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涯书卷客 于 2014-12-30 21:15 编辑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是一首汉魏乐府。做者乃建安三曹之一——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生于乱世,自幼即随父四方征战,"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自东汉末年分裂割据以来,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而献身一直是时代的最强音。时代的这种召唤,加上为国家统一而南征北战的曹操那"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的熏陶,培养了曹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理想,铸成了他心中的既有爱国之德又有爱国之才的英雄形象。金代作家元好问说过,真实的诗篇应该是诗人的"心画心声"。可以说,《白马篇》就是曹植的"心画心声",寄托了诗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钟嵘曾赞曹植曰“骨气奇高”。这骨气二字,于此篇中,分明跃然纸上。
说完作者,我们来看这首诗。 白马如龙,金羁络脑。连翩,亦作“ 连鶣 ”。指连续飞翔貌。马疾如飞,可知神骏。所谓“骐骥有良种,宝马待英雄”。战马神骏,则主人必定英武。西北,久战之地也。在战地有一骏马飞驰,所为何事?画面甫一展开,便使人悬念陡生。 镜头渐渐拉近,马背上的主人公清晰了。《禹贡》分九州,东北为幽州,正北为并州。幽并,泛指北方边关地区。游侠儿,.古称豪爽好结交,轻生重义,勇于排难解纷的人。古时游侠多为年轻人,如“咸阳游侠多少年”。试想,若此处出现一群贼寇,不免使人忧心,然豪侠出世,则不免热血沸腾了。
起首两句气氛紧张,紧跟两句娓娓道来,节奏一急一缓,安排不可谓不妙。下面则是重点介绍主人公的生平了。 少小去乡邑,去,离开。见《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垂,通陲,边也。少小辞家乡,奋战在疆场。由扬声二字,可知功勋卓著。 宿昔二句,枕戈达旦,苦练技艺。 控弦四句。极言少年箭术精熟。仰手接飞猱,猱者,小而善缘。能射中翻腾飞荡中的猱,表示箭术高超。后李白化用此句曰:“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狡捷、勇剽,写游侠机智勇猛。两则比喻,形象生动。
有道是“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游侠儿练就一身好本领,于是踏上了投身报国的征程。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战事紧迫。羽檄,插着羽毛的书信。“官文书所用简长2尺,称之为檄”。古时多用于传递边关军情,又如“羽书昨夜过渠黎”。因其上插雉羽,到现代,就叫做“鸡毛信”了。厉马,喂饱战马。大战之前,为鼓舞士气,往往让士兵报餐酒肉,给战马加足草料。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这里要注意一连串的动词。驱,奔也。蹈,践也。顾,环视也。凌,压迫也。真也个威风凛凛,所向披靡。 这一节用了数个镜头,表现了游侠儿的勇武无敌。情节不可谓不激烈,场面不可谓不宏大。但相比之下,最后一段才是精神要旨。
最后一段乃是议论,就叙事诗而言,是少有议论的,如王维《少年行》。但也不乏叙议结合,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议结合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其作用众所周知这里就不多说了。单说在此篇中,曹子建记叙之后,缀补大段议论,从内心的矛盾斗争中剖白了壮士投身报国的忠肝义胆,确是点睛妙笔。
作为今天的代表,这首《白马篇》体现出五言诗的典型特征。总的来讲有三点: 叙事丰容:由于比四言多了一字,内容含量扩大,叙事抒情更有余地。所谓“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 节奏丰富:四言的句式大抵以两个字为一组,每句两组,显得较为单调、板滞。如成语“一衣带水”。按意思,是“一衣带+水”,但是读出来就是“一衣+带水”。五言则可以变换节奏。如此篇中,“弃身+锋刃+端”、“长驱+蹈+匈奴”,等等。 情感丰满:五言诗的句子组合方式不断变换,得以与感情的起伏转折相应,因而能适应多种感情的表达需要。 以上三点,大家在读到五言诗时,可以试着对号入座。
书卷客曰:观夫乐府诸篇,知乎五言之道。序文以时,歌诗以事。至于家风国祚,无不关己。兴,则有铜雀报喜,乱,则有白马赴难,斯文如此,则世情可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