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课 讲义
格律诗的对仗(1)
我们前面讲过:格律诗的格律就是指韵、平仄、对仗在诗词中安排的一种规律和格式。因此,韵、平仄、对仗是格律诗的三大要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格律诗的对仗。
第一节 对仗的概念
何谓对仗?从字面上说,就是左右分设、相对而立的仪仗队。我们这儿所说的对仗,是格律诗的一个术语。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对仗和对偶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至连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都解释得含糊其辞,不甚了了。
如《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陕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如此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与“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概念的两种称谓。
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了解了对偶与对仗的特点,就能一般地区别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了。
例如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这样的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
再请看下面这个例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白乐天》)
这组联句是原诗中的颈联,无论哪个方面都完全合乎对仗原则,而且对得极为工稳,是最为典型的对仗联句。
对仗除了具备对偶所具有的特征之外,它还要求联句的上下两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是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且上下两句同一位置上不得使用同一词语。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等。
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它整饬了语言,增强了语势,而且两个偶句互为补充、相互映衬,使语言颇具形式美和表现力。
对偶与对仗其所以有这样一些不同,主要是因为它们是运用于不同文体的。由于不同的文体对各自表达的要求不同,所以对表达形式的要求也就不同。
对仗则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兴起于隋唐的格律诗,严格要求律诗中的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
这一方法同时也为词曲创作所采用;后来又被用于对联撰写。
由于律诗词曲的创作本身对语言运用有很高的艺术要求,讲究炼字炼句,而对仗正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极大提高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对仗的这些特殊功能显然是对偶力不能及的。
可以说“对仗”是格律诗词创作和欣赏的重要标准之一,自然也就成了非诗词莫属的专用术语。
正因如此,所以格律诗词中的对仗虽同时也符合对偶的标准要求,但鉴于“对仗”本身的特点,并且为了有别于一般文体中的对偶,故而我们通常不以“对偶”称之,而特称之曰“对仗”。
我们只能这样说,是“对仗句”也就必然是“对偶句”,但是“对偶句”就不一定是“对仗句”。特别是诗句及词句在讲究炼字炼句炼意的锤炼语言的艺术标准上,二者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第2节​ 词的类别
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讲对仗就不能不首先提到有关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我们知道,汉语言的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它们不单用的时候是构词的成分,单用的时候就是词。
由于许多单音节语素能独立成词而语素和语素又能相当自由地复合成词,这就使汉语构词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用复合法构成的词,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汉语在历史发展中就能方便自如地创造新词,以表示不断出现的新概念,满足社会对于语言的要求。
例如“生”、“产”两个语素,它们既能单独成词,又能相互组成复合词“生产”、“产生”;同时还能个别地跟其他单音节语素组成一系列复合词,包括许多新词在内。例如:生活、生存、生物、生理、生态,发生、滋生、派生、寄生、卫生;产业、产品、产量、产值,出产、资产、特产、包产。
一、词的分类
词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古代诗人们在应用对仗时所分的词类,和今天语法上所分的词类大同小异,不过当时诗人们并没有给它们起一些语法术语罢了。
现代汉语的词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实词、虚词两大项12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其中前6种是实词,后6种是虚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实词。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称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的词。
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四)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可以代替实词和短语的词。
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 你们 您们 他们 她们 它们咱们 自己 别人人家大家 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的词。
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八)介词: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的词。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等。
(九)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的词。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十)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十一) 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十二) 拟声词:模拟声音的词。
