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涯书卷客 于 2014-12-4 22:15 编辑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镗棍铄棒,油条麻花。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鉴赏课能和大家一起聊聊天,聊我比较喜欢的话题——酒。 酒与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有密不可分的渊源。“酒之所兴,肇自上皇。”上皇者,东皇太一也。又有说:“帝女令仪狄造酒,进之于禹。”可见,国人用酒,始自上古。上古其时,酒并不如今日这般,为供众人豪饮之用。从远古以来,酒便是礼仪的用品。周有“五齐”、“三酒”,皆为祭祀时的道具。乃是敬天地、飨鬼神的妙物良方。当然,我们今天说的话题离不开诗,而诗恰是有远古祭祀的乐歌演变而来。况且,历代文人皆有与酒相关的佳话传世。所以说,酒与诗在文化层面上是不能割舍的。
《诗经·小雅·伐木》:“伐木许许,酾酒有藇。”又曰:“伐木于阪,酾酒有衍。” 《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 《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众所周知,《雅》乃宴饮之乐歌,于演奏《大雅》之时,众公卿推杯换盏,礼乐相和,可见酒的地位。后世文人墨客,亦常宴饮吟诵作乐。 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流觞曲水”。 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右军与名流雅士共四十一人,“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其时,文士集会,多以吟诗、喧令为乐,所谓“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酒杯到谁的面前停住,便赋诗一首。何其高雅。 说到名流集会,当然不止兰亭可为。但这次聚会却为后世留下有“千古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集序”,因此,一次普普通通的聚会便名垂青史了。 历史上,六朝时期,正是士族与庶族争斗最激烈的时代,世家大族把持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我们抛开那些史观不谈,士族沉浸在奢靡生活之余,他们在精神文化世界,确实给我们留下许多话题与诗题。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
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与贵族大地主王恺争富,修筑了金谷别墅,即称“金谷园”。园内金碧辉煌不让宫室,珍稀罗列尤胜仙家。后世将“金谷春晴”誉为洛阳八景之一。足见其景致佳妙。《晋书·石苞传》载:“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送者倾都,帐饮于此焉。” 后世文人对于石崇在金谷园内如何挥霍民脂民膏仿佛并不在意,反而是传下“金谷酒数”的成语,铭记当时的文化盛景。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据传,金谷酒数规定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斗。斗这个度量单位,现已作废,在古时,宋代一斗约为8两,汉代一斗约为2斤。如此看来,三斗的惩罚,也是有些分量的。 另一个著名的宴饮佳话便是梁园。
王勃《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睢园即梁园。汉初,文帝封其子于大梁,史称梁王。“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其时,枚乘、司马相如等名士时有出入。枚乘《梁王兔园赋》:“修竹檀栾,夹池水,旋菟园。” 古人宴饮赋诗作乐的佳话不胜枚举,后世,直到如今,这习俗依然保留,只不过渐渐删繁就简,变成了简单的酒令,如“哥俩好、五魁首……”等。据说文革时,有善谀着编酒令云:“一杆大旗、两个凡是、三大纪律、四卷雄文……”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说了这么多一群文人的故事,下面再说点一个文人的故事。 说到文人饮酒,比比皆是。文人嗜酒如命者,亦有不少。但说到因嗜酒而扬名的,首推“饮中八仙”。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诗既名曰“八仙”,自然有八人: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而这其中,着墨最多、形象最显的,莫过于“诗仙”李白。 李白好饮酒众人皆知。而李白饮酒,素有“斗酒诗百篇”之美誉。往往在字里行间,能见出饮酒时的境遇与心情。 李白一生境遇可谓坎坷,曾自叙:“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又曰:“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然而,李白一生所作,留为后世称颂的,大抵是在失意寡欢的境况中完成的。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这首《襄阳歌》作于开元二十二年。其时,韩朝宗在襄阳任荆州长史兼东道采访史。李白往谒求官,不遂,乃作此诗以抒愤。诗中尽是醉人语,读来却有一襟凄愤苍凉。 自“笑杀山公醉似泥”以下,声音愈亢,意象愈奇。但无论何情何景,皆有凋伤之韵。“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秦相李斯权倾当时,也只得个腰斩的下场,何不如我这般放怀豪饮呢?“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古来功名富贵,无非黄土木石。诗人借此抒发自己的疏远权贵的感慨,内中却不乏“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的矛盾。 事实上,通读李白的诗作,会发现这位“谪仙”委实是性情中人。奉召得意便“仰天大笑出门去”,罢官失意就要“明朝散发弄扁舟”,还说“少年早欲五湖去”——言下之意:谁稀罕…… 关于李仙人的死,说法不一,我比较倾向于浪漫的一种:骑鲸奔月,失足而殁。就让一代浪漫主义大豪,最终走进童话的世界里去吧。
最后说几句题外话:学诗写诗,不能光着眼于诗。有道是“功夫在诗外”。今天虽然讲了许多课外的话题,但终究不离“历史”与“文化”,而这两者正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必修课。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拓宽视野,拓展知识。还是那句话——多读、多想、多练习。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