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10.18 一苇《品宋斋前贤词作研习》【疏帘淡月.秋思】作者:张辑
南宋词脉以姜虁达到骚雅清空的顶点,白石的追随者中,张炎、吴文英、史达祖这些大鳄级别的粉丝可不少,作品也是琳琅满目,不胜枚举。但我特别喜欢名气平平的张辑的一首:
《疏帘淡月——秋思》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沉水。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箫吹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从前谙尽江湖味。听商歌、归兴千里。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首先来说说张辑这个人,真没啥好说的,生卒年月不详,江西鄱阳人,字宗瑞。号庐山道人、东泽、东泽诗仙、东仙——其实都不怎么出名,简直来说除了一两首代表作,他也没有太多的作品传世。但他词宗白石是没错的,是一枚妥妥的、如假包换的,白石粉!
再来说一下词牌,此作就是《桂枝香》,与正体相比只是上下片的第六句,各多押了一个韵脚而已。叫《疏帘淡月》便是由词中名句而来。张辑似乎比较喜欢用他句中某句来替换原有词牌,经他手换过的还有《乌夜啼》改成《月上瓜洲》,想必他肯定还改过别的,咱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反正大家知道这个很吸引眼球的词牌其实就是《桂枝香》换了个包装就行了。
下面来看词: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起笔以秋声入手,秋雨梧桐已是凄凉,“滴”字把握了秋季细雨连绵,落到梧叶上本是无声,但聚多了滴下来,则成点滴的之声。“惊碎”二字奇警,令人心头一颤。
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沉水——接下来还是充满“潮气”的南方之秋,衣服不容易干所以要用熏笼,一方面烘干,另一方面再弄点香味。这是一种精致的生活场景,却又透出孤寂。
悠悠岁月天涯醉——这一拍实际是对上两句的小结,人在天涯,天涯风雨,风雨催人。。。一笔勾描出一幅羁旅简图。
一分秋、一分憔悴——这是千古绝妙之笔,凡读过的人,心头都会为之一颤,如同谁的指尖拨动了你的心弦。
紫箫吹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半夜睡不着觉,吹箫箫声断,题笺笺恨满,只有一两只被惊扰的鸿雁,惊叫着飞起。写到此,词人心中的苦闷堆积如丘,无法排遣。上结这三句,前两句偶句工整,后一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极有场景感。
上片写的,是一个秋雨之夜,客里无眠的旅人,所见所闻、所为所思,基调清冷、情绪低抑、画面阴暗。要是下片还这个调调,就会太过沉闷,如同唱歌调子压得低一点为了有所起伏,但要一直低走,就成哀乐了,肯定不好听。
那么下片又如何写起呢?咱们一起来看!
又何苦、凄凉客里——过片“又何苦”笔锋一转,是自我认知更是自我开解的过程,是对自己人生的反思。把自己搞成现在这个苦巴巴的状态又如何呢?
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还不是辜负了大好的春光?这两句是全词最亮的点,春绿的草堂、空翠的竹溪。。。曾经,有一幅醉美丽的画面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那时,也许觉得草堂土,也许觉得竹溪凉,也许。。。已没有也许!
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如今呢?现在落叶西风,尘世都吹老了,何况人乎?人到中年,飘摇千里,总觉得“不如归去”啦!这句也是相当的漂亮!
从前谙尽江湖味——这又是一句高概括的总结。把下片的思想性再沉一步,其心之倦,可想而知。
听商歌、归兴千里——商歌,秋声也!曲中常以商调表达凄怆悲凉之情,这里引出的,是“归兴”二字。
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最后,歇拍以高度凝炼的文字投映出一张中焦画面:天上淡淡月,檐下疏疏帘。宿醉之人,单衣沾露,鳏目无眠。。。把秋景秋情秋意秋伤写了个尽!
前面说过,上片压得很低了,下片就来个逆锋而写,以“何苦”入笔,更写其苦;以错过的曾经,反衬眼下的悲凉。唯一的亮点在悔意里。接下来再回扣上文,“归兴”点明心事,以极富画面感的景句收束全篇,疏帘淡月,清雅悠远作结。
此作从词路上,确实有白石清空之意,只是略低抑了些;笔意回环、勾连,情景交织,层次清晰,有明显的清真痕迹——但若没有那奇警之句,这首词扔到白石门人作品堆里,将会瞬间被梦窗草窗的给淹没。这首词,是很典型的以点带面的成功之作——几笔亮点,加上不俗的笔法,构建出一首传世佳作。“一分秋、一分憔悴”,这样的句子,真是平淡如话,又能让人一见倾心;“被风惊碎”,这句也是,脆弱细腻的秋声,风都能给惊碎,得是多么招人怜爱。反正张辑恰恰就安排进了几个漂亮句子,可谓匠心独运、耐人寻味。
唯一我有个疑问就是,秋天很少有又下雨又有淡月的夜晚,嘿嘿,也许张辑正好碰上一个,也许他写的不是同一个夜晚,而是一段时间的情绪。。。咱不抬杠,气象问题,姑且由它了。
浅薄之见,请老师、学友们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