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35|回复: 2

2015秋季《一苇读诗词》第十讲:诗圣杜甫

[复制链接]

441

主题

4712

帖子

3万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5497

初级变色龙舞会魅力舞者最佳写手(初)端午节纪念奖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12-2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一讲咱们聊了“诗仙”李白,这一讲自然便是与太白有唐诗“双子星”之称的“诗圣”——杜甫!诗人中,李白是我最喜爱的诗人,杜甫则是我最敬爱的诗人——我的七律完全是老杜给开的蒙,关于他的书,我看的也比较多。真的想写写老杜作品赏析,还真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统一三国、消灭孙吴),其祖父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七律鼻祖),父亲是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759年(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研究老杜的大师、高人多了去了,我想大体分三个阶段来说:

  第一阶段:青年时期到“安史之乱”前——提起杜甫我们总是说“老杜”,其实老杜也不是生下来就是“老杜”的,子美也曾经年轻过。他青年时期“壮游”之行与李白无异,也留下许多高迈、畅快的作品,不乏名篇。其作品以古体居多,五言的七言的都有。比如五古《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设问起笔,问人问己。“青未了”如同白话却直接泼出一幅宏大画卷。泰山山势之大、占地之广、气势之雄,整个齐鲁大地都是没完没了的一片苍翠啊!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阴阳”,天地自然,十个字全收入泰山之中。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一虚一实,“望”字尽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再虚构一笔却更上一层,假如登上绝顶山巅……

  这是老杜在公元735年创作的,当时他23周岁,还是标准的“小杜”,诗也是小诗。这短短四十字里,展示出泰山雄壮瑰丽的画面和诗人高迈的心胸与气魄,自问世以来便雄居泰山诗的榜首之列。文字浅显、语意丰富、画面宏大、眼界开阔、对仗工巧(虽是古诗,中间两联也是对仗的)。再看看老杜的炼字,“割”“荡”“生”“决”“入”“凌”,何其精妙准确,人家只有23岁啊~~

  老杜在公元744年认识了李白,李白比他年长11岁,而且当时已经结束了“醉卧长安”的生活“赐金还山”,固然也没啥官职,但早已名满天下。而老杜那时还是可怜巴巴的“京漂”一族,在汴京以及鲁豫地区游荡。所以此后老杜一生都对李白念念不忘,写了许多有关李白的诗,而李白对杜甫则相对比较冷漠。此事前几年在网上掀起一股调侃热潮,其实细想一下很简单:李白年龄比杜甫大、成名比杜甫早,那么他应该可以算是杜甫的“前辈”了。所以李白与杜甫的相识相交,在杜甫这边是件不得了的事情(如同某粉丝遇到了自己的偶像);在李白这边则没那么深的感受与影响(有几个偶像记得自己的粉丝的?)后世有人说李杜之情像子期伯牙那般深厚,我觉得不是这样,李杜之情应该不是对等的,而是杜甫对李白的感情更深,“情圣”之说或由此起。杜甫写李白的诗很多,“飞扬跋扈为谁雄”,“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但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这首《饮中八仙歌》——这首诗很好玩,诗风幽默诙谐(完全不像老杜的作品),句句押韵,有点像柏梁体。并非只写李白一人,而是写了八位爱喝酒的人(是不是都与老杜有交情就不知道了)。除了李白一人用了四句之外,其他各位以三句居多,有的只有两句,却句句传神、字字精辟。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贺知章,位高名重排第一。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汝阳王李琎,喝上三斗再上朝,封地恨不得弄到酒泉去。也不知道是夸他还是埋汰他的。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左丞相李适之,趁钱!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名士崔宗之,帅啊!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名士苏晋,调侃得很到位。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这四句简直成了李白的名片!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书法家张旭,狂放不羁!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焦遂,一个普通百姓,五斗酒下肚才刚刚“卓然”,呵呵,不知道他喝了这么些还能雄辩些什么

  此作总之是老杜非主流作品中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足见老杜涉猎范围之广,还有他没开始“沉郁”之前的诗风。

