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95|回复: 0

2016.12.09 雪芬飞《品宋斋前贤词作研习》【菩萨蛮】十四首 作者:温庭筠

[复制链接]

313

主题

3387

帖子

9832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832

活跃管理员

发表于 2016-12-11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6.12.09 雪芬飞《品宋斋前贤词作研习》【菩萨蛮】十四首  作者:温庭筠

    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温庭筠的词。

    温庭筠(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叉”、“温八吟”。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录了晚唐五代时期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薜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和凝、顾敻、孙光宪、魏承斑、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和李洵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十卷。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集。这十八家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孙光宪以外,都是西蜀的文人。他们的词风大体上一致,后世因称为花间词人。其中最早的词人,就是被称为“花间鼻祖”的温庭筠。

    在中原战乱频仍之际,西蜀相对定,所以集中了一批文人。而西蜀的统治阶级在相对安定的局面中又弦歌宴饮,过着奢侈淫靡的苟安生活,是那种镂玉雕琼,裁花剪叶,描写女人恣色风情的词,便适应歌台舞榭的需要而大量地产生出来了。

    欧阳炯《花间集》序说:“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兢富樽前,数十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南北里之娟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花间词就是在这样的社会风尚里产生的。

    陆游《花间集跋》说:“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至此。可叹也哉!或者,出于无聊故耶!”这是对花间词的中肯批评。

    温庭筠一直被看成“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的轻薄才子和无行人。其实,他是一个很有抱负,希望用世的人,他在《过陈琳墓》诗中道:“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表示了异代同悲之感,但是,他的生却是“未能鸣楚玉,空欲握珠”(《韵》)。

    由于恃才傲物,他对权相令狐绚并非一味干谒求荐,却对其结党营私炙手可热和才识匮乏,颇多讥讽。而,他虽才思敏捷,长于诗赋辞章,却因得罪了令狐绚,而被有司以“科场假手”的理由摒于科举门外,且屡试不第,淹蹇终生。于是,他就更以狎妓豪饮的“无行”,来表现自己的愤世嫉俗。负“士行尘杂,不修边幅”之谤的温庭筠,曾漫游江淮间,所得钱帛,多为狎邪所费。冶游狎妓之时,想起自己屈己,于人,以求仕进的生活,实与妓女相类,因而,对这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他往往充满真诚的同情,甚至将自己的身世之感,揉入了表现她们的生活和感情的词作中。在长期浪迹江湖的生活中,温庭筠所见并非不广,但是,“狂歌于漏舟中”的时风,造就了“家家之香径春风,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娥”(欧阳炯《花间集叙》)的词风。

    温庭筠的五七言律诗,多华艳、清新流利,与乐府诗的绮丽有所同。“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归”(《利州南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等名言语,历来为人传诵。温庭筠诗中,绮丽感伤的一面,已渐露出由诗变为词的端倪。如“阶前碎月铺花影”(《生禖屏风歌》)、“云髻几迷芳草蝶,额黄无限夕阳山”(《偶游》)等句,从字面到意境都接近词。这也难怪,他的词作在《花间集》中,占有重要席。

    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卷,编纂类书《学海》1卷。可惜几乎全部亡佚,仅《乾巽子》部分文句在《太平广记》里尚有所引录,现如今无从探知其详。尤其《学海》10卷的亡佚,实在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如果《学海》能保存下来,必然会对学术研究和辑佚等工作大有贡献。

    温词的《握兰集》三卷及《金荃集》十卷早已失传,从收录其作品最多的《花间集》(收六十六首)看,所表现的都是闺情、宫怨一类题材,以其最著名的《菩萨蛮》十四首看,就可看成一首。但是,若对之仔细品尝味,则又如观赏颐和园长廊的彩画,我们会为他的善写同中之异而折服。

《菩萨蛮》

其一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其二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其三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其四
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其五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其六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其七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其八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其九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其十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其十一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其十二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其十三
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其十四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菩萨蛮》作为本唐教坊曲,作者选择它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们看一下菩萨蛮的韵律,它是2句一韵,共8句4韵,平仄相交,这样的节奏,更增加韵律的轻快流畅,提高了吟唱的效果,而且作者又以情景交融的简单画面出场,给听众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十四首《菩萨蛮》中,有旭日初照,画屏溢彩,弄妆梳洗,花面交映;有宝帘美枕,暖香鸳锦,江柳残月,美人服饰;有蝶舞金钗,月满花枝;有海棠带雨,烟草飞蝶;有杏花含露,玉钩翠幕;有柳丝袅娜,芳草萋萋,香烛成泪,花落鸟啼„„笔下的境界极为优美。有些内容、主旨极相近的作品,表现方法却很不同。

    据《唐才子传》和《北梦琐言》记载,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相国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据此可知《菩萨蛮十四首》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其时当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菩萨蛮》是温词中最受关注的词作之一,历来对它的赏析和解释也是众说不一。清代词人张惠言认为《菩萨蛮十四首》是联章体,现代评论家叶嘉莹也认为这是一组词。从词的内容、情意、风格以及词的意象运用如“小山”“藕 丝”“香红”“秋色”“金鸂鶒”等来看,的确有很多相同或相似,有组词的特征。

    我认为这十四首是一体的,从它选材看,时间与人物的相互转换,应该是一气呵成。如

《菩萨蛮》: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单钿金压脸,寂寞香闽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其八)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小国芳
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其九)

