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51|回复: 2

20150413第十讲:词的章法(四)

[复制链接]

441

主题

4712

帖子

3万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5497

初级变色龙舞会魅力舞者最佳写手(初)端午节纪念奖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5-4-13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苇一苇 于 2015-4-13 22:13 编辑

20150413第十讲:词的章法(四)

  前面大家一起学习了词的起与结,这次咱们讲讲词的过片。词大多数分为上下两片,这是词区别于诗的一个重要特征。过片就是词的下片(或者第二、第三、第四片)的起拍部分,这个首先要明确。过片在词的章法中最是要紧,历代词家都相当重视过片的写法。张炎说: “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如姜白石词云‘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于过片则云‘西窗又吹暗雨’ ,此则曲之意脉不断矣。”( 《词源》卷下制曲条)。从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重要信息:
  1、 词的过片是指下片的首句,从张炎引用姜夔这句例作可以明确的看出,已成定论;
  2、 词的过片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承上接下”。
  所以这段话被视为“过片”这一术语的定义,我们后面的讨论皆基于此。

  过片的功能,在于承上启下。一首词,由上下两片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情感,分别开来则各成一段,那么上下片的联系点在哪里呢?就在过片。它的功能像铰链一样连接着上下片,过渡得好,则全篇圆融顺畅,过渡不好,会直接影响作品的情绪表达,甚至毁全篇。

  过片的写法大体有这么四种:


  1、紧承上片,宕开一笔
  这种写法最为多见,大体可以归入“顺接”一路。下片与上片的情绪、思路都是贯穿的、谐调的,只是下片比上片多了一点顿宕,让人一看便是另起了一段,情绪上也往往会更进一步。
比较典型的代表便是张炎举例用的姜白石的那只著名的蛐蛐:
    【齐天乐——蟋蟀】姜夔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吟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词作以“愁”为词眼,以听觉感受为主线,贯穿全篇(与蒋捷的《声声慢》有点像)。上片一系列的凄清、冷落的环境中,一声声纤细的幽咽的虫声,以“夜凉独自甚情绪”作结。那么读者读到这里能有甚情绪呢?凄凉、孤寂。下片若直承而下,无非再罗列几种听蛐蛐的可能性,成了平铺。于是白石至此顿下一笔,西窗暗雨开始,把主角由蛐蛐暗暗转成了人。有思妇,有旅人,有世间儿女,只都一样,写不尽的,是无数的伤心处,是那一个“苦”字。下片起句里的“又”字,是承上而且启下的一个字,大家注意一下。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姜夔的笔法空灵,艺术效果独特,我们通常作者只怕没有这个笔力,怎么办?其实也有许多作者在过片以实笔写景写情,同样起到良好的过渡效果。

 
  比如柳永【诉衷情近】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 。

  柳永一生遭际坎坷,长期流落于江湖之间,故多有抒写羁旅行役之作,其中流露出很深的身世飘零之感。这首《诉衷情近》上片以开阔视野描绘登楼所见秋景。过片以“残阳里”紧承“暮山”与“向晚”,使上片所展现的远水暮山、断桥幽径、渔村孤烟都笼罩在暗淡残阳之中。而“脉脉”一句以无语独倚朱阑的形象与起句的“伫立江楼”相拍合,同时又引出下面的“黯然情绪”,进而抒发光阴荏苒、故人天涯的落寞忧伤。承转自然,针线绵密,可见词人缜密的思维。

  还有以事接情的,看似跳开一笔,其实也是顺承,比如:
    【相见欢】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此作虽小,上片寥寥几笔,金陵城楼之景、之情、之人皆出,高度浓缩,意境开阔大气。过片以时事相承,似是所观之景,实为所想之事,情绪收回来,笔触由外而内,由景而情,过渡自然流畅,最后以悲情作结。小词显得雄浑悲壮,写出了大气象。


    【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此作上片写城楼所观之景色,荆州在湖北,当时应该已经是前线了,所以往北就是“塞外”了。张孝祥的景物描写突出“淡远”之意,如同一幅淡彩水墨画,诗人的心境是沉重的,视线是迷茫的。过片亦是由实代虚,由景入情。他拿望远镜也看不到“万里中原”,这其实是他心中所念啦。接下来笔锋再转,以偶句形式切回现实,由极大到极小,万里中原到一尊浊酒,就在城楼的东边,和泪饮!

  2、似断实续,笔转意连
  这种写法应该算是转接。下片与上片看起来像两件事情,其实细品起来,情绪、意境、气脉都是贯穿的,始终如一。
这种转笔之法,差不多是由东到南的意思,并没有顺着上片的笔意继续写而是转向另外一个角度,但始终围绕着同一个主题。这一点千万不可忘记,没了这个主题的指引,就真成两篇儿了。
  比如辛弃疾的【贺新郞——别茂嘉十二弟】就是这样: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上片由鹧鸪凄惨的叫声入手,带起离情别绪。接着以昭君出塞、庄姜送妾两典作前结,紧扣“送别”主题。下片笔锋猛的一转,“将军”的出现似有突兀之处,然细品,李陵与苏武之别,其痛何如?是故人长绝啊!再用易水荆轲故事,加重悲切之意。这里的四个典故互相勾连,皆写别离之情,看似松散,其实有根线在串着。——就是“送别”,用典虽多虽散,但都不离送别之事。更高明的是下片的结句,老辛再唤出那只鸟,那只在开头悲啼的鸟,让它来收尾。前后呼应,情景如一。“谁共我,醉明月”的结句,更是突显了对从弟的亲近与不舍。主题写到极致!

