀古题材的长调,你以前也写过不少,也不乏很不错的作品,但这一首还是有不少遣词上的问题,如“有旧汉兵唐勇”、“库页当恸”、“圆处先贤有悔,子孙能洞”、“江头望拢”等,篇中多处皆非词家语,更多有生造的情况。 
明月其他方面进步显著,但于遣词方面,看来还是需要一个本质的飞跃。加油! 
 
 
 
18.【天香.咏月】 
 
清魄融圆,玄霜凝碧,天外一轮孤拥。 
银汉腾辉,玉绳分彩,永夜殊光遥送。 
仙风轻弄。伴今夕、潮头翻涌。 
沧海碎铺玉屑,千里澄明浮动。 
 
许是情兼万种。照人间、高台青冢。 
也伴胥门垂泪,庾楼听诵。 
今古悲欢与共。感天地、虚怀皆空洞。 
缈矣如烟,浑然似梦。 
 
评: 
这首很棒!上景下情的布局依然百试不爽。这说明惟有立足稳健的创新,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而标新立异则往往兴于一时却难以长远,诗词创作亦是如此。 
这首起拍也是写景,画面感非常强,“融圆”二字犹可深琢,而“孤拥”二字下的极好!其后景物铺衍开去,笔法阔大,气象瑰丽,至歇拍“千里澄明浮动”,高远已在极致。 
下片适时转折,“许是情兼万种”一刹拉回,而“照人间、高台青冢”更为后文用典怀古铺垫到位。 
“今古悲欢与共”将用典的叙意铺展稍事收束后,“感天地、虚怀皆空洞”抒发即出,景情转换极为熨帖。 
结句平收,具象历历,感怀缈缈,读来生出不少遐思,很不错的笔法。但个人感觉,以作者的笔力,还能收得更精彩。 
 
 
 
19.【天香.昭关月】 文/★粉菱☆ 
 
我瘦纤纤,君愁戚戚,对听江声翻涌。 
落魄孤零,人间天上,一样凄凉曾共。 
冰心暗动。悄然把、玄霜闲弄。 
点染将军白首,趋程夜夜相送。 
 
别后相思谁懂。剩灵胥、替君长恸。 
洗我菱花半面,怆怀千种。 
今把清光远纵。照千里、萋萋英雄冢。 
潮畔听愁,云边寄梦。 
 
评: 
此篇宾语拟人,代入主观,很见新意,且起拍叙意,始见这首,大赞! 
第二拍对仗犹可斟酌。“悄然把、玄霜闲弄”也还可更加洗练一些。 
“点染将军白首,趋程夜夜相送”,这句应是用伍子胥典,虽切题应景,但用墨似乎稍过冗繁,可再精炼些,以几个字直接点出,重墨当用在荡漾神情上,而非叙事。 
过片稍事转折,词意依然接驳上片。“灵胥”不知何意?指梦么? 
(作者:是指伍子胥归神后夜夜的江潮,相传春秋吴国伍子胥死后为涛神,故称“灵胥”,后亦借指波浪,浪涛) 
记得有胥潮的说法,但灵胥还是首次听说,是我寡闻,学习了。 
“照千里、萋萋英雄冢”,景物引伸铺展,为结句先行拓展意境,笔法甚佳。 
“潮畔听愁,云边寄梦”,虽收结于平淡,然置于前拍拓开的意境中,却尤见高致,读来亦不失隽永,结得好!很好的一首词! 
 
 
 
20.【天香.咏月】 文/昙花 
 
露湿云裳,天倾团玉,瑶台薄烟微笼。 
素影抛光,新凉似水,万里清辉遥送。 
漫随潮涌。把些许、离怀轻弄。 
一任澄波淡洗,长夜相思曾共。 
 
世事离合似梦。问千秋、缺圆谁控? 
依旧广寒清冷,素娥愁空。 
夜夜幽怀谁懂。被金风、悠悠轻吹动。 
天上愁多,人间意重。 
 
评: 
下片“谁”、“风”两字出律。 
开篇写景,具象鲜明,描摹细腻。第一组对仗不错,第二组对仗犹可细酌。 
过片转而叙意,问句颇好,语义警醒。“依旧”二字用的好,问而不答,尤能发人深省。 
结句凝练,天上人间之叹,一刹收尽全篇,情境至此,圆融乃生,好结! 
此篇架构极好,情境推衍很见心思,惟个别处遣词尚待深琢,若再将叙意安排稍稍优化,则不啻为一首好词!试改之: 
 
    露湿云裳,天倾团玉,瑶台烟明微拢。 
    素影分光,新凉破水,万里清辉遥弄。 
    几声潮涌。把些许、别怀轻送。 
    极目澄波淡洗,长夜相思还种。 
 
    岁岁离魂难梦。问离魂、此情谁共? 
    忍看广寒诗冷,素娥怀恸。 
    一夜幽怀正捧。更风急、心襟都吹动。 
    天上愁多,人间恨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