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他人之石] 成联创作

查看: 2651|回复: 3

[他人之石] 成联创作

[复制链接]

554

主题

3415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8837

哨蜜主哨主哨2主哨3初级水王拈花拈花2拈花3拈花4舞会组织奖端午节纪念奖首届风云纪念章优秀版主首届舞会纪念章

发表于 2014-11-20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07/08年联都中班全体老师讲稿。




节日联

[楚虞]


节日联,首先得说春联。春联,是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新旧交替之际,人们总喜欢在门上贴一副对联,借以烘托喜庆气氛。这种楹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含有迎新春、颂盛世之意。在我国,无论塞北、江南,乡村、城市,机关、军营,都有贴春联的习惯。各行各业有不同的喜庆联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洋溢着春的气息、时代的气息和喜悦的气氛。
而节日联,是在以传统春联的基础上加以扩大,演化,开拓,创新。众所周知,在我国传统春联中,用语一般轻松欢快,喜气洋溢,切情切景,入情入理,色彩艳丽,尽多吉祥话语,为春节平添欢乐气氛,或祝愿,或歌诵,在以往更多的时候只注重形式与喜庆氛围,而不过分去追求其内容。随着岁月长河的流淌,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时代赋予大地以新的生机同时。人们的追求与思维也在变化着,升华着,对联不言而喻就有了新的变化,人们不光在喜庆氛围中回味,更多也在祥和美好中体验与享受。以歌颂祖国,自由,劳动,团结,和谐,统一等等,,为主题的对联大量涌现,给人以全新的感觉,于是乎,联,不仅是只在春节的时候在使用与张贴,凡是喜庆的日子,过时过节的,人们都喜爱用对联,用简短的文学充分的去表达,内心的感受与喜悦之情。节日联,目前它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楹联形式。
节日联,是有强烈的针对性的。我国的传统节日众多,除重头彩春节外,还有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新中国成立后.有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改革开完后的,教师节,记者节,植树节………..当下社会流行的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另,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也有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如彝族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两湖地区的龙舟节…..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意义,所以无论写那个节日都有针对性,要突显出节日的特点,字出其意,写出喜庆韵味来,运笔自然流畅,不浮,不过,不张冠李戴,不意象混乱.
怎样才能写好节日联哩?
1: 比喻.象征:首先立意要深远新颖,要具有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精神.我国的对联艺术,最早可追溯到汉代.至今多少年了我也是算不清了,可想下,历史有多悠久.所以春联,节日联,层出不穷.所以如何避开旧的词藻与运笔,而达到创新的效果,这是一个需要克服的问题.在创作联时,我们通常会运用到比喻.象征.而比喻,象征不光在联中,在其它文学作品中是作者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因为它能更好,更形象的表达作者的心声.而在运用比喻,象征手法时,要注意的是整体变化,自然生动.不可生搬硬套,或是词面错乱杂呈,节日联是针对性极强的联句粉饰太重失了节日的重心,象征不妥,远了节日的主题。喻之不当,象之不珂.那可就殆笑大方了.        
2:感觉与视觉效果的变化:我们都知道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特性,每个节日有每个节日的意义,独特性,及季节性.而能突然这显特性的是我们灵动的笔触.在灵动的笔触中,抓住季节的变化,及季节中各个景致与文化的色彩跳跃,这得益于个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与理解能力 ,每个人对事情的理解,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杼发的情感不同,那么出来的句子也是不同的,观念也是不同的.把这一切彰显出来时,那就是感觉与视觉色彩变化了.红黄绿白,荫郁葱茸,跳跃飞舞等等..都能形象,灵性,贴切的把所思所想所景所物尽情烘托而出.
3:在运笔时,要把握住节奏与结构的变化.何为节奏?节奏是指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何为结构?其实结构一词初始概念最早是运用在建筑方面结构,后来引伸到文学运用中来,其义是: 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由此可见,在联中.节奏与结构的把握是多么的重要,联是简洁的文学作品.所以在节奏与结构上就要求十分的精准与清晰.而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要达到一种和谐自然并准确的表达情感与思想.所以这方面的拿捏是十分重要的,可说,这是整个联的心脏.
4: 时空与物象的变化.如何突显不同节日的特点,如何描写不同节日的景致,这就得说到联里变化中的另一种了. 时空与物象的变化易是节日联的脉博,节日联的季节性鲜明,时局定向性强,意义特定性独一无二.所以在时空上不可任意而为,比如国庆节,是在金秋十月,而十月的景物,也是秋季最美的时候,俗称小阳春,没有晚秋的萧瑟,没有早初的微热.所以运用词汇时候,切不可错乱.
5:嵌字的变化:在对联作品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嵌字联,除大家爱写的风月与励志联爱采用这类手法外,其实在节日联中同样用到.嵌字在联中,有时更能直观的去述说自己想说的.直点主题.但是如何能让嵌字自然流畅,不着痕迹.这就与下面讲的锤炼习习相关.
6:联的锤炼与杼情.说了那么多,皆为联的外衣与骨架.是为写好一副联做个伏笔,而我们写联,寥寥数笔,并不是因联而联,因文字而文学对吧,我们是要表达内心的情感,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热爱,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期许.对现今的赞美,等等等等,无非是为了彰显主题,所以到了这里就得说下,联的锤炼与杼情了. 联的锤炼,在整个句式中绝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锤炼就是要反复琢磨研究,使其更加完美,这就涉及到词汇的运用,当然也少不了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联想了.尽可能的展开想象,基于夸大,把整个意念空间拓展到极至。如,蝶,,花蝶,花间蝶舞,花间蝶舞风招手..这就是一个锤炼的过程,继而达到一种意象与形象及情象的完美体现.杼情哩,则须有感而发,笔触跳跃灵动,字句瑰丽奇门.可直杼胸臆,可借景杼情,可隐喻引典.借以杼发个人情感.或自己的个人愿望,或对家庭对亲情的感悟与祝福,及至于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等等…..词汇的链接与引用,很多时候与岁月的沉淀及个人感悟有关,当然也有日常生活的积累及对生活,生命,大自然的热爱是密不可分的.
节日联,皆为实用联,而实用联,更多的是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按中国人的习惯,贴门儿,框儿,窗儿等等,说到这儿大家都会想到对联,还有一个不可惑缺的部分---横批. 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横披、横额),一般仅用于少数有此必要的楹联。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的作用, 同对联相配的横幅.换个角度来说,联的横批如同我们写作文时的命题或是中心思想一样.
创作节日联,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是直截了当的说出自己的心声,,等等~~~~除些缅怀的节日外,其他喜庆的节日,但能以欢快,幸福,喜庆,和谐,美好祝愿,精彩纷呈的时代特征以及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其实要想写好一副众口调一的好联,并非易事.不管是笔性灵动也好,笔质大气磅礴也罢。在节日联,确切的说,有一定的局限性.它的时空,季节,意义,都是极具体的.所以观察与意念这点是相当的重要,多练多写用心去感悟.不求华而不实,但求情真意切。借喻亦可,平铺当亦可。多用心了解,认真观察。自会有好联儿出来。愿与大家,一起好好学习,一起天天向上
例:
桃花春水遍天涯,寄语武陵人,于今可改秦衣服
铁马金戈回地轴,吟诗锦城客,此后休嗟蜀道难
此联是郭沫若在辛亥苦命后的第一个春节所作,充分表过了他在辛亥革命后的高兴心情
遂心惟有看山好
涉世深知寡过难
此联是林纾作于1924年春节,是作者涉世70余年的经验总结,上联意谓,世界上难有遂心之事,要想遂心,就只有看山好,山苍翠洁净,充满生机,非复杂的污浊的尘世能比.下联意谓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人事纷纭,要做到“寡过”,谈何容易,此言极具哲理性,启人寻思。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
事必成,事必成,事事必成
此联是陈毅于1921年从法国回国后的写的一副春联,此联,浅显易懂,极有时代性。联语用叠字,重言来加强语气,有助于增强感染力。生动的反应了劳动人民在当时的黑暗社会里度日的艰难。下连则充分的表现了人民革命事业必定成功的坚定信念
万里春风抒壮志
百年美梦入长征
此联是姚雪垠作于1979年春节,联语颇具诗意。体现了作者春风得意,乐观向上的心绪。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流水断桥芳草路
淡云微雨养花天
此联作者是启功(1912-2005)姓爱新觉罗。著名的书法家,中国书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北京师范大家教授。这副春联充满诗情画意,反映出作者宁静,淡雅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疆雨,北国风,风调雨顺
东海龙,西山凤,凤舞龙飞
此联是春节联,联特点是运用了自对与顶真。平白话的语言,宣染了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与向往
横心誓扫官仓鼠  
俯首甘为孺子牛
此联,恢谐且有格调,平淡却有余味。把鲁迅先生的名句,改了几个字,便就又成一联。且合时,过去的2008是鼠年,2009是牛年。在2008有伤痛更有感动,有坚强有希望,而时下的2009则是充满信心的一年,劳动勇敢的中国人,将迈向新的辉煌。
每思祖国金汤固
常忆英雄铁甲寒[清明节]
在美好的和平年代,在日益富强的祖国怀抱,在清明时节。我们永也不忘记那些为和平而战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快马加鞭,协力同心跟党走;
葵花吐蕊,栉风沐雨向阳开[建党节]
以点带面,此联充满了凝聚力与积极向上,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记得小时候村里大家伙最爱贴的一副春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很平常的句子,却有至上的景象与希望~~
……….
在文学作品中,什么是文字的灵魂?其实不外乎一个情字.落笔无情诗寡味,写联与写诗写文章一样,要写出真情实感,深情无限,才能扣人心弦,才称之为佳作。当你用修辞把其放大时,要保持形散而神明。当你用色采把其渲染时,要保持华丽背后那抹清凉。当你用严谨把其立宛时,要保持平实深处的强烈震撼。
创作节日联注意的几个方面
1:喜庆的日子不能用不吉利的词汇,就连同间谐音也要避免 .如清明节这样的节日当是另当别论了.
2:不能不相符,杂乱混合,没有主观意识
3:结合实际情况,不能乱喊口号,说些空洞不着边际的话
4:要屏旧创新,立意鲜明,运笔自然流畅,有神有韵.最好能体现时代特色.
5:要有自身特点,不可流入俗套,灵动且回味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4

