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讲义资料] 基础理论·实词第六

查看: 1740|回复: 1

[讲义资料] 基础理论·实词第六

[复制链接]

31

主题

133

回帖

219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94
发表于 2015-1-8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涯书卷客 于 2015-1-8 11:30 编辑

    大家好,诗词基础理论,了解词性以及用法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前面我们概略的讲了手法,今天及以后的两三节课,就要说说词性及其相关的问题了。
    词分虚实。实词是指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及代词;虚词则是介词、助词、副词、连词等。今天先来说说名动形这三类。

    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事物等的名称。诗词中的名词可略分几类:
如天官:西北望,射天狼。“天狼”者,天狼星是也。
如地理: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楚”、“湘”、“荆”者,地界是也。
如鸟兽:虎鼓瑟兮鸾回车。“虎”、“鸾”是也。
如草木: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兰”是也。
如宫室楼台:太液芙蓉未央柳。“太液”、“未央”是也。
如称谓职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候骑”、“都护”是也。
如时间季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日”、“青春”是也。

    再看动词。动词,用来形容或表示各类动作或趋势的词汇。诗词中的动词也略有分类。
表动作:起、坐等。如,儿童急走扑黄蝶。“走”“扑”是也。
表使令:请、令等。如,不教胡马度阴山。“教”是也。
表心理:爱、恨等。如,身后牛衣愧老妻。“愧”是也。
表存现:存、在等。如,不及卢家有莫愁。“有”是也。
表趋向:来、去等。如,三万里河东入海。“入”是也。
表能愿:敢、肯等。如,愿得燕弓射天将,“愿”是也。
表判断:是、非等。如,却望并州是故乡。“是”是也。

    接下来说到形容词。形容词是常用于描写与刻画的词。形容词的分类说起来有些别扭。按现代汉语的划分方式,有表属性的性质形容词,有表情状的状态形容词。今天我们且抛开那些教条,单以功用而论,诗词中的形容词可大略分为如下几类。
表色彩。如,绿杨着水草如烟,又,红旗半卷出辕门。“绿”“红”是也。
表形状。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圆”是也。
表势态。如,此恨绵绵无绝期,又,大江茫茫去不还。“绵绵”“茫茫”是也。
表程度,如,昭君不惯沙湖远。“远”是也。
表时限。如,天长地久有时尽。“长”“久”是也。

    好了。关于词性的介绍就先说到这里。讲词性是为了应用的。诗词中,对词性讲究最多最严格的,莫过于对仗。对仗,现代讲叫对偶,要求两两相对,排列整齐,形似仪仗,故名对仗。在近体诗中,对仗往往除了要求词性相当之外,平仄还要相反。这个在中级班会说到。
    约略而言,对仗有二十九法。今天只说说常见的几种。
    一曰工对。将同一类词语分别对仗叫工对。如,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二曰宽对。不能严格区分词语类别,只按词性相同的要求构成对仗叫宽对。也有半对半不对,亦称意对。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虽然词句不对,但是意气连属,故可为对仗。
    三曰邻对。邻近事类词语相对叫邻对。如,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四曰借对。遇有一词多义,诗人句意用甲义,而借乙义入对仗者,称借对。如,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寻常有二义,一曰等闲也。又,古人以八尺为寻,二寻为常。故可与“几度”相对。
    五曰流水对。将一句拆为两句,两句形式对仗,意义连绵,似水顺流而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六曰反对。意义相反的字互为对仗叫反对。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七曰掉字对。指一句中连用相同的字,而且上下联相对。如,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这种对法常用于文字游戏,也叫掉字格。
    八曰联绵对。即叠字对。联绵对者,不相绝也。一文再读,二字双来,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以上八种对法,司空见惯。望大家熟练掌握。另外,在诗文中有一种修辞叫做互文,乍看之下,易与对仗混淆。这里简单分辨一下。
    首先,对仗须是两句,而互文,在诗词中有对句互文,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也有本句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其次,互文要将一个意思分成两个相辅相成的部分,而对仗则可以是完全相反,或者意义分离。

    还要要插几句。古人是很讲究对仗的,尤以近体为甚。在蒙学典籍中有两部很出名的,叫做《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里面的文字都是根据对仗原则编撰的,且有很多句子用词妥帖工稳,很适合刚接触诗词的朋友阅读学习。
    书归正传。在诗词中,词法句法除了规定的运用外,还常见许多妙处。试举几例。
    一、名词成句。有一句之中,全用名词,再无其他,而爽爽朗朗,疏落成境者。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再有诸多名词意象联翩,虚实相成,虽是静物,却有动态。如,水村山郭酒旗风。
    二、动词精炼。动词因其传神,往往作为诗词的“眼”。古来诗家,善用动词者,无不精于炼字。如杜甫“身轻一鸟过”句。甚至有成痴如“推敲”者。
    三、动词移借。此法虽有张冠李戴之嫌,但运用纯属,亦有奇效。如“云破月来花弄影”、“红杏枝头春意闹”,无不如此。
    四、词性转化。此类现象著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者,所谓“点铁成金之法”也。

    书卷客曰:观夫代名之徵,指要为先。动形之变,量用是裁。乃知对仗骈偶,结体究于整饬,妍媸好恶,化象虑乎运筹。是篇章无反复则不美,词句能推敲而自安也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主题

8458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8934

首届舞会纪念章初级变色龙舞会魅力舞者初级水王初级水王2首届风云纪念章优秀灌水员发帖先锋

发表于 2015-1-8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11-21 19: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