  3、似离实合,更进一步
  这是一种递进写法。下片在上片的基础上有所递进,有的是往外延递进,有的是往内涵递进,如果说上面一种写法是东到南,那么这种写法是东到更东。
    比如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上片写送别情景,字字摧心,虐得不行。前结宕开思路,由眼前写到别后。过片看似与上片结句脱离了,其实是递进了一步。多情自古伤离别,则是由今及古、由个性到共性,整个作品得到提升,而旅人内心的伤痛也就更加深一层。
  再来一首【眉妩·新月】王沂孙
    渐新痕悬柳,澹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
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漫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这首上片写新月之美,笔意清幽淡雅,情思舒徐婉转。过片陡然一转,词意忽变悲凉:“千古盈亏休问”,这一笔亦是拓开了思路与眼界,从眼前之月问到千古之月,同时笔锋亦由闺中之月跳转到家国之月,因为是新月不圆,更如国家有缺,主题由月而国,这就不是一般的跳转,而是绝对的升华了。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曰:“千古句忽将上半阕意一笔撇去,有龙跳虎卧之奇。”这一跳跃仿佛抛开前文,另起一意,但若细细读来,下片所写仍不离咏月,只是寄托了更为深浓的家国今昔之感,题旨未变,意脉潜通,是典型的“藕断丝连”写法 。

  4、反笔正写,对比强烈
  这种是彻底的颠覆型过片,是从东到西的写法。因为创作需要,很多作品上下片喜欢用对比写法来写,有的写今昔,有的写远近,有的写内外,有的写人我。。。这种对比型作品的过片是转折的关键点所在,转得好,成功一大半。
    【破阵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上片追念昔日帝王生活的气势,下片哀诉今天囚虏处境的凄凉,一今一昔,一正一反,对比是很鲜明的。过片处,上片以过去连干戈都不知为何物作结,下片以突然间作了敌人干戈下的囚虏起首,互相呼应,连得又紧,转得又急,180度的翻盘却格外动人,令人心生同情之意。
  这种过片往往会显得比较险峻,大开大阖之处,又不能显得突兀与满拧,所以必高手为之。水平不行的,要么没起到警醒的效果,要么跑偏了,伤了原意甚至不知所云。以谋篇论,辛弃疾可以算是高手之列: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北斗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箪。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上片写作者俯视剑溪,幻想着取出神剑,以实现杀敌救国的壮志,却受到有权势者的阻挠。上片结句“风雷怒,鱼龙惨”,情调是很苍凉的。可是过片处却出现了一个十分挺拔峻峭的形象:“峡束苍江对起”,把人的视线一下子导向了峰顶的蓝天,接着便吐出了胸中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直抒胸臆,慷慨激昂,整个作品的风格都为之转变。

  另外从形式上说,还可以采用问答的形式,前结设问,过片作答,清楚明了。简单举个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写梦境,开篇便展现出海天苍茫、星河欲转、千帆竞舞的迷濛壮阔之境,笔力雄奇,气势恢弘。在此背景烘托下,“仿佛”三句抒发奇想,说梦中听闻天帝殷勤问询自己欲归何处。过片竟无转折,直接就上片结句的问询作了回答,道出现实中才华无处发挥、倍受压抑的不平心事,最后抒发对自由天地的无穷向往。此词上片结句是天帝发问,过片即是词人回答,词情直泻而下,并未受到分片的影响,等于说就没分上下片。

  总体咱们今天学习了创作中过片的常见处理方式,分类的方式有很多,总之“承上启下”这四个字是基本原则。
  

  现在回顾一下最近四次课的总体内容:章法。章法者,谋篇之法也!开头、前结、后结、过片,咱们分四次逐个学习了词章的四个重要环节,这是一篇作品的基础框架,要在下笔前就在心中有个勾勒的。当然在现实创作中,我本人也不是先把框架扎好再一句一字的填进去的,但我心里确实会有个大致的思路,这四个关键点安排好了,其它的就好写了。

作业:《浣溪沙——春花》
浣溪沙 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三句两平韵
韩 偓
宿醉离愁慢髻鬟
◎仄◎平◎仄平[韵]
六铢衣薄惹轻寒
◎平◎仄仄平平[韵]
慵红闷翠掩青鸾
◎平◎仄仄平平[韵]
罗袜况兼金菡萏
◎仄◎平平仄仄
雪肌仍是玉琅玕
◎平◎仄仄平平[韵]
骨香腰细更沈檀
◎平◎仄仄平平[韵]
龙榆生先生《唐宋词格律》中有关【浣溪沙】的解说如下:
【浣溪沙、摊破浣溪沙、山花子】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四十二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过片二句多用对偶。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全同。
此谱的关键在于过片二句多用对偶,其它的跟七言诗的区别不大。




2015-4-13


安得更催眉,换俗世、零星青眼。长笑归来,重将春色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8

主题

2173

帖子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6794

表演奖(铜)2表演奖(铜)最佳情侣(铜)最佳情侣(铜)2舞会魅力舞者最佳写手(初)首届风云纪念章

发表于 2015-4-20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复习,苇师辛苦{:soso_e163:}{: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1

主题

4712

帖子

3万

积分

执行站长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5497

初级变色龙舞会魅力舞者最佳写手(初)端午节纪念奖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亚伯阳 发表于 2015-4-20 19:24
来复习,苇师辛苦

谢谢伯阳,有你,真好!
安得更催眉,换俗世、零星青眼。长笑归来,重将春色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

Copyright © 2001-2012 | 吴门诗社诗词文学网  版权所有 ( 鄂ICP备14014552号 ) | GMT+8, 2024-4-17 01:19

返回顶部