主题

3415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8837

哨蜜主哨主哨2主哨3初级水王拈花拈花2拈花3拈花4舞会组织奖端午节纪念奖首届风云纪念章优秀版主首届舞会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胜迹联[琴耘]
一、胜迹联概说
    胜迹联,指为装饰名胜古迹而题的对联。古人所谓“胜迹”是指名山大川中的建筑物,同“庙祀”、“廨宇”是分开的。现在人们把胜迹、庙祀和廨宇三者完全合而为一,通称名胜古迹。这些地方的对联,也通称胜迹联。我国是文明古国,名胜古迹众多。历代的文人墨客,乃至皇上、领袖都有游览的兴趣,每到一处或对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留下了大量的题联,为景观增色,使游人叹赏。
    胜迹联的范围较大,包括殿宇、楼阁、园林、寺庙、祀堂、山亭、水榭以及名山大川等。胜迹联摹景状物,颇具诗情画意,且多数出自名家之手,不仅有文学价值,还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为了便于叙述、便于研究、便于掌握规律,联坛一般将胜迹联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大类。自然景观类所含门类可细分为山岭、川流两部分。山岭类可再分山岳、峰岭、岩洞、峡谷、坡坪、鸟屿、林木等。川流类可再分海洋、江河、湖泽、池潭、瀑流、井泉等。人文景观类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纪念、教育、宗教、园林、戏台、桥梁、古建筑、古遗迹、当代建筑、其他十部分。这些类别之间不仅不是互不相干,而且往往是互相交叉的。
    我国幅员辽阔,山川壮丽,风光优美。数千年来,我们的民族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独特文化。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正是中华文化的及其主要的组成部分,而名胜古迹中的那些放射着艺术光辉的楹联恰恰是这一文化与历史的最生动、最形象的解说和高度的艺术概括。
    胜迹联在联语艺术中,数量最多、容量最大、欣赏价值最高、文化内涵最丰富、艺术技巧最多样,读者层面最广博。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学、宗教、书法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对于我们了解过去、认识今天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如,云南昆明大观楼的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气力。罄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此联为孙髯翁所作。全联共一百八十字,是一副有声、有色、有情的佳作。此联想象丰富,感情充沛,无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故颇享盛誉,近三百年来一直为历代游人所赞赏。
二、胜迹联的写作技巧
    因为胜迹联内容很多,不可能一一讲到。本讲主要从胜迹联的写作技巧入手,由写景抒情、吊古论今、议事抒怀几个部分展开。通过学习,能对我们今后写胜迹联有所帮助,这便是本讲的主要目的。
(一)写景抒情
    在胜迹联中,景物的描写占有重要的位置。由于任何名胜古迹联都与特定的风光、景致和人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不少优秀的名胜联多半是抓住其典型景物加以概括,以个别代一般,笔触景物,情动肺腑,看似写景,实为抒情。
    下面谈谈写景抒情的几个常用的手法:
1、比喻法
    一副好的写景抒情联,往往赋予客观景物以强烈的主观情感,其中往往含有作者对景物的深刻感受、体会与理解。要达到这一艺术高度,必须借助于特定的形象性的修辞手法,其中最常用的如比喻法等。
例如:(杭州外、玉皇山顶福星观联)
    缓步登临,游人到此疑仙境;
    危陂曲折,觅句浑如展画图。     
    此联把地势高耸的玉皇宫比喻成“仙境”“画图”。以此来抒发“缓步登临”时的激动心情。通过用比喻性夸张的手法,把写实与想像高度地统一起来,抒发了登临时的真切体会。这种写法虽不真实,但却胜似真实,在虚幻的想象中,包含着客观的真实。
    比喻又可分为:明喻、暗喻、明暗喻混合、借喻等。
(1)明喻:
    明喻是明缺无误的打比方,比喻词多用“像”、“如”“好像”、“犹如”、“宛如”等。
例如:(黄果树瀑布观瀑亭联)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绣,何须机织锦生成。 [如、似]
(2)暗喻:
    与明喻不同之处在于其比喻词不像明喻中的比喻词那样明确、清晰。常用的比喻词有“是”、“作”、“变成”、“成为”等。有时也会干脆省略比喻词。
例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联)
    碧水乍开新镜面;
    青山都是好屏风。[开、是]
例如:[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撰扬州小金山月观联]
    三春花满香成海;
    八月涛来水作山。[成、作]
例如:(杭州灵峰寺联)
    南北高峰天外笔;
    东西流水屋头琴。[省略比喻词]
(3)明暗喻混合:
例如:(江孔殷撰东园酒家联)
    立残扬柳风前,十里鞭丝,流水是车龙是马;
    望尽玻璃格里,三更灯影,美人如玉剑如虹。
    上联中的“是”在这里本身是比喻词,有“像”、“似”、“如同”之意,所以“流水是车龙是马”是复合暗喻的。另外,这个比喻是“本”“喻”倒置的格式,其真正面目应为“车如流水马如龙”。但为了避免呆板相同的重复,上联使用了“是”字做比喻词。这样,上下联相对应的两个比喻中,就形成了明、暗各异的不同手法。技巧的差异,构成了比喻中含蓄与明朗的区别。
(4)借喻:
    也常常被用来塑造艺术形象,抒发情感,表达意趣。
例如:(古代文人唱和联)
    日照纱窗,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牡丹;
    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成竹叶梅花。
    上联“芙蓉牡丹”不是“莺蝶”的喻体,而是莺蝶的影子的喻体。同理,“竹叶梅花”不是“鸡犬”的喻体,而是鸡犬足迹的喻体。这种本体事物隐而不现的,我们视为“借喻”。
2、夸张法
    在名胜写景联中,夸张法也是化景物为情思的重要表达手法之一,它常常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超越现实的夸大描写,借以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情感,对启发读者的想像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夸张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讴歌名胜古迹的联语所运用的夸张,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
(1)直接夸张:
    直接的夸张是不借助于其他任何表现手法而表现出来的超越现实的描写。
例如:(天津观音寺白塔联)
    金峰平挂西天月;
    玉柱直擎北寒云。
    “金峰”、“玉柱”都是用来比喻白塔高耸美丽形象的事物。白塔之高,居然能平挂西天“月”,能“直擎北寒云”,可见作者对白塔的赞美之情,何等强烈!“平挂”与“直擎”这两个动词把白塔的高大形象作了直观性的夸张描写,但它并不离奇,相反,它给人以实实在在的克信性的感觉。
(2)间接夸张:
    间接夸张就是凭借其他修饰手法(如比喻)所表现出来的对事物所进行的夸张描绘。
例如:(金安清的西湖湖心亭联)
    春水绿浮珠一颗;
    夕阳红湿地三弓。
    “珠一颗”作者把春天的西湖比喻成一颗碧绿的珍珠。“三弓”古代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一弓等于五尺,这里极言地小。
    同样,夸张中所表现的事物,就表面而言,不似真实,但就事物的本质而言,却高于现实。在这种“现实”中充满了作者的浓郁感情,饱含着作者对事物的深刻理解、体验与真情实感的认识。
3、间离法
    间离法在名胜写景的楹联中极为常见。其主要依靠外界条件造成的距离化,可以使被描写的景象、人物“孤立绝缘”、“自成境界”,使被表现的对象更加清晰、鲜明、突出。
例如:(颐和园澹碧亭联)
    窗同树色连山净;
    户外岚光带水浮。
    联中把水光山色树木岚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统统纳入图画般的“窗”、“户”的框框之中,这无疑是对大自然景物的间离。作者的视角在“窗”“户”之内,也就是隔帘观景了,这样就把大自然的实景无形中加以须化,加以感情化,即所谓化景物为情思,由写景变成了抒情。联中的“净”“浮”是在“窗”“户”这种间离条件下所产生的审美感受,是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体验、理解,是主观感情的倾泻。这种写法在唐代杜少陵的作品中不难找到,他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一名句就是运用空间间离的典范。
4、映衬法
    严格说来,楹联中的出句与对句之间的关系都具有映衬的特征。联语的上下两联在内容上或者相映相衬,互为补充,或者是相反相悖,为表现题旨而相互配合、相互照应。例如,“百花齐放,万木争荣”、“春燕剪柳,喜鹊等梅”都是正对,上下联内容相近共同烘托同一主题——“春”。再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反对,这两句的内容相反相背,但却揭示出封建社会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这样一个统一的题旨。由此可见,映衬是揭示联语主题、构成楹联意境的基本形式。这种作用在名胜联中体现尤其突出。胜迹联中最常见的映衬有:情与景的映衬、色彩的映衬和感觉的映衬等。
(1)以景衬情法:
    在胜迹联楹联中,作者常常因目睹眼前的实景而引发出无限情思,即所谓的触景生情。
例如:(丁禹生撰广东潮州望远楼联)
    如此江山,对海碧天青,万里云烟归咫尺;(写景)
    莫辞樽酒,值蕉黄荔紫,一楼风雨话平生。(抒情)
    上联“对海碧天青,万里云烟归咫尺”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望远”的视觉景象,是“如此江山”的景物写实。下联,正值“蕉黄荔紫”之际,适逢“一楼风雨”之时,移樽与故旧共叙生平,这等感情是何等的幽深绵长!这是抒情,是虚写 。这样在上下联中便形成了景与情的相对,实与虚的相衬的格局。情因景物的触发而生,景对情又起了烘托陪衬和强化的作用,使情感更加浓郁、炽烈。正是映衬法,使情与景、主观感受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构成了特定的艺术境界与情调。
再如:上海豫园卷雨楼联
    远望楼台,斜依夕阳添暮景;(景)
    闲谈风月,同浮大白鼓良辰。(情)
    注:同浮大白:一同饮酒。大白,酒杯名。浮,罚人饮酒称浮。
(2)色彩的映衬:
    在名胜写景联中,作者通过对自然色彩变化的恰当运用,把景与情铸进字里行间,从而更能使作品达到出神入画的境界。
例如:(杭州涌金门城楼联)
    夕阳晚照青山郭;
    罗绮晴娇绿水洲。
例如:(浙江乐清百丈岩联)
    一洞涵天白;
    群山扑地青。
(3)五官感觉的映衬:
    五官感觉的相映相衬,最常见的有视觉与听觉与嗅觉这两种形式的错综结合。在胜迹写景联中,作者采用“声”与“形”这种直觉形象的对比,可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湖南邵阳双清亭联)
    云带钟声穿树出;(听觉)——声
    月移塔影过江来。(视觉)——形
    视、听最能迅速引起人们的情感反映的感觉形式,这种感觉又会在读者心中引起“对比”、“接近”、“类似”等形式的联想,这无形就产生了对作品进行再创作、再加工的表现效果,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并形成强烈的感染力。使“物”、“我”达到完美的统一,构成联语的深邃意境。同理还有视觉与嗅觉、温觉、味觉。
例如:北京颐和园宜芸馆联
    绕阶苔痕初染碧;(视觉)
    隔帘花气静闻香。(嗅觉)
例如:(杭州云栖寺联)
    水自石边流出冷;(温觉)
    风从花里过来香。(嗅觉)
例如:(吴县洞庭西山联)
    佳味无多,白饭、香蔬、苦茗; (味、嗅觉)
    我闻如是,松风、鸟语、泉声。 (听觉)
5、排比法
    排比法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节奏一致的平行短句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或相关联意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起到增强语势、加深情感、强调事理的作用。排比联中的排比相数至少有三相,其形式整齐、结构严谨、联意连贯、节奏鲜明,有一气呵成之势。
    排比法可以起到增强语势、加深情感、强调事理的作用。排比联中的排比相数至少有三相,其形式整齐、结构严谨、联意连贯、节奏鲜明,有一气呵成之势。
如昆明西山飞云阁联:
    半壁起危楼,岭如屏,海如镜,舟如叶,城廓村落如画,况四时风雨,朝暮晴阴,试问古今游人,谁领略万千气象;
    九秋临绝顶,洞有云,崖有泉,松有涛,花鸟林壑有情,忆八载星霜,关河奔走,难得栖迟故里,来啸傲金碧湖山。
如山东日照鱼骨庙戏台联:
    无多地方,可以国,可以家,可以江山社稷;
    几许时间,忽而秦,忽而汉,忽而唐宋元明。
如福建邵武县熙春山憩亭联:
    放开眼孔,看晓日才上,夜月正圆,山雨欲来,溪云初起;
    洗净耳根,听林鸟争啼,寺钟答响,渔歌唱晚,牧笛催归。
    云南昆明大观楼的长联也运用了排比的的手法。
    排比法可以起到增强语势、加深情感、强调事理的作用。排比联中的排比相数至少有三相,其形式整齐、结构严谨、联意连贯、节奏鲜明,有一气呵成之势。
(二)吊古论今
    在胜迹联中,借历史的遗迹抒发怀古之情,阐述自己对当今的政治见解,或表现一个特定的思想观念,在这种联语中,作者常把抒情、叙事、描写、设论融为一体;反映一个特定的主题。
例如:(宋荦撰滕王阁联)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滕王阁在江西南昌沿江路赣江边上,为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所建。初唐诗人王勃写了一篇有名的《滕王阁序》历来被人称颂。当作者登临高阁之际,所见到的“依然”使如画的“极浦遥山”,这如初的风景映入眼帘,怀古之情油然而生,所以很自然地怀念起修建这座宏伟建筑的“阁中帝子”李元婴。那么,更令作者感慨的那便是写出了《滕王阁序》这一不朽之作的“江上才人”王勃了。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联中有景、有人、有情。联语朴实自然,情深意浓。
    另外凭吊性的联语,除抒发怀古之幽情外,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作者所处的那个现实社会的实际状况以及自己对此所持的态度,因此,吊古与论今总是会有意无意的联系在一起。
例如:(湖北黄鹤楼联)
    一上高楼,缅当年江汉风流,多少千秋人物;(怀古)
    双持使节,喜此日荆衡形势,纵横万里金汤。(颂今)
    “荆衡”:指湖北、湖南一带。“金汤”原是“金城汤池”的缩写。“金城”指坚固的城墙;“汤池”指防守严密的护城河。在这里“金汤”借指长江天险。
例如:(李淡若题莫愁湖胜棋楼联)
    君臣相悦?遑论输赢。谁谓开国帝王,笑把湖山当孤注?(吊古)
    儿女多情,易生悲感。愿祝凝妆少妇,饱餐风月不知愁。(伤今)
    “胜棋楼”位于莫愁湖上。相传南齐有洛阳少女莫愁远嫁江东,住在湖滨,因此湖以莫愁为名。而胜棋楼的得名也有趣,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与中山王徐达在此下棋,二人杀得难解难分,朱连吃徐二子,以为胜券稳操。不料,细观徐已将棋子摆成“万岁”二字。朱叹服,遂将楼和湖赐给徐作“汤沐邑”,楼因此得名“胜棋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楼上正中悬有中山王徐达画像。“孤注”:即“孤注一掷”。“不知愁”:唐代诗人王昌龄《闺怨》前两句的化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三)议事抒怀
    议事抒怀联,是借游览名胜古迹之机,有所感触而发,或谈古论今、或评价历史人物、或论述古今世事,或抒发某种情思。有时这种联语虽然也带有凭吊的性质,但在吊古的情感,着意阐发作者自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此种楹联中往往也带有写景抒情的特色,但它旨在借景抒怀、借古议事,把景、情、意融为一体。此种楹联大多以虚写为主,实写为副;议论为主,抒情为副。
例如:(汪瀛撰南京莫愁湖联)
    登斯楼也,其喜洋洋,把酒临风忘宠辱;
    望美人兮!予怀渺渺,挟仙抱月侣渔樵。
    上联引自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下联语出苏轼《前赤壁赋》:“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整个联语是苏、范二人作品中语句的化用,然而上下各联的后两句,无不是借语抒发联语作者的道德情操,阐述个人的思想观念,流露自我的审美情趣。借莫愁湖这古迹进行议事抒怀
三、创作胜迹联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立意要新颖、构思要奇特
    每一个胜迹景点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景观风物。立意新颖就是要突出鲜明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内容,有新的独到之意,内容也不能离题,要做到立意新颖,就要仔细了解胜迹景点的历史背景、人文内容、佚闻典故以及人物往事等等;认真深入实际,细致观察名胜景点的地理环境、景致风物登。然后再围绕所要写咏的人、事、物,抓主本质,写出不可移换的特征。
    构思要奇特,谋篇不落俗套,不入常规。对客观事物,要有自己的体会,要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要有创新,要能想人之所未想,言之人所未言。
(2)议论要精辟、用典要得当
     胜迹景点的对联中,往往夹有议论,尤其是人文景观的对联。要想使议论精辟,除了深入细微地观察、体察景点中的人物史事外,还要加强文化诸方面的修养,博览群书,尽量掌握各方面的广泛知识。惟有这样才能悟其变化之由,悟出警策,从而达到议论精辟。
    运用典故,使创造胜迹联常用的表现手法。用的得当,有话龙点睛、点石成金的作用,否则相反,贻笑大方;用典精练,言简意赅,堆砌过多,感到累赘;用典通俗,雅俗共赏;用典生僻,会令人生厌。
(3)措词要精炼
    大家都知道汉语词汇特别丰富,可供精选与活用。唐代的卢延让在《苦吟》一诗中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杜甫也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清代刘松坡也指出:“诗中用字,一毫不可苟且,倘一字不雅,则一句不工;一句不工,则全诗皆废矣。”这些都充分说明古人在用词问题上的高度重视与煞费苦心。撰写对联,和吟诗填词一样,在有感可发、有情可抒的前提下,还须讲究炼字炼句,往往有时因炼出一个好字而使全联生色;又往往因为炼出一两个点睛之词,使全联增辉。与此同时,切忌不可生拼硬造。
(4)意境要高远
    什么是意境呢?有书这样说:“意”是思想感情,包涵着作者的“情”与“理”;“境”是境界,是指事物的“形”与“神”。所谓的“意境”也就是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
    清代学者王船山曾说:“意犹帅也,一联优胜与否,在于是否立有意境,是否意境高远。”王国维也说过:“词以意境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同此理,撰写对联亦是如此。
    比如,苏州沧浪亭的集句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原句为欧阳修的“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买四万钱”;下联原句是苏舜钦的“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相比之下,三者意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5)情景要交融
    创作名胜对联,只有做到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才能写出优美得艺术境界。有景无情,缺乏意趣;有情无景,情缘何发?都写不出高水平的胜迹联。为了开拓对联的意境,应以情言事,寓情于景使情景浑然一体,融入一炉。“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是之为有神。写作对联,还应当注意其神采。其表现在于虚实相映。
(6)工夫在联外
    一副好联,不仅展示出作者的联内功夫,同样也反映作者联外功夫。千万不能认为知道对联的一些基本特点、基本格律等知识,懂得了一些写作方法和注意问题,就能写出好的对联来。应知作联的功夫是在联外的道理,因此各方面的知识都应通晓,要加强各个方面的素质修养特别是在世界观、人生观、道德、人品、性情等方面的修养。最后还应多多实践,经常习作,千锤百炼,句斟字酌,方能提高对联的写作。
四、胜迹联赏析
    近年来,中国楹联学会组织全国各地搜集、编纂《中国对联集成》各地卷,其中就包括了在各地的风景区、旅游胜地,搜集名胜古迹联,并且已经出版了一些地方名胜对联选。同学们可以在网上搜集到大量的胜迹联来欣赏。
如:
写景状物联集赏(一)
http://www.onegreen.org/Html/couplet/317/0712011575713675.html
写景状物联集赏(二)
http://www.onegreen.org/Html/couplet/317/0712011575720747.html
写景状物联集赏(三)
http://www.onegreen.org/Html/couplet/317/0712011575726088.html
写景状物联集赏(四)
http://www.onegreen.org/Html/couplet/317/0712011575716298.html
写景状物联集赏(五)
http://www.onegreen.org/Html/couplet/317/0712011575764363.html
写景状物联集赏(六)
http://www.onegreen.org/Html/couplet/317/0712011575793607.html
写景状物联集赏(七)
http://www.onegreen.org/Html/couplet/317/0712011575779317.html
写景状物联集赏(八)
http://www.onegreen.org/Html/couplet/317/0712011575748746.html
写景状物联集赏(九)
http://www.onegreen.org/Html/couplet/317/0712011575795206.html
写景状物联集赏(十)
http://www.onegreen.org/Html/couplet/317/0712011575799738.html
写景状物联集赏(十一)
http://www.onegreen.org/Html/couplet/317/0712011575739259.html
各地名胜古迹对联
http://www.86duilian.cn/index.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4

