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93|回复: 0

[四期班讲义] 星光诗校四期班律诗第九讲第二章律诗的章法 第四节 律诗的承(中)

[复制链接]

200

主题

3318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8869

表演奖(铜)2表演奖(铜)最佳情侣(铜)最佳情侣(铜)2舞会魅力舞者初级水王最佳杀手首届风云纪念章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3-21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章律诗的章法
第四节 律诗的承(中)

上节课我们学了与“承”相关知识,那么具体到我们写诗的时候到底要如何去承接呢?这里我们也总结了几种方法。

一、从写作内容分

1、景承:

起写景和承写景作用不大相同。起写景主要是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作用,承写景则主要是对起的承接,是顺着起句自然而然延伸,比如我们前面分析的杜甫的登高,当然还有很多,我们再找一首诗来分析一下,便于我们更直观地了解 。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写诗人作客江南,于岁末春初之季正舟旅兼程返还故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是写景,描写的是在离开家乡的路上,一路上看到好山好水景色 。“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宽阔了。由于春到江南,雪消雨降,因而江水上涨,与岸齐平了。既然江水高与岸平,那么严冬枯水季节高出江面的两岸自然就消失不见了,展现在船上人视野中两岸上的景物也尽现眼底,显得更加开阔了。

“风正一帆悬”。风正:指顺风。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但如果猛烈,那船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平顺地“悬”着。“悬”反映了风顺而和,行船平稳。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把孤舟扬帆,缓行江上的情景描写的非常出色,情景恢弘阔大,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遣词传神,构图精美,意境开阔,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一联的写作手法,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潮平两岸即阔,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所以这一句用了因果的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舟图,二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这个就是景承。

2意承:就是承接开头抒情达意

如: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次句紧承起句写诗人在牛渚“登舟望月”,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溶为一体,越显出境界的空阔渺远,而诗人置身于这种空阔渺远的境界时那种悠然神远的感受也就自然融合在里面很容易触发古今的情思了。那么后分句就自然过渡到了“怀古”。诗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青天朗月)与当年谢尚牛渚乘月泛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诗的场景是如此的巧合,这就使诗人很容易触发对于古今的联想,自然就忆起了谢江军,因此,虽然“望”、“忆”之间有很大跳跃,但我们读来却感到非常自然合理。

那么为我们再看一下忆前边他用了一个空字,这个空是“徒然,白白地”的意思,诗人为什么要用这个空字呢?因为诗人想起了当年的谢江军,自然也会联想到自己,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而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 所以“空忆”的“空”字,暗逗下文,为下文的抒情打好了基础,做好铺垫。

又如:大家已经熟悉的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也是一首送别诗。但与以往送别诗最大的区别,是一扫弥漫在别离时的凄婉悲切的气氛,代之以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基调明朗,情绪饱满。这大概不仅仅因为作者是正处于不知愁滋味的少年,也是那个充满朝气的时代精神的一种折射。

我们看颌联,诗人用了流水对,一变首联的严整宏壮为似水柔情。以前唐人一向视任职边远地区为畏途,杜少府之任蜀州,很可能有苦衷,心情是悒郁的。诗人强调自己送别而非郊游,是对朋友的别辞,然而诗人既没有“掩泪”,又没有把盏(泪和酒是汉代以来送别诗中常有的“景观”),而是超脱又冷静地说“:离别总是会让人感慨的,但你我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离别本是常事,不必感伤。”与朋友远客他乡的心境息息相通,虽然一去一留,但自己与之同病相怜,有着深切的理解与同情这等于向朋友表态,你不是孤独的,面迎命运的挑战,我将与你同在。

3、点题

就是从诗脉发展上说,承具有点题作用。事实上点题和写意是分不开的。

如唐•卢照邻《雨雪曲》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二联紧扣诗题,写雨雪之大,“暗”字极状雪之大,形容雪像胡地的风沙一样茫茫一片;“明”,极状冰之坚,形容冰像月亮一样明亮,描绘了一幅满地冰雪,天寒地冻的深秋边塞景象,点出了题目。而胡沙和汉月不仅用来形容雪、冰,也是强烈对比,点出所咏对象,即诗中的主线战争双方。

又如:唐•骆宾王《从军行》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这是正面描写战斗场景,“野日”,平野上的太阳。在阳光照耀下,战场上刀光剑影,让人眼花缭乱。“分”,纷也。到了夜晚,在星星的清光下,战斗依然在激烈进行。天上的星光映照着剑光,一个“合”字,写出了星光与剑光的胶合状态,也即写出了战斗的时间之长“剑文”,剑上的纹饰。星光“合”着“剑文”,说明剑一直在挥杀。此联从日战写到夜战,但却处处见物不见人。人们只看到戈影剑光,却听不到战士的呐喊,但战斗的激烈已经清晰如在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11-23 16: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