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65|回复: 1

[四期班讲义] 四期班第十讲 绝句第一课 绝句的起源和形成 讲师--亚伯阳

[复制链接]

18

主题

393

帖子

1253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53
发表于 2014-11-5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绝句第一课
第一讲  绝句的概述
第一节、绝句的起源
    绝句来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大唐。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 文人连句为各咏一事,联为一篇,止为绝句。
   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下•刘昶传》载刘昶奔魏,“在道慷慨为断句”。又《檀超传》载宋明帝说吴迈远“连绝之外,无所复有”。这儿所说的“断句”、“连绝”,即谓绝句,指一人独吟四句即止。
如刘昶断句:“白云满鄣来,黄尘半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文心雕龙•明诗》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
   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
   后清代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对绝句做了进一步的说明:“联句有各赋四句,分之自成绝句,合之乃为一篇。”
  到了唐代,绝句吸取了律诗格律,开始押平声韵、讲究平仄、间有对仗。
   当时唐人多称绝句为律诗,故有白居易《江上吟元八绝句》的“大江深处月明时,一夜吟君小律诗。”这里的“小律诗”指的就绝句。
   后人为区别二者,分称为律绝和律诗。另清朝钱良择在《唐音审体•律诗七言绝句论》述:“绝句之体,五言、七言略同,唐人谓之小律诗。
基于此对于绝句的称谓一直以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称绝句为“截句”。认为绝句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此为元代后流行之说。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指出:“五言绝句自五言古诗来,七言绝句自歌行来。此二体本在律诗之前,律诗从此出,遂令充畅尔。”清代诗人、诗论家赵执信也指出:“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始于六朝,元非近体后人误以绝句为截律诗,故致多此一问。”由此可见,截句的说法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臆断,不足为信。
第二种。“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这种说法不够准确。
唐人赋予声律定型的,应为律绝,此不能涵盖整个绝句。且绝句之称早于唐前已有。
所以,绝句之称谓,应是以五字或七字为句,以四句为篇的一种诗歌体裁。
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很多,而七言非常之少。
1、五绝的形成
五言四句这种诗体,大量产生于南北朝。然以南朝为最多, 北朝的数量远不及南朝。艺术表现也较为朴拙。
   北朝以谣体为主,口头创作居多;初唐绝句诗人注意到了诗的比兴寄托,在题材上用到一些全新的手法
如:
孔绍安的《咏石榴》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又如:
虞世南的《蝉》
垂蕤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比”与“兴”常常连用。
我们看例诗:《侍宴咏石榴》是孔绍安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应诏诗中的佳作。
  《旧唐书•文苑》记载,有一次孔绍安侍宴唐高祖李渊,席间李渊命孔绍安以“石榴”为题作应诏诗,诗成,即此诗。诗人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将石榴在仲夏开花的原因,归结为石榴传播到中原比较晚所致,所以才错过了同其它植物在春天竞相开放的机会。
  这首诗读起来,总有种酸溜溜的感觉。孔绍安和夏侯端都曾是隋朝的御史,后来李渊反隋称帝,夏侯端首先归顺了李渊,授秘书监,三品官,而孔绍安归唐晚了一些,只被授于内史舍人,五品官,远不及夏侯端。
    孔绍安作此诗时,夏侯端恰巧也在场。所以诗人以石榴自喻,发出了“只为时来晚,开花不及春”这样的感慨。“逐汉臣”,却“不及春”,人才得不到重用,这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诗人对唐高祖李渊用人的不满。同时诗中又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此句历来被人称颂,成为感叹怀才不遇或大材小用的千古名句 。
   虞世南的《蝉》,也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间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人所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品位(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慧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像五绝这样的短篇,一有了比兴寄托,读来就不再是一览无余,而是更耐人寻味,并加大了诗的容量。
    到了初唐,作家的个性开始表现出来。作家开始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发掘较六朝人深入得多。而且,此时的五绝音节和婉,运用纡徐悠扬的平声韵,讲究黏对。
    至此古体绝句渐少,代之以近体律绝。这些诗由特殊表现一般,其境界是歌辞难以达到的。这种由歌辞向抒情诗的发展,意味着五绝在六朝乐府基础上的提高,标志五绝艺术在初唐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七绝的形成
   七言绝句是从七言四句的短古发展而来的。这种短古,从属于七言古诗,其根源仍是民间歌谣。由于七言诗的产生比五言诗晚得多,所以七言四句的短歌在唐以前为数很少。
  到了初唐,由于近体律诗定型完成,于是梁陈以来数量与日俱增的七言四句体格律逐渐稳顺,近体七绝便就此产生了。
  当七言诗开始隔句用韵,体合七绝的短古就产生了。其中南北朝时期魏收之作,在声律上已很近于律诗。
现存最早的作品,是南北朝文人鲍照的《夜听妓》、汤惠休的《愁思引》和魏收的《挟琴歌》。
   其中魏收的《挟琴歌》:
春风婉转入曲房,兼送小苑百花香。
白马金鞍去未返,红妆玉箸下成行。
   这在声律上已很近于律诗。自梁代后,这一类作品继有作者,梁陈以来数量与日俱增的七言四句体格律逐渐稳顺,近体七绝便就此产生了。
但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能与已经作为流行体裁的五言四句小诗相提并论。
   这样,七绝与五绝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五绝的发展,源远流长,代有才人,佳作累累,体裁的历史延续性影响明显;七绝的古体阶段很短,没有等到出现稍可寓目之作,就已律化,因此它与律诗的关系就特别密切。
  五绝与音乐曾有密切关系,长期以乐府歌词的面目出现。而初唐以前的七绝,还没有取得相同的资格。这双重的原因,使得七绝比五绝更多接受近体律诗的影响。
  由于绝句这一诗体灵活轻便,适宜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因而为诗人普遍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了其他各体诗。
   宋代洪迈辑录唐人绝句至万首之多,约占现存唐诗总数五分之一。除盛唐的李白、王昌龄,晚唐的杜牧、李商隐以绝句擅长外,还有不少千古传诵的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的手笔。
     另外,由于唐时模仿古乐府之作已不合乐,唐代诗人大多采用绝句形式写作配乐歌唱的歌词,如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刘禹锡和白居易的《竹枝词》、《杨柳枝》等,所以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
   清代王士禛说:“开元、天宝已来,宫掖所传,梨园弟子所歌,旗亭所唱,边将所进,率当时名士所为绝句尔。……由是言之,唐三百年以绝句擅场,即唐三百年之乐府也。
总结一下
第一小节《绝句的起源》
   绝句是以五字或七字为句,以四句为篇的一种诗歌体裁。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较多,律绝七言多于五言。
第二小节《绝句的形成》
  五绝的发展,源远流长,代有才人,佳作累累,体裁的历史延续性影响明显;七绝的古体阶段很短,没有等到出现稍可寓目之作,就已律化,因此它与律诗的关系就特别密切。五绝与音乐曾有密切关系,长期以乐府歌词的面目出现。而初唐以前的七绝,还没有取得相同的资格。这双重的原因,使得七绝比五绝更多接受近体律诗的影响。由于绝句这一诗体灵活轻便,适宜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因而为诗人普遍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了其他各体诗。


作业:
   绝句,1.题傲雪红梅                         
                         2.题红叶
不限韵,五七绝不限
要求用比兴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发表于 2014-11-6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4-29 15: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