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诗,从《诗经》到《楚辞》到《乐府》再到后来的格律诗、宋词、元曲,无处不在。《诗经》是个人文开蒙的时代,其中的爱情诗大多质朴浓烈,爱得坦荡、爱得执著,《关雎》《木瓜》《子衿》《静女》《蒹葭》,名作多多,风格各异。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婉转缠绵,有的努力争取,有的默默祝福,后世的爱情诗,其实只是语言有所改变,感情还真没太有什么新花样。到《乐府》时代,著名的《上邪》《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等爱情诗也不在少数,文字上趋于含蓄,情感趋于深沉,笔法更加曲折委婉。南北朝时期至唐初,诗风腐糜、重于雕琢、格律初现,作品过度追求形式,真情反倒浅了。爱情诗亦不能幸免,这个时代非但没有多少佳作传世,甚至有些作品流于轻浮淫邪,入了外道。自唐诗大兴,唐诗中的爱情诗也焕发新芽,开出炫丽的花朵,有的淡远,有的含蓄,有的缠绵,有的悠长,种种不同性格、不同环境下的爱情诗琳琅满目,到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成为大家公认的爱情诗集大成者,清丽深远,以事写情,以情讽事,对后世影响很大。到了宋词,爱情成了主要内容了,大概是诗庄词媚之故,特别是在词产生的初期,诗写正事儿,作为“诗之余”的词则承担了这些“不是正事儿”的表现任务。另外一点就是在宋朝,一反大唐的风流恣意,理学当道,从上到下一派的假正经。那么谈情说爱的事儿,登不得大雅之堂,便只能放到词里去唱唱说说,所以以爱情为主题的词比例相当大,水平相当高(可惜不在咱们这次的讨论范围之内)。
今天咱们着重聊聊唐诗中的爱情诗,以及我们自己如何创作爱情题材作品。爱情诗也有不同的分类,相思、寄内、闺怨、艳情、悼亡。
相思类的大体是给情人的,有男思女的也有(拟作)女思男的。
先来看男给女的:
《寄赠薛涛》作者:元稹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元稹其实是挺花花的,虽然他写过“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样动听的句子,但无疑是骗人的,对莺莺的始乱终弃,还恬不知耻地说“还将昔年意,怜取眼前人”;跟薛涛有一段情缘吧,人家薛涛可以动了真情了,结果他呢?元郎更在烟水外,人家就是不回来!他诗中还有位刘采春女士,也很美也很让他动心,注意,人家是有老公的!扯远了,回来说诗!
元稹对薛涛是有感情的,诗中讨好美人相当有水平。像薛涛这样的传奇女子喜欢男人怎么夸她?夸她美么?夸她温柔么?她们最喜欢心爱的男人能看到自己有别于其他女人的地方:才华!而元稹是绝对的高手,投其所好一语中的。开笔将薛涛与卓文君放一起说,先拍一记马屁;颔联赞其言语精巧、文章高妙,鹦鹉舌、凤凰毛,又柔美又巧妙的意象,形容一个智慧女子;颈联侧面描写,以公卿作对比,再写薛涛之才;尾联写相思,以菖蒲花长得很高写时间之久、相思之深。
其人虽不足取,但诗还是要得!
再来看个女思男的:
《无题》作者: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这一首说是“无题”,其实主题还是很明确的,大约是不好起名罢了。诗中写了一个女孩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这句很有名的。诗句温和柔美,却是柔而不弱,颈联很明显的写出了倔强与不屈,转得很漂亮!
虽然有人把此作扯到政治不得意上,这个我觉得咱们就不讨论了吧,李义山的诗,反正也达不了诂,就当爱情诗看吧.
反正相思类的就一个字“苦”,甭管男思女还是女思男,反正相思之苦是一定要写的,用文字打动对方。
寄内类的大体是写给自己老婆的,鱼水情深。这类在写的时候一定要浓情,文字什么的都在其次,浓情第一。没有情,这种作品基本可以归零。
先来看一个:
《夜过盘石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作者:岑参
盈盈一水隔,寂寂二更初。
波上思罗袜,鱼边忆素书。
月如眉已画,云似鬓新梳。
春物知人意,桃花笑索居。
此作说是“效齐梁体”,确有些浓丽的味道,但不浮艳,而且细腻缜密,不说作者,还真是想不出来是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开笔扣题,“一水”“二更”分别对应“隔河”和“夜”;中间两联一向被方家大赞,“波、鱼、月、云”当是眼前之景,“袜、书、眉、鬓”为所思之物,由物及人,深情渐露。结句的“桃花笑索居”,则通过强烈的对比,一边是妖冶热闹的桃花,一边是清冷寂寞的索居之人,有爱,有思,有怜,有愧,味如橄榄品之不尽。
这首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在于中间两联由此及彼的路子,既写了眼前所见,又写了心中所思,二者都能兼顾,写了景寄了情。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他两句写了八个名词,但相关紧密、笔意集中,我们笔力不到的话,很容易搞成“意杂”之病,切切!
