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59|回复: 5

[讲义资料] 沧浪风诗词学校第四学期第二期作业【掬水月在手·意寄任一词牌】点评讲义

[复制链接]

293

主题

2777

回帖

5万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54304

冠军组奖章端午节纪念奖初级变色龙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6-12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讲义收集整理:才才

【说在前头】
今晚内容比较多,望各位多多配合,以节约各位宝贵的时间。在正式点评前,我先说几句题内话。
《春山夜月》【唐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这首唐代古诗便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出处。这首诗的作者与这首诗以及这两句脍炙人口诗句,在唐代可谓名不见经传,但到了宋代却成了文人格律诗寄意的必备单品,朱淑真就写过。
甚至以后这两句成了省级考试的考题——当时这种考题叫做“省题诗”。
演绎这两句最好的就是宋代无名氏的“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全诗或失传)。不久之后,“爱月夜眠迟”被谱成了词牌。
追根溯源,可想而知“掬水”与“弄花”两句的震撼力有多强,以至于千年传唱不息。
好的诗或者诗句它的光芒必然是呈多面性照射的,恰恰这种模棱,更能折射出读者心中的各种思索与感应。你若从容淡泊,它便愈加使你从容淡泊;你若多愁寡欢,那么它也许愈加使你如此……
那么如何对待“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个题面呢?后句的寄意在前段时间我已经点评过,很遗憾,少有作者拿住七寸。并且对待题面的立意斟酌,都少见高远。
立意是一首词作的魂,立意高,则词作神韵自显;立意低,即便辞藻再丰丽华美,也终是二流。
不过立意的拿捏,确不是件易事,否则人人都能成为苏轼了。清代的沈祥龙在《论词随笔》如是说:“词贵妙悟。词得屈子之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之超旷空灵。盖庄子之文,纯是寄言,词能寄言,则如镜中花,如水中月,有神无迹,色相俱空,此惟在妙悟而已。”又援引严沧浪云:“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一)
《临江仙:掬水月在手》 【文/樱桃】
余热依依傍晚,谁家儿女嬉游。井边提水碧瓜投,只见月影散,井底与瓢兜。
掬水月荡双手,饮冰月入喉头。水光浮动梦幽稠,怡然忘物我,月在古城楼。

【淼焱老师点评】
首先,这首词的“井”、“见”、”月“、”荡“、”饮“出律。我平时点评各位作业,是出于相信各位不会犯出律这样低级的错误的。看来今后还是得给你们检测一下。
樱桃这首词的立意很好。如何去判别立意高下呢?盖应看取作者的作品所流露的情感,是广大的,还是狭隘的。人说苏轼和姜夔在词笔上,可谓不相上下,但前者立意高远,后者狭隘。这就是为什么王国维说姜夔:“境界上终隔一层”。
“怡然忘物我,月在古城楼”-----这两句很好,作为结拍,一杆收尽。古城楼上一轮月,原来是照古也明今的。
但是一首好词,光看立意是没用的,虽然立意高,可以给你挽回一城。
“余热依依傍晚,谁家儿女嬉游”-----小令的做法,须突然的来,悠然的去。也就是说,起拍要如劈空而来,结句要如悄悄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个起拍太过平实。然而也不是起拍平了就全局没药可就了,须在后文振起为宜。但是后文的“井边提水碧瓜投,只见月影散,井底与瓢兜”仍旧是紧跟着起拍的平铺直叙而平铺直叙,况味生生减半。
“掬水月荡双手,饮冰月入喉头”-----这个前句破题,在演绎的衔接上,还算得当。但是后句“饮冰”云云实嫌拗口诡谲。
樱桃为词的立意一直是比较开广的,总能使人多少从中获取点东西来。但是要记得在章法、字法、句法上多多改进提炼。

(二)
《金缕曲:掬水月在手》【文/琴韵 】
小径溪声绕。
步云梯,凉风习习,竹边风悄。
闻到何人吹箫笛,流出天成乐稿。
更添得,月华幽草。
遣兴留连寻旧约。
把千丝、写个相思调。
情漠漠,有天晓。
些些底事缘何了。
忆当年,几番心动,不曾言表。
划个圆圆依馨梦,负了深情多少。
又何况,知音渺渺。
一阕清词心收去。
竟平和、冷月波中照。
逐此意,与君老。