  第二阶段: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把本已潦倒的老杜搞得狼狈不堪,他与家人分离、生死不明;却又一片孤忠的寻找皇帝(政权)所在地,可惜却并未见用;然后他回了家,带上家人走向颠沛流离的西行之路,最终在四川成都安定下来。这期间老杜本人受尽磨难,生活贫困,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甚至生死线上。他看得太多、经历得太多、感触也就多,作为一个诗人,他把自己的痛苦延展到黎民百姓的身上,最终化作不朽的诗篇,为自己留下“诗史”之名。此期间,老杜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歌行体居多,《三吏》《三别》《兵车行》……《三吏》中大家最为熟悉、评价最高的当属《石壕吏》,是老杜五古精品中的精品,无论是文学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相当的高。鉴于我们上学就学习过此作,我就换一首我也非常喜欢的来说吧——《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草草”辛苦的样子,士卒很辛苦的在潼关上加筑城墙。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韵脚转到[六鱼]。“大城”“小城”当以“互文”看,就是大小城池都又高又结实。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还”字暗指潼关曾经失守过一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要”就“邀请”之意。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以下4句是潼关吏介绍情况的言语,充满自信与自豪。此句的描写虽不无夸张,但十分形象。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岂复”,何等自信啊!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丈人”是对作者的尊称。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一夫当关,万无莫开”啊!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诗人对局势深深的忧虑。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这句说得也很不让人待见,估计守将转脸就得骂老杜不会说话!
  此作完全以对话形式展开,从那几句话里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一个自信自豪的潼关小吏的样子,他的官不大、职不高,但他有自信,坚定而执著的相信自己镇守的雄关是坚不可催的。几句话可以看出这个低级小军官的勇气与豪情,这也是大唐将士的缩影!——所以如果能穿越时空,我肯定要去大唐,大唐的男人格外像男人,无论官职大小,那颗心,总是这样豁朗明亮!

  此作换了一次韵,除前两句外也算一韵到底了。《石壕吏》是四句一换韵,平仄韵脚交替,很讲究。《新安吏》则是一韵到底——反正老杜用韵没法再赞了。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起首比兴之法。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再引一句俗语,暗示女主身份。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新婚之妻。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暮婚而晨别,情何以堪!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有此一句,此作显得格外真实。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按唐时规矩,新媳妇过门三日去祭祖之后,才算正式进门。所以这里新婚一夜的新娘子,她的婚礼实际上还没有进行完。所以她说“身份未分明”,怎么去拜见公公婆婆啊?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人家在娘家也是宝贝。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乱世女儿命苦啊!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这就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啊,他已经是她的亲人了。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很明白事理的姑娘。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这句则绝对说得上是“深明大义”,中华女儿,真赞!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恐”字,意同橄榄。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穷人家的姑娘,穿件好衣服不容易。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这句特别让我感动,表决心不是靠语言而靠这样实在的行动。这样的女人,男人有什么不放心的!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再用比兴之法,荡开一笔。把前面激烈的情绪平复一下、语气舒缓一下,为结句铺垫。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纵然”命运多错,也要与君永相望!

  此作是《三别》中的第一首,感情浓烈、情绪饱满,后面那“两别”相比而言太过压抑,所以我比较喜欢这首。诗作模拟一位新婚女子的口气来写,一夜恩爱就要忍痛分离,其痛苦我们是可以想象的。老杜并没有刻意去拔高女子形象,她是个穷人家的孩子,没见过什么世面,没穿过什么好衣裳,就想着嫁个老公双宿双飞的。谁知新婚第二天丈夫要上战场(肯定是紧急征兵的结果),这个穷人家的女子,虽然也为自己的命运伤心流泪,但她一面脱下新婚的漂亮衣服、洗尽铅华让丈夫放心自己的品性,一面勉励丈夫努力当好兵,不必惦念自己。毫无疑问,这个新娘子的形象是虚构的,不真实的(至少不完全真实的),但杜甫通过语言、形象、思维的设想,把这个形象塑造得极其真实、传神,极富艺术感染力。同时从作品用韵上来看,一韵到底(《无家别》与《垂老别》也是一韵到底),使得作品气韵更加完整、更加流畅。
  其实此间老杜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作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实在太长了,但此作可以说是研究老杜之必读,而且必须精读的作品,几乎可以看成老杜给自己前半生写的小传。通篇押入声韵,声韵促紧,配上沉郁压抑的词句,出声读起来,格外让人心里难受。特别是末尾他写道自己的小儿子饿死了,他推己及人,想到自己家好歹还不用服兵役呢,那些普通百性家岂不是更可怜?恰恰是老杜这种推己及人的悲悯情怀,成就了他的“诗史”之绩、“诗圣”之名——他是人民的诗人,人民不会忘记他!

