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每期作业] 十月份词赏析作业

查看: 4151|回复: 22

[每期作业] 十月份词赏析作业

[复制链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发表于 2017-11-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空谷幽兰 于 2017-11-1 22:02 编辑

本月词赏析作业: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要求:除了作者身世创作背景及注释可以参考网络外,正文务必原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知鱼词赏析作业:

李清照《声声慢》

提起李清照,不由脱口而出“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脍炙人口的《如梦令》曾收录小学课本。从那时起,开始认识李清照。
李清照,山东济南人,宋代词人,婉约派代表、官二代、号称千古第一才女。嫁得金龟婿,亦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婚后的生活和谐、浪漫、高雅,招人羡慕嫉妒恨。因此,她前期作品多表现闺中生活,以及小夫妻之间恩爱相思。情感真挚、细腻,语言活泼、靓丽,浅淡自然。
然而,一场南渡后,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她的生活如风起败絮,从此背负着家仇国恨四处漂泊。这个时期以后得作品多了一些凄楚和厚重。暮年的李清照孤清地守着一个小院,孑然一身,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当时,她有个孙姓朋友的女儿,极为聪颖,李清照甚是喜爱,愿将平生所学相授。谁知女孩不屑答道:才藻非女子事也。这句话差点儿让她喷出一腔管子血,一阵阵眩晕……
是啊!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就是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即便你才高八斗、词动京华,到头来仍是报国无门,终落得情无所托、贻笑大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半生的痛楚在这一刻凝成千古绝唱: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篇《声声慢》,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八句五仄韵 ,音律铿锵,掷地有声。词首连用了七个叠声词。叠字叠句在古诗词里经常被用到,这种叠字叠句写法,赋予诗歌极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但是,七个叠声词出现词首,实属旷世仅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断断续续,婉转凄楚,如泣如诉,为全篇定下了悲凉凄惨基调。似乎在我们眼前展现这么一个画面,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在一个空旷的小屋里,颤巍巍挪动着小脚,摸起一个物件,犹豫放下,再摸起一件,似乎也不是,这样反反复复,不知道她要找什么,也不知她要干什么,找累了,坐下也是左顾右盼,徘徊低迷,口中喃喃有词,心魂不定……
接下来,上下片各分了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层,“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以此来比喻当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生活环境。“乍暖还寒”,本是写春天,但是“雁过”,还有满地憔悴损的黄花,应该是暮秋时节。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暮秋天气渐入寒冷,每天虽然有暂时的阳光温暖,也无法抵挡秋暮的寒冷,在这种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人们无法休养生息。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晚年凄楚绝望的心境。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窃以为,这一层暗喻她暮年遭遇骗婚、家暴。为了离婚,她选择了举报“丈夫”欺君之罪,按宋朝律法,自己也随之入狱。这“同归于尽”的办法,是何等得无奈。
李清照爱酒,而且经常喝醉,这在那个时代,也算是另类了。平生饮酒,给她增添了无限乐趣,这在她的作品里经常出现。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等等。然而,今晚这酒失却了味道。作者正是用酒淡来反衬心中的“愁”重。是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愁字,怎一个酒能了得!可是,除了酒,又如何了得!
“雁过也,却是旧时相识”。这一层的过雁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的缅怀之情。这雁儿,“月满西楼”时,曾寄来云中锦书,慰“我”“两地闲愁”。这雁儿,重阳节曾给夫君捎去“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惹得夫君比试之心大起,三天三夜闭门写下诗词五十多首。这见证了作者半生的爱恨情仇的雁儿如期又至,却再无云锦帛书捎来。如今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家在哪里!君在何处!纵有千言,又情寄何方?
满地黄花句把思绪从天上拉回,目光落入这荒凉的小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一层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当下面容憔悴,形单影只、无人问津的生活境遇。
接下来这一层具体到了作者自身在词中的状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的黑”。身心疲惫的她依靠在窗前,看见院落里“憔悴损”的菊花匝地丛生,无人采摘修剪。从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不正如这满院的残菊吗!这凄苦的时日真真难熬,这啥时候才能挨到天黑!借酒浇愁愁更愁,只有睡去才能获得暂时解脱。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好不容易挨到黄昏,又下起了梧桐细雨。梧桐,本就是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雨滴梧桐,又是凄清景象。白居易《长恨歌》里有"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是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梦中相见,被梧桐雨声惊醒,追思往事,倍添惆怅。破庙偏锋连阴雨,船漏又被大风刮。这沙沙细雨敲打着梧桐落叶,又凭添了这孤清小院一分凄凉,也勾起了作者对亲人思念。
下片的三个层面有别于上片横向平行铺展的写作方法,采取纵深层层递进写法,环环相扣,鱼贯而出。
结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把积蓄已久的感叹,猛然迸发,戛然而歇,收束全篇,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余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挥手袖底风赏析作业: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前世今人对李清照的这首词写过无数的赏析文章。大抵都讲这是一篇写愁的词。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苦都着于此篇愁中。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此处再从这首词的音韵、字词、写作技巧、词牌选择作一赏析。

这首词有两个格调:仄韵格和平韵格。李清照选了仄韵格填词。大家知道仄韵的特点就是气韵短促,铿锵顿挫,最适合表现慷慨激昂、悲愤沉郁的感情。

比如岳飞《满江红》用仄韵,读来无不使人有慷慨赴国难的意气。李清照作《声声慢》时,是在北宋被金攻灭,朝廷南渡之后。其时,作者丈夫赵明诚已因病去世。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李清照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作者在此以仄韵赋词,就是巧借仄韵的音韵特点,表现作者国破、家散、人亡的悲愤感。

进一步分析,词作使用了仄韵中的入声韵,音调更为短急,“戚、息、急、识”等韵脚文字,读来尤显铿锵而急促,给人以愁深意沉、欲说还休的强烈感受。从现代音韵来看,以“i”为韵脚,属齐齿呼。发音时,上下齿几乎是对齐的,读者听来仿佛是如啮在齿、如鲠在喉。好似作者胸中有千言万语却只能自言自语,满腔的愤懑和愁怨不吐不快却又不能一吐为快,心中之愁怨更似压抑以久、喷薄欲出的火山,下一刻就要直冲云霄。象这样用音韵表达感情的手法于现代文中可以参考朱自清《荷塘月色》。