再来看一个:
《月夜》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老杜一生只一位夫人,跟着他颠沛流离了大半生,这是老杜作品中为数不多的柔情外露的一首。虽然此作的对仗一直讨论来讨论去,但颈联的细腻、真切,实是足以掩其瑕。一个“湿”一个“寒”,把老杜对夫人的牵挂表露无疑。所以这个只一联对仗的作品一直流传至今而且受到相当高的评价。
寄内作品,因为是结发夫妻,所以少了虚化的,更为实在更为细腻更为真切——可能也不是那么华丽,但一定是真情满满,所以更感人。
闺怨类是女子思念埋怨外出不归的男人的,这个男人可能是不能归(从军、从政、从商),也可能是不愿归(变心了或者压根没爱过),所以相应的这个女人可能是思妇也可能是弃妇。
《杂诗》作者:沈佺期
闻道黄龙戌,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此作是老沈的名篇,诗从故事背景写起,“频年不解兵”道出征人妻子的痛苦;颔联的“可怜”既是怜月更是怜人,而且征夫与征妇都写到了;颈联分承颔联,少妇对应闺里月,良人对应汉家营,思路很巧妙。尾句的抱怨则为相思太深太重之故。
《闺怨》作者: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名气很大,是闺怨的代表作品。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不知愁,写她很开心的打扮好了登楼赏春。一个“忽”字转得很大却很圆融,再接着一个“悔”字,情全出来了。
这类作品现在用不太着,写也大半是拟作,反正写女人要很痴情就是了。
艳情类作品晚唐时期比较多些,小李、小杜、还有温八叉,这些人笔下的艳情诗都不含糊。实话说,叫艳情诗,其实真的不能太艳,有些太艳的,比如韩偓,近乎淫亵,为后世所不取。李商隐的还是比较靠谱的。比如大家熟悉的:
《无题》作者: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此作当为爱情诗无疑,写一次宴饮中与情人相见的场面。后世有人穿凿附会的说是写什么君臣的,我觉得他们想得太多了。
此作开笔是相当的好,两个“昨夜”放在一句里,这种刻意的重复让人相见“昨夜”给他的记忆之深,时间地点写得清楚明白;颔联为名句,紧承首联,写二人会面之景。由此句来看,似是遥见而不是近谈;果然颈联再写“隔座”,这种距离最是勾人魂魄;“嗟”字道出所有的没说的话,一声叹息啊。。。
再来个艳一点的,
《五更》作者:韩偓
往年曾约郁金床,半夜潜身入洞房。
怀里不知金钿落,暗中唯觉绣鞋香。
此时欲别魂俱断,自后相逢眼更狂。
光景旋消惆怅在,一生赢得是凄凉。
此作毁誉参半,明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说:“前四句太猥、太亵,后四句始是诗”,清代纪昀说:“亦不以诗论”(就是压根不能算诗),而清代另一位学者冯舒则认为:“此公都不解,不如此终未尽兴,岂病在猥亵耶”?老冯说不这么写就不够劲,就得这么写!反正前四句是挺荤的,但后四句是真的不错,特别尾联,欢乐的场景转眼就没了只剩下不尽的惆怅,只剩下凄凉。。。喜欢写床戏的,也可以学习一下这种先荤后素的手法。
总之艳情类的,一定要写得艳而有情,艳的程度和尺度自己把握,但情一定要浓,不然就成垃圾了。
悼亡类不用说了,是活人写给已故亲人的(这里特指妻子),写得真切、写得痛楚、写得读者跟着伤心,就是有感染力的好作品啦!
看一首小李的绝句: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作者:李商隐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这首诗是他夫人王氏病故后,他孤身入蜀途中所作。诗小得不能再小,却四句四个层次,句句煎心!可见诗好歹并不在长短、大小,螺蛳壳里也做得出大道场!
唐代悼亡诗写得最出名的,其实是元稹,他夫人韦丛去世后,他写过一组诗也是久负盛名:
《遣悲怀之三》作者: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语意悲凉,深情款款,十分动人。尾联写他报答亡妻的方式很独特:以后夜里都不睡觉了——那你白天睡啊?
再来看这一首:
《中秋遥思》
月饼圆圆人未圆,阴阳相去两重天。
窗前曾忆月双照,灯下独伤影自怜。
我领儿孙奉果馔,你陪父母受香烟。
远思近念何时了,天地难合泪怎干。
此作不是什么名人大作,是前年中秋节家母思念先父所作,语言浅显明了,没有典故也没有什么修饰,就是白话,所取者,唯情深耳!
爱情类的作品大体讲这么几种,大家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进行创作,情深是第一位,其他文字、格律都在其次!
作业:写爱情诗一首,律绝皆可,限韵【十蒸】。限2016年10月24日零点之前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