主题

3415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8837

哨蜜主哨主哨2主哨3初级水王拈花拈花2拈花3拈花4舞会组织奖端午节纪念奖首届风云纪念章优秀版主首届舞会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喜联


作者:醉吟子

    什么是喜联?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常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1、为祝贺婚嫁、高升、乔迁、寿诞、登科等一切喜庆之事所做的贺联,叫做喜联。

    2、婚联亦称喜联,是应用联的一种。

    3、为贺婚嫁、乔迁以及其他喜庆之事而作的对联,叫喜联。

    可见喜联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喜联单指为婚嫁所做的贺联,广义的喜联指为一切喜庆之事所做的贺联。民间结婚叫办喜事,这是狭义的“喜”,所以喜联指婚联是有道理的。所有的喜庆之事谓之“喜”,也不错。所以,我们目前还不能说那种定义是对的,那种是错的,但是婚联是喜联的主要部分,是喜联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部分,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在这一讲里以婚联的创作为例展开论述,如果其他类型的贺联也归入喜联的话,可以将婚联的创作手法作为参照。

二、如何创作喜联

    1、创作原则。喜联的创作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成联创作的一般步骤。一般按四个步骤进行:立意(即确定主题)、选择创作手法、组织文字、调整平仄。一般成联的创作不是本讲的任务,故不再展开论述。

    2)      突出喜庆氛围。娶媳嫁女是喜事,联语当然要吉利祥瑞,或赞美新人幸福美满的爱情,或展望光辉灿烂的前景,或寄托对新人的良好祝愿,或表示对亲朋好友的欢迎。做到这一些,就是一般的通用婚联。如:

云抱玉林芝草茁

香飘金屋篆烟清
@

栋赴连云庭悬霁月

堂延爱日座满春风

    3)      针对性。联语要切合季节,切合人物身份、地位、情操、业绩,甚至要切合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切合事物与场合。再拿一些可“通用”的联语来讲,其通用范围也是限的,如“皓月描来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这副婚联,就婚姻本身来讲,它可以“通用”于不同人的婚姻,但就时间 意义来说,它只能用于冬日结婚,如用于春夏秋就不行。正是从对联的针对性这点来讲,可通用的对联,大多缺乏针对性,所以往往欠缺生动、准确、鲜明,最好的办法不是照抄照搬,而是通过学习借鉴,自己动手,写出针对性强的好的对联来。

    4)      时代性。对联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因此时代变了,对联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如果现在有人送一副婚联还是“喜见红梅多结子,笑看绿竹又生孙”,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2、切入点

    喜联的创作,最核心的一条,是增强针对性。初学者往往面临不知从何入手的困惑,选择好切入点就成了创作的关键。一般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1)      切人。创作喜联要符合当事人的身份,包括职业、地位、业绩、性格等个性特征,这有两重意义:第一,能够使联作具体、深刻、形象、生动、鲜亮;相反,如果弄错了还会出笑话。第二,这是创作的一个基本切入点,往往可以解决不知从何入手的困惑,是一条捷径。例如:

贺医界婚联:

橘井龙吟月

杏林凤唱春

贺学界婚联:

盟书早订三生石

彩笔新开五色花

贺农界婚联:

手开翠岭双锄落

眉剪青林比翼飞

    2)      切事。婚联也有多种情况,娶媳、嫁女、招婿、再婚、复婚等情况,要区别对待,否则也会出笑话。一般说来,嫁女常用于归、嫁妆、克勤等语;招婿则常用东吴招亲的典故赞扬其新风尚;续婚则常用梅开二度、琴瑟重调等;复婚则常用鹊桥再架、破镜重圆等。例如:

贺招婿:

秦楼引凤传佳话

鲁酒邀朋任健谈

贺再婚:

海燕引雏朝凤阙

江鱼带子跃龙门

贺复婚:

黛抹青山春不老

香添绣阁月重圆

    3)      切时。制作婚联也经常从时间这一方位切入,比如:季节、月份、日期、重大节日等,但切记不可用错应时的物象。例如:

春日婚联:

春入翠帷花有色

风来绣阁玉生香

十二月婚联:

箫引凤凰春生斑管

杯斟鹦鹉香溢梅花

初三日婚联:

初夜话前情共忆山盟海誓

三更圆旧梦同传蜜语良言

    4)      切景。结婚时所用对联,如贴于不同的地方,如:大门联、洞房联、客房联、厅堂联、书房联等,在制作上也是有区别的。农村、城市的环境也是不同的。还有各地的风俗也有差别。这些都是要注意的。如:

洞房婚联:

眉黛春生杨柳绿

玉楼人映杏花红

大门婚联:

花从静处香能久

爱到纯时品自高

礼堂宴厅联:

连理枝头腾凤羽

合欢宴上对芹杯

    3、创作技巧

    喜联的创作常用如下技巧:

    1)      嵌字法。最多的是嵌新郎新娘的名字,既倍感亲切,又喜气洋洋。例如:嵌新郎胡美意、新娘何妙娟:

今月乃古月,美景良辰心像意

新人真可人,妙龄佳偶竞蝉娟

联都成联版,资北儒生贺赵文螯、李淑霞新婚大喜:

一网情深,金螯亦带斯文气

几通爱挚,霞帔终赢淑女心

     2)        析字法。前例中的胡拆成古月、何拆成可人,就是析字法。再举一例:

喜潘家有水有田兼有米

庆何氏添人添口又添丁

    上联将男家姓氏“潘”字拆为“水”、“田”和“米”三字;下联将女家姓氏“何”字拆为“人”、“口”和“丁”三字,对得极工。

    3)      谐趣法。谐趣法往往根据新郎新娘双方具体的工作性质、特殊经历等用幽默风趣的文字写成对联。如:

    两个演员常常同台演出扮夫妻,最终喜结良缘。同事们撰联相贺:

娘子官人,平日无非演戏剧

生哥莺妹,今宵真个做夫妻

两位数学老师结婚,同事们赠送贺联如下:

爱情好似几何曲线

幸福将如小数循环

    4)      谐音法。谐音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文字技巧,常常能够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需梅”即是常被引用的例子。

    5)      比喻法。比喻也是婚联创作中非常常见的手法。说婚事常用花好月圆、双星合璧等;说男女常用乾坤、琴瑟、龙凤、鸳鸯、凤凰、鸾凤、并蒂花、连理枝、同心结、比翼鸟、双飞燕、青梅竹马等;男女之情地暗示常比作蝶恋花、庭前燕、如鱼得水、燕语莺蹄、鸳鸯戏水、鱼水承欢等,但要避免粗俗成荤。如:

男欢女爱鸳鸯戏水

意合情投鸾凤朝阳

    6)用典法。“举案齐眉”讲述后汉梁鸿和孟光的故事,比喻夫妻和睦相敬如宾;“东床快婿”指王羲之的故事;“玉镜台”写温峤以玉镜台为聘物骗娶表妹刘倩英,婚后夫妻不和,经人调解终于和好的故事;“蓝田种玉”典出《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本指杨伯雍之婚事,喻男女姻缘或两家通婚,今多指使女性受孕,常与“珠胎暗结”并用。如:

雀屏欣中目;
鸿案举齐眉。

    其实,语言文字本身的一切修辞机巧和许多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奇想妙趣均有用于对联。

三、注意事项

    创作喜联,尽管可以在保证喜庆气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创作才华,但却不是可以随意发挥、毫无顾忌。应该注意如下问题:

    1、宜立意高雅,忌粗俗下流。

    2、宜丰富饱满,忌苦涩单调。

    3、宜通俗易懂,忌食古不化。由于喜联贴近生活、贴近大众,就必须容易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否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去了意义。

    4、宜欢快吉庆,忌言辞不当。用不吉利的字眼,会大煞风景而出现不能预料的情况。如果在联作中用了“破、败、枯、残”等字眼,往往会使人扫兴的。

    在现实中我们遇到的喜联常常出现不合格律、对仗不工等问题,这不能成为我们不遵守对联基本理论的根据。在学习中应该严格遵守在初级班学习的对联基本理论,在此不再详述。

     

说明:

1.撰写本讲义,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资料,多数为转载而不清楚原作者和原出处,恕不能一一列出,谨在此一并致谢。