  第三阶段:入蜀之后到去世。老杜不会经营,扯远点我觉得他也不会做官,虽然他文采出众,写诗是好样的,写文章也不含糊,但他实在不会做官,亦不懂经济经营,把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坏,终致一踏糊涂。这个咱不说了,老杜后期的精华则在律诗,七律五律都有大量佳作,特别是对于七律的最终成熟,老杜是个标志性的人物。
  我自己学诗便是从七律入手,老杜的作品我一向奉为圭臬,无论是《蜀相》还是《秋兴八首》,不论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还是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都深为我所爱,乃至仄律、拗律,老杜把七律能玩的花样都玩过了(有些我还没学会),而且佳作多多。我想还是选《秋兴八首》中的第六首吧: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夔州到西安,相隔着万里风烟却是一样的秋。这一笔有“时光隧道”的感觉,把思绪从作者所在的夔州一笔拉回长安而并不突兀。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紧承上句,长安盛景。“芙蓉小苑”便是昆曲《长生殿》中“惊变”一折所在地了。“入边愁”一句讽得漂亮且自然引起下文。
    朱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再承一句,曲江池畔皇家乐园的设施。对仗何其工整漂亮,“朱、黄、锦、白”四个颜色相对,“缆”对“帘”,“牙樯”对“绣柱”,“起”对“围”,无字不对、无对不工。关键是人家对的不呆不滞,所有有关律诗束缚方面的抱怨,看了老杜的律之后都应该停止了,你受束缚你写不好,只是因为你水平还不到!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尾联转、结并用,“可怜”是诗眼所在,前面看似轻描淡写的美景,到这儿忽的一转,这些只能“回首”看啦,可怜啊,当年歌舞升平的地方,那是千古帝都啊,被战争搞成什么模样?比人间地狱啊!诗到这里戛然而止,不说了,剩下的,读者只管自己想了。你可以感慨,可以惆怅,可以惋惜,可以愤怒……总之都随便你了,老杜想写的,已经写完了!


  杜甫的五律也是十分厉害的,对仗工整、用典精准。他生前留下的最后一首诗名字很长,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便是首超级赞的五律。关于此作我以前曾经专门写过一首赏析,请看这里:最后的哀歌——杜甫绝笔诗赏析

  写到这里也要搁笔了,杜甫生前历尽磨难,艰辛备尝,大才而生不逢时终生不得抒其志,悲摧的命运却成就了他以诗记事、以诗记史的壮举,成就了他“诗史”之誉、“诗圣”之名。杜甫涉猎极其广泛,从乐府、五古、七古等歌行体古诗作品,到五言、七言的律绝,而且在各种诗体上都留下了顶级的作品,特别是他的七律,对后世诗者有着深刻的影响。我最喜爱的诗人是李白,最敬佩的、最服气的,非老杜莫属!

  请自己找找老杜的绝句看看吧,篇幅有限,我就不写了!
安得更催眉,换俗世、零星青眼。长笑归来,重将春色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主题

2173

帖子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6794

表演奖(铜)2表演奖(铜)最佳情侣(铜)最佳情侣(铜)2舞会魅力舞者最佳写手(初)首届风云纪念章

发表于 2015-12-9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复习,苇师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1

主题

4712

帖子

3万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5497

初级变色龙舞会魅力舞者最佳写手(初)端午节纪念奖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亚伯阳 发表于 2015-12-9 20:14
来复习,苇师辛苦

问好伯阳,谢谢支持!
安得更催眉,换俗世、零星青眼。长笑归来,重将春色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3-29 14: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