李清照这篇《声声慢》的字词用法也非常有特点。首先,作者一上来就以十四个叠字开篇,非比寻常,可圈可点。明陆云龙《词菁》中称赞道:“连下叠字无迹,能手。”

中文的叠字有两种用意:一则起强调作用。原来的单字经叠加反复,使人的印象更为深刻,意思也被加重了一层。大家可以看“寻觅”与“寻寻觅觅”的区别,后一种说法强化了动作,使行为可留下的印记更深,更能显出寻觅而无所得的悲凉。

二则使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更具可进入性。没有叠加前的词语显得生硬冰冷,经叠加后的字词变得柔软直扑人心。例如说 “冷清”,较之“冷冷清清”,后者让人更能体味得到环境与心境的凄凉,忧愁风雨跃然纸上。其次,作品以口语入词,更贴近生活更有辨识度。比如“将息、窗儿、怎生、了得”等日常口语入词,生动且富生活情调。

另一重意思可以理解为,虽有亡国之恨,离乡之愁,却只是匹夫之身,仅能以寻常人的语言和情调表现或可触及的家国情怀。

第三,单独品味一下“雁过也”句中的“也”字。“也”字在句子中,表面上是在陈述,其实是骨子里流露的无奈与无助。其余句子句尾字音都可戛然而止,唯这句可以将音调放长,表现作者对世事无常、秋雨愁煞人的慨叹。反复咀嚼,可与“君恩似海矣”的“矣”字之意义并论。在此,“也”为语气助词,却能够表达出超越一般语气词的意境。
再看这首词的写作技巧,有两方面特色。

其一,强烈的对比手法。词一开篇就以“暖与寒”、“淡酒与急风”、“去年旧雁与今年新归”作对比。突出“所在”与“所愿”的不协调不一致,突出感受的巨大落差。让人仿佛就置身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心绪中。而这一对比又巧妙地为前面十四个叠字作注脚。

其二,情感的回环递进。从上阙看,“凄凄惨惨戚戚”是内心感受,“乍暖还寒、淡酒急风、旧雁南归”是触觉、听觉、视觉,是身体外在感觉。心境映射到外物,情感也由人递进到物,从而引导读者的情绪由内心凄凉到见外物也着凄凉颜色。此为王国维语“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也。从下阙看,“黄花满地、黄昏空窗、梧桐细雨”都是身体外在感觉,而“愁”是内心感受。外物的凄凉又反过来影响到心境,情感由物递进到人,使读者情绪由外物的凄凉而引发内心的凄凉共鸣。此为王国维语“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也。上下阕合起来,恰好是一个由人及景、由景及人的情感回环递进。
最后看看作品的词牌选择。《声声慢》起于晁补之,初名《胜胜慢》,流变于蒋捷,定名为《声声慢》。词牌生来就是以声愁断人肠的格调。同时,慢曲相对于令曲,篇幅较长,节奏舒缓悠远,如若唱起来格外蕴藉婉转。唐人就有“慢处声迟情更多”的说法。当初晁补之用《胜胜慢》为名,可以看出当时的这一曲比其它的慢曲还要来得更散漫、更缠绵委婉。李清照以此词牌填词寄托忧愁之情,有曲尽哀婉、愁肠百结之感,可以说是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的典范。
一家之言,聊备茶余笑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幽谷居士词赏析作业: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夫亡等诸多的打击后,再也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的作品,继而转为抒写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凄冷孤单。这首沉郁凄惋的作品,便是在这种无比哀愁,寂寞,孤独的萦绕下产生的。
  此词开篇三句便用了一连串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于是,这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便从这“寻寻觅觅”开始了。她要寻觅的是什么?也许是想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然而事与愿违,眼下的“冷冷清清”便是她苦苦寻觅的结果。不但寻无所获,反而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所袭扰,使自己感到更加凄惨忧戚,于是便写下了更加悲凉的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此词作于秋季,朝阳初出,确有“乍暖”之感,然晓寒犹重,更有秋风砭骨,故“还寒”难耐。“最难将息”一指此时节身体不知如何调养,一是呼应“寻寻觅觅”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道如何是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晚”“晓”虽有争论,但我以为“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所不敌的也是“晓”风才是。“三杯两盏淡酒”少量的酒,况且是“淡酒”,怎么能驱散得了早晨急风带来的寒意呢?此时饮酒不只是为了祛除秋晨的寒意,也是为了能消除“凄凄惨惨戚戚”的哀愁。但作者也很清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呢。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飞过正让我伤心,再看时,原来这大雁曾是我过去在故乡的老相识了。此刻的北雁南飞更引起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她不知道这雁是否也和自己一样,过着颠沛流离,羁旅他乡的生活呢。
  词的上片把一个人从寻觅无着写到借酒浇愁,望雁伤怀,拉到了秋意正浓,“满地黄花堆积”的自家庭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对着满地盛开的菊花(而非残英满地),再看看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愁容,哪还有心思看花呢。虽然是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正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理解。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独自无聊的坐在窗边,想要寻觅的最终寻而无果,百无聊赖之际,只盼着天能早一点黑下来,以黑夜遮掩窗外那些使人伤心的东西。但苍天不随人愿,本来深秋季节天日渐短,可此时的天却像是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不由得她长叹一声“这天什么时候才能黑啊?”
  经过漫长寂寞的等待,终于等到了黄昏,然而等来的一切却更是令人伤心的东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秋天的梧桐叶本来就萧瑟凄凉,再加上丝丝风雨吹打着萧疏的梧桐叶,更加显得悲凉。这点点滴滴无情的风雨,在吹打着梧桐的同时,也好像在吹打着她那破碎的心灵,使她到了悲伤至极,到了即将崩溃的边沿,使她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巨大的压抑大声疾呼:“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词自始至终紧扣着悲秋之意,无处不在倾诉着内心的悲愁,然作者在结句之前却未用过一个“愁”字,直到最后才用一个“愁”字结束了此作。
  这是我对李清照“声声慢”的赏析,望老师和同学们多多斧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未词赏析作业: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词作创作背景如下:
      建炎3年(1129),是李清照一生中最不幸的一年。这年三月,赵明诚罢建康知府。他带着李清照准备离开健康,打算到赣水去。五月中旬到达池阳(安徽贵池),又接到诏令,派赵明诚任湖州知州。于是,赵明诚把李清照留在池阳,自己单独去就任。是年七月,赵明诚在建康生病,李清照得知消息后,立即奔赴建康,此时,赵明诚已经病危。八月十八日,赵明诚取笔作诗,写完就去世了。李清照遭此沉重打击,生了一场大病。此时,金兵南下的风声很紧,建康的形势危在旦夕,朝廷甚至已经将六宫分散。李清照派人将两万卷书和两千卷金石刻录运送到洪州(江西南昌),托赵明诚的妹夫保管。自己单独留在建康。著名的《声声慢》就创作于此时。