对联写作指导(尹贤)
一、婚   联
    婚联一定要写得充满喜气。用词宜华丽,有色彩,喜悦,有乐趣。如:
              凤鸣鸾舞;
              花好月圆。
              又如:
              宝霭样光,花团锦簇;
              天生佳偶,璧合珠联。
    1.比喻
    婚联多用比喻法,把夫妻比喻为鸳鸯、凤凰、鸾凤、璧玉、琴瑟、双飞燕、并蒂莲、比翼鸟、连理枝、合欢花、同心结等。如:
              鸾凤和鸣,莲花并蒂;
              鸳鸯对舞,玉树连枝。
              又如:
              云汉桥成牛女渡;
              春台箫引凤凰飞。
    上联用民间传说,把夫妻结合比作牛郎织女渡河相聚。下联据《列仙传》,传说萧史善吹箫,秦穆公将女弄玉嫁给他,一夕,萧史吹箫引来凤凰,与弄玉共跨凤升仙而去。这里将新郎新娘比作萧史和弄玉,又比作凤凰。
    2.嵌字
    婚联常用嵌字法,嵌新婚夫妇姓名。如新娘姓谢,新郎姓王,联云:
              却喜雪花吟谢女;
                   △
              不图天壤见王郎。
                   △
    此联用了典故。谢女,即谢道韫,东晋谢安的侄女,王凝之之妻。天下雪,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对道韫的回答非常满意。此联赞扬新娘有文才,巧与新郎结合。
              又如吴小如贺谢蔚明续弦(夫人名从美)联:
              晚花蔚作秋明色;
                △  △
              新燕从归奂美家。
                △  △
            “晚花”,暗点中年续娶。联嵌入二人名。
    3.结合特点和职业
    婚联可以从新郎新娘的某种特点、关系等人手,可以结合二人职业来写。如贺一位医生和一位女教师结婚:
              眼镜大夫,采中西,治顽疾,药到病除,交称华佗扁鹊;
              斯文小姐,呕心血,育桃李,餐忘寝废,堪誉蜡烛春蚕。
    有结合职业,写得比较诙谐的。如贺两位曾合演《西厢记》的演员结婚:
              娘子官人,平日无非演戏剧;
              生哥莺妹,今宵真要做夫妻。
    有贺双方都在民政部门工作的,写得也比较诙谐,语带双关:
              努力下层工作;
              产生上等国民。
    4.结合婚姻情况
    婚姻有不同状况:新婚,再婚,复婚,招婿,晚婚,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等。婚期又各有不同,有春日婚,夏日婚,秋日婚,冬日婚。婚联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措词。
              如大龄青年婚,武淑贤撰联:
              爱经岁久情方永;
              瓜到秋深味更甜。
              招婿,贺男到女家联:
              小伙子出嫁,打鼓敲锣,全村相送;
              大姑娘招亲,鸣鞭放炮,合队欢迎。
              老年再婚,王翘松撰联:
              愿人间鳏寡成亲,再婚有理;
              望世上子孙同意,反对不该。
    5.结合时代
    婚联内容因时代而异,因地域而有所不同。婚联要宣传新观念,宣传婚姻法,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要提倡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互助互学,计划生育;反对包办买卖婚姻和门第观念,反对铺张浪费,鄙弃多子多福。如:
              你敬我爱,幸福伴侣,共谋集体富裕;
              志同道合,模范夫妻,齐攻生产难关。
              又如:
              男女合栽连理树,同心同德干四化;
              夫妻共育一枝花,利国利民又利家。
              又如:
              婚尚新风崇节俭;
              礼除旧俗免奢华。
      6.婚联的避忌
      婚联,不要观念滞后。不宜随意搬用某些旧词,如“夫唱妇随”、“举案齐眉”、“幽娴贞静”、“螽斯”等。即便使用,也要化用。像“举案”、“鸿案”,典出《后汉书•梁鸿传》,梁鸿为人舂谷,每次归家,妻孟光就准备好饮食,举案(托盘)齐眉。现在对女性要求再像孟光一样,未必恰当。“螽(zhōng)斯”,虫名,喻子孙众多。显然,不合时宜。
    婚联,也不宜观念超前。摆出一副严正面孔说教,如“英年有作为,莫把精神移少艾;社会正开拓,须将心力献宏图”,或是宣传节俭过度,“嫁女婚男,处处从简;移风易俗,事事当先”,恐怕有点煞风景,扫人兴致。
    婚联,应避免玩笑过度,有伤感情,或流于庸俗。例如旧时有贺聋哑人与表妹结婚联:“鸳鸯从小曾相识;鹦鹉前头不敢言”,拿人的生理缺陷来开心,不合道德。如果跟新婚夫妇关系亲密友好,婚联不妨开点玩笑,以烘托喜庆气氛,但要适度,俗不伤雅,谑而不虐。如贺某数学教师结婚联:“解括弧,加因子,求得结果;过中点,作垂线,直达圆心”,巧入数学名词,堪称妙趣、自然,但是究竟有点“味”,似不宜提倡。
    婚联,忌用会被认为不祥不吉的字词。例如梁启超长女梁令娴自日本归国结婚,婚期在农历二月十五日花朝节,有送贺联云:
              绝代艺蘅词,三岛客星归故国;
              传家爱莲赋,百花生日贺新郎。
    梁女土著有《艺蘅馆词选》,新郎姓周,祖上宋代周敦颐有名篇《爱蓬说》,此联切合二人情况。上下联末又巧用词牌名《归国谣》、《贺新郎》,很雅致。但是作者在赞颂中有疏忽,使用了“绝代”和“传家”,并且作为对仗,会使人双关地想到“绝了后代”、“绝了传人”,是大不吉的。似此,宜从世俗,加以避讳。
             
     二、 寿   联
     1.他寿联
     他寿联,简称寿联,大都祝贺对方多福长寿,颂扬对方的品德事业,既是祝贺,又是对人的鼓舞。如:
              云开五色;
              户拱三星。
     五色云,古人以为祥瑞。三星,旧称福、禄、寿三神。
     又如: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又如:
              白发朱颜,启登上寿;
              丰衣足食,乐享晚年。
    寿联,可以采用比喻法。如以南山、青松、白鹤、灵芝、灵龟、大椿等为喻体,取延年益寿之意。要注意区分男寿和女寿。男寿,可以用大椿、松柏、南极(星名)为喻体;女寿,可以用蟠桃、黄花、宝婺(星名)为喻体。双寿,可比喻为:椿萱并茂,双星并耀,寿鹤双栖,极婺同辉等。
    男寿联如:
              寿酒盈樽,春风满座;
              嵩山比峻,南极增辉。
    女寿联如:
              秀添慈竹;
              荣茂萱花。
    慈竹,俗称子母竹,子母相依。唐王勃有《慈竹赋》。萱花,萱草,古植子母亲居处的北堂。
    寿联内容,最好是有针对性,密切结合寿者的性别、年龄、地位、职业、品德和某些特点来写,避免一般化。
    如郑林贺画家贾敬之寿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这是紧密结合其书画特长和进取精神着笔的。
    又如郭沫若贺黑人领袖、学者杜波依斯博士九十一寿辰联:
              替有色人种争光,铁骨铮铮钦此老;
              为世界和平努力,东风习习寿期颐。
    此联突出杜波依斯为黑人解放、为世界和平而斗争的功绩,祝愿他寿满百岁。
    又如吴小如贺文学家俞平伯七十九寿辰联:
              共看明月皆如此;
              且喜年华去复来。
    上联取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句意。下联据俞平伯自寿诗句“童心犹十九,周甲度年华”,祝贺他返老还童,青春长在。
    再如清俞樾祝贺沈兰舫五十生辰联:
              共学东湖,同客西湖,坐对腊灯怀旧雨;
              五年迟我,一日先我,互斟春酒祝长生。
    俞比沈年长五岁,论生辰,沈比俞早一天。俞先后主讲东湖、西湖书院,沈随俞在一起工作和学习。此联反映二人交游和生辰的特殊情况,富有感情。
    2.自寿联
    自寿联,内容是抒怀言志,自我安慰或自我勉励。
    如清袁枚八十自寿联:
              桑榆晚景休嫌少;
              日落红霞尚满天。
    不因年老而消沉,立意奋发进取,心绪乐观。
    又如郑燮六十自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须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不为物累,心怀旷达,是真高人雅士。
    3.写作寿联的注意事项
    (1)不要错用词。关于年龄有传统用语: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耋(dié),九十耄,百岁期颐。五十杖家,六十杖乡,七十杖国,八十杖朝。人已八十,还祝他“古稀”,岂不笑话。
    (2)颂扬要注意分寸。如过于夸大,受者不舒服,会疑心你在挖苦他。
    (3)注意避讳,忌用会使人联想到不祥的字词。要防止发生歧义,产生误解。
    前面已经谈到过,可以归入实用性对联范畴的对联,应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张挂的时间短,时效快而短暂;二是对载体的要求可低可高,一般不高。实用性对联都是用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现在尚在社会上通用的主要有喜联、寿联、挽联三大类。

学习写对联(白化文)
                        第一节 喜  联
    喜联,特指祝贺新婚的对联。顾名思义,喜联一定要有喜气,要写成喜气洋洋才好。解放前办喜事,不论新式旧式还是新旧相兼,都时兴送喜联。如果是在外面借地方——例如在饭馆子里行礼,更得凭仗张挂喜联以壮声势。解放后新事新办,大多赠送生活用品,切合家用。可是礼品雷同者多,有收到二三十个暖瓶的,很难处理。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追求文化品位,流行赠送书画、书籍、文具等物。其实,新房内悬挂几副喜联,很能增添喜庆气氛,建议有此方面爱好和能力的同志试试。
    喜联的作法,经过几百年的创作,渐渐形成一定的思路。通行的各种对联书上都录有示范佳联,以资楷式。大致地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别:
    一、切年、月、日和时令,特别是切月份和时令。这是因为,切年太宽泛,切日又太狭窄,只有切月份和时令比较适中之故。但须注意,对联书中所录成联,所切的大多是阴历月日,采摘变通使用时要化老调为新词。再者,关合时令时,最好带上些形象性。兹举祝贺秋季结婚的一副旧联,供变通时参考:
                          酒熟黄花合卺;
                          ●●○○●●
                          诗题红叶同心。
                          ○○○●○○
    二、切新婚夫妇双方的姓氏,最好是姓名。在此先要说说与姓氏联和姓名联相关的两点:
    一点是把姓氏切入(即暗中点出)或嵌入对联,本不限于喜联,却是常用于门联、厅堂联,以含蓄的方式向来访者表达住户的姓氏、郡望。据说,我国南方某些小村镇仍保留这一古老传统,全村镇住户大门上写刻的门联全都含有本户姓氏的典故,使明眼人一望而知,这也可算作一种地方特色吧。姓氏对联,各种联话常辟专篇辑录。还有专书,如笔者所见,有谷向阳、何慧琴编著的《中国姓氏对联史话》,其中颇有可供采摘,略加变化,便可编作喜联者。解放后,因为大门的门联越来越少(尤其是在城市中),因此,厅堂联(特别是个人住户的客厅或书房联)和喜联,几乎成为切姓氏的代表性对联。下面仍举一副旧联为例:
                          修到梅花成眷属;
                          ○●○○○●●
                          本来松雪是神仙。
                          ●○○●●○○
    此联切女方姓氏“林”,用宋朝林逋“妻梅子鹤”故事。切男方姓氏“赵”,用赵子昂号“松雪道人”之典。四个尾字合成“神仙眷属”。
    再一点是,嵌入男女双方姓名,一般只能在喜联中方可。在中国古代诗文、词曲以至对联、诗钟等所有的文体中,凡用人名作对偶之处,有一个不成文的法则,即:严禁用一男一女的姓名对偶,以免引起种种不必要的误会。当代有人主张打破这个界限,笔者是保守派,以为写文章好比在宽阔的海洋中行船,何必非得往暗礁上撞呢!可是在一双男女是配偶的时候,那就非对偶不可啦!用人名作对偶,从古代骈文、近体诗等开始,对对仗的要求都比较宽。只要平仄能调谐,特别是尾字平仄定得调谐,字义方面一般就不作要求了。例如:郑逸梅《艺林散叶》)第174页上载有:
    杨云史娶狄美南,有人赠诗云:“江东才子杨云史,塞北佳人狄美南。”
    字义上就很难要求了。当然,字义上能成的对的,即使只能对上三分之二的,如李清照用“露花倒影柳三变”对“桂子飘香张九成”;东方虬自称可以用他的名字与西门豹作对仗(其实是舍去三分之二的平仄调谐),全算是的对。可是,月下老人系红丝的时候,偏偏忘记了把两口子的姓名也作成对仗,这就给联家造成困难。办法之一是应用诗钟式的将姓名或名字分开嵌入之法。我的老师吴小如先生就是此中圣手。试举吴先生所作两联为例:
     贺谢蔚明续弦(夫人名从美):
                          晚花蔚作秋明色; (白化文注:“晚花”暗点中年续弦)
                          ●○●●○○●
                          新燕从归奂美家。
                          ○●○○●●○
     贺谢蔚明汪玉兰结婚(白化文注:谢氏第二次续弦) :
                          蔚明珰之美,载言载笑;
                          ●○○○● ●○●●
                          玉兰诺于成,宜室宜家。
                          ●○●●○ ○●○○
    我们说吴先生是“圣手”,意思是说,撰写这样的联,容易陷于轻佻或纤巧,吴先生的联却显得落落大方,具有长者的襟怀气度。这是才学识三者的合一,关乎素养,不是一般联家所能企及的。
    三、从新郎新娘的某种特色、特点、关系等人手。还可切入自己与这两方的某种关联。这就比较宽泛了。注意措辞要得当。仍举旧联为例:
                          绿华偏重词人笔;
                          ●○○●○○●
                          红烛初修学士书。
                          ○●○○●●○
    “绿华”典出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真诰•运象》,讲仙女萼绿华“夜降”羊权家,赠权诗一篇,后经常往来。下联用南宋吕祖谦故事:相传他在新婚的一个月内,乘兴完成研究《左传》的论文集《东莱博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书已经考证出这个故事乃是流俗所传之误,可是不妨碍成为新婚典故。“红烛”切新婚。此联中用此二典,切女方学的是文学,男方学的是历史,十分贴切。
    撰写喜联应注意之处,也提出以下三点:
    一、如果和新婚夫妇的关系较深较好,有时结合他们的恋爱史等稍作雅谑,借以衬托喜庆气氛,是可以的。但玩笑不能开得太大,更不可犯“黄”、“粉”等低级下流令人作呕的毛病。这一点正是某些青年人常犯的,有时甚至贤者不免。如《楹联丛话》中记载,纪昀给一家姓牛的朋友送的喜联:
                          绣阁团圞同望月;
                          ●●○○○●●
                          香闰静好对弹琴。
                          ○○●●●○○
    上联用“吴牛喘月”典故,下联用“对牛弹琴”故事。看似无伤大雅,搞不好就会大伤感情。再看联话中一例:
                          鸳鸯从小曾相识;
                          ○○○●○○●
                          鹦鹉前头不敢言。
                          ○●○○●●○
    这是赠给娶表妹的聋哑人的喜联。在我们看来,拿残疾人开心,在别人大喜的日子里拣不爱听的话说,实在很不应该。似此种联语,在某些对联书籍中,有时录作一笑,实为恶札。初学者千万不可偏爱这样的东西,更不能仿效。所谓做人要有道德,作文要有文德,撰写联语也要有联德,指的就是这些方面了。
    二、不要在无意中将某些引发忌讳的字词带入联中。例如:
                          绝代《艺蘅词》,三岛客星归故国;
                          ●● ●○○  ○●●○○●●
                          传家《爱莲赋》,百花生日贺新郎。
                          ○○ ●○●  ●○○●●○○
    这是祝贺梁启超先生长女梁令娴女史与周先生结婚的喜联。梁女史编有《艺蘅馆词选》,自日本归国结婚。婚期在阴历二月十五日,是为花朝节,相传为百花生日。“传家《爱莲赋》”点明新郎姓周,并双关“爱怜”的新人如高洁的莲花。但此联有个大问题:一开头就用了“绝代”二字,上下联首字又是“绝”、“传”。容易使人双关性地误解为“绝了后代”、“绝了传人”。
    三、旧社会中,送喜联往往从“多男子”方面祝愿。不但轻视女性,而且与当代计划生育国策不符。千万别从旧联语中套用这类词汇与典故。
    最后,也得说说喜联的载体。从颜色上说,当然得用鲜艳的,如粉色和红色。可是红色不“发墨”,“跳”不出黑色的字来,这是需要注意和想点办法的。从装璜上说,“秀才人情纸半张”是不行的,得装裱得像个样子。注意装裱衬托的纸或绢也不能用冷色的,还不能与主体靠色。这些,一般的装裱工人全都知道的,但要叮嘱一声,以免事后推卸责任。有刺绣联,属于高级工艺品,新婚时定为新房增色,可过后又不能老挂着,再送他人也不行。那是包袱,别送这种大包袱。                         
                       
