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讲咱们讲了“永明体”,“永明体”是新体诗或者说格律诗的前身,到了隋末唐初,格律诗渐成气候,句式、平仄、粘对、对偶等基本规则都已经完备,五言律诗正式亮相,中国的诗歌,自此开辟了个伟大的新纪元!
格律诗对于中国诗歌的意义不言而喻,几乎是代表性的——以格律诗为主的“唐诗”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代表。但就唐诗而言,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的,我们从初唐来说起。
初唐时期对于律诗有贡献的一个人是上官仪(著名的才女上官婉儿的爷爷),他的律诗属对工切、写景清丽婉转,在当时很有影响力,被称为“上官体”,对于律诗的主要贡献在于律诗对偶方面的研究,他说有“六对”:正名对,如天地对日月;二是同类对,如花叶对草芽;三是连珠对,如萧萧对赫赫;四是双声对,如黄槐对绿柳;五是叠韵对,如彷徨对放旷;六是双拟对,如春树对秋池。这六种对法基本上涵盖了后世律诗的对偶模式,请看:
《王昭君》——上官仪
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
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
这首诗基本上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解释,这已经是一首相当规矩、严整的五律了,对偶、粘对皆没任何问题,唯平仄,按照大部分合律来看,这应该是一首“仄起不入韵”的五律,其中“关、色、桂、条、待、还”等字不合律,其中“琴悲桂条上”“缄书待还使”这两句都有“蜂腰”之病,“桂”“待”二字皆被两个平声字夹住,所以规范的五律这句平仄应该是“平平平仄仄”。
“初唐四杰”比上官仪略晚,地位也不如上官仪高,但他们是唐朝初期诗歌的代表人物,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老杜有诗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四人中,诗歌传唱率排在榜首的肯定是骆宾王,他的《咏鹅》绝对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小孩子会背的第一首诗大概就是这个,当然他真正传世的是《讨武曌檄》,可惜不是诗,咱们这里也不讨论了。老骆的诗体其实很杂,七言五言皆有,古体、格律兼顾,在此我想说说他的两首五律名篇: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起句对偶,工对。“西陆”指秋天,“南冠”翻用“楚冠”之典,代指囚犯。
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玄鬓”双关,一是说蝉头部的黑色,一是说自己的鬓角像蝉那样黑(还很年青)。“白头”对“玄鬓’实在是再工巧也没有了!《白头吟》相传是卓文君因为司马相如变心所作,哀婉伤绝,后来被那些不招皇帝待见的倒霉官儿引用,显得很哀怨。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句句咏蝉句句说人。露与风成为阻力的代名词。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结句的感慨被传颂千年而不衰,成为孤独者永恒的哀歌。
老骆在武则天女士手下干活的时候不小心给弄到大牢里去,那时候酷吏横行,进了大牢不死也要脱层皮,而老骆大概是坚决不认罪,执著要求平反的那种,反正最后他活着出来了,不然也没有那篇著名檄文了。诗名“咏蝉”,确实是在说蝉,每一句都能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与蝉联系到一起。但每一句又都不是仅仅在说蝉,每一句都有人的影子。此作格律严谨、对偶工巧(而且首联也对仗了),语意双关,咏物喻人,是咏蝉诗中的名篇,亦是早期格律诗的代表之作,值得我们学习。此作除了第七句“信高”二字的平仄反了、形成“蜂腰”之外,已经完全是一首标准体的五律了。由此也可以看到律诗的规矩也是慢慢养出来的。
老骆另外一首我很喜欢的五律是:《从军行》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平生一顾”是君王署意的代名词,就是让皇上一眼看上了。当然这里是位将军的语气,他为了那平生一顾而从军,意气风发,勇冠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荒野的太阳照到戈尖上,像是把戈分成了两半(阴阳面);苍天上的寒星则与宝剑上的纹路没什么两样。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抱”与“践”实在太妙了,动作、情感二合一,想换一下都难。弓弦拉足了环绕着汉家明月;而马蹄得得,践踏的都是胡地的尘埃。(这是卫国啊还是侵略啊?)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结句可看作流水对,相当自然流畅,家国情怀、铁血争战、塞外豪情尽现于此。这句写出了当时军人的心声,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祖国是家,皇帝是家长。为了皇帝就是为了国家、就是为了人民、也就是为了自己。这句后来多次被翻写,什么“为报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了却君王平生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都由此而来。
此作从音韵上说“一”字算是入作平声用;“抱”字出律形成三仄脚;只有“不求生入塞”句,由“仄仄平平仄”写成了“仄平平仄仄”,导致尾联与颈联失粘,亦可作为当时诗律尚未严谨的明证。
此四人中文学艺术成就最高的,当非王勃莫属。王勃流传下来的作品在《王子安集》中有诗百余篇,文章比较多些。其文中《滕王阁序》文倾古今,在传世的优秀骈文中无论是篇幅还是立意还是对仗都是绝对的佼佼者。可惜小王同学一面有点恃才傲物,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少负才名、自视颇高,在做人方面不够完美,结果大才而短命,年仅二十七岁(虚岁哦)就去世了,他若能多活几年,文学成就必将更大!
