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三字对
花影碎,月痕深。 ——曹良史《江城子》
明月夜,短松冈。 ——苏 轼《江城子》
黯乡魂,追旅思。 ——范仲淹《苏幕遮》
剪红情,裁绿意。 ——吴文英《祝英台近》
B:四字对
汪东《词学通论》云:“四字句例,于词中极为紧要,其排偶处,尤须精警动目,不可草草。”四字句对仗,有词义能对而平仄不能对的,也有词义和平仄都能对的。
1、只是词义相对,而平仄不能相对的,如: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2、词性和平仄都能相对的,如:
乳鸡新燕,落月沉星。 ——张先《御街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秦观《踏莎行》
3、还有一种下二字承上四言偶句:
庾信愁多,江淹恨极须赋。 ——周邦彦《宴清都》
这种长短对仗最易被人所忽视,如吴文英《绛都春》上片“叶吹暮喧,花露晨晞秋光短”,下片“旧色旧香,闲云闲雨情终浅。”同是上四下七句式,四字句与七字句之上四字作对仗,即“叶吹暮喧”与“花露晨晞”,“旧色旧香”与“闲云闲雨”各成对仗。读词能读到这个地方要对仗的,算是学的仔细的!
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说:按词之句法,以奇偶相间搭配,而成章法之变。故遇两句可作对,便须对。两结句而在中间,有时不对尚可,如在起头八字,则非对不可。如《满庭芳》之“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翠楼吟》之“月冷龙沙,尘清虎落”,《高阳台》之“宫粉雕痕,仙云堕影”,皆是例也。又一词中如有字数相同的对句,在二联以上者,无论为四字、五字、七字,或在前半,或在后半,均须变换组织,亦如律诗中的对句然。同头、并脚等病,均须避忌。
C:五字对
五字对儿相当于五言律诗中两联,律句居多。如: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秦 观《千秋岁》(下句也仄收了,这个不是律句)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李之仪《谢池春》(这两句是两个同样平仄的律句)
D:六字句
词中的六字句对仗比较普遍,有的是词义和平仄都能相对的,有的只是词义能对,而上下句是平仄相粘句式,平仄不能相对的。
1、属于词义和平仄都能相对类型的如: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秦 观《八六子》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晏几道《临江仙》
2、只有词性相对,平仄不能相对的,如: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 ——张孝祥《水调歌头》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张 升《离亭燕》
可见词家虽然讲求词之工整,但在属对时,总宜变换流动,断不可以词藻堆砌。
E:七字对
词的七字句对仗相当于七言律诗中的两联句子。词中出句仄脚、对句平脚的对仗,多用于《摊破浣溪沙》、《瑞鹧鸪》、《望江南》、《浣溪沙》、《鹧鸪天》、《破阵子》等调;出句平脚,对句仄脚的对仗,在《木兰花》、《玉楼春》这些调中比较常见。
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苏 轼《鹧鸪天》
墙头簌簌暗飞花,山外阴阴初落日。 ——张 先《木兰花》
三字至七字的偶句,大多有内在联系,如相似、相联,上下对句的关系是并列、平等的,称为并头对;上下对句的意义不能独立,两者兼存在语法联系的对仗称为流水对,也称串对。这种对仗的作法难度较大,在词中少见,在诗中出现较多。大家知道一下就是了。
三、 领字对仗——所谓词的领字,就是指在词句的开头,有一个或者两个、三个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的字。这样的字,就是领字。领字是于词意转折处,使上下句转承结合,起过度或联系作用的字。有领字的句式叫做领字句。句中用领字者,领字后的对仗情况如下:
1、一领三字两句相连,如《大酺》 “正/夕阳闲,秋光淡”(方千里)。
2、一领三字三句相连,如《行香子》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
3、一领四字两句相连,如《解连环》 “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张炎)。
还有一种特殊的领字句,不是1+4+4,而是1+4对1+4,这种一领四字的叫尖头对,要特别注意。如《临江仙引》 “对/暮山横翠,衬/梧叶飘黄”(柳永)。此种尖头对为词中特有,绝不能作五言诗的句式。
4、一领四字三句相连,有上偶下单,如《扬州慢》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有下偶上单,如《木兰花慢》“记/十载心期,苍苔茅屋,杜若芳洲”(李钰)。
5、一领四字四句相连,有上下对仗,如《沁园春》 “唤/厨人斫就,东溟鲸鲙;圉人呈罢,西极龙媒。”有如骈文作扇面对,如“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辛弃疾);另则是前后两两对仗,如“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陆游)。
6、一领六字两句相连,如《三台》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万俟咏)。
7、二领六字两句相连,如《八六子》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秦观)。
四、鼎足对——顾名思义,三句连对儿的,叫鼎足对。
常见的有《水调歌头》下片首三句,这个可以写成鼎足三字对,比如:望樊冈,过赤壁,想雄图。(岳甫)《沁园春》上片首三句,可以写成鼎足四字对,比如: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苏轼)
更多字句的鼎足对词中比较少见,但在后来元散曲中也曾大量出现,比如:《天净沙》前三句,这是个词曲皆有的牌子,词牌中无要求,但曲牌中是明确要求“鼎足对”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元散曲中,多为鼎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五、叠字对和重字对——这是极为特殊的情况啦,比如《长相思》上、下片一二句,两个三字句明确要求是叠字韵脚,又要求对偶,那么就是叠字对儿了。比如“汴水流,湘水流”“思悠悠,恨悠悠”,这样的情况不多见,对要求思路一定要开阔才行;重字对就是前面说过的以蒋捷的《一剪梅》为典型的,就是上下句中有意出现相同的字样,以达到圆环复踏的效果。
总之词的对仗虽然不是必须,但也花样繁多。而且词在创作中讲究对仗的话,会使得作品形式更加规整、完美,漂亮的对偶可以为整个作品加分!
今天内容比较多,先不布置作业了,大家慢慢消化吧!
20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