第二节 寿  联

寿联是对联中的一大宗,是一种喜庆的联类,当代还在小范围内使用。
寿联的内涵与写法
解放前很流行祝寿。大约从“三十而立”开始,就作整寿啦。解放后,毛主席曾提倡过不给领导人祝寿。七十、八十年代以来,比较流行的是给名流学者作整寿。整寿,就是逢十的寿;有人逢五也作,但一般不这样作。综观二十余年来,除去“文革”及其前后的十多年不算,比起解放初的十多年,寿联在社会上的应用频率上升。可是应用范围比解放前要狭窄得多了。一则大致在文化圈内,比起解放前例如随便哪位老太太或大掌柜的作寿(特别是在饭庄子里办)都要来上几副的,收缩的程度很大。二则解放后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由四十来岁提高到七十多岁。当代,似乎到六十岁才勉强有作整寿的资格。学术界大规模公开的祝寿会,一般已提高到八十岁了。这就影响到我们下面所谈的寿联内容的问题。
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不但祝寿的岁数提前到三十岁,对“寿星”寿数的期望,一般在恭颂时只就现有岁数往上加到一倍多,也就是了。例如,三十岁的,往“古稀”上说;四十岁的,往耄耋(称八十岁、九十岁都可以)上靠;五十岁,则是“百龄上寿,如日方中”矣。解放前,为一个人庆三十整寿,就祝他“寿登期颐(一百岁)”,还有七十年呢,未免太长。当代则祝寿年龄越来越高,早已突破或说相当于古人的极限。所以,再用古代庆寿套语,千万别安错了。一位老先生庆八十大寿,还祝他“古稀”,这不是折寿十年吗!《北京晚报》载,一位老先生,年龄已超过九十,有人祝他“寿登期颐”,老先生大为恼火,说:“这不是说我活不了几年了么!”这都是新情况,促使我们推陈出新,不可泥古。
再则,古代对一些具体数字的用法,有其约定俗成的特定涵义,我们当代人下笔时要审慎地理解清楚再用。例如,“百年”是指人逝世;“百岁”则常用于“长命百岁”,为小儿出生后一个阶段的祝贺惯用语。还有,旧社会祝寿常着眼于子孙满堂,所谓“多福,多寿,多男子”,现在看来,一则不合计划生育国策;二则老人觉悟早已提高,未必喜欢,极可能认为讽喻自己成就不高。时移代换,老一套的写法不行了。
“对联作法”和“联话”、“联语集录”等类书籍中,搜集的寿联很多。经常按两种方式集录:一种是按男寿,女寿,双寿(夫妇一起祝寿,最好是夫妇同龄),自寿这四类分别辑录;再一种是按时间,或按时令,分十二个月,按节气或纪念日,有细到某日的。或按整寿年龄,从二十整寿开始。这两种方式常混合编排。这些现成的资料,颇可供我们参考。当然,必须灵活变通,化腐朽为神奇,使之为我所用。
成联评议
下面,举几副从这类书籍中选出的例子,略加说明:
  十一月十一日;
  ●●●●●●
  八千春八千秋。
  ●○○●○○
按,《楹联四话》卷三:“刘金门侍郎凤诰才思纵横,涉笔成趣。有人以佳纸乞寿联,值其据案作书,遂问:‘生在何时?’答以‘十一月十一日’。即书此六字于纸。其人怒甚,不敢言。侍郎复问:‘若干岁?’答曰:‘八十整寿。’遂复书曰:‘八千春八千秋。’其人乃大喜,称谢而去。”我们知道,《庄子•逍遥游》中的“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乃是后世祝寿者常用的典故。此联结合鹤顶格(上下联二首字嵌字)用之。既嵌“八十”整寿,又点明生日月日,生年月日俱全。看似简易,实为老宿神来之笔。此联平仄异常失调,所以乞联者一看上联全是仄声,认为无以为继,气得不得了。全仗下联内容救驾,实乃“英雄行险道”,初学者万不可如此涉险也。
张伯驹先生《素月楼联语》卷一:
甲午后,李鸿章极为清廷所倚重,以大学士兼直隶总督。在任时,值其七十寿辰,各方争送寿联。李必亲自寓目。一日,联将挂齐,李命其差官:“须留一位置,尚有一联未到。”差官问何人联,李曰:“翁尚书也。”午后,翁同龢联到。开视,为五字联:“壮猷为国重;元气得春先。”盖李生日为立春前二日,故云。
按,光绪亲政之初,“宰相合肥,司农常熟”,李、翁二人并秉国钩。翁氏以帝师之重,又兼状元老才子,李氏在各方面都要看看他如何表态,怎样表态。也就是说,从政治和艺术两方面看看他的寿联究竟如何。可见,撰写寿联不宜轻易,首先要权衡对方、己方、各方当时态势。当然,能有些预见性,留下一些伏笔以为来日道地,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其次,要尽可能驰骋凌云健笔,立言既得体又有很强的艺术性。张先生已经指出此联下联点明生日,而上联“壮猷”语出《诗经》的《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犹(猷字的同音假借)。”以“元老”目李氏,于自谦中寓大臣气魄。全联厚重雄浑,不愧老才子之誉焉。
下面举两副现代名人撰写的寿联。一副是:
  无忧唯著述;
  ○○○●●
  有道即功勋。
  ●●●○○
张大千集清初广东著名诗人屈大均的诗句,祝贺陆丹林五十岁寿辰。郑逸梅评论说:“大气磅礴,见者无不叹为大手笔。”(《艺林散叶》第4321则,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
另一副是冯友兰寿金岳霖八十八岁生日联(1982年10月):
  道胜青牛,论高白马;
  ●●○○ ●○●●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 ○○●○
“青牛”用老子骑青牛的典故,此处借代哲学;“白马”用公孙龙论“白马非马”的典故,此处借代逻辑学。这两门学术都是金先生深入研究了一辈子的。用“胜”、“高”二字,以表学术水平之超群绝伦。“米寿”和“茶寿”都是在日本很流行的拆字庆寿花样,近来在中国知识分子中也有推广的模样。“米”字拆开是“八十八”,而“茶”字则是“八十八加二十”,等于一百零八岁。冯先生此联有不同的抄引版本,笔者取其中最合联律者。有人把上下联互易,还把牛字句移到马字句之下,造成两个平声尾字。冯先生是楹联大家,平生创作佳联不少,安能如此!附带说一下,日本人还时兴庆“白寿”,那是“百”字去掉上面一横,隐喻“九十九”。
在此附带说一下:流传的联语,各种书籍中的记载容有不一致之处。笔者采取择善而从的办法。读者可以这样认为:本书中所录的联语都是经过笔者“加工拣选”过的,属于“白版”(白化文版本),可不见得是初版原本。即以联坛著称的康有为寿吴佩孚五十岁寿联为例,“白版”是这样著录的:
  牧野鹰扬,百世勋名才半纪;
  ●●○○ ●●○○○●●
  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
  ●○●● ●○○●●○○
有的书籍所载,“百世”为“百岁”,“勋名”为“功名”’“半纪”为“一半”,“虎视”为“虎踞”。究竟谁的对,读者请自行研究可也。
寿联的载体,也在这里说一说。载体多种多样,共同的要求是尽可能地精致一些。例如,纸书的寿联最多,不可用白纸与冷色的纸,亮黄色也不行。必须用暖色的纸,但颜色可以浅些,以免墨迹不显。一定要装裱好,镶在长玻璃镜框里也行。绢书的要求相同。祝女寿特别是老年有身分的女寿的(老年男寿与双寿亦无不可),过去有时用刺绣联,费事费时费工,当代内地不宜提倡。字体则最好不用草书。楷书雅俗共赏,行书、隶书、篆书也可备一格。
建议撰写时应注意之处
撰写寿联应特别注意避讳问题。例如:章太炎(炳麟)赠黄侃五十岁寿联:
  韦编三绝今知命;
  ○○○●○○●
  黄绢初裁好著书。
  ○●○○●●○
按,上联用孔子的两个典故。“韦编三绝”直用《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晚年勤奋钻研《易经》事;“知命”则为《论语》所载孔子自述“五十而知天命”事,形容黄侃刻苦治学。下联的“黄绢”用《世说新语》故事,“黄绢”是带色儿的丝织品,乃是“色丝”,可以合成一个“绝”字。在这里,中国人传统的“避讳学”恰恰被章老先生给忽略了。按联法的“蝉联格”,即上联尾字与下联首字可以嵌字并连读的方式,那就是“命绝”;前面还有“三绝”呢!这不是要命的事吗?相传黄氏看到此联,大吃一惊,认为是个先兆,因而郁郁寡欢,不久下世。
关于避讳之学,还可以举出古代口语与文言间不相合因而引起问题的一段故事:
前明翰林院有孔目吏,每学土制草出,必据案细读,疑误辄告。刘嗣明尝作“皇子剃胎发文”,内用“克长克君”之语。吏持以请。嗣明曰:“此言‘堪为长堪为君’,真善颂也。”吏曰:“内中读文书不如是,最以语忌为嫌。既克长,又克君,殆不可用也。”刘乃悚然易之。此吏可谓深识体裁者矣!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八“翰苑吏”条)
可见,中国古代的避讳学,学问很深,千万要多多注意。还可再举一例:近见时人给老前辈祝寿,用“三绝人推老郑虔”之典。期期以为不可。“绝”字是绝不能在寿联中出现的,即使有意反用也容易出问题,何况正面提呢!老先生哪禁得住“人推”?当代老前辈福寿骈臻,迥非当汉奸被充军的郑虔之比。还有那谐音的“老挣钱”!
另一点是,谨防用典不及其年。此种情况时有发生,虽大作家亦难免。下举两例以明之。如,袁枚寿史贻直七十岁联:
  南宫六一先生座;
  ○○●●○○●
  北面三千弟子行。
  ●●○○●●○
“南宫”在清朝可指代六部尚书,特别是礼部尚书;也可指代会试考官,特别是主考。以上几方面,史贻直都很够格。“六一先生”是宋朝大名家欧阳修晚年自号,用来作比,看来善颂善祷。史贻直在翰林院掌院时,袁枚是庶吉土,颇受青目。下联也很有着落。不耐推敲之处在于:欧阳修只活了六十六岁,而此联上联太坐实啦!相对来说,曾国藩赠欧阳兆熊七十岁寿联就活脱得多:
  三千岁月春犹小;
  ○○●●○○●
  六一风神古所稀。
  ●●○○●●○
欧阳兆熊的生日在阴历十月,此月有“小阳春”之称。《汉武故事》、《神异经》、《神农经》等书中记载,西王母的桃子三千年长成,东方朔有三次偷盗记录;玉桃等仙桃吃了能成仙,等等。所以中国人上寿用寿桃。上联用“三千”称颂,就用了这些混合在一起的模糊概念。下联明点“古稀”,说寿星有六一先生那样的风神,目的是暗中点出同姓,不粘不着,所以为高。
再一点与头一点有相通之处,即,除非十分知根知底的老朋友,莫逆之交,在撰写寿联时可以为寿翁寿母说些感慨的话以外,最好别独出心裁。总之,寿联以善颂善祷为主。现在举聂绍弩先生八十大寿时两位先生的寿联为例。注意,这些都是特例。有老先生间的交情和气度则可,我辈还是少画虎为妙:
  忍能对面为盗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但觉高歌有鬼神。 (《醉时歌》)
  ●●○○●●○
这是程千帆先生集杜甫诗句,为聂先生寿。反正两位老先生阅历世事沧桑,都满不在乎啦!后学如笔者,代为出冷汗。
  已成铅椠千秋业;
  ●○○●○○●
  依旧乾坤一布衣。
  ○●○○●●○
这是虞北山(愚)先生撰写的寿联。写得比较隐晦。平反后许多人又“上去”了,聂先生却是依然故我。表面上看,似是为聂先生鸣不平,实则赞美聂先生之孤高。
《对联通》 余德泉
一、喜联  为贺婚嫁、乔迁以及其他喜庆之事而作的对联,叫喜联。喜联始于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包括《续话》和《三话》)一书中,所见五副,都是婚嫁方面的。