   一说,创作年代为此之后,古书古籍刻录尽失,追帝踪无望之后,一人颠沛流离于江南之所。本人倾向于前者。因为此时还未有“梦魂归帝所,殷勤问我归何处”的梦魇,尚未有“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宿命感。

     有必要回顾下诗人生平及早年,从“和羞走,回头却把青梅嗅”时少女的娇俏中走来,词人开始富丽堂皇的青年生活“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与赵明诚结缡之时“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待要教郎比并看”“共赏金尊沈绿蚁”“花光月影宜相照!,,醉里插花花莫笑”的两情缱绻之中年,她的生活浸润在雍容

,安定舒适之中,前半生的幸福,尤其映衬着后半生的凄惶,悲凄,无望。在大富大贵中渐次穿越而来,怎能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

    此篇的愁,不同于夫妻之别“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种闲愁”的清丽;也不同于思而不得“东篱把酒黄昏后,暗香盈袖,人比黄花瘦”的明丽,华美,亦不同于“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时愁的心无挂碍,也不同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万念俱灰,此时愁,当于家园将破,一人押送15车古卷器玩追于帝踪之时。

    请看起拍,七个重叠往返的叠字起笔,“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一人百转千回,孤苦无依都又不得不肩担使命,完成丈夫遗志,(赵明诚与之别: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只身护宝,于艰难,刚毅,锱重与艰辛中步履维坚。

   “乍暖还寒”淡酒疏醪都难及风力,盖因心寒无力之极,抬头举望,幸有雁阵旧相识,奈何伤心人不在,更添新愁;“黄花憔悴损,亦无人堪摘”更兼梧桐细雨啊,点点滴滴,清冽敲打心头;窗儿独守,渐次黑透,一个人的黄昏,该往何处走,何处留?这一个愁,又该向谁书写?


词作层层递进,大道至简,情深至朴,以简洁形象直接的语句直抒胸臆,物象流畅,风,酒,雁,菊,孤窗,渐浓黄昏,梧桐,雨,无一不牵情寄念,萧瑟如人心,简单而感人至深,一个愁字引向纵深,人性的质朴与长情,人生的坎坷与沉郁,跃然纸间。堆字酌笔,不过千古一愁,然,终难明了,终难书写。一字归处,凄婉动人,迭荡至深。


人生,命运,道义,责任,重重叠叠不知归往何处,秉丈夫遗志,护佑古籍,世事动乱,身心俱悸。倚助的力量在哪里,回复大好江山,(李清照至江宁后,雪日每登城远览以寻诗。周 《清波杂志》卷八有云:“倾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家兴国兴的光明又在哪,岂是一个愁字所能道尽?我们的易安大大,身系蒲柳,志若鹍鹏,但请给出一条可以行进的大道,一方可遨翔的天宇,抒愁寄恨之际,在内心浇铸着刚强,取暖昔日余温,哀而不伤,悲而不弱,独斟着这碗刚烈的人性之酒,给余生一份支撑,美且高贵的继续前行。

     看完易安生平,重品《漱玉词》,斟字酌句,心意难平,恐浅薄之臆想难会女皇之雄厚与深贵,然,读之品之,终浣俗人之菲薄,滋人生之美醪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秋@韵赏析作业: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先来介绍一下作者: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享年71岁。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有人则认为是中年时期所作。


赏析:开端连用三句叠词,环环相扣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起句“寻寻觅觅‘’,到底作者是要寻找什么呢?人或者物?结果如何呢?第二句就回答“冷冷清清”哦,什么也没有,所想所盼的一样也看不见,这种情形下教人如何不‘凄凄惨惨戚戚’呢!一种愁苦孤寂的气.氛一下子就展现在读者面前。第二个韵句补充上句,交代时间,乍暖还寒表示天看起来已经暖和了可是依然觉得寒意袭人,一般是指初春时候。但是在这首词里不能理解为初春,因为下片有“满地黄花堆积”句,黄花菊花是秋的代名词,易安这样的才女是不会把节令搞混的。那这句乍暖还寒到底是什么时候呢?紧接着一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这一个晓字道出具体时间,哦,原来是早上起来,虽然有朝阳但是依然难挡秋风横行,故而乍暖还寒。读到这儿豁然开朗了,多愁善感的女词人早上起来,没有看见她希望看见的东西,愁绪满怀,只能借酒浇愁,喝晨酒(易安嗜酒好多词中皆有所见,比如如梦令。。沉醉不知归路云云)岂不知借酒浇愁愁更愁,纵然是60度的烈酒也难敌一腔愁绪,满袖凉风。“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句煞尾用倒装手法总结上片,余味犹存。正在伤心时候,大雁声声从头顶飞过,细看原来是往昔在北方为我传递书信的老相识。这大雁尚且能够还乡,可是我呢,何时能够重回故土?这满满的惆怅啊怎么能够化解。