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二、词的结构
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语素是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如“电脑”是由“电”和“脑”两个语素构成的,“蜘蛛”是一个语素,分为“蜘”和“蛛”都没有意义。这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单纯词:连绵词、叠音词、音译的外来词
合成词:复合型、偏正型、补充型、动宾型、主谓型
(一)单纯词
单音节的如“天、地、江、人、光、爽”等;多音节的有以下几类。
1、连绵词 由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而成,表示一个意义,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
(1)双声的 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例如:
参差、仿佛、忐忑、伶俐、崎岖、蜘蛛、尴尬
(2)叠韵的 两个音节的“韵”相同。例如:
彷徨、窈窕、烂漫、从容、逍遥、蟑螂、翩跹
(3)其他 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例如:
蝴蝶、芙蓉、鸳鸯、蛤蚧
2、叠音词 例如:
猩猩、姥姥、潺潺、皑皑、瑟瑟
3、音译的外来词 例如:
葡萄、咖啡、沙发、坦克、巧克力、歇斯底里
1、复合式
1)联合型 由几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
例如:
A. 途径、体制、价值、改革、美好、健美、善良
B. 骨肉、尺寸、领袖、眉目、买卖、始终、来往
C. 国家、质量、窗户、人物、忘记、动静、好歹
A组,两个词根意义并列,互相说明。B组,两个词根结合起来后产生新的意义,如“骨肉”是至亲的意思,“始终”是过程的意思。C组,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词根的意义完全消失,如“忘记”只有“忘”的意思,“动静”只有“动”的意思。
(2)偏正型 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例如:
A. 人流、气功、冰箱、热心、小说
B. 密植、游击、笔直、火红、雪亮
A组为定中关系(这个概念可以不懂),即前一词根修饰后一词根,如:人的流、热的心。B组为状中关系,即前一词根限制后一词根,如:密地植、笔一样的直。
(3)补充型 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例如:
A. 提高、推翻、立正、缩小、压缩、指正
B. 车辆、书本、人口、羊群、稿件、房间
A组,前一词根表示动作,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B组,前一词根表示事物,后一词根表示事物的单位。
(4)动宾型 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又叫支配式。例如:
司机、管家、挂钩、注意、失业、有限
(5)主谓型 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又叫陈述式。例如:
地震、日食、海啸、月亮、年轻、肉麻、耳鸣、自学
2、重叠式 由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例如:
姐姐、爹爹、仅仅、刚刚
这条,请与上文“叠音”单纯词区分。叠音单纯词的本质是只有一个语素,不能再细分,如“奶奶”,分成“奶”之后就不再有“祖母”的意义。而重叠式合成词是两个相同的语素,可以再细分,如“爸爸”,分成“爸”还是“父亲”的意义。
3、附加式 由词根和词缀构成。词根是意义实在的那个语素,词缀相反。词缀在前叫前缀,在后叫后缀。如:“老师、老虎、老爸、老爷、老赵”等,“老”是前缀。
(1)前加式 例如:
老- 老虎、老乡 小- 小王、小李
第- 第五、第十 阿- 阿姨、阿毛
(2)后加式 例如:
-子 刀子、瓶子、板子、胖子
-头 石头、木头、念头、来头
-化 绿化、规范化、现代化、大众化
此外还有词根和一个叠音后缀组成的三音节合成词。例如:
红通通 绿油油 干巴巴
水汪汪 笑嘻嘻 暖洋洋
第3节​ 对仗的运用
运用对仗,是律诗的一项基本要求。我们学习格律诗的对仗,需要着重掌握以下几点。
一、律诗的结构
一首律诗,通常有八句。这八句的结构是怎样的呢?《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到林黛玉教香菱写诗,她说:“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起承转合,是一首诗’的布局结构。两副对子,就是两联对仗。
起承转合,也有人叫起承转结。起,指的是首联,它是起始,要求平直。承,是指颌联,承接上文,承上启下,要求有重量,有分量。转,指颈联,要求有转折感,有变化。合或者叫“结”,是指尾联,要体现结尾性,要求含蓄而意味深长,从前有的诗评家,特别注重和强调这个起承转合。
其实这种起承转合式,只是律诗的一种结构,也许是一种比较好的结构,但不是唯一的。
也有很多诗人喜欢将起承转合在首联和尾联中完成。即:首联的出句“起”对句“承”;尾联的出句“转”对句“合”,中间两联只起铺垫展开或烘托勾勒作用
当然,每首诗的内容都不一样,还是应当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结构既要合理,也需要多样化。
律诗结构的另一要求,就是中间要有两副对子。也就是说,颔联和颈联要用对仗。
二、对仗的基本含义
格律诗对仗的格式是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对、句型一致、词性一致。
平仄相对,我们前面已经讲过。
例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句型一致,就是语法结构相类,词组相同。两句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联合结构、偏正结构等必须一致。
例如: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竹恋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词性一致,就是要求同类词相对。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词语分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副词、代词、连介词等类,同类相对就是词性一致。
此外,重叠字要与重叠字(茫茫、滚滚等)相对,连绵字要与连绵字(灿烂、潺湲等)相对,专有名词要与专有名词(燕子楼、雷峰塔等)相对。
例如: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这首诗的中间两联,都是对仗。领联中:“山”和“云”是名词对名词:“从”和“傍”是副词对副词:“人面”和“马头”,是名词性词组对名词性词组:“起”和“生”是动词对动词。颈联中:“芳树”和“春流”,是名词性词组相对:“笼”和“绕”,是动词相对;“秦栈”和“蜀城”也是名词性词组相对,而且“秦”和“蜀”都是古国名,是地域标志,对得很好。
作业
以自己的网名为题作律诗一首
五律七律不限
不限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