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504第十三讲:【忆江南】
大家好!经过前面十二讲的铺垫,咱们学习了词的发展历史,词的韵法、字法、句法、章法、笔法,应该说对词的创作有了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所以从今天开始,咱们选取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词牌,开始逐一讲解其格律、特点、创作要领等内容,今天从【忆江南】说起。
【忆江南】——作者: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之所以从这个牌子说起,是因为它是所有词牌里最像诗的。三五七的句子语气舒缓儒雅,五七言皆为标准律句,学诗人很容易上手。
别看词短,它的别名可不少:忆江南,又名望江南、谢秋娘、安阳好、江南好、步虚声、春去也、望江梅、望蓬莱、梦江南、梦江口、梦仙游、归塞北、思晴好。大家以后看到人家用这样的词牌子,不要少见多怪啦,是【忆江南】的小名。
它的源起之处,史料记载不一。唐朝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李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说是李德裕先生为怀念他喜欢的女子谢秋娘所作。
因白居易词,更名《忆江南》。自注此曲,亦名《谢秋娘》。按《教坊记》所载曲名,皆盛唐及以前乐曲,其中有《望江南》。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天宝十三载崔怀宝赠薛琼琼一首,只首句衬二字,其余句法、叶韵、平仄悉同。”可见此词不始于李德裕。——这段是告诉我们,它最流行的名字【忆江南】源自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的大作,李德裕(公元787年-850年)比白居易晚,更何况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就已经有人作此调了。所以只能说它的一个别名【谢秋娘】是源自李德裕,并非李先生创调。
此调唐五代皆单调,至宋有双调。宋·王灼《碧鸡漫志》:“此曲自唐至宋,皆南宫,字句亦同。止是今曲两段。盖近世曲子,无单遍者。”——这句为我们解答了到底【忆江南】是单片还是双片的问题。我们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单调,后世写双调的也不多。但我们要知道【忆江南】原来是单眼皮,长着长着长双了。。。
再来看看它那些名目繁多的小名是如何来的:
【谢秋娘】,源自李德裕的外宅;
【忆江南】,因白居易词更今名,又名【江南好】。
又因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名【春去也】。
温庭筠词,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句,名【望江南】。
皇甫松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句,名【梦江南】,又名《梦江口》。
李煜词名【望江梅】。前面这些都是单调的,只一片。到宋朝之后变为双调。
王安中词,有“安阳好,曲水似山阴”句,名【安阳好】。
张滋词,有“飞梦去,闲到玉京游”句,名【梦仙游】。
蔡真人词,有“铿铁板,闲引步虚声”句,名《步虚声》。(作者应该是一位道士)
宋自逊词,名《壶山好》。
丘第春词,名《望蓬莱》。
《太平乐府》名《归塞北》,注大石调。
前面咱们一起扒了扒【忆江南】的前世今生,下面来看正题:词的体例。
《钦定词谱》中收录的【忆江南】共有三体:
忆江南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此为正体)
白居易
江南好
平◎仄
风景旧曾谙
◎仄仄平平[韵]
日出江花红胜火
◎仄◎平平仄仄
春来江水绿如蓝
◎平平仄仄平平[韵]
能不忆江南
平仄仄平平[韵]
按,温庭筠词:“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正与此同,平仄参之。
又一体 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欧阳修
江南蝶
平平仄
斜日一双双
平仄仄平平[韵]
身似何郎曾傅粉
平仄平平平仄仄
心如韩寿爱偷香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天赋与轻狂
平仄仄平平[韵]
微雨过
平仄仄
薄翅腻烟光
仄仄仄平平[韵]
才伴游蜂来小苑
平仄平平平仄仄
又随飞絮过东墙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长是为花忙
平仄仄平平[韵]
此即单调词加一叠,其可平可仄,与单调词同。按,《啸余谱》录李煜作,本单调词两首,故前后段各韵。且双调始自宋人,从无用两韵者,即《海山记》伪托隋词八阕,亦前后一韵,不可不辨。
又一体 双调五十九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两平韵
冯延巳
去岁迎春楼上月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正是西窗
仄仄平平
夜凉时节
仄平平仄[韵]
玉人贪睡坠钗云
仄平平仄仄平平[换平韵]
粉销妆薄见天真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人非风月长依旧
平平平仄平平仄[换仄韵]
破镜尘筝
仄仄平平
一梦经年瘦
仄仄平平仄[韵]
今宵帘幕飏花阴
平平平仄仄平平[换平韵]
空余枕泪独伤心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按,《阳春集》冯词二首,前后段俱两平两仄四换韵,实与唐宋《忆江南》本调不同,因调名同,故为类列。
后面两种双调【忆江南】各位有兴趣可以自己学习,咱们着重看正体,单调。
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句式上皆无特别麻烦之处,主要是中间两七字句大多要求对仗,写成偶句的形式更见规整,与三五字句更能拉开参差之感,突出词谱的起伏之处。
作为学习,咱们来简单分析一下皇甫松的这首【忆江南】,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这首也叫【梦江南】,词句典雅、精致,是一首清楚的朦胧词。它的文字清晰明了,不存在任何的含糊处,而语意却是朦胧的,包括描摹出的画面:烛花落了,屏风上的红色芭蕉也暗下来了,人呢?睡觉觉!前面两句交待缘起。接着入梦,地点是江南,时间是梅熟日,背景音乐是夜船吹笛雨潇潇,人物是那个“人”,事件是“语驿边桥”。无一字不明,甚至都不需要注释,但又无一景不朦胧:江南是个模糊概念,多半是他的故乡吧;梅熟那天是哪天?夜船,夜晚看不清;潇潇雨中的笛声,会清晰么?多半也是有杂音的;最妙的是结句,人是谁,在驿边桥那儿与谁?语什么内容?
这首小词如同一张主体虚焦的照片,不是没拍清楚,而是为了展示模糊。前几年有几位著名的网络作家以此词为戏,一人择一句写一篇小说,我看过沧月写的《夜船吹笛雨潇潇》,味道与这句真蛮像,低回婉转荡气回肠的。。。
最后再与大家分享一首我去年写的:
【忆江南——石榴花】
榴花好,翠锦缀红罗。阅世情怀难再少,动人颜色本无多,经雨更如何?
厚颜的说,这首词我自己还是挺满意的,因为自己字词功夫比较差,所以一向在谋篇上着力,这首小令也是。开笔直点榴花,因为是咏物作品,开宗明义,先把吟咏对象点出来。翠锦缀红罗,这句算是承一下实写,浓密的绿叶里面有娇艳的红花。因为写的时候已经是夏天,很多榴花都开始落了,所以接下去宕开一笔,以双关句写开花情况:难再少,这里少读四声,少年之间,就是说到了一定时间,看待事情的方式很难像小学生一样了;而美丽动人的颜色也会渐渐远去,越来越少。这是现状,就是已经这个样子了,有无奈更有对现实的认同与接受。结句经雨更如何是对未来的设想,留下余味。
作业:【忆江南——暮春】,限韵第十部。
2015-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