上片的视觉由远——近——远,由长空到室内在到长空。下片是视觉拉回到庭院。层次清楚,意脉通畅。

下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正是菊花烂漫的时节,多么的美啊!可是词人却满怀愁绪,与美丽的花儿相比,更显容颜的憔悴,往年这个季节还有夫婿与我一起花前共饮,风中畅吟,此时此刻有谁能够陪我一起赏花游玩真是让人断肠啊!“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从早上一直到现在,独倚窗前,那凄风大雁黄花一如既往地绽放他们的精彩,可是却不能带给我一丝快乐,就连老天也和我做对,迟迟不肯天黑,非要让我面对此情此景,太无情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偏偏此时,又下起了雨,风吹梧叶雨打窗棂,一滴滴的敲打在我脆弱的心上,天啊!这样的天气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情怎么能够是一个愁字可以诉完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近乎白话的结尾,欲说还休的手法犹如冲浪,把人送上高峰一下子又落入谷底,至于是生是死读者自己想象。

整首词清丽不加雕饰,也没有难解的典故,唯有易安这样的大家才有这样的文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镯词赏析作业:

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读后简析:
本词的创造背景,相信大家都已了如指掌。一般的说法就是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清照夫妇二人先后南下,不久赵明诚因病去世,清照把丈夫安葬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晚年的清照孑然一身,寄人篱下,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作品开篇起句,连用七组叠词,层层递进。如泣如诉,将凄苦的情怀凝练其中,作为读者,不禁黯然发问,清照究竟在寻觅什么呢?到底是怅然若失的情感?还是琴瑟和鸣的美满家庭?亦或是北望的家国?冷冷清清,是萧瑟秋风之冷还是孑然一身之冷?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凄凄惨惨戚戚,令人顿感一种块垒在胸,压抑的不得喘息。悲苦的情绪,潜然弥漫,充斥周围。不得不说,读者已经被这种空寂凄凉的氛围所感染,本词的基调,也在这无形的愁绪中被定格下来。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一般来讲,乍暖还寒这句词语,多用在早春之际,结合下片来看,黄花堆积、梧桐细雨都是秋之景色,清照用在这里,恕我愚钝暂且存疑。如果按照寒秋这样一条线往下理解,冒昧设想,秋季朝阳乍出,有暖阳之感,但偶有晓风侵急,还是有寒凉之意。如此回扣乍暖还寒,便觉得顺风顺水了,也就是说,此时是最难调养身体的。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此句另一个版本是“怎敌他晓来风急!”个人理解,晓来风急更符合时间跨度,愁绪是从早晨一睁眼就有的,一整天都沉浸其中。从早到晚,从没消除。晓来风急,且用三杯两盏淡酒来暖和一下身体消除一下愁绪吧,但孤独的寒冷,纵使喝个酩酊大醉,也很难挥去,孑身孤寂之悲凉情感如影相随。恰又在伤心之时,见北燕南来, “似曾相识”之感油然而生,自己和雁子都是从北边而来,自己迫于国破家亡,雁子迫于寒风萧瑟,有种共为“天涯沦落”的心灵感受。雁子物象的引入,使之情景交融,愁绪递进。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下片借黄花满地,憔悴枯损作比,暗指自己内心无法挥却的惆怅凄凉,孤孤单单守着窗子,怎样才能熬到天黑呀(由此可见晓来风急是有道理的,从早上就开始熬天黑,若晚来风急,那已经就是接近天黑了,也就没有那种熬的味道啦),即便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阴雨绵绵。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啊,这叠叠加加的物象,急风细雨,满地黄花,梧桐孤雁,把词人的愁绪推向极致,一咏三叹,大有怀中抱冰之凄冷,压抑,心寒,这光景,不是一个愁字所能承载得了的。
“竟日愁情,满纸呜咽”,正是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对本词最精确的描述,也是我读词后的感受。
水平有限,妄析不妥之处,欢迎老师指正!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子非鱼赏析作业: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宋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流传很广,想必大家耳熟能详。这首词用语质朴无华,明白晓畅,通篇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词语(所以我的注解也省了哈。),也没用什么典故,但却广为吟诵,经久不衰,可见有其独到之处和魅力所在。下面就这首词,我说一下自己粗浅的理解。  

     本词上阙开篇连用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本来古体诗词讲究语言的凝炼,要求尽量避免重字,而这里诗人不仅重复了,而且连续叠用了七组,但却并不使人感到语言繁冗拖沓,相反,倒反而看出易安炼字功夫和匠心独运之处。。这七组叠字,看起来简单,却表达了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如果用现代汉语来写稍带点文采的话或许要写成一段甚至三段。但这里诗人仅叠用七个字,就从神态,环境,心境三个方面对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寻寻觅觅”,是写神态,诗人在寻觅什么呢,寻觅曾经的美好?寻觅失去的一切?在此诗人并没有设置疑问,而读者心头却不由泛起了疑问,而这个疑问必然催促读者去展开想像,去接下来的字里行间寻找。原来,无论怎样寻觅,也不过还是“冷冷清清”(此处写环境)“凄凄惨惨凄凄”(此处写心情)的结果啊!联系作者作此诗时的写作背景――当时,金人入侵,诗人被迫随南宋朝廷南渡,背井离乡,丈夫赵明诚不在了,国家被外族侵略,风雨飘摇,飘泊他乡的诗人的孤独困苦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诗人开篇仅以寥寥数语,就把读者带入一个凄凉的意境,给全篇罩上愁的色调。如果说首问已使读者体味到诗人的“愁”的话,那接下来的文字,我们更是几乎句句都能体味到作者那浓重的愁绪。我们接着往下看。“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天气刚刚有些转暖,却又冷了,环境好像也追随人的心情,跟着起哄。想睡又睡不着,难道仅仅是因为天气吗?当然不是,是源于“寻寻觅觅”而终无所得的满怀萧索,是想起国破家亡的身世之悲,是百感交集无处诉说的凄凉,此处是第二处不言愁而愁绪自出之处。下一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既然冷,就喝几盏酒吧,或许能抵御一下寒气。可是三杯两盏酒还是不足以抵御寒冷。此处未必只是身冷,愁如此浓重,难免有些心灰意冷吧。酒的意象,此处应该还有另外的深意――所谓借酒浇愁愁更愁,酒并没有使她感到稍微的温暖,也没有达到浇愁的目的,此第三处未言愁而愁自出者也。在借酒御寒,借酒浇愁而不得的情况下,诗人又忽然望见了天空的南归的大雁,大雁尚可归乡,而飘零他乡的诗人归乡何日呢?正在伤心的时候,诗人又忽然发现,原来这燕“却是旧时相识”,它曾替他们夫妇传递过书信吧?斯情斯景,诗人的愁再一次(第四次)昭然若揭,层层推进,达到了一定程度。
      下阙作者把视角从远处转到近处,仍然句句不言愁而实际句句写愁。深秋的菊花,被秋风吹落满地,凋败不堪,应该没有一朵完整“堪摘”的了。那凋零的黄花多像诗人飘零的命运,秋天的天气多像作者的处境,焉能不引起诗人又一次(第五次)的愁呢?诗人一个人“守着窗儿”,一个“守”字,看出她已坐在窗前很久很久了,“独自怎生得黑”,那孤独如影随形,是怎样一种煎熬啊(此第六次不直言愁而愁自出者)?梧桐树在冷雨敲打下,点点滴滴,这愁绪已呼之欲出了,从开始的寻寻觅觅,诗人逐步蓄势,让愁层层叠加,步步推进,引弓待发,直到最后终于逼出一个问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好像压抑太久的人,实在承受不了时的一声高呼,又像一声无奈而凄凉的叹息。词到此戛然而止,既照应了全篇同时也留给人无尽的回味。而入声字押韵的特点,又把这种艺术效果推到了极致。