【淼焱老师点评】
刚才说的小令做法是突然的来,悠然的去。那么长调的做法就比较不那么极端了。需要中规中矩,还不失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致。长调的起结也是最吃紧,但是长调有余地给作者铺叙,但是全局里比兴的成分一定大过铺叙的。借景抒情,借物寓意,视为词之大旨。
“小径溪声绕。步云梯,凉风习习,竹边风悄”-----此“云梯”或作高山上的石级或栈道观。
“闻到何人吹箫笛,流出天成乐稿”-----仙雾缥缈之致,”天成乐稿“,或可释作浑然的天籁声。联系起前一拍,极尽渲染之能事。
“更添得,月华幽草”-----“月华”渐入题,但“幽草”有些累赘,因为前文的渲染已经足够了,应该渐入佳境了。
“遣兴留连寻旧约。把千丝、写个相思调。情漠漠,有天晓”-----“遣兴留连”炼字可酌。
“把千丝、写个相思调”-----“千丝”突兀。“写个”云云声情骤降至谷底,飘了。
“些些底事缘何了。忆当年,几番心动,不曾言表”-----过片未能很好的补救,上片的后半部分已经坐实了情感,在换头处最好用虚笔。虽然“忆”领起的算是宕开一笔。但是情感仍然徘徊在“相思”云云,这样的演绎还是继续坐实了前文。
“划个圆圆依馨梦,负了深情多少”-----这里的“圆圆”是月亮?画个月亮,负了深情,似乎可以牵强的联系一下。
“又何况,知音渺渺”-----“知音”实在是突兀而来。
“竟平和、冷月波中照”-----很遗憾,前半句未能托住。
“逐此意,与君老。”-----结拍抒情,未尝不可,但是前文的抒情已经轰轰烈烈,末尾最好淡淡的。
虽然是临了破题了,但是前文时断时续,章法上有待斟酌。

(三)
《西江月:月醉》【文/江南雨】
月桂一枝香袖,冰纱半盏清心。
行云流水唱如今,九曲回环尤品。
执棹云深天际,垂青尘去嚣禁。
鹤鸣献舞对倾斟,月醉仙楼玉枕。

【淼焱老师点评】
这首词貌似没有符合题面标准(本期作业是“掬水月在手”调寄任一词牌),这首词的总体还是比较切合“月醉”这个题材的,还望作者以后注意作业要求,时间关系,这首只能先过了。

(四)
《蝶恋花:掬水月在手》【文/昙花】
雨后枝头春色透。风里柔丝,轻惹纤纤袖。一碧春池垂岸柳,清宵淡月和更漏。
最是牵萦分别久,此去年年,空剩人清瘦。掬水莹莹月在手,流光如梦情难守。

【淼焱老师点评】
掬水月在手,有些人感悟到的是明月在手,握住了当下;有些人领略到了镜花水月,流光易逝,情难依旧。
两者不能分对错,但于立意上,可见高下。
“雨后枝头春色透。风里柔丝,轻惹纤纤袖。”-----“惹”字暗扣题面。逼出造境的几处意象,春池、淡月云云。
“最是牵萦分别久,此去年年,空剩人清瘦。”-----过片抒情过早,情味减半。
“掬水莹莹月在手,流光如梦情难守”-----刚才说到立意,此拍就不用多言及了。单说前句与前文“空剩”句的联系呼唤,就有待斟酌。“掬水莹莹”强破题面,伤境耳。

(五)
《少年游:掬水月在手》【文/我本执着】
一轮沉入碧波清,风过满天星。清荷撑伞,兰舟分水,人在画中行。
蟾光漫洒鸳鸯浦,欲顾尚多情。诗寄毫端,意留樽底,掬水月空明。

【淼焱老师点评】
这首词有点小味道。
“一轮沉入碧波清,风过满天星”-----先说这“一轮”,一轮,作者没有说破一轮什么,但是读者的显意识一般都会认为是一轮月。这样的省略宾语,是一种提炼句法的技巧,用的不错。
月亮沉入了碧波,这为题面的造境做足了铺垫,并且与后句的“风过满天星”,一“沉”一“满”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未词境增添了几分绰约。
“清荷撑伞,兰舟分水,人在画中行。”-----“撑”字可以斟酌,是笨语,有失娴雅格调。
“蟾光漫洒鸳鸯浦,欲顾尚多情。”-----过片“蟾光”勾连起拍,后句耐人寻绎。顾他月光,是多情好还是无情好?言外之意任凭读者托出。
“诗寄毫端,意留樽底,掬水月空明。”-----结句破题,可惜“诗寄”、“意留”云云似为对起而对起,略显刻板。
总的来说,执着这首词的立意、造境、炼字炼句都看得出下了功夫,结拍好好斟酌一下,当允为佳作。

