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69|回复: 1

[三期班讲义] 星光诗校三期基础班第一讲(浅读诗词)——讲师(山野茶客)

[复制链接]

34

主题

68

帖子

56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7
发表于 2014-11-5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逍遥狂 于 2014-11-5 16:11 编辑

这次星光诗校安排我和诸位诗词爱好者来交流,十分荣幸。感谢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喜欢、甚至更确切的说是热爱。因为我对诗词知识的了解比较肤浅,诗词写作也没有多少亮点。所以,和大家差别不大的我反倒有利于和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
需要说明的是,了解、学习诗词有个过程。要想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需要一点时间。
当然,不应仅仅是课间这个把小时。另外,网上诗词学习资料也很多,总的来说各有特色,其中也有客观的或不太客观的,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有不同见解也可以理解,更应该支持百家争鸣的存在。
因为这一期我们主要是学习关于诗词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我选择了上一期风清骨峻老师主讲的关于绝句写作方面的一些材料,觉得相对比较客观。
既能说明问题,又比较实事求是。如果大家对此有不同看法,也可以提出来商讨、探讨。或许我这个带头的发言,可能要耽误大家几周(周六晚上)的时间;或许因工作等不可抗拒的原因,交流时间会有调整,我会通过清风读柳等班长或其他管理人员提前告知大家,由此可能带来的不便,还请到时大家给予请谅解。
诗圣杜甫有句诗,说:“老去渐于诗律细。”诗词格律虽赏心怡情,连老杜到老了也还在琢磨呢,由此可见诗词的博大精深。
其实诗词有点像围棋,入门并不难。但学好了能写出振聋发聩的作品、流传后世则不容易。也就是说,进格律大门先跨进门槛不是太难。若是完全意义上的把格律弄“通”、弄“透”,进而拿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那还真得要多下点工夫的。
下面,先讲讲“诗体”。
古典诗词,按其起源、体式、语言、结构等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诗、词、曲三大类。
这其中的区别,相比大多数对古典诗词有了解的,都能区分的了。
从格律上,诗进一步细化,又可划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或者又叫古体诗和今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泛指唐代以前出现的各种诗体。唐及之后的人们模仿这类诗体所写的诗,虽不是唐的前人写的,包括今天有些诗友写的,也称之为古体诗。
古体诗按其每句的字数可以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
有些书籍把杂言诗并不单列,而是划归到七言古诗中。
所谓的杂言诗就是每句的字数不定,作者可以任意自由发挥。杂言诗,多以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为主,偶然也用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
所谓四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四个汉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五个汉字构成的诗,七言诗每句都是七个汉字,以此类推。。。
四言诗,诗经里很多,在唐以后就比较少见了,唐以后的诗多以五言或七言为主,六言诗、杂言诗也有一些,但不是很多。
这些大概和人们生活的环境、表达的方式、音律的发展等有一定的关系吧。五言古体诗又简称为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为七古。四句的五言或七言古体诗人们一般习惯称它们为绝句(古绝)。
需要指出的是:唐代及以后有一些人写了一些入律的古风,虽然这些作品平仄大致符合近体诗的规定,但由于用韵或粘对、对仗等方面并不符合近体诗要求,因此也只当是古体诗看待。其实,这些划分也都是人定的,大概为的是分类学习、写作以及总结便利的需要。
近体诗从句子的字数上来说,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无论什么形式的近体诗,都有偶数的句子构成。单数的句子,这样的诗体也有,那就是后来出现的柏梁体。柏梁体可以单、可以双,大致取决于参加联吟的人数。
所谓的“柏梁体”又称“柏梁台体”“柏梁台诗”,一般古体诗只要求双句押韵,近体诗则多是首句入韵,隔句押韵,这种诗每句七言,都押平声韵,全篇不换韵。柏梁体是七言诗的先河。据说汉武帝筑柏梁台,与群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所以这种诗称为柏梁体。
呵呵,这是后话。。。。
四句构成的近体诗也称绝句。为了与古绝有所区分,人们又习惯称它为律绝。
律绝,对于每句用字的平仄有相对严格的规定,用韵也比之古绝严谨。
呵呵 ,今天所讲的这些, 是想要大家对诗的形成有个初步的了解。。。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由于近体绝句类似于截取了律诗的其中四句而成,或前、或后、或中间两联,所以有的人也把它称之为截句。
关于入韵等等的知识,在以后的课程里会有讲解的。
举例讲解,以后的课程里会有的,今天只是先初步的了解一下诗的基础知识。
接上所讲,其实,这种说法不太科学。因为从绝句、律句的诗里,古人还是能分析出风格或表达情感是有一些区别的。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又简称为五绝,四句二十字;七言绝句又简称为七绝,四句二十八字。每首由八句构成的近体诗称为律诗。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十六字。五律和七律,不仅每句像绝句一样有严格的平仄、用韵要求,而且还对其中有些句子有对仗的要求。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长律,也叫排律。排律与五、七言律诗一样,不仅有平仄、用韵等严格要求,而且对粘对、对仗等也有严格规定。排律的句数也只能是偶数。
绝句相对于律,则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即既可以首联对尾联不对,也可以尾联对而首联不对,还可以两联都对或都不对,总之没有严格的限定。 前面说的古体诗,对于对仗也没有严格的限定,对仗的形式也比近体诗自由,可以不用考虑平仄相对。
词、曲中有时也用对仗,但词曲就对仗一般没有严格规定。然而因为某些词牌的有些句子(如《满江红》上下片的各两个七字句)很容易形成对仗,词人们就在这些地方使用对仗以提高作品的整齐和美感,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惯例。
总之不是硬性规定,所以在这些地方用不用对仗就如同绝句一样,完全看作者的喜好和安排。
词,一般认为是起源于隋唐时期的燕乐,是从乐词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特殊诗歌形式,又有诗余、长短句、乐府(注意与汉乐府的区别)、曲子、曲子词、雅词等多种称呼。
有的小令,字数和绝律差不多,但音律与要求完全不同。词是一种合乐的文学,它与一般意义上的诗又有所不同。
由于这种体裁在形式上“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是倚谱填词,因此写词一般不称为“作词”而是说“填词”或“倚声”。另外,每首词一般都有一个固定的曲调名称,以相互区别,这种以示区分的曲调名称人们就叫它为“词牌”。每个词牌代表着不同的曲调,不同曲调的词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方面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有了各自的体式要求。
词发展到后来,随着乐谱的逐渐佚失,渐渐地也就脱离了音乐。
后人填词多是依照前人遗留的文字作品来揣度、确定原来的词每个地方的用字声调、韵律等确定出来的文字词谱,最终词也就着着实实地成为了一种讲究声韵、格律的独特的诗。从广义上说,词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格律诗。
主要是想要大家对绝句、律诗、包括词有个简单区别。
下一讲,将和大家共同探讨用“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发表于 2014-11-6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逍遥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4-29 04: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