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经读到过一句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感觉特别美好,空灵飘逸,朦胧中透着淡淡的惆怅,最是文人喜欢的调调。某日想起来找了一下全文居然是一首应试作品,大概类似于高考作文吧。全文先抄录如下: 《省试湘灵鼓瑟》 作者:钱起 善鼓云和瑟,尝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先来看看作者钱起的生平: 钱起(生卒年不详),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又与郎士元齐名,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总之是大才子,唐诗五言高手之一。 咱们来逐句解读一下作品: 《省试湘灵鼓瑟》——这个题目先来说说,省试,可不是各省的考试,是唐时最高级别的考试,由尚书省下礼部(以前是吏部)主持,是进士考试,为当时国家考试最高级别。省试考题中必定会有诗作要求,这个在省试时作的应试诗,就称为省试诗。省试诗有其特定的格式,要求为五言律诗,六韵十二句,并限定诗题和用韵(真心要命啊)。由于省试诗限定了题目和内容,又对声韵要求十分苛严,此类诗鲜有传诵人口的佳作。钱起这篇高考作文,却写出了档次,写出了水平,流传了下来。 题目:“湘灵鼓瑟”,摘自《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诗句,其中包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 说白了,就是以湘灵鼓瑟为题写五言排律一首,限六韵十二句,【九青】韵部。这个作业有兴趣的话回家可以写写试试。下面咱们细品一下字句上的功夫: 第一联:善鼓云和瑟,尝闻帝子灵。——这里“云和”是地名,云和瑟就是代指琴;帝子,则是指湘妃。开笔入题,扣题紧凑,无一字废话。从神话故事入手,对仗工整。帝子对云和,算是人名对地名。 第二联: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冯夷,读“平夷”,河神名字。紧承首联,继续神话内容,由瑟到帝子再到冯夷,很自然而且流畅。“空”字带有遗憾在内,似乎冯互夷并没有懂得鼓瑟之意。谁懂呢?楚客。厉害吧,从神话到真实,不着痕迹的过渡下来。 第三联: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楚客听得很难受,他都听到了什么呢?苦调、清音!“凄”“入”二字下得准,炼过的。此联在真实生活中继续铺叙,讲的是琴曲的内容或者说听感。“杳冥”,形容词作名词,应该理解为“遥远之处”;“金石”,则是两种乐器材料。这是联合对联合。 第四联: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白芷”对“苍梧”应该算是借对,虽然每个字对得很工整,但其实白芷是一种草本植物而苍梧是地名,传说舜帝就死在苍梧,再次回扣神话,深化主题。 第五联: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湘浦,有的写成潇湘,就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江;洞庭与之对仗,湖名对水名。这句写听琴的感受,好象潺潺流水到了潇湘,又好象悲切的风声吹过洞庭。悲风句再次由神话转入现实,而且是作者所在的当下。情绪铺垫足了,为结句张目。 尾联: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历代把这联评作“神来之笔”。单看字面,依然紧扣主题,听曲子听完了,如何呢?弹琴的仙子已经不见了,只有江上几座青山还在。这样悠远、缥缈的结句,既暗合了前面的情绪,又虚化了笔意,使得情绪含而不发、郁而不结,有所沉郁又有所宕开,延伸了诗的意境与情感。 这首诗最出名的地方便是在于结句,真假难辨的段子有不少,最邪乎的是《旧唐书·钱徽传》:(钱)起能五言诗。初从乡荐,寄家江湖,尝于客舍月夜独吟,遽闻人吟于庭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起愕然,摄衣视之,无所见矣,以为鬼怪,而志其一十字。起就试之年,李所试《湘灵鼓瑟》诗题中有“青”字,起即以鬼谣十字为落句,炜深嘉之,称为绝唱。大体就是说钱起早年住一宾馆里听院子里有人吟诗,起来看没找着人,但诗却记下来了,以为“鬼谣”。后来进京赴试,看到考试题限韵“青”字,就把这句用上,成了神来之笔。反正从古到今天,太多赞誉了。 通篇扣题准确、紧密,无一字脱题,由神话入手再由神话结束,听曲有真听有假听、有实听有虚听、听出了美、听出了悲,芳草美人应有尽有。再加上这么个有如神助的结句,想不成名也难了! 总之作为一首应试作品,钱起能在短时间内写出如此层次清晰、情感丰富的水平,绝对是高手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