  出于乾隆年间的一副,记在《丛话》里。时有冯诚修,即相传上京应试时以“夕阳反照桃花洞”句续救“柳絮飞来片片红”句而名声大噪者。冯与其夫人同庚,乾隆四十七年(1782)80岁,结婚亦正好60年。结褵(lí)周甲之日,“亲友门生,骈集称庆”。冯与夫人“重行花烛交拜之礼”,并自题联曰:

  子未必肖,孙未必贤,屡忝科名,只因老年娱晚景;  
    夫岂能刚,妻岂能顺,重谐花烛,幸邀天眷锡遐龄。

这副对联题于二老“重谐花烛”之时,这个内容亦占主导地位,因此它是一副喜联。但联非他人所送,连高寿也一起讲了,从这一点上看,又不大纯粹。也许这正表现了喜联初起时的原始特征。

  出现于乾隆、嘉庆年间的一副,录于《二话》中:

  绣阁团圞同望月,  
    香闺静好对弹琴。

这副对联乃天津太守牛稔文为子娶妻时,纪昀所题。上联暗切“吴牛喘月”,下联暗切“对牛弹琴”,说牛而不见“牛”字,虽有玩笑意味,但单从字面上看,全联讲夫妇和谐,已是一副十足的喜联。

  出现于嘉庆、道光年间的三副,两副见于《丛话》,是程春海在京续娶时友人送的。黄左田所赠联云:

  调羹定识威姑性,
  洒翰应增吕子书。

调羹,调制羹汤以奉公婆。威姑,即君姑,丈夫之母。洒翰,写作。吕子书,指宋吕祖谦撰《东莱左氏博议》一书。相传(其实不确)成于蜜月之中,故多引作新婚佳话。又陈石士所赠联云:

  博议书成临月按,
  合欢酒热对花斟。

博议,亦指《东莱博议》。按,察究。

  一副见于《续话》,为侯理庭子新婚时,严问樵代曹氏所拟:

  雀屏妙选今公子,
  鸿案清芬古大家。

侯理庭,某郡太守。雀屏妙选,取唐高祖李渊得窦皇后故事,谓女婿是百里挑一的。《旧唐书•高祖窦皇后传》:“(窦毅)谓长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以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李渊)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鸿案,盛食的有足木盘。取东汉孟光对梁鸿相敬如宾的故事,赞新娘贤德。《后汉书•梁鸿传》:“(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联中引用这两个故事,都同婚嫁密切相关。

  从乾隆至道光年间,婚嫁喜联当然并非仅此五副,但因未经搜集而散失了,一时无从查考。

  光绪十六年(1890),光绪皇帝举行结婚大典。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送给他一封贺信和一座自鸣钟,那钟上也刻有一副用中文书写的喜联:

  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
  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寿康。

日月和天地,都是指皇帝和皇后。光绪帝结婚,外国女王也送喜联,喜联的使用和影响,到此时已比较广泛,这一点已无庸置疑。

  几十年来,婚嫁喜联大为普及,而今青年们结婚,常常贴得满房都是,确也使热烈的气氛和喜庆的色彩增添不少。就写法上来就说,基本上保持着传统的格调。例如:

  邀得空中比翼鸟,
  来看枝上并头莲。

某单位两个青年,原是大学同学,彼此相爱已有一段时间。结婚时,在当地工作的其他两个同学也刚结婚不久。大家得到通知,都双双前去祝贺。其中一位,见墙上一幅荷花水墨画,遂得这副喜联。联语内容比较严肃。

  但也有些婚嫁联很诙谐。这又有雅俗之分。前面所引纪昀题贺牛稔文之子娶妻之联,上下联各含一个成语,风趣又不伤人,就雅得可以。清末林庆铨题贺江西李岱阳之父续弦一联,亦属此类。李岱阳之母不幸早逝,其父晚年孤寂,重娶一寡妇,以相依为命。林庆铨得知,遂为题如下一联:

  阿婆学作新嫁娘,争看螺髻盘青,有绕膝孙曾戏呼少妇;
  而翁本是美男子,倘把虾须濡墨,使比邻妯娌错讶檀郎。

檀郎,旧时对夫婿或所爱男子的美称,因晋代潘岳是个美男子又小名檀奴而来。

  而今喜联之诙谐者,则多是伙伴们故意逗趣而作,文辞上就未必有纪、林二人那么讲究了。例如:

  娘子官人,平日无非演戏剧;
  生哥莺妹,今宵真要做夫妻。

这是观众朋友为两演员结婚而作的一副喜联。联语从他们平日合演《西厢记》上来立意,写得很有意思。再如:

  巧师傅勤快跑布店,天晓得是不是看顾客们喜欢什么花色;
    秀货员热情待访者,无须问有没有给同志哥说点弦外之音。

这副喜联,一看就是在同新郎新娘开玩笑。新郎姓“乔”,是某绸缎厂花样设计师,以“巧”谐音,是极言其技艺很高。秀者,售也。以秀谐售,是极言新娘长得漂亮。

  这类喜联,而今已比较常见,这同人们生活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是分不开的。不过,也有过分恶作剧的情形,即把喜联的内容弄得低级庸俗,即使是开玩笑,因有背于高尚的情操,也是不足取的。

  上面所举婚联,都是别人题贺的。有些地方别开生面,由男方与女方自己题对,这就颇具传奇色彩。

  由新郎和新娘直接对对联者,至迟明代就有这种情形。旧小说《苏小妹三难新郎》,讲苏东坡之妹在新婚之夜,要夫婿秦少游答得三个问题,才准进入洞房。这第三个问题就是需要秦少游属对的一个上联:

  闭门推出窗前月。

最后秦少游以如下一联相对:

  投石冲开水底天。

于是两人花好月圆。

  冯梦龙说的是宋代的事。宋代是否确有这类事情,无有佐证,苏小妹和秦少游是绝无此事的。但若明代尚无这类事情,冯梦龙恐怕就无从附会了。

  也有男女两家对对联者。李曼馨先生在《庚柬对联的代作》一文中说,苏北旧俗,男女订婚都要写庚帖。庚帖上除了写生辰八字而外,还要写一副表示吉庆的对联。按规矩,是由男家出上联,女家对下联。对联都是请人代作,内容也通常是“鱼水千年合,芝兰百世荣”之类的话。但有时也有佳对。如潘、何二姓联姻,潘家的出联是:

  喜潘家有田有水兼有米。

此联将“潘”字拆为“水”、“田”和“米”三字。何家的对句是:

  庆何氏添人添口又添丁。

此联将“何”字拆为“人”、“口”和“丁”三字,对得极工。又某地东西两庄一亲戚再次结亲,男家的上联是:

  先是老亲,后是新亲,亲上加亲,亲亲嫡嫡。

一连用了六个“亲”字。女家的对句是:

  乾为男子,坤为女子,子又生子,子子孙孙。

也一连重言六个“子”字,对得极工。

  据梁柱华先生《有趣的婚礼插曲——轿对》一文介绍,江西崇仁、永丰一带,也有类似的风俗习惯。所不同者,只对联是贴在花轿上而不是写在庚柬上。而且,男家出联太易,会被认为对婚事不重视;女家对不上来,也会被男家看不起,因此,两家对此事都非常认真。特别有趣的是,男方把上联贴在花轿上迎亲,新娘快上轿时也把所对的下联贴在轿上,这时,围观者便喊:“对上了!”“对得好!”既夸对联,又夸新郎新娘。在结婚时让双方对对联,看来正是为了达到这种双关的目的。

  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婚联,当然是好的见多。比如有一迎亲的上联是:

  今月乃古月,美景良辰心像意。

此联用析字和嵌名两法,把新郎“胡美意”的名字写了进去。女方的对句是:

  新人真可人,妙龄佳偶竞蝉娟。

此联也用相同的方式,写进了新娘的名字“何妙娟”。梁文讲的这种风俗而今尚在,只是代替花轿的已是喜车罢了。

  大厦落成或迁入新居,人们也纷纷以对联道喜。这类喜联和其他喜联,当起自婚嫁喜联之后。

  民国年间,有一私塾先生于某地山边建一茅屋,落成之日,乡人以联贺曰:

  有竹有松,凤翔鹤住神仙地;
  无尘无扰,水绕峰环处士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某地过去一困难户,两年打了翻身仗,除还去积年全部欠款外,还建了一栋砖瓦屋。乔迁之日,有人送了这样一副门联:

  一屋新成,水增气象山增色;
  四邻同庆,男颂方针女颂勤。

  某地某姓,姐妹失散四十余年,在党和政府帮助下,终于取得了联系。重新团聚之日,正值八月中秋。一方所在单位送联致贺云:

  月朗心甜人聚日,
  情亲泪热话长时。

  贺学会成立,贺商店开张,贺老年得子等,也具有喜联的性质。要归到喜联里来,未尝不可,但这些对联,通常都以交际联(本书入“普通联”)视之,这里就不再列述了。

  由于喜事并非时时皆有,而且一办即过,所以喜联都带有临时应景的性质。喜联的内容也因事而定。但不管哪类喜联,都是为贺喜而作的,而且要使人家觉得有可喜之处,否则就不能叫喜联了。
二、寿  联
为贺生日而作的对联,叫寿联。
寿联起于北宋末年。旧《辞源》“寿联”条云:“宋孙奕《示儿编》:‘黄耕庾夫人三月十四日生,吴叔经作寿联曰: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寿联之风始此。”
这条材料取自《楹联丛话》。梁章钜在其下作了如下评论:
或谓“将满一轮”,若是十三日亦使得,不若云“犹欠一分”,便见直是十四日也。予谓“犹欠一分”,非祝寿底语,终未若魏仲先寿莱公诗云“何时生上相,明日是中元”,形容得七月十四,坦然明白矣。周益公生于丙午七月十五日,尝寿以联曰:“年与潞公同丙午,日临莱国占中元。”……已道尽了生年日月,只欠说出一个生时,便是一本好建生矣。按此二事,亦后来寿联切日之滥觞也。
这段评论的意思,一是说是叔经(北宋仁宗时人)所作寿联中,“将满一轮”四字用得不确切,不能肯定生日就是十四;二是说吴叔经所作寿联同周益的生日寿联是切日的开端。是否整个寿联的开端呢?粱章钜没有明说。但在此以前的寿联,尚未发现,因此,《辞源》“寿联之风始此”的结论,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过,若说成“此为已发现记载最早的寿联”,似乎更准确一些。莱公或莱国,即宋代寇准。潞公,即宋代文彦博。
元明时代当也有寿联,暂未收到例子。到清代,寿联渐多,尤以皇帝万寿盛典时为最。
1713年,康熙六十大寿。北京“自大内出西直门达西苑路,皆有牌坊坛宇,每座落必有楹联”,而且“肃括宏深,闻皆出当时名公硕彦之手。”(《楹联丛话》)下面略引两例:
题于般若庵经棚的一副是:
  周雅赓歌,如山如川如日月;
  箕畴敛福,曰富曰贵曰康宁。
周雅,指《小雅》,《诗经》组成部分之一。歌,指《天保》篇。该篇有“如山如阜”、“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等语,均为祝寿之词。赓,连续。“箕畴五福咸敷敛,皇极躬持锡庶民。”下联意取于此。箕畴,即《尚书•洪范》之“九畴”,传为箕子所述,故曰箕畴,为传说中天帝赐与夏禹的九种治理天下的大法。五福,指寿、福、康宁、攸好德(即好德)、考终命(即善终不横夭)。敛,集。
  题于广济寺牌坊的一副是:
  算永东华,若木光腾春九十;
  祥开南极,蟠桃花放岁三千。
算,数也,此指寿。若木,古代神话传说中树名,生于昆仑山极西处“日落之地”。
1790年8月,乾隆八十大寿,即位五十五周年,庆典联也相当多。其中以彭文勤题的一副,比较著名:
  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斓辉彩服;
  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风缥缈奏丹墀。
龙飞,指皇帝即位。五事,指貌、言、视、听、思。鹤算,指高寿。八元,传说中高辛氏的八个才子。八恺,传说中高阳氏的八个才子。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等八种古代乐器。八风,八方之风。丹墀,皇宫前的石阶。这副寿联虽仍属阿谀之词,但抓住“五”和“八”作文章,写得很有特色。
有些寿联喜欢把寿者的年龄结合起来讲。
乾隆年间,湖湘一老人百岁,岳麓书院主讲王文清送一寿联: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独逢。
“人生不满百”和“世上难逢百岁人”,均世间俗语。两联虽将“百”字隐去而所言皆在“百”上,亦可谓巧矣。
嘉庆十八年(1813),梁山舟九十,夫人八十九,张问莱赠联贺寿:
  人近百年犹赤子,
  天留二老看元孙。
元孙,即玄孙,因避康熙帝玄烨讳,故改玄为元。人近百年,即八九十岁之时。
不知何时,有人作五十岁寿,“五十”在寿联中也说得很明白:
  数百岁之桑弧,过去五十,再来五十;
  问大年于海屋,春华八千,秋实八千。
桑,桑木所作之弓。古时男子生日,要用桑弧蓬矢(蓬梗作的箭)射天地四方,以示胸怀大志。大年,高寿。海屋,语出《东坡志林》卷地:“尝有二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记,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后即以“海屋添筹”为祝寿之言。春华(花)、秋实,本指仙桃“八千年一开花,八千年结实”,寿长之谓,此为答语。
有些寿联不讲年龄,却侧重于讲寿者的事迹、品性之类。
1940年12月6日,马寅初因抨击四大家族,蒋介石下令将其秘密逮捕。消息传开,群情激愤。次年五月初九,乃马寅初六十寿辰。为营救马寅初出狱,社会各界提前于3月30日在重庆大学礼堂举行“遥祝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董必武、*合送寿联如下: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
  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桃李增华,言马寅初的言行,已使越来越多学生从沉梦中觉醒。坐帐无鹤,典出《神仙传》。传云,有名介象者,善隐形之术。吴王徽至武昌,诏令“立宅供帐”,与之学。后象食美梨而“死”,而当日又现身于建业(今南京)。吏以表奏闻,开其棺,中“惟一符耳”。为立庙祀,“常有白鹤来集座上,迟回复去”。本联用此典,意在婉惜马寅初已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不能亲临今天的寿典。支床有龟,典出《史记•龟策列传》:“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本联用此典,既示高雅,又有祝其长寿之意。“坐帐无鹤”与“支床有龟”连用,出庾子山《小园赋》。仅上联两语,马寅初为何许人,而今的状况如何,便已一目了然。
  术精业亦精,名士名医随客唤;
  人寿己也寿,仙桃仙李逐年栽。
这副寿联,一看便知寿者是个医生。
  秋翁永健,
  春色长留。
这副寿联,一看便知寿者是个园丁。
寿联若是自己为自己的生日题写的,叫自寿联。
自寿联以抒怀者见多,笔调也比较轻松。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六十岁时题写的一副自寿联,就是如此: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某渔翁题的一副自寿联,也活现了自己的志趣和性格:
  水上飘流数十年,就凭这一张网、几颗钓,福也福,寿也寿;
  人间风雨千百次,无奈我青箬笠、绿蓑衣,去便去,来便来。
有的对联虽题于祝寿之时,其实并非祝寿,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请看下面一副: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政绩,割地求和。
据文廷式《闻尘偶记》载,1894年西太后六十大寿,为了隆重庆祝,从紫禁城西华门至西郊颐和园,沿途四十华里,大兴土木。生日当天,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西太后惟恐冲了她的“万寿盛典”,在“宁赠友邦,勿与家奴”的思想指导下,下令“不准抵抗”。结果,中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随即,又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除赔款银二万万两外,还割让台湾与澎湖。民众对西太后的卖国行径十分愤慨。后来,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北京一城门上写下了这副寿联,对西太后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民国初年,某地一位县太爷,在位时大刮地皮,闹得全县人人怨嗟。某年,此公生日,要全县绅商送寿礼,绅商们只好照办。一位绅商请一穷秀才代撰贺联,秀才写道:
 大老爷做生,哪管它高梁、玉麦、黄豆、白花,刮尽地皮收贺礼;
 小百姓该死,已吃尽苦蕨、葛藤、树皮、青草,求开天眼救微躯。
这也是借题发挥。商人看后,大为咋舌,当然不敢送去。但此联不胫而走,一直流传至今。
  这样的寿联,只在特殊情
乔迁联(选摘自《巧学对联》)
       房屋落成或迁入新居,人们要用对联道喜,这类对联称为乔迁联。
乔迁联的内容:
1、围绕宅地展开,描写周围环境,风物进行。例如:
依山傍水景中胜境
座北朝南画里新居
巧傍山水七分秀
喜建门楼一派新
2、祈愿家庭吉祥。例如:
祥云捧日,天天吉祥
瑞气盈门,处处盛昌
借得山川灵秀气
添来宅院吉祥光
3、颂扬创业精神。例如:
几双勤俭手
三栋吉祥房
向阳门第风光好
勤俭人家幸福多
4、抒写美好愿望。例如:
新厦落成增秀气
华堂安就进财源
大厦风光如画
新居事业如霞
新舍宏图展
居家骏业兴
5、一般农村的乔迁联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建房上梁是第一个阶段;新房建成是第二个阶段;建成后乔迁是第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对联。
a、上梁时的对联,例如:
立玉柱天长地久
架金梁人寿年丰
    此联希望房屋永固、人生长寿、年成丰收,表达了在上梁之日的美好愿望。(一般是别人祝贺,或房主的美好愿望)
再如:
架金梁多谢至亲助力
立玉柱全凭良友帮忙
    此上梁联另辟蹊径,表达对亲友“助力”、“帮忙”的感谢。(一般是以房主人的视角来撰写)
b、新屋落成对联,例如:
新屋落成  祝愿惠风和畅
华堂建就  全凭政策英明
c、乔迁时,例如:
新宅落成,栋宇辉煌腾紫气
安居得所,芝兰挺秀有清香
再如:
水抱山环,新屋饶园林乐趣
春华秋实,生活胜城市风光
    除了可以抒写以上内容(祝贺、希望、感谢)外,还可阐述与邻里之间的和睦关系。例如:
择居仁里和为贵
善于人同德有邻
乔迁联也可配横额,常用的有:
堂构鼎新  乔迁之喜 紫阳高照 卜居吉祥  莺迁乔木 人杰地灵 喜溢新居  安居乐业 画栋连云
(草香注:摘录时,字句略有增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4

主题

3415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8837

哨蜜主哨主哨2主哨3初级水王拈花拈花2拈花3拈花4舞会组织奖端午节纪念奖首届风云纪念章优秀版主首届舞会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业联作法
选编:半墨斋主
(本讲义主要依据常江先生编著的《对联知识手册》编辑而成,其他参考资料都在行文中注明了,这里就不一一单列了)
一、对联分类简介

对联,经过千余年的沉淀,发展到今天,已成为独立的一种文学形式,他种类繁杂、规模庞大、内容丰富。对联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划分。对联根据内容可分为述事联、壮景联、抒情联、晓理联、论评联、谐趣联;根据适用范围可分为通用联、专用联;根据对联字数(或单边分句多少)可分为长联、中长联、短联、超短联;根据用途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胜迹联、行业联、其他(交际类、杂感类)。
笔者比较赞同“根据用途、结合内容,先分大类再予细分”的“树形”分类方法。因为,这样的分类不易交叉,条理比较清晰。
据此大致可分为:喜庆类、哀挽类、装饰类、行业类、文苑类、其他类。(见李岫春《楹联大全》)
喜庆类:迎春联、节日联、婚嫁联、寿诞联、乔迁联;
哀挽类:致挽联、自挽联、墓祠联;
装饰类:风景联、名胜联、庙宇联、官署联、宅第联;
行业类:酒馆联、药店联、理发店联、戏台联、会馆联等;
文苑类:治学联、书斋联、自勉联、言志联、题赠联;
其他类:讽刺联、戏谑联、谜语联、应答联、巧对联、应征联。
以上分类也不尽完美,比如,归入其他类的应征联,由于征联内容涉及面较广,肯定与别的大类在内容上有交叉。再如,行业联中的戏台联、会馆联,若划分到装饰类也未尝不可。
因此,对联分类是一门学问。怎样分类更科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这里仅给出一个简单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深入研究。
二、对联创作原则

关于对联创作原则,各家因所站角度不同,各有心得。下面仅举几例,以供参考。
蔡东藩先生在《中国传统联对作法》中强调作联须“谐音、偶句、修词”。谐音就是调平仄、合音律;偶句就是强调对偶,也就是“联无对偶不成联”;修词就是措词要精当、表意要明晰,词性、结构、形式、内容不可不察。
余德泉先生在《对联通》中提出“五要”,即“一要有针对性,二要立意新颖,三要反映时代精神,四要情词贴切,五要符合联律”。
李岫春先生在《楹联大全》中从文学创作中的角度出发,提出“立意、取象、言志、抒情、章法”。
常江先生在《对联知识手册》中概括为“六字真言”,即“工、稳、贴、切、新、奇”。
可以说,上述各家之言各有侧重,均可效法。各家的具体阐述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这里仅录常江先生的“六字真言”供大家慢慢体会。
工,即结构和对仗工整。一副对联,应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谐,句式相仿。工整,是写对联最基本的要求。工,还有“精巧凝练”的意思。以有限的数字,表达无穷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意象,在构思、布局、用字、遣词、造句等方面,达到精巧和凝练。
稳,即要求上下联强弱相当,结构稳定。其一要“形稳”。选择句式时,多将短句置于前,长句置于后。比如,十言联中,四六句式为主;十一言联中,四七句式为主;十二言联中,五七句式为主;十八言联,六五七句式为主。其二要“音稳”。“上仄下平”的尾字,其目的是造成平稳的音韵效果。仄是“不平”,倘若全联以仄字收,就不能平稳。其三要“义稳”。稳的内在涵义,主要表现在强弱上。所谓强弱,即上下联言事范围大小的相对,思想深浅的相对,抽象与具象的相对,感情浓淡的相对。一般情况为,上下联的强弱相当。其四要“人稳”。即“工夫在联外”的因素,那就是思想的成熟和稳定。
贴,即上下联要求联系自然,意境和主旨统一。如果立意不当,则主旨欠佳;抒情不当,则表态失度;措词不当,则举止无方;用字不当,则形貌多疵。春联、寿联、挽联,分“通用”和“专用”两类,通用联虽“放之四海而皆准”,却没有个性,不“切”,因而,不应成为创作的主要途径,倒是专用联应予大力提倡。
切,指撰联时上下联内容完全切合客观事实、现象,紧扣主题,意旨和作用表现出明确的独特性,难以引申移作它处使用。
新,就是新鲜别致,有独创性,不因循守旧,达到“标新领异”的地步。对联的语言,应该清新、典雅、自然,是新鲜活泼。旧的陈词滥调,应该抛弃,新的标语口号,要杜绝。例: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工夫(理发店联,构思新颖,双关巧妙)。
奇,就是构思奇特,语言奇巧,令人拍案叫绝。这样的对联给人印象颇深,往往过目不忘。例: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华罗庚自作巧联,结合时事、在座人名,而且套换数字引领,言之有实,构思相当新奇,不可多得)。
三、对联构思途径
点题法
点题,顾名思义,就是在联中明确指出作联的宗旨。有单点、双点之分。所谓单点,就是只在上(或下)联中点题;所谓双点,就是上下联分别从不同角度入手,点出要描写的主旨。双点在行业联中使用尤多。
如:
影动半轮月;
香生一握风。(扇子店);
纵谈中外事
洞彻古今情 (报社)
此外,还有明点、暗点之分。前面的例子属明点。暗点是将主题隐于其间,如寿联:
 观书千载近
 炼药九仙成
目的是言其“寿长”,虽不明说,读者从上下联中自能体会出来。长联和长句也用双点,只是上下联描写、议论的角度有较大变化。
(笔者以为,点题法有点类似于诗钟中的合咏。)
虚字法
虚字,即有意运用虚字。
可以虚字起首,如:
何须蛋白寻营养;
只此盘中有文章。(豆腐店)
可以虚字入文,多用于集字、集句联和古人祠堂,如:
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
大哉斧子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山东济宁子路祠)
可以虚字收尾,如嘲讽酒徒的趣联: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数字法
数字,就是在对联中巧用数字。
数字起首
描写风景也常用数字概括。如鹳雀楼征联获奖作品:
五峰列嶂,九曲抱关,想它鹳雀栖身,定是沉迷此景;
三省闻鸡,四围眺胜,问尔黄河转首,莫非留恋斯楼?(作者:吉林李俊和)
再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联:
  三面湖光,四围山色
  一帘松翠,十里荷香
数字顺嵌、混嵌。如1984年底,常江、马萧萧、顾平旦、曾保泉为北京保温瓶厂合作的一副咏保温瓶联: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再如《联都》与《对联下半月刊》举办的短信(求爱)征联获奖作品:
以一片真心,两厢思念, 三种温馨,四时浪漫,五倍珍惜,可娶你千金小姐?
看六车聘礼,七道鼓锣, 八抬大轿,九色玫瑰,十分荣耀,快嫁斯万古痴郎![流苏]
再如青岛迎奥运征联中获奖作品:
岛呈七彩,万种风情千种景;
海纳百川,一方奥运八方帆。 (作者:张绍斌)
另如戏台联:
三尺地五洲四海;
一瞬间万古千秋。
可见,数字的运用是对联创作的重要构思途径。
此外,还有数不对数,因为数字究竟是有限的几个,因此,人们往往也可用颜色、方位词与数字相对。如: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上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演金木土课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是写诸葛亮的。上联混嵌一至十数字,下联对之以五方(东、西、南、北、中)和五行(金、木、水、火、土)。
  数字还有其他用法,如加减运算(“尺蛇入谷,量量九寸零十分;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乘除运算(“五百罗汉渡江,岸边波心千佛子;一个美女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分数(“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等。这些方法并不多见,不再详细介绍了。
示时法
示时,是标示时间的构思方法。
有的可以写出具体时间,如:
定一十二时标准;
作三百六旬循环。(钟表店)
有的可以只表示出时间的先后次序,如: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关岳庙)
三顿饭,数杯茗,一炉香,万卷书,何必向尘寰外求真仙佛
  晓露花,午风竹,晚山霞,夜江月,都于无字句处寓大文章 (台北太古巢)
前一联,明确标出“先、后”,后一联,以“晓、午、晚、夜”构成了时间流向图。
示位法
示位,即指示事物所在位置。
有的指示得非常明白、清楚,好像导游图
有的标示得很具体,好像路标。
较常用的是以方位词来表示大致位置,如:
堤畔莺花桥畔月;
江边渔火柳边舟。
历举发
历举,即不满足于概括描写而列举具体事物。于“总分”中的“分”的内容类似。
安庐凤颍徽宁池太,滁和广六泗,八府五州,良士于于来日下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宫商角徵羽,五音八律,新声袅袅入云中 (北京安徽会馆戏台)
如果只说八府,不细举安(安庆府,今安庆)、庐(庐州府,今合肥)、凤(凤阳府,今凤阳)、颖(颖州府,今阜阳)、徽(徽州府,今屯溪)举滁(滁州,今滁县)、和(和州,今和县)、广(广德州,今广德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的名联,用的也是历举法: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上联历举长江流域的著名风景,下联历举中国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倘若不这样历举,只写“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无论如何也难像现在这样脍炙人口。
短联也可用历举法,主要是历数景物,如:
山溪一曲泉千曲;
竹径三分屋二分。
两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这类对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动词。
比较法
比较,就是将若干事物按其排列顺序进行难易、大小、轻重等方面的比较。
如:
舞台小天地;
天地大舞台。
三五步纵横天下;
六七人百万雄兵。
高处何如低处好;
下来更比上来难。
释名法
释名,即解释事物名称。
这种解释,不是严格的定义式的,而是一般介绍或由名而发出联想。如四川成都望江楼公园门联:
此女校书旧日枇杷门巷;
为古天府第一郊外公园。
女校书即唐代女诗人薛涛,望江楼公园是其故居旧址,那是,门巷里栽有枇杷树。此联释地名。
释用法,
释用,即解释事物用途
虎皮褥盖学士椅;
兔毫笔写状元坊。
行业联多用于宣传产品,如:
不教曝日盈头射;
自有仁风拂面来。――这说的是扇子的功用。
再如:
不愁夕阳去;
还有夜珠来。――说的是灯具在夜间的功用。
释义法
释义,即解释事物的意义
请看一副衙署联: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
  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上联对“贪”的意义进行阐述:贪财图利,当然是贪;贪图名声,作沽名钓誉之事,也是贪。下联提出对“俭”的看法:只是对己节俭,严格要求,才算俭;对别人、对百姓这样做,便不是俭了。
  有时作讽刺联,一加解释,意义则十分明确了。如某官自创“爱民若子,执法如山”,实际上却鱼肉百姓,贪财枉法。有人作联: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上联释“子”,此官爱的是金子、银子;下联解“山”,他执法办案,是看谁行贿多,谁势力大。
嵌字法
如广州翠园酒家征联中独占鳌头的一副联作:
翠阁我迎宾,数不尽甘脆肥浓,色香清雅;
园庭花胜景,祝一杯富强康乐,山海腾欢。
再如:
印刷厂联:
印出新文歌盛世;
刷成锦翰赞华章。
钢铁厂联:
铁水汇成海;
钢花红映天。
此外,还有一气法:即流水对(串对)作法
无情法等等。。。其实,对联的创作离不开文学描写的各种修辞手法,每一种辞格(如:比喻、比拟、借代、排比、夸张等)都可以成为一种构思的途径。因此,多看看文学创作的理论文章对偶辞格、多观摩前人的优秀作品、多从其他形式的文艺作品中汲取营养,是提高对联创作水平的最佳途径。自找命题,多读多练,注意平时积累,必定能成为撰联高手。所谓功夫在诗外嘛。
总之,对联构思途径很多,只要从实际出发,只要做到“工、稳、贴、切、新、奇”,怎样构思都能成为佳作,这也是“文无定法”吧!
  

