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89|回复: 1

[四期班讲义] 四期班第九课 格律诗总复习 讲师--亚伯阳

[复制链接]

18

主题

393

帖子

1253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53
发表于 2014-11-5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期班第九课   总复习

    格律诗是我们这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两个月时间的学习,我们基本掌握了近体诗的基本知识。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近体诗可以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我们所说的格律,就是近体诗的格律。格律就是指韵、平仄、对仗在诗词中安排的一种规律和格式.这也是格律诗的三大要素。
一、 押韵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对格律诗而言,律诗是二四六八句尾字押韵,绝句是二四句尾字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因为押韵的位置是尾字,故称“韵脚”。首句可以压韵,也可以不押韵。正格的格律诗押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不换韵。用韵的字不能重复,且尽量避免同音字。
    那么押韵的话押什么样的韵呢,以什么韵书为标准呢?为了统一,我们这里要求是统一押《平水韵》。
    但是,我们要知道《平水韵》不是唯一的。现在还比较通行新韵,即中华新韵,又叫十四韵、新四声韵。
二、 平仄
   平仄就是字的读音,分为平声,仄声。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即平、上、去、入。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现代汉语也分为四声,即第一、二、三、四声。古代汉语的四个声调,和今天普通话的四声不完全一样。
   平水韵中,平即为平声,上、去、入皆为仄声。新声韵中,平即为第一、二声,第三、四声为仄声。
   平仄,是格律诗形成的关键,是格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格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楹联。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无论是律诗律绝,它们都只有四个基本句式,即:
1、仄仄平平仄;
2、平平仄仄平;
3、平平平仄仄;
4、仄仄仄平平。
这个“基本句式”中所说的“平”,就是平水韵(佩文诗韵)中的上平、下平30韵部的字;仄就是上去入中的76韵部的字。中华新韵,平就是一声、二声;仄就是三声、四声。
    中华新韵,平就是一声、二声的字;仄就是三声、四声的字。无论是四句的绝句,八句的律诗,还是100句、200句的排律,都是由这四个基本句式组合而成的。
   每一句式作为首句都可以组合成一种律绝格式和一种律诗格式。也就是说,四种基本句式可以组成四种绝句格式,四种律诗格式。这只是单说五言,再加上七言,不包括排律,就可以组合成16种格式。
平仄的基本规则是
1、平仄在本句中相互交替(相替)
2、平仄在本联中相反(相对)
3、平仄在相邻两联中邻句相同(相粘)
三、对仗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格律诗对仗的格式是,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对、句型一致、词性一致。绝句不要求用对仗,用对仗当然也可以,但不是必须的。律诗,无论是五律还是七律,都要用对仗,而且是必须的。
   对仗的位置,正格是在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一般的律诗,都是这样。初学写诗的,应坚持这种形式。对仗有两个禁忌:一是不应用同字相对;二要避免雷同、合掌。
    一首诗中相邻的两联对仗,句子的结构完全一样叫“雷同”。一联对仗的出句与对句,意思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叫“合掌”。
    以上三个方面的基本知识,我们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进行了学习。相信大家基本都能够掌握和运用。
也就是说,我们对诗,不仅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且还能够“子曰诗云”一番。我们许多同学的作业就是例证。
   我们学完了基础知识暂时告一段落,考核后再继续学习诗词的有关创作知识。按照格律的要求,绝句本来是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对仗的,我们这次的作业,是为了考核的全面性,才故意要求要至少有一联对仗的。
下面我们看几首杜甫的全首用对仗的绝句,加深我们对于对仗的认识:
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


凿井交棕叶,开渠断竹根。
扁舟轻褭缆,小径曲通村。


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
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


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
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


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赏析:  
   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句子之间似无关联。它最初起源于晋代《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唐代作者已不多,唯杜甫最喜运用这种体格。大约是因为他太精于律,运用这种绝体,可以因难见巧吧。
他最脍炙人口的绝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糁径杨花铺白毡”“迟日江山丽”等,也都是用这种体格。这些诗的优点不只在于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意境,句与句彼此照应,融为一幅完整图画。
   此诗乍看上去,四句分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不相联属,确是“一句一绝”。然而,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读之如身历其境,由境会意。因而决不是什么“断锦裂缯”(胡应麟)。“老去诗篇浑漫与”,从诗题“漫成”可知是诗人一时得心应手之作,这种工致而天然的境界不是徒事雕章琢句者能达到的。


今天的作业是:
按照近体诗诗的格律要求写一首绝句,五言、七言随便,不限题,不限韵,但必须至少有一联对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3229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1472

首届风云纪念章首届舞会纪念章表演奖(铜)最佳写手(初)活跃管理员

发表于 2014-11-6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挺好!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4-29 06: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