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五期班讲义] 五期班第14讲 起承转合之—-转

查看: 2132|回复: 0

[五期班讲义] 五期班第14讲 起承转合之—-转

[复制链接]

93

主题

891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653
发表于 2015-5-22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我们还得接着聊起承转合,该说说转了吧。
转句是把你看到的景物由内心消化后,再组织一个非常得体的语言来说明,是你对景物的见解或者期望。这就是一个从景语转化为情语的过程。
诗歌的“转”,称转折,也叫发展,即把诗意推进一步,引向深入,来个突起,把诗境推到高峰。杨仲弘在《唐音癸签》中云:
“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所以,“转句”也是最难写的,既不能转的太急,也不能转的太慢。转急了就会出现“起承”和“转合”之间的“断裂”,转的慢了,就像没有转,平铺直叙了,大家知道这样一句话;“文似看山不喜平”。不管什么体裁的作品,都不能平铺直叙,要跌宕起伏。所以转句要“荡”的开,要由景物推及到人事、哲理,品格、志向等等。或由此及彼。或由物及人。但要注意的是,既要荡的开,合句也要收的回。
那么,这个转句到底该如何写呢?下面介绍诗歌转折的几种写作手法:
1、 实虚转折。即第三句不顺承次句写实景,转折写虚。
如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首句描绘夕照衔山实景;次句承接写俯瞰黄河远去天边之景;第三句不再写实景,转为思索写虚:欲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吗?第四句收尾:应该不断攀登,迈上更高一层楼。暗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三、四句遂构成千古名句!
2、 抑扬转折。即一、二句已成奔涌铺陈之势,第三句略作顿挫,形成节奏起伏变化,为第四句蓄足复扬之力。
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写于作者遇赦归途中。前两句诗意奔涌直泻;第三句转折写岸边景物,先抑一笔旁景;尾句复扬,表现了诗人脱去劫后的轻松心情。
3、 因果转折。第三句不顺起承句续写,而侧重与第四句构成因果关系。
如唐朝王维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前两句渲染了送别的气氛。第三句转折另写劝酒辞:请君一定干了这杯酒吧;第四句道出原因:西出阳关后就难遇到这么知心的朋友了!中国古时的酒文化里也包含着忧伤、惆怅、鼓励和劝慰,一切尽在酒杯中。
4、景人(或物)转折。第三句不顺起承句写景,而是折向写人(或物),为第四句铺垫。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一、二句咏山及原野,已到奇寒季节。第三句转折写一披蓑衣、戴斗笠的老者形象,为第四句蓄势。于是,在孤寒天底下,树立一个忘掉一切,专心垂钓的孤高清傲、凛然不屈的渔翁形象,令人敬仰!
又如刘禹锡《乌衣巷》的三、四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首句、次句写了桥边花草和巷口夕阳之景后,第三句转折写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物):过去栖息在王谢权门,现在飞燕去哪?第四句写燕子随便飞入了普通百姓家。燕子作为历史见证者,强调了今日的居民不同于往昔,暗示了乌衣巷昔日的繁荣。
5、 进一层转法。推进一层,又叫做层层第进,是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但必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者于起、承二句正写题面,而第三句即从“潜入夜”进一层着笔,转为以不觉中感知,也就是进一层转法。
6、退一步转法。就题目本意退一步叙说。
如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却下”二字既能呼应上文之“生白露、侵罗袜”,又能照顾下文“玲珑望秋月”句,退一步的转法,也有起句和承句写过去时刻,转句回到现在的。大家可以尝试着应用。
7、反转法——即从题目之正面意义,转为反面之意。
例如唐代贾至的一首诗: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起承“草青柳黄,有色有香”,乐趣丛生。而转句借用东风、忽言有愁,与上文之意完全相反,即为反转法。
8、扩转法——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范围之转法
例如
种桃道士知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知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前两句写景,第三句结合题目的转法,但是这个没有扩大范围,只是结合。还有的就是扩大了范围,
例如: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本诗题旨在一个“忆”字。由“白露明月”转而忆及分散于四方兄弟,即为扩转法。
此外,还有第三句转折写地点、发议论、写事情、用典故等等,不在此一一举例了。
总之,转句是主观意识上的衔接承句。转句是从承句转折来的。承句的景便是引发转句续情的重要条件。如果说起句和承句是片林子,那么转句就是林子上空的一层云彩。它是来自于景语却超出景语的一层意识。有了这层意识,我们何愁不会给读者一个思维力的空间呢?初学者,往往在转句中发生断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要掌握并合理运用这些写作手法,做到学以致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11-21 17: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