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绮梦 于 2015-2-14 13:13 编辑  
 
 今天的定场诗我没有特别准备 
发个今天写的小词吧 
小桃红·念孝庄姐姐次韵杨果 
未吟霜晓梦堪回。浅黛摇花翠。细雨初收美人泪。又春归。 
别来应许卿消息。乱云迷野,空闻惊鸟,无奈倦高飞。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近体诗格律 
前面我们讲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我们说这句口诀是不够准确的,要考虑,三仄尾,三平尾,孤平,拗救。 
 
上讲,我们讲了三仄尾,三平尾。今天我们继续 
 
一、孤平。  
所谓“孤平”,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平。 
 
即一个“平”音 
虽然有“孤平”的忌讳,但历来诗家并未对“孤平”进行准确定义。 
 
直到近代分为二派。 
一派是王力先生认为 :在一句诗里除了韵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 
如: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一派是启功先生认为:即任何两个仄音夹一平音。如:仄平仄仄平平仄。 
注:我在某个论坛上还看到,有人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进行了“详解”。 
把王力先生的“孤平论”也来自“一三五不论”一说,具体还有待考证。如果有诗友有这方面的资料,还请不吝赐教 
尽管对“孤平”的说法有二派。 
但是一般以王力先生的为准。 
我的看法是,以王力先生的为准,另外尽量不出现“两仄夹一平”的现象。 
对于“两仄夹一平” 
大家都知道有个特殊句:平平仄平仄  
这个句子是应用非常广泛。 
常见有:千山鸟飞绝。 
无为在岐路。 
七言有:我寄愁心与明月  等……并不做孤平算。 
那么我们来给孤平下个定义  
到底什么样的句式是“孤平” 
在一句诗里除了韵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就叫孤平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理解成具体以下三个要点: 
 
1、根据定义里“在一句诗里除了韵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就叫孤平”这句我们可以理解成:近体诗孤平的禁忌只在押韵的句子;不压韵的句子是没有孤平禁忌的。 
仄仄仄平平 
  
 
是我们讲的基本句式所以不在“孤平”论里 
 
这也是要说的第二点 
 
2、根据定义里“五言句式,平平仄仄平,第一字为仄时就叫孤平,七言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为仄时就叫孤平”。 这个说明孤平的句式只有这两个,其他都不是,如仄仄仄平平,这个不是孤平。 
 
内容较多,恕不一一问好。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S0CFY12DN{CJ$UE0_AU3R6E.gif 
 
3、根据定义里“七言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字为仄时就叫孤平”也就是说不管第一个字是平还是仄,只要第三个字是仄就是犯孤平。 
 
如: 
 
平仄仄平仄仄平。 
 
除了韵字的平外,第一个字是平 
 
但第三个字是仄 
 
所以仍是孤平。 
(关于这个句式的更正,后面我们还会讲) 
 
综上: 
 
“孤平”的句式便是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1、可怜白发生。2、寄字独怜月下霜。3、野火烧不尽。4月黑雁飞高 
 
请大家看下,这四个句子,哪些是孤平: 
1、可怜白发生。仄平仄仄平。2、寄字独怜月下霜。仄仄仄平仄仄平3、野火烧不尽。仄仄平仄仄4月黑雁飞高仄仄仄平平 
1,2孤平 
由上面可见,1234,均为除了一韵字外只有一个平音字 
12,符合孤平定义 
是孤平 
3,这里不字失替,属拗句,而且不是韵句。所以不是孤平。 
4,基本句式,非孤平二、拗救。 
 
 
拗救,这一词。大家听的很多了 
 
可以说是难点。 
 
但也可以说不难。 
 
说是难点,是因为因为拗句,产生了不同的句式,且需要救字。 
 
说不难,因为没有“拗”,便没有“救” 
 
就像吃葡萄吐葡萄皮,那我不吃葡萄就不吐葡萄皮。 
 
 
但是作为如果别人在写诗时用到“拗救”,我们不能说不知道。所以也要懂得。 
 
 
1、什么是拗救。 
所有的拗救都是围绕上面的我们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和三仄尾,三平尾,孤平。而言的。 
讲的 
 
如:平平仄仄平。 
 
这个句式里,如果第一个字“平”写成了“仄”, 
便成了:仄平仄仄平。 
 
犯了孤平,该为“平”却写成了“仄”,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做“拗句”, 
 
那么这个平仄不对的字,我们叫做“拗字” 
 
这样的话就要进行“补救”, 
  
 
我们把第三个字的仄,改为平,即:仄平平仄平。便完成了“拗救”。 
  
一般来讲,如果诗句里出现了“拗句”,就要补救。 
 
我们把凡是平仄不符合标准句式平仄格律的句子都叫拗句。 
 
 
那么在进行了拗救之后,便有了准律句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字都可以成为“拗字”呢? 
 
