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显祖
赋罢新词授小伶,流传脍炙《牡丹亭》。
偏州浪士甘穷老,步趋形似岂性灵。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诗人。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古文诗词皆精,通晓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贬为徐闻典史,升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归里。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早年为罗汝芳弟子,读“非圣之书”。后与激进的禅宗大师紫柏交友,尤其敬仰激进思想家李贽,称李贽和达观是一“雄”、一“杰”,人称之为“狂奴”。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汤显祖于青年时即批评“前七子”的李梦阳、“后七子”的李攀龙、王世贞,指摘他们作品中“增减汉史唐诗字面处”。后更抨击“李梦阳以下”诸人作品“等赝文尔”。其用意实是指责当时复古派诗坛盟主王世贞等人。为了对抗“诗必盛唐”,后来写诗又曾追求宋诗的艰涩之风,但创作实践并不足以和拟古派相抗衡。汤显祖的古文长于议论,颇有特色。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是中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其戏剧《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问棘邮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