王勃的诗作中五律很多,咱们挑一首最有名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联对仗,此作是“偷春格”的典型例作。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颔联倒没对仗,但承首联承得紧、扣题准,十分得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千古名句了,其实是化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这是曹植《赠白马王彪》中的句子(请参看第四讲)。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不要做小儿女态在这歧路上哭哭啼啼啦!
作为一首送别诗,此作并没有过多的伤感、悲情,相反,诗中充满了昂扬的、开阔的情怀。首联放眼三秦,瞩意五津,从长安到蜀州,十个字全收,这等才华与笔力,不一般吧!景是实景,接下来的颔联则虚写一笔,以情承景,点出“离别”二字,略带伤感,此联虽没有对偶,但从功能上“承”得非常好,而且散句把语气舒缓下来,没有让全篇充满首联那种昂扬的味道,不然情深不下去了。颈联已是千古名句,把上句那几屑伤感的碎片,吹弹殆尽。前面说了,这句化自曹子建名作,固然气象上比小曹要逊一点,但对仗工整、语音通畅却犹甚于小曹,一下子打动了天下多少“知己”的心啊!而且此句的格调不仅荡开了前面的小我,更与首联呼应,形成宏大壮阔的气场,令人心情激荡。然后尾联再收回来,与朋友互相宽慰、互相鼓舞,不必洒泪而别,益发使得全诗基调敞亮、豁达,小有惆怅但并不悲伤。此作的优点除了词句之外,情绪的起伏、节奏的收放,其中章法,亦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
明代胡应麟认为王勃的五律“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唐)、中(唐)妙境。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诗薮·内编》卷四)——这个评价是相当高的,唐人开山鼻祖哦!
写到这儿发现没?全是五律,那么七律如何呢?其实从第三讲进入乐府开始到现在,我们一直只说五言没提七言什么事儿,这个有点对不起它——但七言发展的脉络真的好诡异的,咱们简短说说吧。七言的根子在《楚辞》上,刘邦曾经作为《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如果把其中的“兮”字全去掉,便成了:
大风起云飞扬,威加海内归故乡,安得猛士守四方!
是不是很像一首七言诗了?刘邦是楚国人,他们对这种比较长一点的句式比较喜欢也比较习惯(北方更喜欢短句子的《诗经》)。但尽管如此,汉代的诗歌仍旧是以五言为主,七言出现比例相当低。刘彻先生的另一贡献便是“柏梁体诗”,这种古怪的逐句押韵、不允许换韵、不分上下句而且还可以互相不关联的诗句串在一起实在令人难以卒读,无法想象是同一首“诗”里面的句子,可是柏梁体开了七言诗之先河,是比较早期的句式规整的七言诗。后来张衡、曹丕等诸位才子为推动七言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终未成气候。直到大唐初期,在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人的积极倡导、推动之下,热乎乎的七律新鲜出炉——格律严谨、有粘有对、对仗工整,这一文体最终成为新诗主导,对于后世近体诗的学习者来说,是基本功、是准绳、是标杆。此后有了“律句”之说,非独为诗,甚至为后世的词学都作出了规范与引导(词中律句比比皆是)。
杜审言,并非如雷贯耳的名字,但他孙子的名字一定是震耳欲聋的。他孙子是谁?杜甫,字子美,人称杜工部、诗史、诗圣。。。杜审言此人,才华横溢、但恃才傲物,据说活着的时候挺不招人喜欢。而他自己快死的时候居然对来看他的宋之问说:我快死了,我活着压着你们抬不起头来,我死了大家就都高兴了。麻烦是没人能接替我的位置啊!他这样狂傲固然招人忌恨,但咱们看看他的作品,着实不含糊!
先看一首五律:《五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此联现在春节还经常能见到!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以五律格之,除“出”字当平之外,完全合乎标准五律的格式,粘对皆没有问题,对仗就不必说了。写景之句动静结合、色彩丰富,绮明流丽。起句的“惊”算是炼到家了,结句以“思归”作结,与宦游相呼应,点明主题。此作词藻华美不说,情致的转接又何其工整到位啊!此律被后人赞为“初唐第一五律”,亦不算浪得虚名啦!
再来看一首七律:《七律——大酺》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起句连着三个地名,由小到大,大体相当于江阴、江苏、中国的概念。这么一连,诗人的视野一下子放大了,那么诗的格调也就提升起来了。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承得真漂亮!此联具体写“欢娱”的场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人。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早春时节景色,对仗华美工整,没的说!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日久属年丰。——“火德”是指武周朝,这是拍武则天女士MP之句,但拍得多么舒服啊!
从诗作上看,此作无一字出律,属对工切,诗意流畅——这是颂圣之作,“老干体”的鼻祖,但人家的诗作由小及大,雄浑高华,写得何等端丽大方,女皇如何会不喜欢呢?他能站在江阴城楼上放眼全国,不仅仅需要望远镜,更需要那份高迈的心!
总之,此后随着沈佺期、宋之问等人的进一步完善,七律格律益加完备、规整,新体诗家族里除了五律又增加了七律,还有先于律诗而直接脱胎于古诗的绝句(有说绝句是律诗截断了的是不对的),我们现在熟悉的四种新体诗(格律诗)诗体全部亮相:五绝、五律、七绝、七律。诗歌,进入了格律的时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