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对联的禁忌。 
 
 联律通则里面说的很清楚。 
 
 
 首先忌合掌。 
第二忌不规则重字。 
三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当然,还有就是忌古今韵混用。 
 
 
 这个在联律通则里面禁忌里面没说,但在其他章节里面,有所描述。 
还有就是隔景。 
下面,我们逐一举例解释。 
 
 
 首先讲,合掌。 
 
 
 所谓合掌,指的是上下联讲同一个意思,好象合在一起的左右手掌。 
 
 
 对联由被叫作上下联的两个或两段相互照应的语句组成,一般说来,上下联内容应该有所关联,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 
 
 
 但不能完全重复。用同意词来代替。 
 
 
 一般容易合掌的多为名词或动词。 
前人把容易合掌的词语已经总结出来了,我发出来大家看看。 
1、瞧对看,听对闻,上路对启程。后娘对继母,亡父对先君。醪五两,酒半斤,扫墓对上坟。乞援双瞎子,求助二盲人。岳父有因才枉驾,丈人无故不光临。十分容颜,五分造化五分打扮;两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妆成。 
 
 
 2、行对走,跑对奔,早晚对晨昏。侏儒对矮子,傻子对愚人。观浪起,看波兴,闭户对关门。神洲千载秀,赤县万年春。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减千分。 
数量词上下一样,也为合掌,如半斤对八两,或是五两对半斤。 
 
 
 用五或八,是今古有别。 
 
 
 古代是十六进制,现代是十进制。 
 
 
 对于不规则重字。 
有时对联上联可以重字。有的不重字就没法对。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肺七嘴八舌九思十霜,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 
 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而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看看这个尊师联。 
上联是从一到十。 
下联是从十到一。 
这是按顺序来排的,我们视为规则重字。 
如果你给打乱了。 
就无规则了。 
 
 
 还有,用副词,语气助词等词在句子里面,也可以重复。 
山之大,信步可登顶 
水之遥,弄舟自渡边 
 
 
 这里面的之字,在里面视为规则重字。 
如果同样的字,在上下联的不同位置出现,则为对联的禁忌。 
就是我们常说的重字。有人戏称为虫字。 
 
 
 春光无限春风画 
风景怡人细雨描 
这样的风字,在里面就重了。且,上联重两春,可是下联没有在对应位置出现重字。 
就是犯忌的联,这样的联,就拿不出手了。 
 
 
 还有三平尾,和三仄尾。 
我们对联,一般都是遵循马蹄韵。 
 
 
 以七言句举例,一般分为以下两句格式 
1、平起: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起:仄仄平平平仄仄, 
三仄尾,一般指仄起式,或是有分句的联,在分句里,或是尾句里,连续三仄作为结尾。 
 
 
 闲来斟病酒 
梦里忆家乡 
这是正常的对法。 
闲来煮病酒。这样就成了三仄尾了。 
意思是差不多的意思,但用字的时候,一定把这规律整清楚了。 
 
 
 三平尾,则为下联容易出现的病句。 
 
 
 当然上联中,如果有多分句,断句的时候也不能出现三连平。 
 
 
 下联分句中,当然也不能出现。 
 
 
 三连平,可以在起句的时候出现,但收句绝对不行。 
 
比如说:黄花经露瘦 
 
 
 起句三连平。 
 
 
 但不能作收。 
比如说,瘦重黄花残 
 
 
 这样的则视为病句。 
 
 
 下面我们来讲一讲隔景。 
 
 
 隔景,分为景隔或时隔,及意隔。 
 
 
 隔景原来的定义是园林建筑构景的一种手段。 
主要是为了避免让景色一览无余。 
采取的一些手段把园林的景色相隔开。 
 
 
 用在对联里,就不是这么个意思了。 
对联中会描写一些场景和画面,就会产生上下联的场景是否关联与和谐的问题,在对联中对取景的第一个层要求,是追求逻辑合理,保证上下联场景的关联性。 
 
 
 对取景的更高一层要求,是追求场景的和谐,使画面更加具备美感。 如果在上下联各有不同季节、时间、场景出现的画面或物品,都可称之为“景隔”。 
 
 
 比如说,桃花照水春风暖 
             枫叶经霜秋色浓 
从景,从时,都是不相干的。 
当然,隔景要和无情对区别开来。 
 
 
 还有,有因为关系的联,不能视为隔。 
如:春种千颗籽 
       秋收万担粮 
 
之为“景隔”。 
 
 这样的联,可以视为流水,或是因果关系联。 
上下联分别写了春和秋。景不同。 
 
 以前讲对联的定义的时候讲过,对联是由上下联组成,通过上下联的关联,来描述表达作者的意图。 
 
 雨润飞红春色好, 
霜冷落叶月光寒。 
大家看这一联。 
 
 
 
 也是时隔,景隔。 
甚至意境也是相隔的。 
 
 
 
 
 但如果在律诗里,主题是想写一年的景色,通过四联来表达,就不一定是隔景了。 
 
 所以说,要看有没有关联。 
 
 
 至于,古今韵律混用,这个大家应该都清楚。 
 
 
 我们现在对联,或写诗,用平水韵,或中华新韵。 
我们一般创作的时候,要求只选用一种韵。 
 
 
 
 意思就是说,用中华新韵,上下联都一样,都是新韵, 
 
 
 用平水韵,上下联都用平水韵。 
 
 
就是古今不能混用。 
 
 
 要么今韵,要么平水韵 
 
 
 并且我们学习期间,提倡用平水韵。 
如果用新韵,一定要标注出来。 
新韵或今。 
 
 比如说:日薄西山归雁远== 
              
薄,在这位置是仄。 
 
 
 用的就是平水韵。 
 
 
 对联的禁忌,大体就是这么多。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到这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