四、行业对联作法
1、行业对联的特点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古已有之,农工士商的简单分类,以远远不能概括工业革命所派生出的诸多新行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新行业(如IT业、航天工业行业联)的出现,更加丰富了行业联的创作题材。按行业性质分,商业百货、农林牧副渔工矿、企业科技邮电文教卫生等,真可谓千行百业。这里所说的行业联,是特指商业和部分工业、手工业。这类对联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俗性
这类对联大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通俗易懂。
如服装店联:
夹克添潇洒;(通用)
西装带雅风。
男添庄重女增俏;
夏透风凉冬御寒。(通用)
2)广告性
比如百货店联:
针头线脑小商品,谁家不用;
鞋帽布匹大众牌,这里最全。
裁缝店联:
剪制千匹布;
裁成万种衣。(通用)
鞋店联:
布鞋胶鞋皮鞋,双双代步,人人知足;
男式女式童式,样样俱全,款款动心。
这些联,广告位味就很浓,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做什么行业的。
3)艺术性
有的行业(如字画店、梨园等)对联也很注重艺术性。如北国网友lmbzr题赠“别具艺阁”字画店联(兼营汉服、佛珠):
闹市有清凉,衣振汉风珠礼佛;
小楼藏大雅,画添古色字生香。
这联就很好的抓住了店面的经营特色,并由此生发、立意高雅,是一副不错的行业联 。
再如服装店联:
巧呈千样锦;
点缀万家春。写的含蓄、耐人回味。
下面的行业联,可以看出作者还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植字抽芽文明播种;
校书分页著作成林。印刷厂
夕铸朝熔,成就红心赤胆;
千锤百炼,献出铁骨钢筋。炼钢厂。
桔井香流,散作回春甘雨;
鼎炉火暖,炼成济世金丹。制药厂
采得三山药;
炼成九转丹。制药厂
龙蟠锦绣,巧成五彩;
凤吐丝纶,幻作万花。针织提花厂
可见,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具有艺术性的对联还是可以更多地创作出来的。
2、行业对联的作法
这里所谓的行业,主要指商业和部分手工业。有些行业,如饭店客栈铁器铺,古已有之,行业联出现也比较早。手工业的发展,使商业分工很细,交通、水电等行业的出现,又使行业联内容丰富了。时之今日,经济部门分支更多,行业联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对联作者不但经常参加各类商业征联,而且常应邀为企业、店铺题联,创作好的行业联显得更为重要、更为实用。
总结以往行业联的创作经验,结合新行业联创作的特点,要写好行业联需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追溯历史
追溯历史,是行业联常用的创作手段之一。追溯本店历史和字号来历。如:京华老字号“六必居”酱园联:
黍必齐,曲必实,湛比洁,器必良,火必得,泉必香,京华古都传统,必严必信,居家旅行,懿哉君子;
味斯淳,气斯馨,泽斯清,质斯正,形斯雅,品斯精,嘉靖年间风骨,斯承斯盛,佐餐助酌,莞尔佳宾。
该酱园建于明嘉靖9年(1530年),其六必为“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是其传统生产工艺。这些都在联语中得以体现。
追溯本行业历史和与本行业有关的重要轶闻。如纸店联:
薛家新制巧;
蔡氏旧名高。
上联指唐薛涛创制新笺,下联指东汉蔡伦造纸,这都是纸行的重大历史事件。
又如扇子店:
羲之五字增声价;
诸葛三军仗指挥。文武相彰,切人切事,可谓用典精当之典范。
这种关于历史的描述,还常常上溯到远古之人以及神话传说人物。药店举偿百草的神农,石作坊举炼石补天的女娲,火柴厂举发现钻木取火的燧人氏,丝织业举下凡人间的织女等。这就使行业联充满了传奇和浪漫色彩。
2)介绍产品
行业对联的两个主要作用,一是装饰门面,一是招徕顾客,后者更为重要。
可以是一般地介绍产品或商店,如:雪花资润泽;香水溢芬芳(化妆品店)
以六书传四海;愿一刻值千金。(刻字店)
更应该介绍名产品,这对那些老字号尤为重要。
如:泉美花香,彼此心同双合盛;气清韵永,精诚力致五星红。这是张少成题北京双合盛啤酒厂联,该厂无形牌啤酒进入欧美市场,为祖国赢得声誉,联中以“五星红”双关,予以概括。再如常江先生题南通油脂厂联:污随江海滔滔去;香润身心爽爽来。既介绍了该厂江海牌洗衣粉和具有治疗皮肤病功能的香皂,又联语简洁、文笔生动。介绍产品、商品,最忌广告气,“载誉”、“名高”之类的词,不宜入联。
3)招徕顾客
追溯历史、介绍产品,自然又招徕顾客的功效,若真正令消费者满意,主要是靠信誉、靠职业道德。
商业要讲经济效益,说通俗些就是要赚钱。根据商业心理学,顾客对“财源茂盛达三江”一类的对联并不喜欢,所谓“茂盛”不就是从顾客腰包中取得吗?人们更愿意看到这样的对联:
友以义交情可久;财遵道得利方长。新行业联更强调对顾客热情周到、文明礼貌。虽然对联写的不错,实际上服务态度与之相去甚远,对联成了一种自我讽刺。也有些只是标语口号,缺乏真诚,如:满足生活需要;调节市场供求。礼貌服务;文明经商。这样的“对联”,无法打动顾客。其实,口号不必喊,文章也不必做在表面,对联要稍为超脱些,并有文采一些才好,如:货有高低三等价;客无远近一般亲。
4)富有哲理
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士大夫阶层,往往“重农轻商”,视商为“俗”。倒是一些十分雅致的对联,能为商正名,为商脱“俗”。其雅,不仅表现在文字上,而且含意深远、富有哲理,他们是行业联的精品。
戏台、理发店对联哲理性强,以为人们所熟悉。如:上场应念下场日;看戏无非做戏人。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其实,用心揣摩,哲理性无“行”不在。如:
权衡凭正直;轻重在公平。(秤店)
有材皆中选;适用乃为宜。(木器)
胸中存灼见;眼底辨秋毫。(眼镜店)
再如马萧萧先生为北京保温厂题的一联:
所贵者胆;可暖乎心。
象这样极贴切、极富哲理的联,在新行业联中当属凤毛麟角了。
5)嵌入字号
旧时各行业喜欢在联内嵌进自家的字号,以有别于他家。其字号也多为一些吉利的名字,如大同、悦来、义利、茂源等。自然,联意也多为“财源茂盛”之类的祈祝语,从文学艺术上来讲,难为上乘之作。惟一些戏园、酒楼的嵌字联,尚可一读:
丹经九转而成,视菊部文章,真摩到神仙化境;
桂幸一枝可折,笑梨园子弟,亦与争富贵虚名。(天津丹桂戏园)
读书不成,学剑不成,且作个逆旅主人,籍消日月;
送往于此,迎来于此,常愿得天涯知己,共话升平。(苏州日升旅馆)
及时行乐地,春亦乐、夏亦乐、秋亦乐,冬来寻诗风雪中,不乐亦乐;
翘首仰仙踪,白也仙、林也仙、苏也仙,今我买醉湖山里,非仙也仙。(杭州西湖仙乐酒家)
嵌字号之风,至今不衰。是创作行业联的重要途径。
6)巧用典故
用典本是对联的创作手法之一,用在行业联里就更显雅切,自然为联语增色。因用典创作难度较大,非行家里手难于自如。但只要平时注意多积累,用典也是做的到的。下面选一些用典的行业联,供大家鉴赏。
水产店用联:
岂待临渊羡
奚劳缘木求

上下联皆隐一鱼字,上联典出《淮南子  说林训》,下联典出《孟子梁惠王上》。联中无鱼而切鱼,极巧。

清歌沧浪水
闲访武陵源

上联典出《楚辞 渔父》,下联典出《桃花源记》。用两个渔人的典故组联,十分恰切;与两个名人屈原及陶渊明有涉,更见高雅。

免见冯驩弹铗叹
喜随范蠡获金多

上联扣鱼,下联扣商,精巧。

肉店用联:
屠将学樊哙
宰可效陈平

用鹤顶格嵌屠宰二字,典出《史记》。樊哙曾以屠狗为业,为人旷达;陈平曾在里中社为宰,做事公平;二人均拜相封侯。此联大气磅礴,用典高远。

乐器店用联:
韵出高山流水
调追白雪阳春

上联典出《列子汤问》,下联典出宋玉《对楚王问》。联语精巧,含蕴丰厚。

笔店用联:
九迁官至中书令
无等爵封不律侯

上联中书令为毛笔的雅称,典出韩愈寓言《毛颖传》:毛颖(毛笔)居中山,为蒙恬所获,献秦王,号管城子,累封中书令。下联不律侯也指毛笔,语出《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巧借比喻,善用拟人,对仗工稳,用典隐切。

扇子店用联:
太傅挥时人自好
右军题后价方高

上联典出《晋书谢安传》,下联典出《晋书王羲之传》,两个扇子店因二人的用与题而生意兴隆。此联典出同朝,同地(会稽---今绍兴)见题扇桥。用典雅正。

浴室用联:
露浥蒹葭,漫怀秋水
风薰豆蔻,好试温泉

上联典出《诗经秦风》,下联用杜甫《赠别》语。

鞋店用联:
桥边堕去留侯取
天半飞来叶令归

上联用西汉张良典故,张良因为老者捡鞋、穿鞋,十日后黄石公赠其《太公兵法》;下联典出《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神术为鞋。此联无一自不落实处,用典工稳。

孟嘉曾向风前落
靖节闲从醉后歌

帽子店用联。上联典出《晋书孟嘉传》因帽嘉文之事;下联典指陶渊明:若复不快饮,恐负头上巾。

文具纸张店联:
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上联典出《晋书》,苏蕙作《璇玑图》诗,841字共含诗7958首;下联典出《文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用典得当巧妙。

薛家旧制巧
蔡氏旧名高

典自薛涛、蔡伦。用典朴实拙重。
水果店用联:
社公洒酒
王母开厨

上联典出〈礼记郊特牲〉:果实不熟,社公以酒洒之,则繁茂异常;下联典用王母大宴以百味珍果招待各路神仙。用典平实高妙。
总之,不论从何角度入手,切合行业特点,是行业联的最基本要求。此外,再求新、求奇、求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11-21 19: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