(六)
《临江仙:掬水月在手》【文/秋韵】
江畔幽香阵阵,阶前丽影双双。荷风轻送晚清凉。绿裙摇曳处,笑语竞飞扬。
掬水月牙在手,回眸月照檀郎。神情依旧暖心房。红尘多坎坷,有爱不彷徨。

【淼焱老师点评】
秋韵这首词的立意,比起之前几首要高的多了。格调属于轻朗欢悦,但问题又来了:所谓“愁苦之词易巧,欢愉之辞难工”。
要把欢愉的词写得风流蕴藉,不落俗套是件非常难的事,我自问自己难以驾驭。
“江畔幽香阵阵,阶前丽影双双”-----丽影双双,是两位女子?
“荷风轻送晚清凉。绿裙摇曳处,笑语竞飞扬。”-----这一拍虽然跟的有点紧,但也不失晓畅。
“掬水月牙在手,回眸月照檀郎”-----过片破题,虽然无多新意,但时机上拿捏的恰到好处,但是,既然月在手了,应该以你手心的月儿去照你心爱的檀郎才更加有意思不是。
“神情依旧暖心房——暖心房可酌。
“红尘多坎坷,有爱不彷徨”-----虽是抒情浓重,但见出几分真意。

(七)
《醉翁操:掬水月在手》【文/海上升明月】
银轮。携春。临津。弄清纯。
金樽。匆匆柳风中伊人。
又生无限轻沦。湿梦魂。素手捧天真。
向天涯此时叠恩。
月栖月渡,云去云根。
一天逝水,肯为嫦娥泊身。
峰欲回时成尘。海内存兮为邻。
满头霜发新。披辉还思君。
掬饮梦欢欣。 一舟载得多少辛。

【淼焱老师点评】
醉翁操,苏轼的调子。貌似这个词牌苏轼之后填的人很少。我很佩服你的勇气,明月。
银轮。携春。临津。弄清纯——词中长句易工,惟短句最难炼,要清空不能轻飘,要蕴藉不能诡谲。
更甚者,五个短韵,十一个字,要构建起足以笼罩全篇的意境。差不得分毫纰漏,你看苏轼是怎么起的: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
五句皆着韵脚,可以单独分作一拍,也可以串联成一个的词境,着一“无言”,收紧袋口,跑不出分毫清空之致。
你看你的造境,银轮——携春——临津——弄清纯——金樽。你的汉字朋友都各自为营了,似乎没想替你造出意境。
“匆匆柳风中伊人”-----这一拍的断句是匆匆柳、风中伊人,柳色匆匆春易逝,风中有个女子,或许也在感叹韶华易逝吧,这一拍不错。
“又生无限轻沦。湿梦魂。素手捧天真”-----“轻沦”,有点生造;“湿梦魂”,何以湿得?似乎前文不曾铺垫;“素手捧天真”牵强达意。
“向天涯此时叠恩”-----“叠恩”不解,炼字可酌。
“月栖月渡,云去云根”-----过片大赞,清空隽永。
“一天逝水,肯为嫦娥泊身”-----到此破题,逝水流去,月亮难泊,转笔蕴意。
“峰欲回时成尘。海内存兮为邻”-----前句还挺得滋味的,这后句实在有点不搭界。
“满头霜发新。披辉还思君”-----满头霜发,这上下片的时间跨度应该很大。结构上差强熨帖。
“掬饮梦欢欣。 一舟载得多少辛”-----结拍流俗,望酌。

(八)
《临江仙:掬水月在手》【文/青心】
拂面微风曼妙,行空彩缕轻柔。水天一色夜清幽。推波星浅笑,掬水月含羞。
十指光弦滴柱,千般韵味盈眸。此情不可说风流。纤尘即刻洗,静坐看春秋。

