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41|回复: 0

20150316第六讲:词之对仗

[复制链接]

441

主题

4712

帖子

3万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5497

初级变色龙舞会魅力舞者最佳写手(初)端午节纪念奖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3-17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苇一苇 于 2015-3-17 00:47 编辑

    20150316第六讲:词之对仗      
      
  前面咱们讲律诗花了不少课时讲对偶与对仗,对偶是修辞形式,上下两句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即可;而对仗是讲究平仄的对偶,除字数相等、意思相对之外,还要求平仄相反,这一概念在律诗创作中极其普遍:律诗中间两联是要求严格对仗的。词是由诗演变而来的,那么词的对仗要求如何呢?
      
      
  王力先生《古汉语通论·词的对仗》云:词的对仗与律诗的对仗存在三点不同,即不限平仄、不避同字、不定位置。而且词曲对仗,只是技巧,不是格律。同一词调,可对仗,亦可不对仗。词人选择对仗,或是出于修辞需要,或是出于彼此模仿。只有少数词谱,习惯上是要用对仗的。
        
  这段话并不难懂,词的对仗与诗的主要区别有三点:
      
1、 不限平仄——就是说出句和对句的平仄不一定要相反。因为词首先是因谱而成,它最本源的特性是音乐性,字的平仄由乐谱来定而不是由上句来定。所以词中经常出现偶句平仄却并不相对,随便找句“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黄庭坚【水调歌头】)。
      
2、 不避同字——原则上,律诗与楹联在下字的时候会尽量规避重复用字,词中当然也不主张重复,但有些句子就是要用同样的字,才有它该有的那个味道。
      
比如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度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作品中大量运用重字对偶,加上每句用韵,作品形成一种格外缠绵的回环感,韵律谐美。
          
3、 不定位置——楹联的对仗是全部,从头到脚;律诗的对仗在中间两联,首联和尾联可以不对,但词的对仗没有固定位置。有的起句对,有的尾句对,有的中间某两句对,有的完全没有对。。。
      
  除了以上三点,王力先生这段话中还有一个重要信息:词曲对仗,是技巧,不是格律。对仗是出于修辞需要,是形式需要而不是格律需要。明白么?所有的词都不是必须对仗的,包括《西江月》《沁园春》《红林檎近》这些不对仗看起来就不像它的词谱,也不是必须对仗的!所有的词谱中,都没有写哪两句必须得对仗,龙先生写的是“多用对偶”,钦谱上往往写“例用对偶”之类的话,反正都不是“必须对偶”。这一点千万要记得,律诗,你对不上偶就相当麻烦,填词,真对不上了,简单,不对就完事了!同样,在读词的时候,碰到个没对仗的《沁园春》也不必说人家不合格律,词的对仗,基本与格律无关。
      
      话虽这么说,但词出现对仗的情况其实还是相当多的,所以这里我们也还是要深入探讨一下词中对仗的情况。词的对偶大体有:例用对仗、自由对仗、领字对仗、鼎足对、叠字对、扇面对、重字对等不同情况,分列如下:      
      
一、 例用对仗——这个就可以视为要求对仗,填词的时候尽量对,真对不上了,就是自己水平不到,不要以苏东坡此处也没对仗为自己开解。人家苏东坡的词一千年之后了还有人背诵,你的词可能下个星期就再也没人看了。有些常见的例用对仗的谱子我给罗列如下:
      
《渔歌子》第三、四句。(三言句)
      
《醉太平》第一、二句。(三言句)
      
《忆江南》第三、四句。(七言句)
      
《阮郎归》下片第一、二句。(三言句)
      
《浣溪沙》下片前二句。(七言句)
      
《南歌子》上、下片第一、二句。(五言句)
      
《鹧鸪天》上片尾二句。(七言句)
      
《一七令》从二字句到七字句均宜对仗。
      
《踏莎行》上、下片首二句。(四言句)
      
《破阵子》上、下片首二句(六言);上片第三、四句。(七言句)
      
《西江月》上、下片首二句(六言)
      
《河满子》上、下片尾二句。(六言句)
      
《风入松》上片尾二句。(六言句)
      
《法曲献仙音》首二句(四言);第四、五句(四言)
      