     总观全篇,诗人构思精巧,语言质朴,不饰雕琢,用赋笔勾勒出一个遭遇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孤身飘零,在落花秋雨中哀吟的女诗人形象。表达了因家国命运而引起的强烈感慨。
     李易安,不愧千古第一才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轻云淡词赏析作业

声声慢

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失去丈夫赵明诚之后的一首血泪之作。当时金兵南侵,赵明诚任健康(南京)知府,手下一官员准备起兵反叛。一个锦衣玉食的文人,面对金戈铁马,犹如李煜“几曾识干戈”,号角吹响,赵明诚惊吓万分,逃跑了。事后朝廷追责,赵被罢免。夫妇俩被迫南下,流亡到安徽池阳(今池州)时接到朝廷任命其去湖州上任的诏书。赵去建康领旨,染病不起,溘然长逝。李清照时年46岁,丧偶之痛,痛于骨髓。
        首句“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寻觅什么呢?寻觅身体的栖所,世界之大何处是吾家,更是寻觅灵魂之归宿。人,可以忍受身体的漂泊之苦,却难以忍受心灵如浮萍般游移不定之精神痛苦。
       与以往的相思苦恨不同,“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时那情那景,似一副色泽淡雅唯美幽怨的仕女图,似一首温婉缠绵的歌。而今的易安,似一片凋零的黄叶,一首声声泣血的绝唱。纵然离别,总有归期。相思,是爱的证明和延续。失去,便没有了丝毫的指望,人间天上,永无重逢之日。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心已冷,天助冷,风欺寡。大雁的凄厉声,更不忍听,它是否也在寻觅离群的伴侣?
        “满地黄花,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连平生最爱的菊花都不愿摘了,摘下来戴给谁看呢?哀莫大于心死。下拍的黄花,梧桐,细雨,构成了一幅萧索凄凉的残秋图。“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真正的愁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全篇都没有交代因何而愁,用景象渲染气氛,用叠词加强效果。所有景语皆请语,凸现易安词的笔力之强。词中也用到了俗语,“这次第”,是易安词的另一个特色,能够把白话运用自如而不减风采者,除易安更有几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己世青心 赏析作业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做一次通灵的赏析》:

词意“寻寻觅觅,寻到的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这样一个忽冷忽热的清秋时节,人就如这情绪一样最难安歇.小酌的那几杯温酒,又怎麽能敌得过这傍晚袭来的寒风?大雁从天空飞过,叫我好伤心:雁子依然,人世翻然,孰长孰短好个茫然……这坠落一地的黄花,满身的憔悴,谁还会来珍惜?就这样倚着窗子静静坐着,想想一个人将怎样熬过那即将来临的漫长的黑夜啊!看着梧桐叶上垂着细雨,一直到黄昏,还在一点一滴的滑落。那不是叮咛,也不是牵挂,是滴漏,是清泪吧……哎,这一切,哪是一个愁字就能说得清楚的!”
   这是一首凄美的慢调词。说它凄美,是因它凄而不惨,忧而不怨。却是让人读来回味绵长,灵魂为之震颤。就像世界十大禁曲之一的《颤魂曲》,一首能让灵魂颤抖的曲子。那我且叫这词为“颤魂词”吧。“颤魂词”和《颤魂曲》不同之处就是《颤魂曲》犹如一个幽灵在歌唱“来吧,来吧,饮着鲜血酿成的美酒,住着白骨筑成的高楼……”(那种凄婉哀怨的腔调有着勾魂慑魄的魔力,所以被禁了吧)而“颤魂词”它确确实实是一个活生生的灵魂在倾诉。倾诉这寂寞和孤独。如果说所有的灵魂都是孤单的,它不知来自何方、去向何处,那麽灵魂就更需要依附。就像李易安的这首词。我不说她啥大背景,大解释,只是缘于一个小女人,一个多愁善感的小女人的心声。而这样一首词又何尝不是你,不是我的心声呢?我们每个人都曾有着这种凄凉的幽深的情愫,它不至于让人落泪,却能让人刹那心魂颤抖。李易安就把这种情绪拿捏得恰到好处:貌似于某个时空,貌似与某个灵魂不期碰撞,但却做到的深入浅出,不会让人“走火入魔”。譬如我们诗词校秉承的“诗词核心”和“诗词正道”,不至于让偏颇的学者最终落得个顾城跳楼和海子卧轨的下场。
而李易安这首的情愫拿捏也足以算得上前无古人!“在那样一个飘着细雨的黄昏,女词人在思念着某个人,或者是她死去的丈夫,或者是那个让她初见就“袜刬金钗溜”的心上人,不得而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无限赏析作业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解读一首词,要先了解作者生平以及时代背景。

下面就来百度一下李清照个人简历以及时代:
李清照,南北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是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

【词汇释疑】

1,将息 :休养。
2,黄花 :双关语,即指人也指菊花。
3,怎生: 如何,怎样。
4,这次第 :这情景,这光景。

【赏析】

起拍“寻寻觅觅”,寻的是什么?或许是往日的人物或情景吧!