并不是这样 
 
像我们前面讲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说的很清楚。 
 
二四六字,为诗句的节奏点,所以要分明的。 
 
所以“拗救”便分以下几种情况 
 
1:“孤平拗救” 
  
便是我们刚才所说的:仄平仄仄平。 
 
孤平句转为:仄平平仄平。 
  
便是孤平拗救。 
 
这里还有一种情况如: 
 
仄仄仄平仄 
  
这是:仄仄平平仄 
  
的第三字拗了 
  
仄仄仄平仄,这里没有把平字换为仄字的位置 
 
而这一句,恰好又是出句 
  
那么就要到对句里去救 
  
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如果没有拗字,原应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句的第三字拗了,即,应平实仄。 
 
那么就要把对句的一个仄字变换下,变成平 
 
来保证这一联里的平仄平衡 
 
当然也有人认为,第三字拗,是小拗,可救可不救。 
 
在我看来,所谓“小拗” 便是在不犯“孤平” 
  
“三仄尾”,“三平尾”的基础上 
  
的一三五不论。 
 
即: 
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 
 
这三个句式 
  
第三个字不论时。 
 
七言 
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五个字不论时 
 
有种看法是可救可不救。 
 
我的建议是,能救便救 
 
实不能救,便算了 
如:极目萧条三两家 
仄仄平平平仄平 
横笛偏吹行路难 
平仄平平平仄平 
不破楼兰终不还 
月落乌啼霜满天  
如: 
 
一水似明镜 
 
潭水才深四五尺 
 
2必须救的 
 
即除了孤平外的 
 
单句自救。 
  
对句互救。 
 
仄仄仄平平仄平 
 
便是单句自救。 
  
刚才的孤平句。平平仄仄仄 
违反了三仄尾 
这个句式是平平平仄仄,在第三字该为平时,用成了仄,便成了平平仄仄仄,这样的话,在第四字用平,补回一个,救成平平仄平仄。 
这个说法我不支持,但我看很多教材上都有,便拿出来讲了。 
 
我只支持前面我们说的“特殊句式”的说法 
 
最后一个问题是对句互救。 
 
即: 
 
仄仄平平仄,这个出句 
 
在第三字为平,拗后变为仄仄仄平仄。我们前面说,可救可不救。 
 
但是如果第四字拗的话:即仄仄平仄仄时, 
 
那么但必须救。 
  
这样的话仍是前面我们讲过的句式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如: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样的大拗 
 
是非救不可的。 
  
但是一般情况下,不要这样故意拗了,去救。 
 
会使格律极为不畅。 
 
又如: 
 
江汉惊叶落,斯人何以堪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这个也是在第四字拗了后,尽管前面第一个字有了一个平,但后面仍要救。 
 
这个对句救出句,我们叫做:对三救出四 
 
即对句的第三字,来救出句的第四字拗 
 
那么还有七言 
 
七言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当出句第六字为仄的时候,对句第五字必须为平 即: 当出句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对句 (仄)仄平平平仄平 
 
其实便是在刚才的五言基础上变成了七言 
  
我们来看例子: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在青 
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大家可以看到,出句的有字,万字均拗 
  
有字为小拗,可救可不救,万字必须救 
 
对句的向字也为拗字 
  
那么无字 
救了便救了前面的所有的拗字 
 
此处,一般讲认为是二救。 
因为向人无在青这个是孤平救 
 
必须救 
 
对的 
 
报国有万死,向人无再青。 
无字救两拗,佳例要记清。 
 
再看几个例子下课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十”是入声) 
  宦游何啻路九折,归卧恨无山万重。(陆游《桐庐且泛舟东归》) 
  马蹄踏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方岳《梦寻梅》“七”是入声)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四首》) 
 
最后 
  
我们来总结一下 
 
拗救,只能后救前,不能前救后 
 
一般来讲只有平救仄。没有仄救平。 
  
有单句自救,对句互救。 
 
单句自救,分为孤平自救,和特殊句式。 
 
对句互救为:五言对三救出四。 
 
 
另特殊句式平平仄平仄里,第一个字必须为平 
 
即不能出现,仄平仄平仄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S0CFY12DN{CJ$UE0_AU3R6E.gif今天到这里了  
 
 今天作业: 找出二首有拗救的古诗,标出平仄。 复习讲义,补前面几讲作业。  
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