    这两首都写佳人离思,都写到明月、相忆、流泪、杨柳、燕飞,但前者是贵妇闺怨,富贵味、脂粉气较浓,后者是宫女思家,小园、越溪,较富野趣。前者是月光撩动无眠者的思念,后者是大雁双飞引起孤寂感;前者的燕飞春残暗示了盛年独处,虚度青春的怨艾,后者的燕归杨柳则明说了离人难归。

    温词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雕镂满眼,但深入作品后就可体会到,词中繁多的背景、场面描写,多是作为人物内在感情的外感因素,以此造就含蓄深隐的抒情意境。

    如《菩萨蛮》一“小山重迭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首词写一个女子刚刚睡醒,正在梳洗打扮。上片写了贵妇的懒于梳妆,一副娇滴滴的、慵懒的情态,活现在纸上。下片的“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像一个特写镜头。从花面交映中,暗点出青春易逝,红颜难久之意。结尾“双双金鹧鸪”的绣罗襦,作者用了反衬手法,进而更衬托出人的孤单

    至此,我们就可深感下片并非堆砌,而是对上片懒于梳洗的必要补充,可以看到女主人公对“女为悦己者容”的失望,因而抒情意境确是含蓄深隐的。词人就用这种艳丽的图画,去粉饰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的生活。再看一下这首,“其四”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此词上阕描写了一个春色满园、生意盎然而又充满着无限幽情的环境。鸂鶒,是如鸳鸯一样成双成对儿的象征爱情的鸟。有说:“此以鸂鶒之成双,喻闺人之独处。”从全词看,并非如此。这两句写景极其鲜艳,而暗含着欢情,是人眼中之所见。

    景物本身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下两句把满园春色的景物由动物而到植物,由水面而到池上。这两句的关键在“雨晴红满枝”。如丝的春雨飘洒之后,天色初晴,不仅没有落红满地,而是“红满枝”。有“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感觉。如果如苏东坡所说“能道得眼前真景,便是佳句”(钱泳《履园谭诗》),上阕的四句正是这样。它由美丽成双、金缕其身、翠绿其尾的鸂鶒鸟,而到它们在春池中掀起粼粼水纹,两情欢洽;再由池及岸,树上棠梨花开,雨后新晴,红花满枝;景色幽美,气象清新。

    布局有动(前二句)有静(后二句),设色有浓(一、四句)有淡(二、三句)。陈匪石称温词《菩萨蛮》“语语是景,语语即是情”(《旧时月色斋词谭》)。从这四句看,正是用此明媚春光、佳景良辰,来衬托人情的欢愉。因为“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此处的着力写景为下阕的意味浓醇奠定基础。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至此,才出现了人物。她红润的两腮上,有一对酒窝儿。写一个少女的娇羞,既有形,又有神;既有动作,又有对动作的掩饰;既有乍见时的内心欢悦,又有猛然引起的内心慌乱,这五个字形神兼备地写出了少女那颗欢悦却又不平静的心。

    沈祥龙《论词随笔》提出:“词有三要,曰情,曰韵,曰气。情欲其缠绵,其失也靡。韵欲其飘逸,其失也轻。气欲其动宕,其失也放。”这句表现情,确很“缠绵”,但是不“靡”;表现韵(味),确很飘逸,但是不“轻”(浮);表现气(声气),确很“动宕”,但不“放”(荡)。从词的结构说,这句是全首的关键。

    接下来的一句又很警策:“烟草粘飞蝶。’“烟草”,总起来说是阳春烟景,即上阕那绿波荡漾的春水,那缀满枝头的棠梨。在“烟草”与“飞蝶”之间,用了一个“粘”字,可见“飞蝶”之于“烟草”十分迷恋。五、六句联起来看,上句深情无限,下句景色如画。但下句是比托衬映上句的,这“绣衫遮笑靥”的人的深情远韵,恰如飞蝶恋恋于烟草。正是“情以景幽”,“景以情妍”。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这句是说,富贵之家,芳菲时节,景物依旧,可是,“玉关音信稀”,当日春游之人,此时已远戍边塞,而且连个信儿都没有。

    我们比较一下一、四这两首词,同样用了反衬手法,第一首用在结尾,第四首用在了开篇,一是从人物到景,四是从景到人物,但无论那一种方法,作者都从不同的画面入手,写的维妙维肖,首尾呼应。如:

《菩萨蛮》一
小山重迭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
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四
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最后看一下这首: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温词全用比兴,纯由画面切换组织成篇。上片展示了两个画面,第一个画面,是一位贵妇人,她躺在华美的居室中,然而内心孤独,只能做梦。每二个画面,或指她的梦中情味,或指她所思念的人,正在江上流连未归。

    从意象上说,"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二句是秾丽的,而"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二句则是清丽的,秾丽与清丽相间,两相生发,均更增其美。"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二句,是另一个画面,这个画面描绘了美人妆成的情景。

    最后,词人给美人的头饰以一个特写镜头,以俨妆女子玉钗因风而动,暗示她的心弦正被什么东西拨动。温词的这一表现手法,后来在周邦彦、吴文英的长调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纵观这十四菩萨蛮,作者都以婉约,细腻的手法,或景色描写,或人物特写,借景抒情将人物与景完美结合,虽然没有什么典故,看似简单的画面,却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一代诗词是一代社会的产物,不同闺怨,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妇女要求自由、和平的心声。这或许也是作者的心声。

风浩浩,乾坤事了,吟啸归蓬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3-29 10: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