张焱说词“要虚实相间”。我们来分析这段话:“寻寻觅觅”寻觅是因,实写,寻觅的结果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虚写。
寻而不得,转变成为内心的愁苦,这结果就属于心理描写了。景物自己是不会凄凄惨惨戚戚的。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作者是深谙此道的。她没有直说“我很郁闷”,而是通过侧面氛围描写来烘托人物情绪。这种寄情于景的侧描手法很能打动人心。此首开篇就感觉到一股淡淡的忧伤萦绕心中,挥之不去,让人忍不住的想要看下去,看看这个几百年前独处深闺的女子,她为何如此伤情。由此看来,易安先生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才人,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让人不由自主的跟她哭跟她笑。
次拍“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此拍也是虚实兼有。她独自坐在窗前,听着萧瑟的晚风吹打着破败的院落,一行大雁一路鸣着往南飞去,不禁联想到国家的浮沉以及自己坎坷的身世,真是愁苦万端,举起酒杯,想要把这愁情和酒饮下。可是“举杯浇愁愁更愁”,这万般凄凉的心情又岂是几杯清酒消解得了的呢。那南飞的雁儿尚且能回到自己的家乡,而我却独自飘零在异地。这段话是有怨情的,但是作者很巧妙的把这种情绪藏在心里,而读者自能慢慢品味出来。
转拍“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她的视线从远处拉回到了眼前,只见到窗外那几丛菊花,在傍晚萧瑟的风雨中飘摇着,花瓣纷纷零落在地堆积成城,这满地的落花,正如同而今的“我”啊,那么孤单那么无助。国家动荡,爱人逝去,我梦绕魂牵的亲人啊,你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涯!忆及往事思虑前程,不禁悲从中来……
歇拍,作者化用前人“一声声,一叶叶,空阶滴到明。”作结尾,让人回味无穷,不禁要主人公掬一抔同情之泪。
正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以上是解读的内容,最后重点要提的是:尽管通篇是写愁情,但是她没有一个字和愁恨有关,而是通过一系列物象:淡酒、晚风、大雁、菊花、梧桐、细雨、等,层层铺排层层递进,让感情宣泄淋漓尽致,最后再用一个“愁”字,稳稳收束住全篇。这个愁,到了这里已经是不言而喻了。为易安先生点三百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堂种萱作业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这是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是作者后期作品,写与南渡之后,作者再历遭国破家亡,丧偶流离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下,用独特的创作手法把内心无法排遣的愁闷悲苦,借用秋天的凄凉景物,用舒缓婉雅的絮语娓娓道来,字字凄楚,如泣如诉。

上片起拍三句连用七对叠字,用排空而来的怨情,撼极人心的乐感,营造出一种氛围,收到无边效果,笼罩全词。在这种凄凉境况下,又是“乍暖还寒”的悲秋时节,虽有“淡酒”御寒,却又逢“晚来风急”,真是雪上加霜,环境层层压迫,外力重重催折,正是诗人历经劫难,备受痛苦的形象写照。“雁过也”更把苦难和离乱结合起来,依托旧识大雁,感慨自己流落他乡的凄凉身世。
下片触景生情,庭院黄花无人采摘,室内永夜难消,梧桐细雨内外并举,物我呼应。最后“这次第”一言总括上面的惨淡景象,迸发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不解愁结。全词以突兀的开头,借一些凄凉物像诉说愁情,层层推进,把“愁”字推出,用“怎一个”反问,将愁情推向高潮,让读者永不排解,感染力极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雅赏析作业

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                    
    ⑷怎生得黑:怎么熬到天黑。
  ⑸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⑹了得:包容得了。

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期间赵明诚又不幸病故。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学习体会: 此词是作者李清照后期制作的,面对万物萧索凄清的景色,作者在百感之中发出内心的感叹,连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由外境及内心,层层递进。若有所失,若有所寻而又无所寻得悲凉心境,被刻画的淋漓尽致。这十四个叠字,富于音乐美,抑扬顿挫,声调悲怆,气韵流动,朗朗上口,无疑增加了词的感染力。
     同时作者那亡国之恨,沦落之苦,孀居之悲让人生愁的心境,也不是直接去说明的,而是用人体的五种感官意识去表达的(味觉.嗅觉.视觉.触觉.听觉.), 如:淡酒. 黄花堆积.乍暖还寒.雁过也.怎生得黑.点点滴滴等秋天意境层层铺开,通过它们来喧染气氛, ,衬托心情, 虚实相结合,描写愁苦之怀, 细腻传神地表现了主人公复杂的感情世界。最后发出怎一个“愁”字了得! 发人深思,让读者心灵的也受到了震撼,无疑更增添了词的感染力。
    正因为作者运用妙词的叠用写法,同时结合秋景一片萧瑟的景象,加之悲凉情感的喧泄,一气呵成,而成就了一篇古代诗词史上旷世之作。词家言长 ,词讲词家语,词讲词味。这词与诗的写法区别所在,也許就在这儿。


