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40|回复: 1

[三期班讲义] 星光诗校三期基础班第十九讲(绝句和韵部)——讲师:风光依旧

[复制链接]

34

主题

68

帖子

56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7
发表于 2014-11-5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再介绍点绝句和韵部方面的知识。
尚书中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诗经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言者诗之词也; 歌者诗之曲(韵)也。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说:同声相应谓之韵。
从最早的诗歌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讲韵律,因为有了韵便可以咏唱,可以流传。故诗而无韵,味同嚼蜡。而现在时常看到许多初学者为新韵和平水而争论不休,虽然不可以数言而尽之,但我想在介绍了韵书的演变过程后,大家会有更深的理解。
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韵为宋朝陈彭年、邱雍等奉诏编修的《广韵》,全称为《大宋重修广韵》,广韵的前身为唐韵;唐韵的前身是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切韵之前,最早的韵书是北魏李登的《声类》。切韵是中国传统语言学中划时代的著作,也是我国两大韵书之一(另一部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周德清就是周邦彦的后代。
广韵是切韵的增广,它既是中古音韵学的主要研究资料,又是考察上古音韵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广韵共206韵(平声韵57,上声韵55,去声韵60,入声韵34),作为诗韵,分韵太细,不便使用。到了南宋,平水人刘渊在其所著壬子新刊 礼部韵略中,把广韵中同用韵合并,得107韵。此后,金人王文郁在其《平水新刊韵略》中进一步归并为106韵(平声韵30,上声韵29,去声韵30,入声韵17),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平水韵。平水韵尽管出自南宋,但它实际上反映了唐、北宋诗人用韵的情况,而且被南宋以及后代诗人所遵循。正因为它跟诗歌关系密切,所以人们把它简称为诗韵。然后因为金、元对中原的入侵,汉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到元朝时,入声已经消失了。刚才提到的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就是为了北曲的方便,而创作的。明朝成立后,宋濂等人撰写的一以中原雅音为定的官方韵书《洪武正韵》(76部),这本书对朝鲜的影响非常大,至今研究洪武正韵的专家还需要查阅朝鲜保存下来的资料。清代康熙时张玉书等人奉敕编写了佩文韵府(由康熙皇帝的书斋佩文而得名), 全书106卷,收韵字1万余,词语近58万条, 且列有相关史料 ,但篇幅庞大,使用不便。为此,张玉书等人在佩文韵府的基础上又撮要编成《佩文诗韵》,不收词语及史料,篇幅大为减少。
佩文诗韵以平水韵为基础,著为功令,颁发全国,从而使近体诗的创作以平水韵(诗韵)为依据的情况至今难以改变。
平水韵作为传统诗词用韵,不仅国内有 深厚的传统习惯,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如日本、东南亚和美国等。但从明朝直至今日,语音有了很大的改变。人们感到近体诗(律诗)创作平水韵与现代汉语脱节,押韵不和谐。
为此,音韵学家们在古诗韵的基础上做出些新的对诗韵方面探索。主要有《中华新韵》、《诗韵新编》、《红袖曲韵》等。在这里,我不想深入讨论,可能非上万字能说得清楚。有兴趣的诗友可以找些韵律研究方面的书看。
我的观点:事实证明,韵律是诗的生命,是需要跟随语言的发展而变革。
但在没有更好、更合理的分韵法则之前,广为流传的是平水 韵,至少是目前最能代表中古汉语言的一种分韵法则。可以更有利于让我们熟悉、接近中原遗音。也可以让我们知道唐诗的韵字如何分布的。
下面再简单说说绝句的分类。
熊东遨先生有《绝句法浅说》,该文把绝句分为六种形式:递进式、并列式、两分式、混合式、回环式、问答式。也有人将其分为四类:循序渐进式、场景罗列式、相互比较式、因果假设式。在后面讲到起承转合时,我会再详细说点。
中唐司图空著有《二十四诗品》,更早点的南朝人钟嵘也著有第一部诗论《诗品》,《诗式》是唐代僧人皎然著,南宋严羽著有《诗辨》,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对于初学者,可以多看看。对于有一定功底的,我更相信:诗无定式!所谓胸中有招,手上无招。
下面再简单介绍下“粘、对”
律诗的格律要求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用一句话概括:句内交替,联内相对,联间相粘。交替是指句内的平仄之间,每两字交替一次。“对”是指一联内的上句和下句之间平仄的关系。要求相反。所以上句也叫出句,下句也称对句。
“粘”是指前一联的对句和后一联的出句之间的关系,要求相同。这里要指出有的地方把出句、对句说成上分句、下分句。我认为这样会偷换了“联”的概念。会让人误认为两个分句合起来是一句。其实,应该是上(半)联为一句,下(半)联为一句,合起来是两句,构成一联。还有一点,格律诗中可以允许“失联”, 也称为折腰体,以后会介绍到。但不允许“失对”。
好,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这次的作业,还是需要读诗的,希望大家理解。这次的作业,还是需要读诗的,希望大家理解。
作业:一、熟读古诗十九首。
二、找出符合格律的折腰体,即失粘的诗三首。
三、找出全对仗的绝句三首。因为我们就快说到对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发表于 2014-11-6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4-29 13: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