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涯书卷客 于 2014-12-26 09:52 编辑
余尝与友人戏言:读好诗如观美女。美女则举止端雍,言语从容,颜色娇妖,身姿曼妙;好诗则意境高远,言辞珠玑,取象丰美,布局得体。四者缺一不可,然而布局往往被人忽略。写诗填词,合理的谋篇布局很重要,包括顺次、详略、节奏乃至音律。今天我们重点来说诗词布局中的一个小话题:详略安排。
诗词向来以语言精练,形制绵连独步。而在极为俭省的篇章中,能够分明体现出祥与略的对比,最是考较作者的筹策功夫。然一旦详略安排得体有序,则变化立现,奥妙陡生。 说到详略安排,最容易想到的是记叙文。叙事摹景是最讲究详略部署的,否则成了一滩流水账,不仅写时费力,读来也闹心。所谓“寓目辄书”,详略各尽其致,才能算一篇合格的叙写文字。 下面就来具体说说详略布局在诗词中的体现。
首先是详细描写。 所谓“莫现乎隐,莫显乎微”。详写之下,一切细节无所遁形,最是画形传神,纤毫毕呈。诗词中的详细描写常见以下几类: 其一,语言。如《兵车行》。自“行人但云点行频”以下,对话记录可谓不厌其烦。 其二,景色。如《旅夜书怀》。“细草”两句,乃是近景,“星垂”二句,便作远观。 其三,情志。如《短歌行》。“对酒当歌”至“唯有杜康”,文辞曲折,愁肠转结。 其四,肖像。如《孔雀东南飞》。对兰芝出嫁前装扮的描写。
诗词中的详细描写大致有这几类。而有详就有略。接下来说说略写的几种典型情况。 一、心理:如“到门不敢题凡鸟”。虽敬重仰慕之心,剖析淋漓,然止于一句耳。 二、因由。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句“一生好入名山游”,便知游赏庐山之发因。 三、景色。如《琵琶行》,全诗计有88句,通篇上下,摹景唯“枫叶荻花秋瑟瑟”、“茫茫江浸月”、“江心秋月白”十七字而已矣。 四、经过:如《木兰辞》。花木兰一代巾帼压须眉,替父从军昭千古。全诗叙事,然木兰出征十二载(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历经战阵无数,却只“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寥寥数语,便道尽也。
说到《木兰辞》,要多说一点:诗文中的军旅生涯与战争场面,自古以来,大多做模糊缺省处理。如加追溯,则大抵始于《左传》。如“齐鲁战于长勺”、“齐师败绩”。不过二句,战事毕矣。盖因《曹秽论战》重在刻画曹秽其人深谋大略,而《木兰辞》重在凸显木兰忠君孝父且不慕名利。因此,可汗出征的经历与长勺会战的过程就不那么重要了。 当然,悠悠华夏,浩瀚文章,不乏将行伍经历做重点摹写的。文如李华《吊古战场文》,诗如陈子昂《感遇》,词如稼轩《破阵子》。但是,大家不可忽略一个问题:此三子详写战争也是各有其道理的,绝非任性胡为。因此说,在诗词创作中,无论详略,皆须体察重心着落之处,再行安排。切不可本末倒置,为写而写。 须知,运用详略最基本的法则是: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至于可写可不写的,最好还是不写。
由详写而至略写,之后便是不写。但此“不写”,非上面那个“不写”。我们说,诗词是讲求意境的,意境是需要体会的,体会至深则有感悟。若感悟到了,精神的获得就使得意象的呈现可有可无了。所以,虽然不写,实则“不写而写”。 这种不写而写的情况同样不少。试举几例,大家同参。 如观景,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老杜先生拜谒武侯祠堂,先打探路径,知是“ 锦官城外柏森森”处。然而到了近前,一不观殿宇巍巍,二不看塑像凛凛,偏将宝贵的特写镜头给了草色玉鸟音。看似无理,然而细读之下,会觉出这两句“真正抒情,而非实在写景”。如此不写而写,赏趣良多,意味更深。 又如抒情,有《长恨歌》。古人多以玄宗荒淫误国为讽喻,白乐天偏作叹息悲惋之声。然全诗或叙事或写景或语言或心理,唯结句有一“恨”字。虽然,但遍观作品,玄宗在杨玉环生前的恩爱荣宠与死后的凄凉寂寞形成鲜明对比,尤以“归来池苑皆依旧”一节最是悱恻伤情。如此,则“长恨”自生,题旨全出。 再如叙事。有“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句。交兵既毕,堂堂金鼓之声在耳,点点敌虏之血未干。观夫战事惨烈,不在场面,在乎气氛也。
最后要做一点说明。上一回讲的是描摹,内中有“背面敷粉”;今天说叙写,有“不写而写”。二者看似雷同,其实区别不小。描摹重在技法,叙写重在布局,布局为先,技法次之,这是两个层面的概念。且背面敷粉雕饰了局部,不写而写牵顾了全篇,在具体创作时,一定要明确自己依的是哪一条。
书卷客曰:伏维窥情钻貌,体事微至,发咏申情,施功切密。乃状物能详其理,说理能尽其心也。然则物有轻重,事有急缓,泾渭自分,良驽奚骈。固不可喧宾而扰主,焉能以伐葹而芟兰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