(因学生文化水平低,国学知识薄弱,只是说些肤浅的认识,更谈不上是赏析,让大家见笑了。说得不当之处,敬请老师批评指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剪剪风赏析作业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文  翦翦风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恍恍惚惚的,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寻找什么,周遭一片孤寂,在冷冷地嘲笑着我的凄惨狼狈。这将寒未寒的秋天,摧残着我老迈的身体,这又将是难熬的一天吧!姑且倒上一杯薄酒聊以安慰冰冷的身心,但是,寒冷的西风,还是不肯放过我,从每个角落里钻出来侵袭我。这时候,我听到了一只大雁的悲唳,它好像和我一样,也是孤零零的,说不定就是去年从这片天空飞过的那只雁儿。
墙角的花儿,早就失去了光鲜明丽,抱香死在了枝头。我在窗下寂然枯坐,看着黑夜一点点地吞没了最后一丝光线。窗外下起了小雨,梧桐树的叶子,开始滴滴答答地抽泣着。这一切的一切,把我的心都要揉碎了!
我很不喜欢看古诗词的现代翻译,那些个优美婉转的文字,在大部分现代人的笔下(包括我变得面目全非,索然无味。下面,我从自己的角度,发几句浅薄言语,赏析这首著名的声声慢。
在我们的眼里,李清照就是一个古代张爱玲。名媛,官宦世家出身,高深的诗词造诣。但是她的婚姻是幸福的,嫁给了同样显贵的赵明诚,妥妥的人生赢家。但是,一夜之间,家国倾覆,家破人亡,半世飘零,穷愁潦倒,从云端跌落到了地狱。她的词风,发生了巨大变化。词人的一生,用几首词可以概括。
1,吾家有女初长成,少女,见早期作品点绛唇。
2,日高睡足懒慵起,初嫁,见如梦令。
3,赌书消得泼茶香,岁月静好,见一剪梅
4,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雨滴到天明,国破夫死,颠沛流离,见声声慢
以上就是她大致的人生轨迹。
本词开篇,一股浓的化不开的凄苦扑面而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试问,到底有过什么样的悲惨经历,才能让人一开口就发出这样的震撼人心的呐喊?她的词,这样强烈的直抒胸臆的手法很少,给人强烈的震撼。
重叠词的大量运用,是本词的一大特色。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点点滴滴。这种手法,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之响。新颖独特,精巧而不造作,十分见功力。
语言平实生动,一贯的清新风格,但总有新奇的句子。独自怎生得黑,怎一个愁字了得,两个反问句,语淡意足情真。
意象的安排,淡酒,断雁,西风,黄花,梧桐夜雨,都是愁苦的意象,更加突出了作者的孤苦无依。
从一开始,就寻寻觅觅,寻找什么呢,有梦不堪寻,更哪堪和梦无,不过是仿佛溺水之人的一个下意识动作,手掌开合间,往事如尘烟。本词的基调,给我的感觉就是没有一丝生气,只是无可奈何地活着。这活着,亦是一种煎熬。前尘往事,春烟尽散。斯人已逝,生者颠肺流离,苟延残喘。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芦荻词赏析作业: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易安南渡之后,切肤之痛,伤于家国。遂疏小令以寄长调。一改幽远婉丽、清新淡雅的词风,离愁别恨,眼底心头,无从掩饰,渐近淋漓。
     起拍可谓云雨未至,天鼓先惊。  七组叠词发端,犹似九天飞瀑,倾泻而来。如泣如诉,声声凄婉。痛楚复加,动魄摇魂。
      层层推进的情绪,富于乐感的音律,读来低回往复,婉转凄迷,瞬间使我们进入了词人悲凉的内心世界。
     一般说来, 长调宜铺叙,娓娓道来,渐入佳境。像这样开篇就把自己的情绪宣泄无遗,过片何展何收,作为一般词家来说,无异于自设难堪。而易安千古才女,绝非浪得虚名。
       过片物象的提炼,宛若浪里淘金,尤显其英雄本色。
    “清寒、淡酒、孤雁、残菊、晚风、梧桐、黄昏、细雨”。这些物象的选择,与作者内心深处暗流涌动的情感浑然一体,对情绪的传递,意境的渲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诗词要求以气韵驾驭文字,再以意圆融之,注重发觉内在关联的、近乎直觉的超理性感受,即所谓情从景生。
      这种情怀的把握与宣发,须抛开细枝末节的思维惯式与环环相扣的逻辑认知方式,待笔意到时,物象取用皆存乎一心,盖意已在先。此时意象往往转换腾挪,乃至众横捭阖,虽文字游离于大千万物,然寄寓又何曾离了意脉主旨!潜气内转、意在篇外,此即古诗词之根本魅力所在。(高天老师语)
       蕴脉贯通,意象圆融。来去无迹,情到语工。这首《声声慢》,对以上论述应该是完美的诠释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兰词赏析作业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宋代)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声声慢》名家名篇,不说以前的典籍,在王兆鹏编著的《宋词精选一百首》中,排名第三。这首词的赏析也n多人写过。写作背景和作者身贫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就跳过了。

易安一位崇尚自然,知性,善感,富有情趣,喜怒哀乐,举手投足都是诗的女子。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个羞涩、欣喜,紧张的小女孩。


“知否,知否,定是红肥绿瘦”清新,自然,细腻,热爱自然,善于扑捉美好的慧眼慧心女子。

最初接触易安姐姐的词是那首清新别致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主人公的活泼, 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果要我配乐,我一定会配班得瑞的《日光海岸》。夕阳如金倾泻下来,荷叶田田一眼望不到边。几叶木兰小舟穿梭其间,舟上红衫翠袖活泼调皮。与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要说这首词最有特点的还是叠字的使用。翻了一些文献,只要讲叠字,就会拿易安的这首《声声慢》为范本说事。

叠字我查了下有几个特点:

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三是音乐性。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第一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串珠的叠句,从不同方位做珠,步步深入串起。虽然有十四字之多,因其层层递进,钩连得当,并无堆砌之感。而且读起来上口无阻滞。给人的感觉有如京戏中的叫板,张口喜怒哀乐撩人心弦。有如曲的楔子,拉开序幕。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从后面的“满地黄花堆积”推断,并不是气候逐渐变暖的早春。而是反复无常的秋季。自然气候的反复无常,政治环境的反复。心境怎么去调理?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国破家亡,岂可杯酒释怀。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过也,正伤心。本是国破家亡,亲人离散,阴阳两隔,何故雁唳凄婉,再加上是旧时相识,愁绪更多一分。

抬头悲凉过盛,低头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虽然黄花正好,可是,无法寻找旧时雅兴。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就这样独自窗前,茫然无依。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更兼细雨,有如雪上加霜,伤口撒盐。“怎一个愁字了得”最后点出词眼。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通体词眼贯穿全文。夹叙夹议,情感宣泄淋漓尽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外沙边词赏析作业:


声声慢(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评注
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赏析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的确如此,如若没有开篇如此三句,此词将减色三分,也就难成为当时如此惊世之作。如若再加之没有此词结句的精采,此结文字浅白,且情感委婉、真挚、深刻,没有此结此词亦将减色三分。如若除去此词之开端与结尾来看,此词其余内容也不过是普通不过的平庸之作罢了,更莫说能成为当时乃至当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宏篇巨制了。

