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12|回复: 3

[四期班讲义] 星光诗校四期班第二十讲绝句第十一课-讲师亚伯阳

[复制链接]

200

主题

3518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8869

表演奖(铜)2表演奖(铜)最佳情侣(铜)最佳情侣(铜)2舞会魅力舞者初级水王最佳杀手首届风云纪念章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4-12-19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绝句  第十一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绝句的表现手法》
上堂课,我们在讲绝句的表现手法时,首先就强调说明,我们所讲的绝句的立意、炼字、章法、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相关内容,虽然前面都冠以“绝句的”,但是这些内容绝不仅仅只适用于绝句。其他文体也大都是相通的,其创作方法也都大同小异。所以,我们在写作律诗、词、曲、赋,以及新诗、歌词、小说、散文时,也可以借鉴。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以上是说传统的、常见的、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
其实,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诸如托物言志、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借物喻人、 直抒胸臆、 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用典、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笔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夸张、复沓、重迭、跳跃等等,难以尽述。
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想象是人们在头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意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
例如:
夜宿山寺  唐•杨亿
危楼高百尺,上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浪淘沙词九首(选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许多诗词中的神话元素,幻想世界都是想象的产物。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个“高于”的部分主要就是来自想象和推理。细究起来,推理何尝又不是想象呢?
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我们讲绝句,讲诗词,都是文学艺术。从这个角度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词。
看似非常平淡的诗句,都有想象的成分。譬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作者站在鹳雀楼上能看到黄河,但他能看到入海流吗?看不到,是想象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疑是分明就是想象。
在诗词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
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汉语的观点来说,诗营造意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喻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例诗中,便有许多例证。
请看朱熹的两首绝句《观书有感》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从字面上看,半亩方塘映照着天光云影,一条小溪源源不断将清泉注入到池塘之中。这不是站在水塘边所看到的眼前景物吗?如果不看题目,我们能看出作者写的是“读书”吗?
这就是象征比拟的妙用。
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拟人化: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如:
山月不知心里事----温庭筠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罗隐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
云容山意商量雪,杏眼桃腮领略春。----黄公度
春风不管愁深浅,日日开门扫落花。——程一宁

2.夸张。
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雪花大如席”,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
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
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还要让文义通顺。
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例如: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用飘絮代国家危亡,浮萍代自己。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以倾国代佳人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相传杜康是善于造酒之人,故以杜康代酒。
借代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
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的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
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
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至幻想。
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
比如,以豪放称著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称著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连翩的佳作。
到这堂课为止,我们从立意、炼字、章法、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六个方面对绝句的创作和欣赏进行了学习。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对于我们今后读诗,赏诗,写诗,都会有较大的帮助,如能深悟,则可游刃有余。
作业:
写一首与冬寒有关的七言绝句,咏雪、松、梅、竹、均可,
限十一真或十四寒韵,要求符合格律要求,同时注意托物言志,诗中有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主题

8668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8934

首届舞会纪念章初级变色龙舞会魅力舞者初级水王初级水王2首届风云纪念章优秀灌水员发帖先锋

发表于 2014-12-20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

主题

8668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8934

首届舞会纪念章初级变色龙舞会魅力舞者初级水王初级水王2首届风云纪念章优秀灌水员发帖先锋

发表于 2014-12-20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72

帖子

12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6
发表于 2014-12-20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星光诗校四期班第十一课第二十讲绝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4-29 03: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