【淼焱老师点评】
青心这首,“水”、“推”“不”三字出律.。
青心这首词,相比之前的,有了些提升,比如立意、谋篇、造境、炼字。
“拂面微风曼妙,行空彩缕轻柔”-----刚才说到,小令的起拍,务必突然,在气势上首先要惊到读者。可惜你的起拍有点平,“行空彩缕”可酌。
“水天一色夜清幽。推波星浅笑,掬水月含羞”-----“水天”句淡而不平,“推波”对起“掬水”,“笑”与“羞”很是警醒。
“十指光弦滴柱,千般韵味盈眸”-----“光弦滴柱”炼字可酌;“韵味盈眸”遣词过实,言外之意殆尽。
“此情不可说风流。纤尘即刻洗,静坐看春秋”-----“此情”句尤警,托起结拍“静看春秋”十分熨帖。只是“即刻”与“静坐”换两个更加雅致的词会更具意味些。

(九)
《鹧鸪天:掬水月在手》【文/语过天晴】
已惯黄昏独自行,湖边菡萏又娉婷。闲看渡口横孤棹,漫忆波心唱采菱。
香淡淡,水盈盈。一抔月色赠卿卿。馀歌犹绕浮云远,夜静风来潮起声。

【淼焱老师点评】
首先,语过天晴这首词的语感相当好。
“已惯黄昏独自行,湖边菡萏又娉婷。”-----起拍的“独”和“又”是笼罩全篇之眼,前者表状态,后者表产生状态的原因。
“闲看渡口横孤棹,漫忆波心唱采菱”-----“孤”字虽然勾连起句的“独”,但是小令不似长调,不宜反复渲染。渲染多了,反添质实之诮。
“香淡淡,水盈盈。一抔月色赠卿卿”-----此卿卿应是荷花?
指人的话,那这个“卿卿”应该是承的“漫忆”的意脉而来。如果这样的话,章法就有点平了,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小令更需一唱三叹越转越深。过片虚实转换尤为吃紧,费不得一点墨。
反用“不堪盈手赠”之意,也不是不可以,但要看于全局的跌宕起伏的演绎有否冲犯。
总之,小令的章法务必多用转笔,少用赋笔。馀歌犹绕浮云远,夜静风来潮起声——结拍大赞。“余歌”句遥承上结,“夜静”句振起全篇,余味不已,不错。

(十)
《八声甘州:掬水月在手》【文/小依】
忆旧年相别惜分襟,共谁寄寒温。
而今望千山路,隔几红尘。
些许绵绵往事,如梦亦如真。
南浦月如水,曾溅行裙。
去日一帆杳杳,任蓝桥信阻,梦断桃根。
算听蕉记叶,负雨亦辜云。
恰心湖、愁波蹙起,伴几多、花落到闲身。
今相掬、只巫山疑影,萍水烟痕。
【刘过格】

【淼焱老师点评】
小依填词的炼字炼句以及谋篇造境都已经比较熟稔了。先抛却这首《八声甘州》的立意。就说谋篇上,就可圈可点。
起拍“忆”字领起的是一段回忆,一般来说,这样以回忆发端的,都要占据好多篇幅以省略构思,有的甚至整个上片都在“忆”前,到过片才舍得转到眼前。
但是小依这首的结构,是似松又紧,欲放还收,开合得当。
“而今望千山路,隔几红尘”-----其未有顺溜的接着写过往,而是骤然把视线拉到“而今”,着一“隔”字,提升词境。
“些许绵绵往事,如梦亦如真”-----紧承意脉,“梦”与“真”是全篇的抒情的总脉络。惟觉“些许绵绵”炼字待酌。
“南浦月如水,曾溅行裙”-----上结着一个“曾”字又把时间推移去过往,视为一开。
“去日一帆杳杳,任蓝桥信阻,梦断桃根”-----过片紧承上结,在“去日”大做文章。本来过片与上结承接太紧会有失作品的格调,但是有幸“蓝桥信阻,梦断桃根”一笔虚笔宕开,稳当当的托住前文。
“算听蕉记叶,负雨亦辜云”-----此拍为一刹车,若再不抒情,恐犯本位了。
“恰心湖、愁波蹙起,伴几多、花落到闲身”-----“心湖”遣词太空泛,“花落到闲身”很好。
“今相掬、只巫山疑影,萍水烟痕”-----“疑”字尤警。
总的来说小依这首词,多了些烟水迷离之致,少了些洗玉空明之味。这可能与年龄和阅历有关,希望今后多多体悟人间万象,多多体悟到人间万象不仅仅只有情深缘浅、聚少离多、相思苦痛。