先来看看这开端三句之精采之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连用,的确前人没有,后人也没有,真可谓惊世骇俗之创举。这连用十四叠字也不是胡乱而为的,其音律之分明,节奏之起伏以及与情感之和融贯通。真可谓做到天衣无缝,深刻委婉而真挚感人。由此足见词作者不仅文字功夫之了得,而且对音律的功力也可谓精通之至的。没有深厚如此的功力是绝不可能,也不敢做出如此十四叠字连用之创举来。

此开端三句连用十四叠字,与下文“点点滴滴”又是四叠字形成一个回环应照,更突出表现了词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然后引出“怎一个愁字了得”作结。这一个结精采异常,虽字面浅白如话,却是意新而奇妙更又别出心裁。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此词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有了如此开端与结尾,这首词不惊世已是不可能。词之其余部分已不再重要了。然词作者按着词的情感线索或承接,或引用或化用,使整首词由始至终紧扣悲秋之意,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此处承接开端三句而来,点出时间是秋天的早晨,太阳刚刚出来,天气乍暖还寒,但令人难以将养休息的当然不是天气,是词人当时孤苦凄切的心境。清晓起来便以酒浇愁“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个晚字应为晓更适合。“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一句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上片以此作结。

下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以写菊花之憔悴寄托作者之哀伤情怀。“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句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个是化用温庭筠《 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真可谓独辟蹊径,令人叹绝。无怪古人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静依词赏析作业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生活也颠沛流离。这时期她的作品在风格上有很大改变。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而转为沉郁凄婉,这时的作品,主要是感怀伤逝和自己孤单凄凉的境遇。这首词应该这时期的经典作品。

起拍用七组叠词,为这首词定下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接下来交待时间,因为寂聊,郁闷,感觉秋日黄昏是那般的难熬,纵有酒,也难以消除心头的感伤,与秋日的寒凉。雁声传来,似乎是旧时传递锦书的雁,但此时,心里惦记的人已不在了,更增添了感伤,已无谁寄云书来,自己云书亦无寄处,这是何等的孤独。
下片由远及近,对满院的菊花,毫无兴致欣赏,反倒觉得菊花同自己一样憔悴。花已不堪吟,亦不堪赏,任由凋谢。其中暗含着作者对现实的那种无奈的心情。心身俱飘零,逢这冷清 飘雨的黄昏,感觉时间是那么难捱,黄昏与夜的时距本来是倾刻间的,但作者感觉是那么的漫长,守着窗儿,就是不见夜幕降下,可以想象,孤独清冷的秋夜又是多么的漫长。这些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的悲苦。以 怎一个愁字了得煞尾,余韵无穷,更让人体会到作者挥不去 逃不开,解不了的愁绪。
整首词,弥漫着愁字,娓娓道来,让读者感同身受,语言接近口语,朴素清新,感情自然流露,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晓词赏析作业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晓晓试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词上片开篇点出季节,冷冷清清的秋季,词人寻寻觅觅,却是寻觅不到,因此,凄凄惨惨的情绪宣泄自然而出。天气虽暖却让人感觉到丝丝寒气,在这种情景下,酒也成了淡酒,淡而无味,更使人寒气顿生的是晚风急来,北雁南去。空中,雁叫声声,痛彻心扉。蓦然,词人觉得这只南飞的雁儿仿佛就是那年给自己传递书信的使者,于是,景物依旧,人、情却不再。 目下,黄花满地,满目憔悴。无人共赏花,只剩得独自守着窗儿,细雨敲窗,泪滴桐叶,一如词人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这种愁,有什么能够了却呢?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词人以时空变换作为上下片的衔接,从空中,写到地下,过雁,黄叶都是彻耳的凄清,满目的凄惨。

李清照这首词通篇基本上是情绪的描写,景物描写比较少,但,这几处景物描写却是极尽渲染,将情绪的悲戚演绎到极致。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这些景物描写都为情绪描写铺垫的恰到好处,让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17

帖子

101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图词赏析作业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1)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2)乍暖还(huán)寒:刚有些暖和,仍有寒意,指清晨。

(3)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4)怎敌他:对付,抵挡。

(5)旧时相识:指作者早年作品《一剪梅》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

(6)损:表示程度极高。

(7)堪:可。

(8)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9)梧桐更兼细雨:暗用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句意。

(10)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11)了得:了结。

赏析:

此篇是李清照丈夫去世后的一首悼亡词。其写作背景是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全篇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入词,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字字句句充满了无聊、凄怨的气氛。读来令人动容,脍炙人口数百年。全词明白如话,故不再逐句解读。结合老师们的讲课内容,这里仅谈学习心得点滴。


1、词韵

声声慢词牌有平韵和仄韵两体,这首词作者选用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就使得全词具有急促、哀惋、凄厉的格调。词韵与内容十分匹配。


2、叠字

此词以开端三句用十四个叠字为其特色,显示出特别焦灼、凄厉的语调。一连用七组叠词在填词方面貌似没有先例。朗读起来不但不觉冗赘,还非常协调,极富音乐美。这是由于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所在。


3、意象的选择

意象的选择决定了词的主旨:风急、孤雁、梧桐、细雨、黄花堆积等等,一片萧瑟凄凉的景象,共同表达的是本篇的主题 “怎一个愁字了得”。


4、章法

全词上下片分两个时段。

上片涉及的是白天:乍暖还寒难以将息的清晨,,三杯两盏淡酒不敌晓来急风,在这样阴冷的环境里思念着去世的丈夫。歇拍孤雁悲鸣更勾起了伤心事。旧时相识:指作者早年作品《一剪梅》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此句同时把视线投向窗外,为下片做好铺垫。

下片写窗外的黄昏:满地黄花堆积,人花两憔悴。独自守着窗儿,何时熬到天黑?伴随的只有梧桐细雨,点点滴滴犹如作者思念的泪水。

结句收束全篇“怎一个愁字了得”。


简析到此为止,由于水平很差,作业总不合格,很惭愧!请老师和诗友多加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4-16 20: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