《满江红》上片第五、六句(七言);下片第七、八句(七言)。下片起四个三言句可用扇面对
      
《绮罗香》上片首二句(四言句);六、七、八、九句可用扇面对。
      
《雪梅香》第五、六句。(七言句)
      
《高阳台》上片首二句(四言)均宜对仗;下片第二、三句(一字领四言)可用对仗。
      
《东风第一枝》第四、五句。(六言句)
      
《翠楼吟》第七、八句(一字领四言)。
      
《庆春宫》首二句。(四言句)
      
《齐天乐》第七、八句。(四言句)
      
《瑞龙吟》上片第二、三句(二字领四言);下片第八、九句(三字领四言)。
      
《兰陵王》下片:第二、三句(一字领四言);第五、六句(一字领四言);第十一、十二句(一字领四言);第十四、十五句(一字领四言)。
      
《拜星月慢》首二句。(四言句)
      
《苏幕遮》首二句。(三言句);下片首二句(三言句)亦可用对仗
      
《鹊桥仙》上、下片首二句(四言)多用对仗。
      
《解语花》上片首二句(四言)多用对仗。
      
  这种例用对仗的情况下,句中平仄也基本是相反的,因为此中很多(特别是小令)是从律诗演化而来,比如《忆江南》,五字句与七字句都是标准的律句,对仗的两句平仄也是相反的,平仄完全符合律诗的要求。     
  以上这些词调规定了在特定位置要用对仗,可以让词句显得精美工整,有一定的美感。学者须知词的工整,虽在属对,然总宜变换流动。一首词中的对句也不应用得太多,通首对句会显得呆板,毫无意义,总是要骈散结合,声韵谐美,单双参差才好。      
  词句中使用对仗,既可用工对,也可用宽对。某些上、下句字数相等的句子,即使在前人没有用对仗的例子,也允许用对仗。词中的对仗是很灵活自由的,凡可对可不对的属于自由对仗。
      
二、 自由对仗——凡词谱所列前后两句字数相等的,都有用对仗的可能。而且翻看前人作品,确实也有的对有的不对,这种情况下大家就可以更随意些:希望形式更严整些的,就对仗;希望句式更灵动的,就不对仗。而对仗的字数亦多变化,有三字对、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等,咱们各举一两个例子:
          
A:三字对
  花影碎,月痕深。 ——曹良史《江城子》
  明月夜,短松冈。 ——苏 轼《江城子》
  黯乡魂,追旅思。 ——范仲淹《苏幕遮》
  剪红情,裁绿意。 ——吴文英《祝英台近》

B:四字对
  汪东《词学通论》云:“四字句例,于词中极为紧要,其排偶处,尤须精警动目,不可草草。”四字句对仗,有词义能对而平仄不能对的,也有词义和平仄都能对的。

1、只是词义相对,而平仄不能相对的,如: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2、词性和平仄都能相对的,如:
  乳鸡新燕,落月沉星。 ——张先《御街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秦观《踏莎行》
3、还有一种下二字承上四言偶句:      
  庾信愁多,江淹恨极须赋。 ——周邦彦《宴清都》

  这种长短对仗最易被人所忽视,如吴文英《绛都春》上片“叶吹暮喧,花露晨晞秋光短”,下片“旧色旧香,闲云闲雨情终浅。”同是上四下七句式,四字句与七字句之上四字作对仗,即“叶吹暮喧”与“花露晨晞”,“旧色旧香”与“闲云闲雨”各成对仗。读词能读到这个地方要对仗的,算是学的仔细的!

  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说:按词之句法,以奇偶相间搭配,而成章法之变。故遇两句可作对,便须对。两结句而在中间,有时不对尚可,如在起头八字,则非对不可。如《满庭芳》之“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翠楼吟》之“月冷龙沙,尘清虎落”,《高阳台》之“宫粉雕痕,仙云堕影”,皆是例也。又一词中如有字数相同的对句,在二联以上者,无论为四字、五字、七字,或在前半,或在后半,均须变换组织,亦如律诗中的对句然。同头、并脚等病,均须避忌。

C:五字对
  五字对儿相当于五言律诗中两联,律句居多。如: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秦 观《千秋岁》(下句也仄收了,这个不是律句)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李之仪《谢池春》(这两句是两个同样平仄的律句)

