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旧体诗学习交流的几点思考 佘明祥 旧体诗,相对于新诗而言,是五四文学革命兴起之后,对中国传统的格律极严的诗体,即《诗经》以来的辞赋、古风、律绝、词曲等多种体式的一种通称。我上小学时正值文革时期,邻居有个叫王志诚的,古文底子颇好,但做过旧军官,常被批斗。别人见他避之唯恐不及,而我总是偷偷跑去问他诗词中的问题。孤寂中的他,见我好学有点悟性,就毫无保留地把他知道的东西教给我。他已去世近二十年了,算是我诗词的启蒙老师吧。作为后学,岂敢班门弄斧?现仅就旧体诗学习交流,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以什么样的心态,从事旧体诗的学习与交流?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是就诗词总体之功效而言的,应当说这是几乎形成定论的精当妙议。作为诗词,尤其是旧体诗,初学者首要的是引起“兴趣与爱好”。若将写旧体诗,作为附庸风雅、乖巧卖弄的幌子,实是腌脏了这片圣洁之地。又若将旧体诗写作,看成深不可测、高不可攀,难字当头、畏而怯步,以为是“老学究”们的专利,则旧体诗的发展,必然是黄花枯萎、万马齐喑的境地。诗言情、言志,初学诗者当从怡情逸志出发,先初通韵律,再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如此起步才能迈得正、行得宽、走得远,且日久必有滴水穿石之效。 写字需要临帖,写诗更需学诗。论语说过“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唐太宗《帝范》卷四中“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我们学诗,也应当从已有定论的大家名篇中吸收营养,才不致错用功夫。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历代名家诗词,都要反复揣摩研读。还要向近现代、当代的大家学习,师古学今,既继承传统,又汲取新的时代元素。第一层面是口呤默诵,甚至“死记硬背”,体味诗词的“感性之美”;第二层面是从诗意、诗境、诗技等方面,细研其妙,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探得龙口骊珠,体味诗词“理性之美”,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诗词创作与实践。要达到第二个层面,还需逐步有意识地看一些有关诗词理论方面的文章,中华诗词论坛上田牧先生专门收集体了这方面的资料,值得一看。起初,可能不太理解,或不能完全理解,但随着学习与阅历的积累,定能步步深入。还有第三个层面,就是形成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观点,就某一方面提出独到的见解,若能理论化、体系化,则是较高境界,需要深厚功力、博大学养,虽如登天,但亦绝非痴想。 这三个层面,是长期积累的过程。除了书中学,还要笔下练,更要出门走,走出去,法乎自然、法乎社会、法乎生活。 “文章憎命达”,好的诗词,源于生活,源于客体,源于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独特体验与表达。命运的多舛,生活的曲折,何曾不是一种历练与积累?只要调整好心态,困中治玉,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会有“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成为精神财富的拥有者。 二、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旧体诗的创作与交流? 网络时代为我们进行旧体诗学习、创作与交流,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快捷与方便。 其一便于学习。面对一首前人或今人所作的诗,如何理解、赏析,或字,或词,或典故,只要通过百度的搜索,就能查到准确而详实的资料。在网上,也能方便地搜索到大量有关诗词理论的文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就是身边的图书馆。 其二便于创作。无论平水韵,还是新韵,从网络查询,要比从工具书上查询,快捷若干。方法是建一个文档,从编辑中的查找功能入手,就能查到需要的韵脚。我们到某地去采风前,可以搜索有关资料,提前熟悉、了解情况,为创作积累素材。能从百度视频中搜索到当地的旅游风光片,如配有解说词则更好,不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的去时,直如温故而知新,印象更深了。 其三便于交流。据我所知,中华诗词论坛是目前浏览量较大的一个诗词网络交流平台,下设若干子板块,各具特色。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别人好的作品,也可听到别人对自己诗作的不同意见。网上交流,也出现一些不好现象,一是“捧杀”,二是“棒杀”。 “捧杀”者,出于某种目的,对在网络上有一定身份或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只说好,甚至说“肉麻”的话来。“棒杀”者,目中无人,目空一切,对别人的作品,横加指责,甚至开骂。有的人,听不得别人的批评,一触即怒、一触即跳。这也使一些正常的批评与交流,难以进行,出现一些客套话,互吹互捧,使人昏昏,全无益处。 网络是一个复杂的虚拟世界,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态,冷静而理智地利用好这一资源。老同志很少或不善于利用网络,这是历史形成的局限,但也有好处,那就是少了许多网络世界的浮燥,可以静下心来,踏踏实实从事诗词的创作与研究。从另一方面来说,年轻人就有网络学习与交流的优势,但网络也是双刃剑,处理不好,就能伤到自己。网上交流的朋友,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有所选择。面对别人的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批评意见,要正确对待,对的从善如流,错的解释清楚。向别人提出意见,也要注意方法与分寸,不可热嘲冷讽,更不能人身攻击。面对挑衅者,敬鬼神而远之。 (作者佘明祥,网名邗上七子,江苏扬州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江苏省检察机关专门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