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说说诗词语言的次序问题。语序,也叫词序,是词或短语在组词成时排列的顺序。故老相传,约定俗成,语序无非主谓宾,词法不外定状补。然诗词要受字数、句数、声韵、对仗等体制所限,往往不能依法行文。于是,便产生了语序的变化。 试举几例。 一、押韵。押韵是诗词语言的基本特征。为了押韵而改变语序是最常见的情况。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实则“黄河流入海”才是正序。 二、字数、句数。近体诗每首八句或四句,每句七字或五字。词律依词牌而定。为了符合字数要求,就须改变语序。如,“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无为,不要,无须。正序应作“无为儿女在歧路共沾襟”。 三、对仗诗词对仗的位置相对固定,是以变换语序。如,衡阳雁去无留意。应作“雁去衡阳”。 四、节奏。节奏,也称“节拍”,诗词要有声律美,读来有种整齐的美感,除了平仄,节奏也很重要。为了节奏合拍而改变语序,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高兴之时,“白日须放歌纵酒”才是正常讲话。 五、平仄。如,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实作“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诗词语序变换虽原因各异,却往往联合出现。如,“风烟望五津”,又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皆是平仄、节奏、韵脚综合限定,故而为之。 本课开文,我们说到主谓宾定状补。因为以后的几节课要略讲词法,今天就开个头。从基础语法上看,诗词语序的颠换,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主语后置。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汉阳树”与“鹦鹉洲”才是主语,而此时居于末尾。是为主语后置。 二、宾语前置。如,“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湿与寒为形容词使动用法。于是语序理顺应为“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三、主宾调换。如,“林暗草惊风”,“可怜光彩生门户”等。 四、定语换位。定语换位有两种情况,一为前置,一为后置。前置如,“孤城遥望玉门关”。“孤城”岂会“遥望”?自然是诗人遥望。试问望中何所见,答曰“孤城玉门关”。因此,正序乃是“遥望孤城玉门关”。再说定语后置。如“花重锦官城”。实则,此句乃是“锦官城花重”也。 此外还有其他情况。如“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又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都是宾语和状语的变换。
关于语法今天先说到这,往后两到三周,还会慢慢说。对基础语法的掌握,也影响诗词鉴赏与习作,还是希望大家能有所了解。 接着说语序变换的问题。总的来讲,语序变换之来源,一为修辞法,一为声律格。在诗词这样要求语言高度凝练的文体中,修辞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诗词这样要求语言高度凝练的文体中,修辞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举个例子,杜老先生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如果根据“迁就法”,在字数、句数、韵脚、对仗、节奏、平仄中,是很难判断到底依照的是哪一条。实则,此句乃是老杜凭空变化,死中求活之笔。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很深的诗词造诣了。 但是,大家谨记,无论怎么变化,要坚守一个原则,即“作者得于心,览者会其意”。如若不然,或晦涩难明,或索然无味,皆不美矣。正课到此结束。结束语稍后奉上。大家赶个茶歇先。
书卷客曰。夫春夏秋冬,有阴阳之代序;,吟叙歌咏,有次第之列张。因故循例,是为法度。然四时尚有闰馀之变,言辞岂无偏僻之流?至若或依咏,或谐声,使文采工厉,而指厥显望者,无乃妙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