D:六字句
  词中的六字句对仗比较普遍,有的是词义和平仄都能相对的,有的只是词义能对,而上下句是平仄相粘句式,平仄不能相对的。
      
  1、属于词义和平仄都能相对类型的如: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秦 观《八六子》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晏几道《临江仙》

  2、只有词性相对,平仄不能相对的,如: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 ——张孝祥《水调歌头》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张 升《离亭燕》

  可见词家虽然讲求词之工整,但在属对时,总宜变换流动,断不可以词藻堆砌。

E:七字对
  词的七字句对仗相当于七言律诗中的两联句子。词中出句仄脚、对句平脚的对仗,多用于《摊破浣溪沙》、《瑞鹧鸪》、《望江南》、《浣溪沙》、《鹧鸪天》、《破阵子》等调;出句平脚,对句仄脚的对仗,在《木兰花》、《玉楼春》这些调中比较常见。
  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苏 轼《鹧鸪天》
  墙头簌簌暗飞花,山外阴阴初落日。 ——张 先《木兰花》

  三字至七字的偶句,大多有内在联系,如相似、相联,上下对句的关系是并列、平等的,称为并头对;上下对句的意义不能独立,两者兼存在语法联系的对仗称为流水对,也称串对。这种对仗的作法难度较大,在词中少见,在诗中出现较多。大家知道一下就是了。

三、 领字对仗——所谓词的领字,就是指在词句的开头,有一个或者两个、三个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的字。这样的字,就是领字。领字是于词意转折处,使上下句转承结合,起过度或联系作用的字。有领字的句式叫做领字句。句中用领字者,领字后的对仗情况如下:
1、一领三字两句相连,如《大酺》 “正/夕阳闲,秋光淡”(方千里)。
2、一领三字三句相连,如《行香子》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
3、一领四字两句相连,如《解连环》 “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张炎)。

还有一种特殊的领字句,不是1+4+4,而是1+4对1+4,这种一领四字的叫尖头对,要特别注意。如《临江仙引》 “对/暮山横翠,衬/梧叶飘黄”(柳永)。此种尖头对为词中特有,绝不能作五言诗的句式。
      
4、一领四字三句相连,有上偶下单,如《扬州慢》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有下偶上单,如《木兰花慢》“记/十载心期,苍苔茅屋,杜若芳洲”(李钰)。
      
5、一领四字四句相连,有上下对仗,如沁园春》 “唤/厨人斫就,东溟鲸鲙;圉人呈罢,西极龙媒。”有如骈文作扇面对,如“/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辛弃疾);另则是前后两两对仗,如“/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陆游)。

6、一领六字两句相连,如《三台》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万俟咏)。
7、二领六字两句相连,如《八六子》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秦观)。
      
四、鼎足对——顾名思义,三句连对儿的,叫鼎足对。
  常见的有《水调歌头》下片首三句,这个可以写成鼎足三字对,比如:望樊冈,过赤壁,想雄图。(岳甫)《沁园春》上片首三句,可以写成鼎足四字对,比如: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苏轼)
      
  更多字句的鼎足对词中比较少见,但在后来元散曲中也曾大量出现,比如:《天净沙》前三句,这是个词曲皆有的牌子,词牌中无要求,但曲牌中是明确要求“鼎足对”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元散曲中,多为鼎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五、叠字对和重字对——这是极为特殊的情况啦,比如《长相思》上、下片一二句,两个三字句明确要求是叠字韵脚,又要求对偶,那么就是叠字对儿了。比如“汴水流,湘水流”“思悠悠,恨悠悠”,这样的情况不多见,对要求思路一定要开阔才行;重字对就是前面说过的以蒋捷的《一剪梅》为典型的,就是上下句中有意出现相同的字样,以达到圆环复踏的效果。

  总之词的对仗虽然不是必须,但也花样繁多。而且词在创作中讲究对仗的话,会使得作品形式更加规整、完美,漂亮的对偶可以为整个作品加分!

  今天内容比较多,先不布置作业了,大家慢慢消化吧!

2015-3-16
   
   
      
安得更催眉,换俗世、零星青眼。长笑归来,重将春色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4-29 04: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