(十一)
《临江仙:夏夜风淅小径》【文/碧水清荷】
夏夜风淅小径,荷塘别有清幽。盈盈倒影入清流。悄然掬素手,荷梦恐惊休。
碧海玲珑可摘?此时对酌温柔。无尘皎皎照心舟。浅吟明媚处,约住自长留。

【淼焱老师点评】
清荷这首,有几处出律,望察。
“夏夜风淅小径,荷塘别有清幽”-----“荷塘别有”实则转笔非常好的,不过前句的词境粘的太近,少见开合。
“盈盈倒影入清流”-----前后呼唤,章法尚妥
“悄然掬素手,荷梦恐惊休”-----这一拍很见绮思,“恐”字用得好。
“碧海玲珑可摘?此时对酌温柔”-----玲珑不可掬,反话也,意在隐括时光之不可留。可惜后句的“对酌”云云接的太突兀。
“无尘皎皎照心舟”-----“心舟”可酌,“无尘皎皎”炼字拖沓。
“浅吟明媚处,约住自长留”-----结拍耐人寻味,“留”字遥承过片,明媚只待有心人约,约定了就长留在心中的。
清荷这首词,意思到了,在整体的谋篇与炼字上,再升华一下就更好了。还有,注意今后作词切忌出律,其他都可以原谅,出律是大事

(十二)
《浣溪沙慢:掬水月在手》【文/一苇】
掬水月在手,摇曳清圆冷。
藕襟柳带,偏系孤零影。
双照共忆,薄玉蟾光镜。
曾作鸳鸯並。
堪叹梦中行,意痴痴、浑然未醒。
已流净。
握不住韶光,况红尘旧事,砂驻指间,往复终难定。
碎语片词,须忘那时景。
此意无从省。
算素月怜人,照凄凉、平湖夜永。

【淼焱老师点评】
刚才说到借句的用法,可以顺用其意,也可以反用其意。但最最高明的不在“借”,而是直接“偷“来。把原句的意境偷到自己作品的意境中,严丝合缝,那是最高明的,比如一苇老师。
现代除了一苇老师偷得高明,清代的纳兰也是偷句高手。偷句不可耻,借句借的东西不靠才是最招板砖的。
咱们来看一苇是怎么“拿来主义”的:
“掬水月在手,摇曳清圆冷”-----首先起句五个仄,作者在择调上想必花了不少功夫。“冷”字是个警语,用在韵脚尤为吃紧。古人对于炼字,在韵脚上是推敲的最多的,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人比黄花瘦”,这两个韵字可以说都是全篇的最警策处。
掬水月已经在手了,你该怎么办,是照自己还是照别的?无论哪样,都是二流,而一苇的布局没有极力渲染“掬水”之后的主人公该如何,而说“摇曳清圆冷”,虽然起拍两句的关联甚密,但一副清冷幽静的画面浮然而生。此为造境绝妙身手。
起拍两句就可以援引王国维的“无我之境”论了。
“藕襟柳带,偏系孤零影”-----主人公依旧没出现,直说藕和柳这两个时宜的意象,偏爱系着月影,升华了客观词境。
“双照共忆,薄玉蟾光镜”-----主人公出现,时代背景应该锁定在春秋,因为“双照”。就是双照井,西施和郑旦两位大美人照镜比美的地方。
此拍一笔宕开眼前的景物,回忆过去的“薄玉蟾光镜”,为什么月已经掬在手了,还要回忆过去呢?因为当时有一段鸳鸯韶华。
“堪叹梦中行,意痴痴、浑然未醒”拉回近前,始言情愫。
“已流净”-----三字蕴涵颇深,使读者不禁发问,到底是什么流净了?这就是言外之意。
“握不住韶光,况红尘旧事,砂驻指间,往复终难定。”-----不得不说一下这个长拍子。这种长拍长韵,是慢词的标志,如果气运的不够充足,纵然是难以演绎的。
读到此,可以断定一苇的谋篇是北宋风格,上片写景佐以比兴,换头转承,以赋笔言情,一气旋下,是以气势惊人。
“碎语片词,须忘那时景。此意无从省”-----这一拍的底气还是很足,接着前文升华情感。
算素月怜人,照凄凉、平湖夜永——结拍破题,托以景物,淡淡收尾,北宋家数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342

回帖

287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77
发表于 2016-6-13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342

回帖

287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77
发表于 2016-6-13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342

回帖

287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77
发表于 2016-6-13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0

回帖

5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8
发表于 2016-6-15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46

回帖

33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5
发表于 2016-6-16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11-24 12: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